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银行系统论文: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应对“三农”建设

银行系统论文: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应对“三农”建设

银行系统论文: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应对“三农”建设如何有效地支持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金融部门做了大量有效的尝试。

这些措施大多是从信贷资金、政策扶持的“硬投入”入手,笔者从实际农村金融工作体会到,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提高“三农”资金使用效率,也是金融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农村建设对支付结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作为为“三农”资金提供结算汇划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部门,应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咸宁市农村支付结算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对支付结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求资金汇划更加快捷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非农产业迅速崛起,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农村地区对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提出了安全、高效、快捷的要求。

2.要求结算工具更加多样随着农村个体私营经济、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支付结算品种也有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不仅要有传统的支票、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而且对新的结算品种,如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家庭理财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更为明显。

3.要求结算收费更加低廉目前,农村普遍反映银行结算收费偏高、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管理不规范,低成本的小额支付系统开通后对客户的收费标准也没有降低。

低收入的农村消费群体迫切要求金融部门制订具有城乡差别、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收费标准。

4.要求网点布局更加合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早期进城务工的农民有不少回乡创业,城市中的许多有识之士也到农村寻找商机,这些消费群体对银行支付结算的需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在网点布局上要本着“合理布局、便利农民、兼顾效益”的原则,既不能因为城镇经济发达而乱设机构,也不能因为农村经济不发达而忽略机构的设置。

浅析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浅析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浅析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为加快推进山东省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满足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需求,促进农村地区资金流转,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按照《山东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了农村支付结算工作,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初步进展。

作为山东省确定的首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省级示范县市,笔者结合烟台栖霞市农村信用社在实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对新时期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简单阐述一下个人看法。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现状1、农民已经能够接触到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齐鲁乡情卡”和“齐鲁惠农一本通”是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针对农民实际推出的支付结算服务。

借助“齐鲁乡情卡”所具有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方式,农民工在打工地将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卡,返乡后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的柜台即可办理提取现金或查询卡内余额业务,避免了携带现金的风险;借助“齐鲁惠农一本通”将各项涉农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避免了资金支付环节多的弊端,使广大农户切实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2、农民正在逐渐接受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

为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使用,农村信用社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支付结算难题,开发推广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通等电子化结算方式,使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转账业务,大大减少了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了现金使用,降低了可能发生的风险。

除此之外,通过上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齐鲁惠农一本通”,相当部分的农民也逐渐了解、接受银行卡和其他转账结算方式的使用。

3、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产品不断丰富。

作为遍布城乡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除了传统汇兑业务外, 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跨行(省)通存通兑、大小额支付系统、网内联行和全国农信银等重点业务的网点覆盖范围,开发推广了网上支付、电话银行、短信通等电子化结算方式,推出了“齐鲁乡情卡”、“齐鲁惠农一本通”等新产品,努力做到贴近百姓、支农惠农,有效推进了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

影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影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非现金支付服务网络 , 亟待加 以研究解决。 影响农 村 支付服 务环 境建 设 的 因素

金结算工具 , 影 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个 别农 民由于受文化水平的制约 , 对银行卡等支 付结算工具不会在 A T M机上操作 , 或者害怕操 作错误蒙受资金损失 , 必须在工作人员的指导 下才能办理业务 , 如果遇到金融机构非营业时 间, 没有工作人员的指导 , 往 往办不 了存 取款 和转账业务 , 使用起来不方便 , 这也是他们不 愿意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 二) 金 融机 构服 务水 平有待提 升 。对非 现
安公 司的临时工 , 由于专业 素质不高 , 对客户 的答疑解惑工作 ,存在模糊 或一 知半 解的情 况, 有时误 导客户 , 导致业务 办理失败 或者 不 顺畅 , 使客户产生不满情绪。有 的金融机构虽 然设置 了 自动存取款机 , 但是缺乏 日常维护和 管理 , 如在 客户存取款 时 , 往往被告 知机器 里
金融机构应了解客户的多方需求强化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让客户至上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特别要通过对员工进行支付结算等知识的全面培训使员工对atm操作使用管理维护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使他们完全具备引导服务客户的能力从而提高客户对atm机的使用率
内蒙古金融研究
新点 , 加 大农 牧 区 消 费信 贷 投 放 力 度 , 完 善 农 牧 区 金融 服 务体 系 。
( 一) 农村社会公 众认 知程度和 文化程度低 。
传统 观念对人们的影响根深 蒂固。在农 村地 区 ,传统的现金 支付方式依然 占有重要地位 。
大部分农民对银行卡、 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 等非现金结算工具业务缺乏了解或 了解不多 , 过分考虑风险问题 , 所以不愿使用新兴 的非现

