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化学冬令营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赛题应答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解答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解答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2000.1.11.杭州● 竞赛时间4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卷纸的指定地方(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写在其他地方的应答一律无效。

使用指定的草稿纸。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 把营号写在所有试卷(包括草稿纸)右上角处,不写姓名和所属学校,否则按废卷论。

●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直尺、橡皮等文具,但不得带文具盒进入考场。

1.008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Hf Ta W Re Os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Ac-LrHLi Be B C N O FNa Mg Al Si P Cl S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Cu Zn G a G e As Se BrRb Cs Fr Sr BaRaY La Lu -6.9419.01222.9924.31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126.979.9035.454.00320.1839.9583.80131.3[222]He Ne Ar Kr Xe Rn Ïà ¶Ô Ô- ×Ó ÖÊ Á¿第1题A 的单质和B 的单质在常温下激烈反应,得到化合物X 。

中学生化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生化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生化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生化学论文选题参考1、浅谈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2、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3、对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调查研究4、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5、中学生化学实验设计初探6、水族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及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7、培养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8、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9、学科领域知识教学对中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10、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培养的模型与策略11、中学生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模型研究12、中学生化学提问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13、中学生化学学习认知方式与教师教学策略研究14、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分析15、“对话”对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16、元认知训练对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7、探查中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现状及转变策略18、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生化学视觉素养的培养19、对培养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探究20、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考核评价研究二、中学生化学论文题目大全1、达州市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精加工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4、认知偏差的纠正在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作用5、课堂教学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6、中学生化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研究7、中学生化学学习中学习风格的诊断及表现差异研究8、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近因效应及其教学策略9、发展中学生化学核心概念理解的实践研究10、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的研究11、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生化学视觉素养的培养12、粤东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13、培养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与途径14、中学生化学逻辑思维障碍的形成及矫正策略15、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16、运用适当评价与及时反馈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17、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18、运用化学实验课件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19、中学生化学创新性学习评价的初步研究20、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化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热门中学生化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高效记忆法在中学生化学课学习中的运用初探2、中学生化学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3、中学生化学空间能力城乡差异的调查研究4、中学生化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因素及其评价模型的初探5、中学生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6、利用电影教学提高西部地区中学生化学素养7、努力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时的困惑及解决策略8、中学生化学学习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达成9、中学生化学科学品质的调查报告10、中学生化学学习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达成与调控11、中学生化学思维品质训练探索12、中学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策略13、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14、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的调查与分析15、谈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6、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与中学生化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17、中学生化学学习障碍形成及解决策略的实验研究18、论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学习活动的引发方式19、教育游戏对中学生化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正向影响20、中学生化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四、关于中学生化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元认知因素及教学策略2、中学生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评价初探3、影响中学生化学模糊观念改变的因素及其权重分析4、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最新调查报告5、化学符号在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研究6、中学生化学问题表征现状及特点的实验研究7、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8、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9、量表法评价中学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10、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与训练的研究11、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最新报告12、中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3、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研究14、中学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15、中学生化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调查及其启示16、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知识类型及认知分析17、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与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18、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策研究19、中学生化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调查报告20、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五、比较好写的中学生化学论文题目1、1990年化学冬令营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赛题应答结果分析2、中学生化学学科弱势成因调研与提升策略3、中学生化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的编制4、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调查研究5、浅谈培养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几点经验6、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7、中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缺失的原因探究及其补救策略8、中学生化学智慧技能的探究9、中学生化学“定量化”能力的测评研究10、中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训练探索1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12、中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构成及其发展研究13、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14、中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和教学策略探讨15、西部地区中学生化学学困原因的分析与思考16、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17、新课改下中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18、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情感的培养19、对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思考20、中学生化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1990年第2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试题及答案

1990年第2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试题及答案

1990年第22届IChO理论题一、无机化学:磷酸以克/摩尔表示的原子量为:P:31; Ca:40; O:16; H:1.0; F:19; C:12; Si:28;S:32pK:(K为解离常数)HSO4-/SO42-: 2.0;HF/F-: 3.0;H3PO4/H2PO4-:2.0;H2PO-/HPO42-:7.0;HPO42-/PO43-:12.0。

