儿童骨髓穿刺标准操作规程
儿科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标准

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标准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备注1.摆放体位及选择穿刺点(1)髂后上棘穿刺:2岁以上患者采用,患者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
侧卧位时,双腿弯曲,尽量使腰骶部向后突出,但躯干不可向前倾斜;3岁以上幼儿可取俯卧位,并在腹下垫一枕头。
穿刺点定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2)髂前上棘穿刺:2岁以上患者采用,患者取仰卧位。
胸骨穿刺,患者仰卧位,用枕头将上背部抬高。
穿刺点定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
(3)胸骨穿刺:年长儿以上采用,患者采用仰卧位,颈后及肩部垫高,脱去套头衣服,胸部暴露,头偏一侧。
穿刺点定位于胸骨柄或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
(4)胫骨穿刺:1岁以内患者使用,仰卧位,腘窝下垫软垫,穿刺点在膝关节下胫骨粗隆下1cm平坦处。
2.消毒:消毒镊持拿应为握笔式,两把消毒镊交替传递棉球,消毒镊尖端不应超过持钳手指的水平;消毒顺序和范围:沿穿刺点同心圆消毒,由中心往外,消毒直径范围15~20cm以上,3%~4%碘酊消毒一遍,待碘酊干后,用75%酒精脱碘两遍;消毒棉球及消毒器具不能放回穿刺包,镊子放在打开的清洁的穿刺包盖子上,棉球置入污物盒。
3.局麻:核对麻药,用2%的利多卡因3~5ml。
进针前左手拿纱布一块。
表皮和骨膜推注量应多,皮下脂肪组织不推注或推注量应少。
先在皮肤表面作一皮丘,骨膜处应以穿刺点为轴心,取左右前后3~4个点进行推注。
在局麻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可大致估计出从表面到骨膜的深度及穿刺点定位是否正确。
不可先完全进针后边退针边推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操作标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操作备注1.定位:正中静脉在颅冠缝,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骨髓穿刺术技术规范

骨髓穿刺术技术规范[适应证]:各类血液病的诊断(血友病等禁忌),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者,某些寄生虫病需骨髓涂片寻找原虫者,恶性肿瘤疑是骨髓转移者。
[用品]:清洁盘,骨髓穿刺包,洁净玻片6-8张,推片1张,细菌培养盘(按需要准备)。
[方法]:1.髋前上棘穿刺术(1)患者仰卧,以髋前上棘后上的一段较宽髋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2)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髋前上棘内外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固定钮固定在1.5-2.0cm处),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3)刺入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作涂片检查;如做培养,宜取2-3ml。
(4)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缚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2.髂后上棘穿刺术(1)患者仰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的两侧;或取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2)穿刺针的方向几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3.胸骨柄穿刺术(1)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2)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拇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1-1.5cm。
4.脊椎棘突穿刺术(1)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2)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5.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1)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
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胫骨为穿刺点。
(2)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注意点]: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2、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 注射器2个及20ml 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 处,该处骨面平坦,方突出的部位。
病人取侧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
病人取仰卧位。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