贫困山区农村支付环境的难点及对策

贫困山区农村支付环境的难点及对策

贫困山区农村支付环境的难点及对策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普遍较差,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同时拉大了城乡居民享受金融服务的差距,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文以C县为例对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进行了调研,认为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必须打破陈规陋习,创新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现代金融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一、C县近几年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一)对部份空白金融机构乡镇恢复银行营业网点。

2008年银行大规模的商业化改革后,全县空白金融机构的乡镇达7个,支行根据7 个乡镇的经济现状、人口数量选择了5个乡相继恢复金融机构网点,实行定时定点服务,争取县政府对每个恢复金融机构的乡镇网点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作为开办费。

从2009年10月开始到2011年末5个网点共办理存款3928笔、取款10926笔、收贷收息521笔、转账服务773笔,涉及金额5874万元。

较好地解决了空白金融机构乡镇的支付服务难题。

—1—(二)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

采取银行POS机小额取款的方式解决不具备设立金融机构网点基本条件的乡镇农户小额取款难题。

2010年9月1日,市第一批POS助农服务取款点在C县岚天乡运行试点,试运行三个月共办理小额取现145笔10多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额取款服务难题。

(三)积极引导农民使用非现金交易方式。

从2009年开始,C 县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POS机消费结算方式,金融机构共向农村地区布放POS机37台,商易通26台,农商通、转账电话等机具36台,金融机构发放各类银行卡289036张,其中农民工特色卡38192张,为农村居民非现金支付创造了条件。

二、贫困地区乡村支付服务环境面临的难题(一)结算环节多、资金在途时间长,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手段少,效率低下。

C县农村地区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大多以农商行为主,邮政储蓄网点只办理居民储蓄、汇款业务,没有对公业务。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探索与思考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探索与思考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探索与思考作者: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02期【摘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人民银行贯彻落实“三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0年以来,人行玉溪中支围绕上级行的工作思路,立足辖区实际,以认真开展通海县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试点工作为切入点,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为抓手,以逐步扩大“惠农支付服务”业务为突破口,在促进农村支付服务供给、满足农村支付服务需求、加大农村支付服务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及总结思考,分析了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有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支付实践探索思考对策一、实践探索及取得成效(一)实践探索1.金融支付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玉溪地处云南省中部,境内地势多变,民族众多,属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

盛产烤烟、甘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农副产品,素有“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美称。

玉溪市全辖八县一区,设74个乡镇(街道),660个村(居)委会,6171个自然村。

总人口214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0万人,占总人口的79.44%。

截至2012年9月,辖内有银行机构14家,380个营业网点。

其中:171个位于县城,155个位于乡镇,54个位于自然村。

380个营业网点全部接入金融机构行内系统,183个营业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345个营业网点接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114个营业网点接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317个营业网点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128个营业网点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180个营业网点接入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

74个乡镇(街道)已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目前,玉溪市已建成“刷卡无障碍示范街”2条,分别位于红塔区南北大街和通海县南北街;累计建成26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分布在八县一区的69个乡镇(街道)、237个行政村、262个自然村,惠及71.73万人。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关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我支行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召开“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会议,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具体做法,开展了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在惠农卡业务方面,我行积极推动“三农”和县域市场,着力研究解决面向广大农民的金融服务问题,根据县域客户的金融需求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先后研发推出了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特色产品——乡情卡。