4在自然界,磷在磷灰石中以磷酸盐形式存在,此矿石除了磷酸盐外,尚有二氧化硅和下列离子:Ca2+,CO32-,SO42-,SiO32-和F-。

我们假定此矿石是Ca3(PO4)2,CaSO4,CaF2,CaCO3,和SiO2,的混合物。

作为化肥使用时,要制成Ca(H2PO4)2,可溶于水;为此,磷灰石用磷酸和硫酸的混合物来处理。

同时,此操作消除了杂质的大部分。

磷灰石的元素分析结果如下,除氟以外,其它元素的百分数均以氧化物形式表示,操作1.m0克磷灰石样品,用50.0ml的溶液处理(该溶液含有0.500mol·L-1磷酸和0.100mol·L-1硫酸),此混合物在约70℃搅拌,避免温度超过90℃,进行完全除水。

此操作在通风柜中进行,因为有有毒气体逸出。

将干燥的残余物磨细、称重,得到m1克残余物。

在此种条件下,只有一种磷酸盐以Ca(H2PO4)2形式存在,二氧化硅和硅酸盐不能反应。

操作2.取1.00克上述残余物,在40℃用50.0ml水处理。

然后过滤,干燥和称重,得到m2克,该第二种残余物主要是石膏(CaSO4·2H2O),它的溶解度可认为在20~50℃间维持不变,相当于2.30g·L-1。

1.请平衡有关的反应式。

2.假定反应是按化学计量进行的,试问开始时需要多少磷灰石?3.开始时有m0克磷灰石,得到残余物m1=5.49克,①理论上应该得到多少重量?②实验结果可以用某些存在的产物来解释,但这些存在的产物却在残余物中是找不到的。

最近十年全国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的分析及给我们的启示

最近十年全国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的分析及给我们的启示

最近十年全国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的分析及给我们的启示1 问题的提出自1984年中国化学会组织全国化学竞赛至今,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

回顾这些年的历程可知:全国化学竞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且第三个阶段是从1995年肇始,延续至今。

第三阶段的具体举措是:在中国化学会的指导下,把从全国化学竞赛(冬令营)到组织参加国际化学奥赛(简称:IChO,下同!)等全部工作,由承办的省、市、自治区化学会具体组织实施。

因此,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在这一级别的赛题,无论是对了解各地竞赛水平和风格,还是总结和归纳近年这一级别竞赛试题考查的特点和热点,以及对竞赛培训方略和竞赛发展方向的导向作用等都有重要义。

本文,笔者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虽难免会挂一漏万,但旨在抛砖引玉,供大家研究,讨论。

2 近十年决赛理论试题的简析2.1 近十年决赛所在地的回顾要分析试题,首先对命题者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因为不同的省市有着各自的特色,竞赛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命制的试题在内容、形式、风格、试题质量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

表1 十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所在地一览表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举办地黑龙江大庆市甘肃兰州市河南郑州市福建厦门市浙江杭州市湖南长沙市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山东济南市湖北武汉市广东广州市上海市上海市[注:感谢《化学之约》站长李德文(化学竞赛高级教练员)老师提供以上信息]2.2 近十年决赛试题的特点分析2.2.1 近十年试题整体评价参加这一级别的选手都是各省的优胜者,为了使全国决赛既符合国内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选手水平,又要能初步做到与IChO初步接轨,所以近年竞赛试题的知识水平都是以《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以当时最新的为准,因为从以前的《竞赛大纲》到现在的《基本要求》是几经修订的!)为主,以《IChO大纲》(同样是以当时最新的为准!)为辅来作为命题的依据。

第20届全国高级中学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20届全国高级中学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化学会第20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2007年1月17日● 本竞赛试题共8题,总分120分,竞赛时间4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得进入考场,考试开始后1小时内不得离开考场。