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儿童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
禁忌证 血友病患者 其它严重出凝血障碍性疾病患者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胫骨 棘突 胸骨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2020/4/21
6
骨髓穿刺
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棘突穿刺取坐位或侧卧位
骨髓穿刺
1
操
于穿刺点行皮丘注射
1
作
沿穿刺点垂直进针
1
过
70 分 边进针边回抽及推药
1
程
在骨膜表面行多点麻醉
1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 1.5cm)
1
固定并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
1
沿穿刺点垂直进针
1
到达骨膜后,针尖向下旋转缓慢进针
3
阻力消失,穿刺针固定
1
干燥注射器回抽 1~2 ml 空气
2
抽出骨髓液约 0.1~0.2ml
1
抽骨髓液之注射器保持垂直向下,涂 5-7 张骨髓片,涂片手法正确,连 同 2-3 张外周血涂片一同送检
3
插入针芯(1 分),拔出穿刺针,用纱布按压 1-3 分钟(可口述时间)
2
消毒穿刺点,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按压针眼
2
操作完成后为患者复原衣物
1
穿刺结果:第一次操作即成功得 30 分;第二次操作才成功得 20 分;第 三次以上操作成功得 10 分;未抽出骨髓液不得分
己进入骨髓腔 接上注射器,迅速抽出骨髓液约0.1-0.2ml,取下
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 涂片3-4张送检 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 3 ml注入培养液内 退出穿刺针后,用无菌纱布压迫局部3-5秒,胶布 固定
二骨髓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二骨髓穿刺技术操作规范胸骨穿刺一、【适应证】适用于各年龄段患儿。
因小儿胸骨骨质松软,易于穿刺;骨髓丰富,取材满意,易于成功;且造成痛苦较轻,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
二、【禁忌证】严重出血倾向或穿刺局部皮肤感染者。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儿仰卧位,颈后及肩部垫高,使其头部向后仰,暴露胸前部(脱掉套头衣服)。
2、术者位于患儿右侧,寻找患儿胸骨角,选胸骨正中线上相当于第2或第3肋间隙水平,作为穿刺部位。
3、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铺孔巾。
局部不必用麻醉药。
4、不用骨髓穿刺针,直接用5-10ml一次性干燥注射器,针头7-8号。
5、术者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在穿刺点周围将皮肤绷紧固定。
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朝下,与胸骨呈45°-60°角,于胸骨柄、胸骨体交界处正中进针,刺入到骨膜后再进针2-3mm,或直到右手有明显的穿透骨质的感觉(落空感),此时穿刺针较稳定地固定在胸骨上,可抽吸注射器,见有红色骨髓液,根据检查需要可抽吸0.2-3ml不等,随后即可拔针。
6、如一次抽取未成功,可将针退至皮下,改变一定的方向再次进行穿刺。
7、以消毒棉球或纱布压迫局部针眼片刻,再用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1、较小患儿必要时可先给予镇列剂使其安静,或另一人协助固定其上臂。
2、年龄较大患儿可做好其思想工作,说明本法优点,消除恐惧心理,争取患儿合作。
3、术者穿刺时双手动作轻柔精细,体察进针深度,一旦右手有落空感时即应停止进针,避免用力过猛、进针过深。
胫骨穿刺一、【适应证】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及个别幼儿。
年长儿骨质硬,不易穿入。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儿仰卧,助手立于患儿头侧,用两臂夹住患儿上肢及躯干,双手固定下肢,穿刺侧小腿稍向外展。
2、术者立于穿刺肢体对侧,戴无菌手套,以胫骨粗隆为中心,上下严密消毒,铺无菌孔巾。
3、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至骨膜(一般婴儿用1ml麻药)。
4、由胫骨粗隆下1cm前内侧垂直骨面方向刺入,再旋转进针,直至有落空感,拔除针芯,接紧空针,抽取足量骨髓,消毒棉球压迫拔针。
临床技能大赛标准操作 小儿骨髓穿刺

小儿骨髓穿刺
1.交待:“核对床头卡,您好,请告诉我宝宝的名字,让我看下宝宝的腕带,您好,根据宝宝的病情,需要为他进行骨髓穿刺术,知情同意书已签署,他没有此项操作禁忌症,利多卡因不过敏。
请问宝宝更换纸尿裤了吗?”(助手报告生命体征)
2.体位:“助手请配合我帮宝宝摆下体位,取仰卧位,小腿略外展,腘窝处稍垫高”。
3.选择穿刺点:“选取胫骨粗隆下1cm之前内侧胫骨平坦处。
此处皮肤无感染、无破溃、无红肿可以进行穿刺。
标记”。
4.“洗手”。
5.戴手套。
6.检查物品:“5ml注射器通畅可以使用,穿刺针通畅,管芯配套,无倒刺,可以使用”。
7.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向外消毒,外圈压内圈1/3,第二遍消毒范围小于第一遍消毒范围,第三遍消毒范围小于第二遍消毒范围”。
8.铺单。
9.“抽取有效期内2%利多卡因2ml”。
10.麻醉:“在穿刺部位皮下打一个皮丘,垂直进针,逐层麻醉,间断负压回抽。
麻醉到骨面时记录进针长度,散点麻醉。
稍作按压,待麻药充分起效”。
