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一、前期准备
1. 确认患者身份
在骨髓穿刺术操作前,医生需要确认患者身份以避免错误操作。
2. 术前访视
医生需要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用药情况、手术前准
备等具体情况。
3. 通知患者
医生需要告知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水、穿松身体衣服等相关事项,并向患者讲解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操作细节
1. 麻醉
医生需要使用局部麻醉药将患者皮肤麻醉。
2. 准确定位
医生需要通过触诊找到骨髓穿刺的部位,并在穿刺时准确定位。
3. 穿刺抽取骨髓液
医生需要使用专业的骨髓穿刺针,绕开神经和血管穿刺到脊椎
内腔,从脊椎内腔抽取骨髓液。
4. 采集标本
医生需要将采集到的骨髓液标本分装至采血管中,并按照规定
送检。
5. 处理伤口
医生需要妥善处理骨髓穿刺后患者皮肤伤口,避免感染。
三、术后护理
1. 观察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患者术后情况和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2. 疼痛处理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定期为患者进行疼痛处理。
3. 减轻疲劳
医生需要为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减轻患者疲劳。
4. 团队合作
医生需要与护士、检验科、病理科等相关团队进行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专业的护理和检测。
以上是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医生进行指导和规范化操作。
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严选资料]
![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严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4193cac8d376eeaeaa31ae.png)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应立即涂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行骨髓穿刺术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同时应制备血涂片2-3张一并送检。
40
手法不正确扣2分
穿刺失败扣15分
穿刺针有移位扣5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4分
终末
质量
10分
1、协助病人卧床休息;
2、定位准确,手法正确,操作熟练,穿刺抽液成功;
3、整理用物(一次性物品的及胸水的处理);及时送检标本;
4、准确及时记录穿刺过程。
10
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
口试10分
消毒பைடு நூலகம்规范扣2分
消毒范围不够扣2分
无菌操作污染者扣3分
污染后未更换无菌物品扣5分
局部麻醉15分
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并应上、下、左、右多点麻醉,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
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背景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能,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骨髓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骨髓穿刺术时能够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标准,制定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用于评估医务人员的骨髓穿刺技术水平,并作为培训和考核的依据。
评分标准
本评分标准根据骨髓穿刺术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包括以下方面:
1. 术前准备:
- 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手术局部;
-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材料;
- 患者告知和取得同意。
2. 术中操作:
-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角度;
- 采用正确的穿刺技术和手法;
- 穿刺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安慰。
3. 出血控制:
- 操作中做到减少出血和血肿的发生;- 出现异常出血时能够迅速处理。
4. 样本采集:
- 采集到足够的骨髓样本;
- 样本质量好,避免破坏和污染。
5. 术后处理:
- 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固定;
- 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并发症。
评分标准根据以上方面进行细分,每个方面设置若干项指标进行评估。
每项指标根据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操作流畅度进行评分。
评分范围为1-5分(1分最低,5分最高),评分越高表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越好。
结论
本文档提供的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可用于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和考核。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考核,医务人员能够不断提高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技术,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骨髓穿刺护理考核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护理考核评分标准1. 技术操作 (40分)
- 操作规范性:10分
- 按照操作流程准确、规范执行操作步骤
- 无操作中的失误或疏漏
- 穿刺准确性:10分
- 技术动作准确,找到骨髓穿刺点
- 无多次穿刺的情况发生
- 操作熟练度:10分
- 操作流程熟练,手法灵活,上手迅速
- 操作过程稳定,不出现明显的操作不熟练的情况
- 操作娴熟度:10分
- 采取正确的手法,操作准确无误
- 在复杂情况下,能够应对并正确处理
2. 护理知识 (30分)
- 理论知识:10分
- 对骨髓穿刺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 对穿刺操作风险、并发症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了解
- 操作要点:10分
- 对骨髓穿刺操作的关键步骤和要点掌握程度
- 对相关器械使用和消毒等操作要求的熟悉程度
- 问题解决能力:10分
- 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常见的操作问题
- 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和措施的掌握情况
3. 安全防范 (20分)
- 操作风险评估:10分
