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鉴赏: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
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
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初中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赏析《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斗》先秦:列御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注释】(1)选自《列子·汤问》。
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
《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2)东游:向东游历。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
(5)其:代词,两小儿。
(6)故:缘故,原因。
(7)以:以为,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距离。
(10)日中:正午。
(11)初:刚刚。
(12)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及:到,至。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为:是。
(17)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9)决:决断,判定,判断。
(20)笑:嘲笑,讥讽。
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初二语文总结文言文阅读技巧与鉴赏

初二语文总结文言文阅读技巧与鉴赏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初二学年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时期,因此总结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与鉴赏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从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三个方面,介绍初二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
一、词语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词语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
初二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
在文言文中,很多生僻的词语会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来给出词义。
学生可以仔细阅读上下文,联系前后句子的内容,推测出生僻词语的意思。
2. 查找辞典。
有些生僻的词语无法通过上下文推测出词义,这时可以借助辞典来查找。
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时,准备一本文言文词典,便于查找生僻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善用词语搭配。
在文言文中,一些词语常常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通过搭配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理解生僻的词义。
二、句子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较复杂,初二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句子理解:1. 理解句子结构。
在阅读复杂的文言文句子时,学生应先理清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找出句子的核心内容,然后再理解修饰成分的具体意义。
2. 注意排比和对仗。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排比和对仗手法,通过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词语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初二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排比和对仗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翻译句子。
初二学生可以逐句地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样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三、篇章理解篇章理解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初二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1. 阅读导语。
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可以先阅读导语,获取文章的基本背景信息,为后面的阅读打下基础。
2. 标题和段落的理解。
初二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阅读每个段落的标题,了解作者的重点论述内容。
同时,学生还要通过段落内的关键词、关联词等,理解整个段落的意义。
初中古诗词文言文鉴赏

初中古诗词文言文鉴赏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文言文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鉴赏古诗词文言文,是一次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奇妙旅程。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古诗词文言文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
鉴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思想。
首先,鉴赏古诗词文言文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
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中诞生的,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杜甫的《春望》是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了解这段历史,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其次,鉴赏古诗词文言文要注重作品的语言艺术。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文言文则讲究对仗工整和意境深远。
学生在阅读时,应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词,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景。
再次,鉴赏古诗词文言文要体会作品的情感表达。
古代文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月光和霜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学生在鉴赏时,要学会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作品的情感力量。
最后,鉴赏古诗词文言文还要学会联想和想象。
古诗词文言文往往言简意赅,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作品中的景物、人物、事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总之,初中古诗词文言文鉴赏是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学基础知识,还要有敏锐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鉴赏古诗词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导读:伤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作品鉴赏: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初中语文文言文诗经《采薇》原文与译文(含鉴赏)

诗经《采薇》原文与译文(含鉴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礹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
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阅读鉴赏
1.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2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
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
..,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
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
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
③僧苦问其所以 :
3、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
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
..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
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
“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
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
”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4、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是女儿。
”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
”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
②内苑:御花园。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
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
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
“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
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