11.“比针”。
12.穿刺:“与垂直面成5-15度角,针尖向足端倾斜进针”。
13.抽液:“抽取骨髓液0.1-0.2ml”。
(助手涂片,“采耳血涂片两张一并标记送检”)
14.拔针,“再次消毒穿刺部位,覆盖敷料”,撤孔巾,“固定”,再次测量生命体征。
15.交待:“您好,宝宝的骨髓穿刺术已经操作完毕,注意穿刺点三天之内不要沾水,宝宝有任何不适,请及时与我联系,标本送检结果出来后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谢谢您的配合,祝宝宝早日康复”。
16.。
医院儿科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医院儿科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细胞学检查:诊断贫血的原因,肿瘤的骨髓转移等。
2.寄生虫检查。
3.细菌学检查。
【方法】1.选择穿刺部位:a.髂前上棘穿刺点;b. 髂后上棘穿刺点;c.胸骨穿刺点;d.腰椎棘突穿刺点。
2.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病人可取坐位或侧卧位,采用髂后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操作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溶液,作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穿针的固定器固定在距针尖适当的长度(胸骨穿约1cm,髂骨穿刺约1.5cm)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针与骨面成30-45度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慢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能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不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若针尖确在骨髓腔内,当抽吸时病人则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随即便有少许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液吸取量以0.1-0.2ml为宜。
如作骨髓液细菌培养需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图片标本后,再抽取1-2ml。
6.将吸取点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以备作形态学检查。
7.如未能吸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后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消毒后,随即用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骨穿。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用力不可过猛,以防穿透对侧骨板。
4.抽吸液量(除作细菌培养外)不应过多,过多则会导致骨髓稀释,影响增生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的结果。
骨髓活检术技术操作规范

骨髓活检术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怔
2.骨髓纤维化
3.低增生性白血病
4.骨髓转移瘤
5.再生障碍性贫血
6.多发性骨髓瘤
【注意事项】
1.有血友病及严重出血的患者禁用。
2.开始进针不要太深,否则不能取到骨髓。
3.骨髓活检针一般不要用来取骨髓液。
4.原则上8岁以下儿童不合适行骨髓活检术。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只有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可选。
2.体位髂前上棘检查采取仰卧位;髂后上棘检查采用侧卧位。
3.常规消毒铺巾,行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
4.穿刺将骨髓活检针的针管套在手柄上。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将穿刺部位皮肤压紧固定,右手持穿刺针手柄以顺时针方向进针至骨质一定深度后,拔出针芯,在针座后端连接上接拄,再插入针芯,继续按顺时针方向进针,深度达1cm左右,再转动针管360度。
5.取材按顺时针方向退出穿刺针,取出0.5~1cm 长的骨髓组织,立即置于固定液中。
6.加压固定以2%的碘酊棉球轻压穿刺部位后,再用干棉球压迫创口,包扎,固定10~1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骨髓穿刺标准操作规程Ⅰ.目的:建立儿童骨髓穿刺标准操作规程,确保骨髓穿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Ⅱ.范围:适用于儿童骨髓穿刺。
Ⅲ.规程:告知患儿的法定的监护人,骨髓穿刺操作需获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骨髓穿刺是实验室检查获取骨髓液样本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适应症】1 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2 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3 作为鉴别诊断排除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4 骨髓液作造血细胞的培养。
5 采集骨髓液供作骨髓移植。
