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家书不仅是对家族子弟的殷切教诲,更是蕴含着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的智慧真谛。
以下是一些曾国藩家书中的经典摘录,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精髓。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这句话强调了专注和恒心的重要性。
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和选择的时代,我们常常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分散精力。
然而,若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只有保持专注和坚定的恒心,才能在漫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实现目标。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深刻地指出了家庭衰败、个人失败以及招人厌恶的根源。
奢侈会导致家庭财富的流失,安逸会使人丧失进取之心,骄傲则会让人失去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同时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他人,避免因骄纵而陷入困境。
“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
”勤奋能够让事物保持良好的状态,而安逸则容易使其败坏。
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付出,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相反,如果总是贪图安逸,满足于现状,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被时代所淘汰。
“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学习要有深入钻研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广泛涉猎却无一精通。
选定一个方向,深入挖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取得成果。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海量的知识和资讯,更需要有这种专注和深入的学习态度,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曾国藩家训完整版

曾国藩家训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曾国藩家训1.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狗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5.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6.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期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着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就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剪除矣。
7.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曰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导读:1、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
惊骇之人也最终会弄明白,会说你实际上在欺骗他。
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你。
4、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5、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7、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8、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9、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
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
10、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佚字,讨人嫌离不得骄字。
11、道不同不交,谀人者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愚人不交,构怨伤心落井下石者不交,好占便宜者,德薄者不交,忘恩负义者不交。
12、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
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13、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4、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15、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也太陋。
一曰温旧书亦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16、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7、一曰胜己者,二曰盛德者,三曰有趣味者,四曰能吃亏者,五曰能直言者,六曰志趣广大者,七曰患在当患者,八曰体人者。
曾国藩家训大全

曾国藩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曾国藩家训的一些主要内容:1. 家庭教育: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德和才能的基础,因此他提倡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他也强调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2. 道德修养: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
他认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美德,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省,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3. 为人处世: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认为,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4. 读书学习:曾国藩认为,读书学习是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他认为,读书要注重方法,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 勤俭持家:曾国藩认为,勤俭持家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因此他提倡人们要注重勤俭节约,珍惜家庭财富和社会资源。
他认为,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积累财富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曾国藩家训强调了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读书学习、勤俭持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曾国藩家书 经典摘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尊敬的读者: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