解答完毕,将试卷和答卷及草稿纸折好,背面朝上放于桌面,撤离考场。

● 试卷和答卷已分别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写于其他 位置无效.● 选手营号写在答卷每页左边指定位置,不得写所属地区,学校名称和姓名,否则按废卷 论。

● 使用黑色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包括作图)。

使用提供的草稿纸.不得携带任何其他纸张进入考场。

●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橡皮、涂改液等文具,不得将文具盒以及手机、小灵通、BP 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原予量: H 1.008 B 10.81 C 2.01 N 14.01 O 16.00第1题 (14分)钛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石油、化工、医药等部门。

我国四川省有大型钒钛磁铁矿。

从由钒钛磁铁矿经“选矿”得到的钛铁矿提取金属钛(海绵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钛铁生铁海面钛l-1 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 3。

控制电炉熔炼温度(<1500K),用碳还原出铁,而钛则进入炉渣浮于熔融铁之上,使钛与铁分离,钛被富集。

已知:FeTiO 3C TiO 2TiC Fe CO FeTiO 3FeTiO 3+=++++++C C43==Fe CO 3Ti ++Fe 3CO①②③G m r J .mol-1===G m r J .mol -1G mr J .mol -1190900-161T 750000--500T913800519T通过计算判断在电炉熔炼中主要发生以上哪个反应? (3分)1-2 写出在1073—1273K 下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分) 1-3 氯化得到的TiCl 4中含有的VOCl 3必须用高效精馏的方法除去,为什么? 实际生产中常在409 K 下用Cu 还原VOCl 3,反应物的摩尔比为1:l ,生成氯化亚铜和难溶于TiCl 4的还原物,写出还原反应方程式。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解答1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解答1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冬令营)理论试题2002年1月22日山东·济南注意事项:.竞赛时间4小时。

迟到超过30 分钟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考试时间一到,把试卷和答卷还放在桌面上(背面朝上),持监考老师收完卷子后起立离开考场。

.把营号写在所有答卷统的客封线外和草稿纸的右上角处,不写姓名和所属学校,否则按废卷处理。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的指定地方(方框内),用钻笔答卷或写在其他地方的答案一律无效。

使用指定的草稿纸。

不得特有任何其他纸张。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直尺、橡皮等文具,但不得带文具盒进人考场。

第1题1-1.用容量法测定磷肥含磷量的主要步骤如下:准确称取磷肥0.385g,用硫酸和高氯酸在高温下使之分解,磷转化为磷酸。

过滤,洗涤,弃去残渣。

以硫酸-硝酸为介质,加入过量钼酸铵溶液生成铝磷酸铵沉淀(NH4)3H4PMo12O42•H2O。

过滤,洗涤,沉淀溶于40.00cm3 1.026 mol· dm-3NaOH标准溶液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22 mol·dM-3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MoO42-),耗去15.20cm3。

计算磷肥中磷的百分含量(以P2O5计)。

1-2.测定土壤中SO42-含量的主要步骤如下:称取50g风干土样,用水浸取,过滤,滤液移入250cm3容量瓶中,定容。

用移液管移取25.00 cm3浸取液,加入1:4盐酸8滴,加热至沸,用吸量管缓慢地加入过量钡镁混合液(浓度各为0.0200mol•dm-3)V1(cm3)。

继续微沸5分钟,冷却后,加入氨缓冲溶液(pH=10)2 cm3,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0.0200 mol·dm-3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蓝色即为终点,消耗V2(cm3)。