【禁忌症】1 明显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缺乏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皮下组织感染。
【操作前准备】1.患儿准备:1.1 了解受试者的出血情况。
向患儿和/或委托人交代骨髓穿刺的目的、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常见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确认受试者名单。
安抚患儿,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1.3 将患儿送到经过消毒的治疗室。
1.4 术前测量血压、脉搏。
2.器械准备:2.1 器械车铺台:上置无菌钳、2%碘酊、75%酒精(或安尔碘)、2%利多卡因、注射器、棉签、胶布等。
2.2 准备好并检查一次性骨穿包外观,审核消毒日期。
【操作方法】1.胸骨穿刺术1.1 体位:多采取仰卧位:让患儿(或由助手固定患儿)仰卧位于硬板床上,两臂束于身旁,背下可用枕头稍微垫高;充分暴露术野,便于穿刺。
1.2穿刺点选择:胸骨中线、胸骨角(相当于第二肋骨或第二肋间的平面)上下各1-1.5cm平坦处。
1.3 操作方法:1.3.1 助手打开骨穿包置于器械车上。
1.3.2 遵循消毒原则洗手,戴帽子、口罩及无菌手套,术者检查骨穿包内器械后,常规消毒皮肤3次,消毒顺序为从中心向外周,消毒范围10-15cm,末一次消毒范围应小于前2次。
选择与年龄及体形相符的骨穿针(多使用5ml或10ml 注射器),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和针尖力度。
1.3.3 铺消毒洞巾,可用无菌钳或胶带将消毒洞巾上方固定于患儿皮肤。
1.3.4 非主力手(一般为左手)在胸骨两侧固定皮肤,主力手(一般为右手)取5ml或10ml注射器,手腕部固定在患儿胸前,沿中线刺入,刺入时稍作旋转动作。
针头向患儿头部,与胸骨成45-60度角,在距胸骨骨膜下约0.5-1 cm处常有空松感。
1.3.5吸取骨髓,此时患儿常感到疼痛,抽取骨髓的量决定于骨穿目的不同而不同,如涂片可取0.2ml-0.5ml,如培养则取1-3ml。
1.3.6抽得骨髓后随即将注射器与针头同时拔出,助手立即用无菌消毒纱布盖好针孔,轻轻压迫止血,贴好胶布。
1.3.7术者迅速将骨髓液滴于玻片一端,并推制涂片3-8张(初诊者至少需要5张)。
2.髂前上棘穿刺术:2.1 体位:多采取仰卧位:让患儿(或由助手固定患儿)仰卧位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术野(髂前上棘最突出部位),便于穿刺。
2.2穿刺点选择:髂前上棘最突出部位。
2.3操作方法:2.3.1 助手打开骨穿包置于器械车上。
2.3.2 消毒过程同上。
选择与年龄及体形相符的穿刺针(多使用5ml或10ml 注射器或骨穿针),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和针尖力度。
2.3.3 铺消毒洞巾并固定。
2.3.4 2%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先在穿刺点打一皮丘,从皮肤、皮下、直深到骨膜,边退针边推药(婴幼儿可不必局部麻醉),。
2.3.5用左手指(中指)顶住髂前上棘,左手食指、拇指固定髂骨,右手持针在髂前上棘最突出部位(髂前上棘后1-2cm处下方)呈水平刺入,其深度视皮下组织及髂骨厚度而定。
髂脊骨质较厚,穿刺时须稍用力。
2.3.6吸取骨髓同上。
2.3.7抽得骨髓后随即将注射器与针头同时拔出,助手立即用无菌消毒纱布盖好针孔,轻轻压迫止血,贴好胶布。
2.3.8 迅速推制涂片同上。
3.髂后上棘穿刺术:3.1 体位:多采取腹卧或侧卧双腿屈曲位:让患儿(或由助手固定患儿)腹卧或侧卧双腿屈曲位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术野,便于穿刺。
3.2 穿刺点选择:髂后上棘与第5腰椎间圆钝或三角形骨突起部位。
3.3 操作方法:3.3.1 助手打开骨穿包置于器械车上。
3.3.2 消毒过程同上。
选择与年龄及体形相符的穿刺针(多使用10ml、20ml 注射器或骨穿针),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和针尖力度。
3.3.3 铺消毒洞巾并固定。
3.3.4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过程同上。
3.3.5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髂后上棘,深度为1-1.5cm,(个别体胖患儿可达2cm),穿刺针与骨面垂直稍向外侧倾斜旋转进针突感阻力消失,针头固定不动即进入髓腔,迅速吸取骨髓做涂片。
髂骨骨髓腔大,含骨髓较多,附近又无重要器官,穿刺十分安全,且不引起患儿恐惧,紧张,尤以髂后上棘较易刺入,常被临床广泛应用。
3.3.6吸取骨髓同上。
3.3.7抽得骨髓后随即将注射器与针头同时拔出,助手立即用无菌消毒纱布盖好针孔,轻轻压迫止血,贴好胶布。
3.3.8迅速推制涂片同上。
4.脊椎棘突穿刺术:4.1 体位:侧卧双腿屈曲位,使脊突暴露,:让患儿(或由助手固定患儿)侧卧双腿屈曲位卧位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术野,便于穿刺。
4.2穿刺点选择:通常取第3-4腰椎脊突(腰1-4均可)。
4.3操作方法:4.3.1 助手打开骨穿包置于器械车上。
4.3.2 消毒过程同上。
选择与年龄及体形相符的穿刺针(多使用5ml或10ml 注射器),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和针尖力度。
4.3.3 铺消毒洞巾并固定。
4.3.4 术者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5ml或10ml注射器,由棘突的顶点垂直刺入,亦可由棘突侧方与正中线成45°角刺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此时穿刺较为安全,但骨质较坚,髓腔较小,易混血液。