他深受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的“治国之才”,他的家书更是传世之作,被誉为家风的典范。
以下是我为你摘录的曾国藩家书经典内容。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1. 相忍为国大丈夫应该心怀忍耐之心,忍辱负重,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只有相互忍让、相互谅解,国家才能和平稳定地发展。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处世要端正,家庭和睦和谐,国家才能治理有方,整个社会才能安定。
个人的修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3. 修身以达天下修炼自己的品德、修养自己的文化水平,对达到治理天下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道德层面上做到自律,才能赢得民众的尊敬和拥护。
4. 以民为本,民生至上国家的存亡、繁荣与民生息息相关。
治理国家要以百姓为中心,关注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的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 让幕僚和部将都成为人材治理一个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
要培养幕僚、鼓励部将,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共同担当起治理和发展国家的责任。
6. 尊重他人的才华和意见作为一位领导者,要尊重别人的才华和意见。
要善于倾听,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不固执己见,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成效。
7. 正直廉洁,严于律己作为治理者,必须保持正直廉洁的品行。
严于律己,做到廉正自律,才能树立榜样,赢得民心。
8. 勤勉奋发,不贪图安逸治理国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勤勉奋发不懈努力。
不能沉迷于安逸享乐,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进取的精神。
9. 富国强兵,抵御外患国家的安全是治理者的责任所在。
要提倡军事强国的建设,保卫国土,抵御外患,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10. 恪守诺言,言行一致作为治理者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言行合一。
只有恪守诺言,赢得民心,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以上是我为你摘录的曾国藩家书经典内容,这些经典思想展现了曾国藩治国思想的精髓,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希望这些摘录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并能在你的生活和事业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的成就,也注重家庭教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包括以下几点:
1.勤俭节约,不浪费。
曾国藩认为,浪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和每一分每一毫的财富,做到勤俭节约。
2.教育子女,注重品德。
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他认为,孩子的品德是决定其一生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出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3.重视家族传统,继承家风。
曾国藩的家族传统非常重要,他认为,家族传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继承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的长远发展。
4.尊重父母,孝顺长辈。
曾国藩非常注重家庭关系,他认为,尊重父母、孝顺长辈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家风。
以上就是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这些家训不仅适用于曾国藩的家庭,也适用于每一个家庭,是一种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 1 -。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第一篇:《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出生显赫,生在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
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所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含近1500封信集“的不得不看的育人经典名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中共收录了曾国藩书信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
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孙之辈,所以涉及范围甚广,是自古以来被研究研习的著名教育典籍。
今天我们就主要看一下其核心的4个方面的内容(俗称干货),以方便大家日后在相夫教子、为人处世中熟知和运用。
1.关于读书学习“业精之法在于专,读书应有恒心;读书贵在有常,学习贵在有恒。
定要坚持‘看、读、写、作’。
”其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专注、有恒心,读书要经常读,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且要贵在坚持。
读书学习的时候也一定坚持“看、读、写、作”这四个法则。
现在由于受到电子化设备的冲击,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好在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提出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还有社会上出现的《朗读者》、《约读书房》、《教子有方》等读书性质的节目、公司和协会,这对纸质书籍的保护和传播都是一件好事情。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赏析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赏析1. 曾国藩家书摘抄加赏析1.“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与父亲书)启发:随年龄增大,事情增多,我也有时会感到易乏易困,注意力、记忆力减弱,当学曾子静心养神,修身养性。
另外,曾子对长辈的绝对尊敬及那种纯粹的孝道很值得我学习。
2.“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与祖父书)启发:清朝在京的公务员生活也很拮据。
何为国之栋梁?栋梁不见得富甲一方,腰缠万贯,反而很可能是最穷的。
要耐得住贫穷,禁得住诱惑,坚守底线,坚持修行,真心干事。
3.“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引用朱熹名言)启发:对我近期的体育、工作启发很大。
跑步时慢慢加速,充分热身,之后启动“猛火”,加快飞奔一段时间,当汗水飞涌时,可换“慢火”,仅用接近于走路的速度便可保持汗水一直高强度的流出。
对工作呢,在不熟悉时,要“猛火煮”似得狂补,等逐渐熟悉后,改用“慢火”,很少的精力都会出很好的成果。
4.“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启发:让我想起了梁启超的一句话,“今生以关注的太多为撼,只撼自己没有专一”。