另取25.00 cm3蒸馏水,加入1:4盐酸8滴,加热至佛,用吸量管缓慢地加入钡镁混合液V1(cm3),同前述步骤处理,滴定消耗EDTA V3(cm3)。

第20届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答案.pdf

第20届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答案.pdf

变色为终点,消耗 HCI 标准溶液 22.78mL。
步骤二:称取纯的有机弱酸(H2B)样品 0.1963g。将样品定量溶解在 50.00mL 纯水中,选择
甲基橙为指示剂进行滴定。当加入新标定的 0.0950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9.21mL 时,发
现该法不当,遂停止滴定,用酸度计测定了停止滴定时溶液的 pH=2.87。已知 H2B 的 pKal=2.86,
构式。
(3 分)
第 3 题(10 分)
无机高分子絮凝刑具有效能高、价格低廉的优点,广泛用于给水排水、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
处理。
3-1 大多数金属离子都能生成多核水解产物。铁盐溶于水后生成水合铁(Ⅲ)离子,当溶液 pH
升高时发生水解,首先生成黄色的水解产物[FeOH(H2O5)]2+,写出水解反应方程式。 (1 分)
(2 分)
1-4 精制后的 TiCl4 用金属镁还原可得海绵钛,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 分)
1-5 菱镁矿(主要成分为 MgCO3)煅烧分解后与焦炭混合在氯化器中加热到 1373 K,通入氯
气生成 MgCl2。在 1023 K 电解熔融 MgCl2 得到金属镁。
(1)写出用菱镁矿煅烧及氯化制取 MgCl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写出 B 中氨基酸的结构式式并命名。
(3) 写出 C 中糖分子的费歇尔投影式,并给出该糖的名称。
O OO
HO
HO
OH
C
OH
(2 分) (2 分) (2 分)
第 8 题(15 分) 8-1 化合物 A(C10H12O3)具有旋光性,能溶于 NaHCO3 水溶液,并可起碘仿反应。将 A 加热
的化合物 B,B 无旋光性,也能溶于 NaHCO3 水溶液。B 经臭氧化,并在 Zn 粉和醋酸存在下 分解得化合物 C 和 D,C 可进行碘仿反应。D 加强热放出 CO2,并得化合物 E(C7H6O),E 可进行银镜反应,试写出 A、B、C、D、E 的结构式。(10 分)

1990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与答案

1990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与答案

199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考试时间:二小时半一、(8分)单质和硝酸混合(1)反应生成相应硝酸盐的单质是、。

(2)反应生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单质是、。

(3)呈钝态的单质是、。

(4)不发生反应的单质是、。

二、(6分)酸雨主要是燃烧含硫燃料时释放二氧化硫造成的。

现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某份雨水样品的pH值。

测试时间(小时)0 1 2 4 8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请说明在测定的时间里,雨水样品pH变小的原因。

三、(8分)为降低硫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可把氧化钙或碳酸钙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这种方法叫做“钙基固硫”)。

请写出钙基固硫的反应方程式。

请从反应热角度讨论用氧化钙或碳酸钙的区别。

四、(10分)以无机物态存在于土壤中的磷,多半是和钙、铝、铁结合的难溶磷酸盐。

磷酸钙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增大,使磷的肥效增强;加入土壤中的磷酸钙久后则转变为磷酸铝、磷酸铁,导致磷的肥效降低。

请解释并回答下列问题。

(1)磷酸铝在酸性条件下其溶解量(和在近中性条件下的相比)(填入增大、持平或减小。

不同),在碱性条件下其溶解量。

因为:(2)磷酸铁在碱性条件下其溶解量。

因为:(3)作为磷肥,磷酸铁的肥效不高,但在水田中,其肥效往往明显增高。

因为:。

五、(4分)已知四种无机化合物在水中、液氮中的溶解度(克溶质/100克溶剂)为:六、(10分)从某些方面看,氨和水相当,NH4+和H3O+(常简写为H+)相当,NH2-和OH-相当,NH2-(有时还包括N3-)和O2-相当。

(1)已知在液氨中能发生下列二个反应NH4Cl+KNH2=KCl+2NH22NH4I+PbNH=PhI2+3NH3第1 页共4 页请写出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与上二反应相当的反应方程式。

(2)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M为金属):M+NH3→MO+NH4Cl→M(NH2)2→七、(12分)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克/100克水及在不同的二氧化碳压力下碳酸钙的溶解度为:请用计算说明,当持续把二氧化碳(压强为0.982巴,下同)通入饱和石灰水,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会否完全“消失”?在多次实验中出现了下列现象,请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或 麦