4.3.5 吸取骨髓。
4.3.6抽得骨髓后随即将注射器与针头同时拔出,助手立即用无菌消毒纱布盖好针孔,轻轻压迫止血,贴好胶布。
4.3.7迅速推制涂片。
5.胫骨穿刺术:5.1 体位:多应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让助手固定患儿仰卧位于硬板床上屈曲外展位,充分暴露胫骨术野,便于穿刺。
5.2穿刺点选择:胫骨粗隆下和胫骨脊内侧各1-2cm的平坦处。
4.3操作方法:4.3.1 助手打开骨穿包置于器械车上。
4.3.2 消毒过程同上。
选择与年龄及体形相符的穿刺针(多使用5ml或10ml 注射器),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和针尖力度。
4.3.3 铺消毒洞巾并固定。
4.3.4 手术者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5ml或10ml注射器,由胫骨粗隆下和胫骨脊内侧各1-2cm的平坦处将穿刺针与垂直面成10-15度角,针尖向足端倾斜刺入,穿刺针应在无支撑下保持直立,4.3.5吸取骨髓。
4.3.6抽得骨髓后随即将注射器与针头同时拔出,助手立即用无菌消毒纱布盖好针孔,轻轻压迫止血,贴好胶布。
4.3.7迅速推制涂片。
【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妥善。
严格掌握骨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穿刺前应向患儿说明目的,并安慰患儿以减少其恐惧心情,争取合作,对年幼小儿动作迅速,操作熟练,尽量缩短一切过程。
躁动不安,不能配合检查者,需要镇静后进行。
3.胸骨的部位表浅,骨质较薄,穿刺时切勿用力过猛,必须稳缓,以防穿透胸骨壁,发生严重出血。
适于较大儿童,3岁以下儿童因不合作有一定危险性,很少应用。
4.髂脊骨质较厚,穿刺时须稍用力。
用注射器抽取骨髓液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负压过大使血窦破裂,导致骨髓液稀释。
涂片、培养均需做时,则先抽取骨髓量0.2-0.5ml推片,然后再继续抽出骨髓量1-3ml做培养。
5.有出血倾向的血液患儿,穿刺部位应以消毒敷料加压局部,时间长一些,至不出血。
6.推制涂片要求:玻璃片必须干净,不能有油(如手指上皮脂)或用酒精涂擦。
推片边缘要光滑整齐。
推制血片时,动作要迅速力均而薄,室内温度不能太大,以防血膜溶血及细胞破碎,皱缩。
如骨髓混有外周血液,可将骨髓液全部推制玻片上,再将血液吸回注射器,将残留在玻片上的骨髓颗粒制成涂片。
IV.参考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黄绍良.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仪吉.儿科基本技能. 北京:科学出版社。
V.附件:骨穿记录:患儿于治疗室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取10ml注射器于胸骨角上与胸骨成45度斜行进针,有突破感后抽取骨髓0.2ml涂片送常规、分类,过程顺利,拔针后予无菌方纱加压固定,患儿无明显不适,安返病房。
术者以上操作在主治医(或住院总)指导下完成。
操作者:记录者:骨穿记录:患儿于治疗室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逐层局部浸润麻醉,取骨穿针于右髂后上棘垂直皮肤进针约1.0cm,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接10ml注射器抽取骨髓0.2ml涂片送常规、分类,过程顺利,拔针后予无菌方纱加压固定穿刺点,患儿无明显不适,安返病房。
术者以上操作在主治医(或住院总)指导下完成。
操作者:记录者:骨穿记录:患儿于治疗室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利多卡因局麻,取骨穿针于右髂后上棘垂直皮肤进针,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接10ml 注射器抽取骨髓0.2ml涂片送常规、分类,过程顺利,拔针后予无菌方纱加压固定穿刺点,患儿无明显不适,安返病房。
术者段彦龙骨髓活检记录:患儿于治疗室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20%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取活检针于右髂后上棘垂直皮肤进针,进针约1cm拔出针芯,取骨髓组织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送检,拔针予无菌方纱加压固定穿刺点,按压约15分钟,患儿无明显不适,安返病房。
术者段彦龙骨穿记录:患儿于治疗室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取10ml 注射器与胸骨角上与胸骨成45度斜行进针,有突破感抽取骨髓0.2ml涂片送常规、分类、小巨核酶标,过程顺利,拔针后予无菌方纱加压固定,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利多卡因局麻,取骨穿针于右髂后上棘垂直皮肤进针,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接10ml注射器抽取骨髓0.2ml涂片送常规、分类、骨髓组化等,过程顺利,拔针后予无菌方纱加压固定穿刺点,患儿无明显不适,安返病房。
术者段彦龙骨髓活检记录:患儿于治疗室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取活检针于右髂后上棘垂直皮肤进针,进针约1cm 拔出针芯,取骨髓组织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送检,接10ml注射器抽取骨髓0.2ml涂片送常规、分类,约3ml送骨髓染色体,拔针予无菌方纱加压固定穿刺点,按压约15分钟,过程顺利,患儿无明显不适,安返病房。
术者段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