-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判断并分析可能的操作风险- 针对操作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感染控制:10分
- 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并且遵守操作规范
- 技术操作过程中做好手卫生及穿戴防护设备
4. 沟通与协作 (10分)
- 与患者沟通:5分
-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 心理护理和情绪支持
- 与团队协作:5分
- 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配合,完成操作
- 有效的沟通、合作和协调能力
总分:100分
> 注:考核者应按照实际情况综合评估,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临床医师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问题3:
问题4:
问题5:
考核评语
(包括:操作顺序、熟练程度、无菌观念、回答问题、人文关怀等)
主考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临床医师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学号:
姓名:
性别:
患者姓名:
住院号:
科室:
床号:
总分:100分
评 分 标 准
满分
扣分
得分
一、物品准备
10
二、消毒
10
1、消毒顺序和范围
3
2、铺巾
2
3、消毒及铺巾过程中无菌观念
5
三、部位
10
1、体位
3
2、穿刺点选择
4
3、局麻操作
3
四、进针
10
1、穿刺针选择
2
2、穿刺针通畅
2
3、穿刺方向
3
4、观察病人反应及处理
3
五、抽吸骨髓
15
1、抽液量
6
2、抽液结束后处理
5
3、观察病人反应及处理
4
六、推片
10
1、骨髓量
2
2、推片与玻片的角度23、片的厚薄源自34、片的头、体、尾
3
七、人文关怀(术前、术中、术后)
10
评 分 标 准
满分
扣分
得分
八、提问25分(提问2~5个问题)
25
问题1:
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体位安置不当扣5分
穿刺部位定位不清扣5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5分
消毒及
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应立即涂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5、同时应制备血涂片2-3张一并送检。
40
手法不正确扣2分
穿刺失败扣15分
穿刺针有移位扣5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4分
终末
质量
10分
1、协助病人卧床休息;
2、定位准确,手法正确,操作熟练,穿刺抽液成功;
3、整理用物(一次性物品的及胸水的处理);及时送检标本;
4、准确及时记录穿刺过程。
10
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
口试
15
抽麻药前不核对扣2分;推麻药前不回抽扣4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4分
骨髓穿刺
40分
1、穿刺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OO~450角刺入(穿刺针向头侧偏斜)。当穿刺针针尖接触坚硬的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注意向下压的力量应大于旋转的力量,以防针尖在骨面上滑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处理。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考官签名:年月日骨髓穿刺术提问答案参考1.骨髓穿刺的适应症:答:(1)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的确诊。
(2)协助诊断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
(3)部分肿瘤的协助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4)寄生虫病检查,如疟原虫、黑热病的病原体。
(5)判断血液病疗效。
(6)骨髓液的细菌培养以及骨髓移植抽髓液等。
2.骨髓穿刺的禁忌症:答:血友病者禁作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者,慎重操作。
3.骨髓穿刺的注意事项:答:(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胸骨外板厚仅1.35mm,髓腔7.5mm),以防穿透内侧骨板伤及心脏、大血管。
(4)抽吸液量如作为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
(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致涂片失败。
(6)如穿刺过程中,感到骨质坚硬,穿不进髓腔,提示可能是大理石骨病,应做骨骼X线检查,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
4.判断骨髓取材良好的指标是什么?答:(1)抽吸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2)抽出的骨髓液含有脂肪小粒。
(3)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4)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之比大于血片细胞分类中的杆核细胞之比。
5.骨髓穿刺部位有哪些?答:一般选择髂骨前上棘,必要时可选髂骨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柄、胫骨粗隆、腓骨头等。
6.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答:(1)穿刺部位不佳,未达到髓腔。
(2)针套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3)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过度增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获取骨髓内的细胞和组织样本,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并介绍评分标准以评估操作的质量。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穿刺操作前,医护人员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1.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需要检查的目的。
2. 解释操作过程和风险给患者,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骨髓穿刺推进针、麻醉药物、穿刺指南针等。
二、操作流程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穿刺部位:常见的穿刺部位有髂嵴、胸骨柄和胫骨髁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选择。
2.消毒和覆盖无菌手术区域:使用无菌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铺盖物覆盖。
3. 麻醉:注射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不感到明显的疼痛。
4. 穿刺:医生将骨髓穿刺推进针插入骨髓腔,通过逐渐向下推进的方式穿刺到骨髓腔。