浅挖100个坑,不如深挖1个坑。
做事,做学问,必须要“专”。
5.“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与父母书)启发:忽然想到了陶指导。
做工作要讲究轻重缓急,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要对食物存在敬畏感,在半年内消掉肚子上的脂肪。
6.“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与诸弟书)启发:读书也罢,做事也罢,主观不努力,不要找借口,不要挑时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出生显赫,生在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
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所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含近1500封信集“的不得不看的育人经典名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中共收录了曾国藩书信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
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孙之辈,所以涉及范围甚广,是自古以来被研究研习的著名教育典籍。
今天我们就主要看一下其核心的4个方面的内容(俗称干货),以方便大家日后在相夫教子、为人处世中熟知和运用。
1.关于读书学习“业精之法在于专,读书应有恒心;读书贵在有常,学习贵在有恒。
定要坚持‘看、读、写、作’。
”其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专注、有恒心,读书要经常读,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且要贵在坚持。
读书学习的时候也一定坚持“看、读、写、作”这四个法则。
现在由于受到电子化设备的冲击,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好在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提出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还有社会上出现的《朗读者》、《约读书房》、《教子有方》等读书性质的节目、公司和协会,这对纸质书籍的保护和传播都是一件好事情。
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一起读书按照曾老说的,我们在读书上,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认真看着读,读完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
尤其是对孩子而言,读书的时候要让他们用“乾坤指”去读(伸直食指和中指,小拇指和无名指向前弯曲后由大拇指按住,掌心向上),这样读一遍相当于读两遍,可加深印象。
然后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让他们写读后感,哪怕总结几句话也行,这样就更能加深对书籍的印象以及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2.关于为人处世“大官之家不应讼涉公庭,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
对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与人交往应酬须讲究礼节。
”和那些当大官的不要在公堂法庭上去争辩(这个就很讽刺、很现实啊!);当官就好好当官,不要为了一己私念,就想着利用权力去捞钱发财(这个前段的《人民的名义》就表明的很清楚)。
对待绅士贵族应该显得更绅士,多赞美他们;平时与人交往、出去应酬必须要讲究礼貌和礼节。
其实曾国藩对为人处世这一点说的很直接明白,简单的说就是和政治官员不要牵扯诉讼,对待朋友商人要以礼相待,多赞美别人。
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不值得我们交给孩子去学习吗?3.关于治家教子“家运之兴在于和睦、孝道、勤俭,居屋莫太宏丽。
教子侄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教子侄当引入正大一路,联姻不必富室名门,蔬竹鱼猪四事须时时讲究,对子侄辈应教之以礼。
”家族的兴旺在于家庭和睦、儿女孝顺、勤俭节约,住的房子也不用太过奢华宏伟。
教育孩子应当首先让他们学习做家务、干活,这就是习劳;还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正道,走光明正大之路。
结婚娶妻也不一定非要选择富豪名门之家,平时家里经常吃的一些肉菜和喂养的家畜要好好讲究和对待,教育孩子应该多教他们礼节、礼数。
曾国藩这段话,放在现在的社会真是莫大的讽刺。
他对于治家教子要求的都是很简单,房子不必太大、婚姻也不必非得选择名门望族,教育孩子要多教礼节礼数。
但是看看现在的社会,结婚必须要有房有车,不仅门要当户要对,还竟有些“倒插门”(个别)、“进豪门”等等之类的行为。
平时吃的不讲求,弄得一身花里胡哨的,一点都不知道勤俭节约,恨不得舍上身价性命也要住别墅住大房子,孩子也是一点礼貌也不懂。
这些都是“不礼”的行为,但是恰恰在现在这个社会,貌似如果按照曾老的意思活着反倒成了另类。
但愿这个社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攀比,多一些平淡、少一些虚荣。
4.关于善养身心“毋恼毋怒以养肝疾,要善于保养身心,治病应以自养自医为主”不要随便生气、动怒,对肝脏不好,要学会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治病应该是以自己养病、自己调理为主。
这一点放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适合的,不要随便就动怒生气,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而且生一些小病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就去医院吃药打针的,其实很多病都是可以调理过来的,加上平时注意饮食、多运动,都是能自我痊愈的。
小时候扇子上常有,妇孺皆知的《莫生气》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很多在医院治不了的癌症等疑难杂症,结果回家后自己却调理好了,其实重要的无非三点:心态好、吃的好、锻炼多。
但是很多人往往连一点也做不到。
人生在世知足常乐,相夫教子以和为贵,做人做事以礼为尚。
关于《曾国藩家书》中“读书学习、治家教子、为人处世、善养身心”这四个方面,如果你觉得对自己的价值观有帮助,对孩子的教育有帮助,对家庭的和睦有帮助,就请动动手指转发收藏,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让更多的经典文化广泛传播。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精髓,让我们一起携手,为了文化复兴、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子女成材而努力。
传播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关注家庭教育,教子有方墨昀先生一直在路上。
附:《曾国藩家训》30条经典语录---教子、为人、处事、养身,句句经典!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
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
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
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
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
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
礼义之旗帜也。
2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
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
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30、修身十二法则:(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