·





年 化 学 冬 令 营 全 国 中学 生 化 学 竞 赛 理论 赛题 应 答 结 果 分 析
吴 国庆
北 京 师范 大 学 化 学 系
第 一 题 第 一 小题


,


,


,
本 题 添 入 强 氧化 剂
的 氧 压 的强 氧 化 性环 境
, 。
。,
又 有高 达 一
,
氧 压下 与
, K
,
无 论 磷 处于 链 端还 是
题 面 说 若 有 对 映 体 应 成 对 给 出 但 按题 意无 对 6 映 体 有 1 % 的 选 手 却 画 出 了 本非 对 映 体 的
链间
a
的 大 小 差 别 在 上 述 中和 滴 定 实 验 中

.

对 映体


,
说 明 他 们 未 能 把握 对 映体 的 判
配 合物 的 结 构
,
涉 及 高分 子 缩 合 度 与 平 均分 子 量 的基 础 知识 )
比例 恰 当

,
区 分度

而 且 也未 搞清 V S E P R 的分 子



赛题 涉 及 的知 识基 础 仅 略高于 中学 水平

立 体 结构 型 也 不应 写 入 孤 对 电 子
此外
,
按题
犯了

,
不 应有 非极 性 的 磷 居两 个极 顶 位置 的 三 角

,
不 少 学 生 由于 缺 乏 改变 酸碱 性 不 会 引起 多 磷 酸 的 断 链 的 基本 知 识 断开
,
的 应 答 结 果 分 析 难 以做 出 示 立 体 化学 特 征 的 选 手
, ,
但是
,
对 未忘 记 标
,
认 为 中 和 过 程会 使 磷氧 桥

完 全 答 对 的 也 仅 占极
,
从而 误 入 歧途

,
硝 酸几 乎 不 消耗

·
用写化学方

学循 环 的 参 考 思 路 是
学课 本
程 式 来解 释 首 先 应 写 出


, 。
绝 大多 数

·
……

· ·
学 生能 按 中 学化 学的 要 求 写 出铂 酸 的 化 学 式 为



少数 学 生 超 过要 求 如 写 出
,

·

,

。,
参加 反 应
继 而判 定
十 ,
r B
的 可 能 结构

此 题首 先 要 求选 手 有 正 确 理
“ ”
有 链端 的 磷 各 电离 出 一 个 H
解题 面 给 出 的 实 验事 实 并 将结构 限 定 于 一 定 范
围 的 能力 正 确 的 思 路 应 当 把 题 面 翻 译 : 成 该 化 合 物 不是 离 子 型 的 是五 配 位 的 但 有 极性 继 而需 调 用 5 配 位化 合物 的立 体结构 : 有 两 种 可 能 的 知 识 其 一 是 三 角双锥 体 另 一 Z 。 。 r 是 四 角 锥 体 进 而 分 析 P (C H ) 和 B 两 种
,
有 2 % 的 选 手不 知 道 有 四角 锥体 3
,
有n %
的选 手则 相 反
不 知道 有 三 角 双 锥 体
,
:
这反映
出 其知 识 不 全 面 配位


故 只 部 分 答对
, 。

有 的 选 手未
把握 该 化 合 物 不 是 离 子 化合 物
四配 位 的 结 构

错 误 地写 出二
,
而 端 磷 的 二 元 酸 电 离符 合 一 般 多 元 : a 2 a 酸 电 离 的规 律 K ( ) < < K (1) 有 . : 了 这 种分析 便 可 得 出 终 点 ( 2 ) 共 耗 碱 8 0 + cm 3 相 应 2 个H 故 而 相 应 1 个H 需 耗 碱 . e 吕 . e 3 : 4 o m 用 4 o m 除 终 点 ( i ) 的 耗 碱量 . . 42 / 4 = 10 5 算 出 该 多磷 酸 的 平 均 链 长 为 1 5 0