5. 抽取样本:一旦针头进入骨髓腔,医生会缓慢地抽取一定量的骨髓组织样本。
6. 处理样本:将抽取的骨髓样本转移到试管或玻片上,标记好并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检测。
7. 处理穿刺点:摘除针头后,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进行压迫,并粘贴无菌敷料。
三、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骨髓穿刺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 操作顺序和流程是否正确。
2. 穿刺部位是否选择合适,并且消毒覆盖无菌。
3. 麻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患者是否感到明显的疼痛。
4. 穿刺过程中是否有明显的抖动或不稳定。
5. 穿刺的深度和角度是否适当,是否达到了骨髓腔。
6. 抽取的骨髓样本是否充足,并且是否避免了血液污染。
7. 处理穿刺点的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明显的出血或渗液。
对于每一项评分标准,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不同的评分等级,如优、良、中、差等,以评估骨髓穿刺操作的整体质量。
总结骨髓穿刺作为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对于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穿刺术(1)
【适应症】
1.各种白血病诊断、治疗效果观察。
2.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或传染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及伤寒等病原体。
5.骨髓液的细胞培养。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禁忌症】
血友病患者禁做骨髓穿刺。
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注意事项】
1. 术前应做出、凝血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者禁止做本项检查。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防溶血。
2.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
侧骨板。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防折断。
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
4.避免反复抽吸,抽吸骨髓液量不宜过多,否则易混血(骨髓稀释)。
5.反复抽吸时应及时插入针芯,以免针腔被堵或骨髓液流出。
6.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凝固,影响涂片及分类。
【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消除其顾虑及精神紧
张。
取得同意并签协议。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3.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或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治疗盘(弯盘、2%利多卡因、%碘伏、棉签、胶带)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5.衣帽整齐、戴口罩、规范洗手。
6.穿刺前测脉搏、血压,并以观察病情变化。
二、操作方法
1.摆体位:胸骨和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为穿刺点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侧卧位。
2.选择穿刺点: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的髂嵴上;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的位置;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3.常规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3遍,直径约1 5厘米。
打开穿刺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检查包内物品是否完善,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
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
铺无菌洞巾。
4.局麻:检查并抽取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做皮肤、皮下、骨髓麻醉。
5.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位置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
术后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应保持针体与胸骨成30°~40°角)。
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缓慢钻刺,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
6.拔出针芯,放在无菌盘内,接上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适量骨髓液送检(首先应抽吸~用作制备骨髓涂片;若需作骨髓细菌培养或造血干细胞培养,应在制备骨髓涂片后再抽吸1~2ml骨髓液送检)。
7..抽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迅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并涂片数张备用。
8.若未能抽出骨髓液,应再插入针芯,稍加旋转针体,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再行抽吸。
若仍抽不出骨髓液,则应考虑更换部位穿刺或作骨髓活组织检查术。
9..抽吸完毕,插入针芯。
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住针孔,并按压3-5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问答】
1.骨髓穿刺有哪些部位
一般选髂前上棘为穿刺点,必要时亦可选用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2.2岁以下小孩骨髓穿刺选择哪一部位为好
以胫骨粗隆前下方为好,因为其他常用穿刺部位尚未骨化好。
3.胸骨骨髓穿刺的位置、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如何
胸骨中线第2肋间水平为穿刺点。
进针方向使与骨面30°-45°角,向头侧倾斜。
进针深度1cm。
4.骨髓取材作细胞学检查,抽吸骨髓液多少为恰当
抽吸为恰当,因为抽吸过多,骨髓液将被血液稀释。
5.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
(1)穿刺部位不佳,未达到骨髓腔。
(2)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3)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过度增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