,

,
应 的 选 手能 正 确 应 答 有 机 反 应 机 理 的培 训 高 过多

,
可 见 今后 仍 应 加 强 选 手
当然
,
自相 矛 盾


第 三 大题 本 题 的 测 试 目 标 十 分 明 确 即
,
。 、 、

:
我 们 不 应 要求 过
考 察 学 生 的 有机 化 学 知 识 基 础 分 四 个基 本 内 : 容 基 本 反 应 命名 立体 化 学 和 反 应机 理
的占 的选 手
,
溶 液 反应

写 化 学 方 程式 正确 写 出
, 一

‘ 一

不 应 将硫 的 氧 化
题 之 关 键 是 写 出硫 的 产 物

,
态 搞 错
但 有
,
的 选手 竟 错 答 成 等

的 占
的 和

,
,
这 说 明这 些选 手遇到 稍
,


表明 他 们 缺 乏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易被
‘ 名一

考 虑 到不 出 国 前 的 短 期 增训 从 头 补 习 有 机 化 学 可 能在
, ,
出 于 选拔 出 国 参 赛预 备 队 员 的 需 要

复 杂而 又 陌 生 的 问 题 不 善 于 理清 头 绪
向 了 这 不 能 不 说是 素 质 问 题 更 只有

蒙头 转
,
已是 强 还 原 剂
氧 化 的必 要化 学 知
产物 之 一



答对

但 未 能 配 平化 学 方 程式 的 只 一
的答 对 率

若 熟 悉这 样 一 个 化 学 事
,
,
说 明 本 届 冬 令 营 选手 配 平 方 程 式 能 力 显 著 第 一 题 第二 小题
从 应 答结 果
,
少 数 答 对 的选 手 也 未 达 到 更 高 的 要 求 例 : 如 E ~ F 应 发 生 构型 反 转 ( S 、 R ) 、G 3 个手 性中 却 构 型 不 变 (S 、 S ) 产 物L 有 ; 2 个手 性 中 心 可 呈 现 四 种 不 同 心 产 物N 有 多 构 型 产物 J有 E 和 Z 等 等 由 此可见 标 示
,
△ △
因 中层发生 反应
〔 ,

·




, 。
而 吸 热 故炉 温较 低

渔旦

。 自
儿 人 ’

·


,
小 、

的 分 子式 为

,
的 结 构 简式 为

矛二 产



,

瓦一 叹

的分 子 式 为 的 结 构简 式 为




‘,



,

是 次级 碎 片



焙 烧 炉 中发 生 如 下 三 反 应
E
,
,
,

,

,
这 是 此题 设 计 思 想 绝妙 之 处
,
0 中 还发 现有 的选 手 思 维 欠 周 密 错 误 地 将 1 5 . : 减 去 2 得 出 8 5 这 显然 是 忘 记 终 点º 只 相 . 0 应 于 端磷 的次 级 电 离 跟 已 经 得 出 1 5 的结 果
,
.
立 体 化 学 特 征 的要 求 里 隐 含 着 对 反 应 机理 的 要 许 多 选手 未领悟 又 从 题 面 要 求 写 出 A ~ B 的 反 应机 理 却 只 有 近 2 / 的答对 A ~ B 基 本 反 3
, ,

第 二个 终 点 是 +, 所有 剩 余的经 基 都 发生 电 离释 放 H 其二 是 +, 各 磷上 的 一 个经 基 各 释 放 一 个 H 到 第一 个
终点
,
其 后 端磷 的经 基再 发 生 次 级 电 离 共 放 + 出两 个 H 很 明 显 ‘ 第 一 种 可 能性 与 题 面 给 出 的 实 验 事 实是 矛 盾 的 因 达终 点 ( 1 ) 耗 碱
,

令人 遗憾 的 是
:

磁面要 求 标 示 产 物 的 立
,

体化 学 特 征 求


,
但大多 数 选 手忘 记 了 这 一 要 若将 此要 求
因 此 就 此点
这可 能是 赛 题 设 计 上 的 问题
,
子 交换

缩合 酸在 酸 碱 条 件 下 的 稳 定 性 等
,


单 列 一 个小题
情 况不 至 于如 此
所 有 未通 过 配 平的 化学 方 程


化 学 的 发 展 便 进 入 立 体 化 学 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