为农户存取款、支付结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议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议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议“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连续九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速资金周转,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永胜县基本状况永胜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东部,属国家级扶贫攻坚县。

全县辖5镇10乡(其中有7个民族乡),1453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近40万人,90.96%以上是农业人口。

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5%。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44.8亿元,工业总产值36.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1元。

2011年全年共计兑现各种支农惠农资金4549.304万元。

其中通过“一折通”向全县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3097.62万元,全县36万多农民受益。

二、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存在问题(一)经济发展落后制约支付结算需求和手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广大农村地区对金融机构的需求仅限于储蓄、汇款、转账及贷款业务。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市场消费、交易环境,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段在广大农村地区占据了主要位置,现金结算率在90%以上,农村居民对支票、汇票和银行本票等传统票据业务和电话支付、手机支付及网上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甚少。

近年来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除存取款外多发生于当地农业企业对农村居民的农产品收购,以及财政发放的惠农补贴。

而非现金支付手段主要使用范围在县城,且主要涉及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资金支付。

农村地区银行卡使用量较少,农村居民多使用存折。

(二)农村支付结算组织机构建设失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因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基层网点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所剩无几,永胜县现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五家金融机构共31个营业网点,每个网点的服务对象为1.29万人,在县城设置网点9个,在乡镇设置网点22个,其中农村信用社15个,农业银行2个,邮政储蓄所5个,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偏少制约了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难点及对策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难点及对策


农 村支付 服务 环境建 设 中遇到 的难点
服 务环 境 建 设 对 人 民银 行 县 支 行 而 言是 一项 全 新 的工 产品环境 , 其信息科技优势在农村地区未充分发挥 。 作, 需要实践 中不断研究 、 探索和推进 , 但多数基层人 民 3涉农银行机构支付结算工具单一 。 、 邮政储 蓄银行
农 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难点及对策
金 美 玉
( 国人 民银行 延边 州中心 支行一 吉林延 吉 13 0 ) 中 3 0 0
农 村支 付 服 务 环 境 建设 是 县域 经济 迅 速 发 展 的迫 银 行 支付 结 算 人 员 不 足 , 设 专 职 支 付 结算 业 务 人 员 , 未 切 需 要 , 促 进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重 要使 命 , 是 均有会计科长兼职 , 是 也 且科长负责科内全面工作 , 日常工 提 升农 村 地 区金 融服 务水 平 , 推农 村 经济 发 展 的有 效 作繁 重 , 可 能投 入更 多精 力 创新 和 研究 农 村支 付 环境 助 不 途 径 。 开展农 村 支付 服 务环 境 建设 中因基 层 人 民银行 建设 。 但 支 付结 算人 员 配备 不 足 、 国有 商业 银 行科 技 优 势未 充分 2 国有 商 业 银行 科技 信 息 优势 未 充分 发 挥 。 、 随着 国

支付方式 , 引导农 民积极使用 , 切实提升农村经济金融
1基层人 民银 行配备 专人 , 、 确保 组织 落实 到位 。 村 服务水平 ; 农 邮政储 蓄银行要完善非现金支付结算功能 ,
实现 邮政 电子 地 区支 付服 务环 境建 设 是一 项 长期 的 任务 , 基 层人 民 不 断提 高农 村地 区营业 网点 的服 务水 平 , 各 银行 要 充 分认 识 这 项 工 作 的重要 性 、 要 性 , 强 紧迫 汇兑 系统 全 面 覆 盖所 有 营业 网点 , 分 发 挥 网点 、 必 增 充 网络 尽快 成 为农 村 金融 服 务 的又一 支 感和使命感 , 尽快充实基层人 民银行支付结算 人员 , 系统 先进 的资 源优 势 , 及 时配备专人负责本辖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 , 主力 军 。 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人民银行贯彻落实“三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0年以来,人行玉溪中支围绕上级行的工作思路,立足辖区实际,以认真开展通海县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试点工作为切入点,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为抓手,以逐步扩大“惠农支付服务”业务为突破口,在促进农村支付服务供给、满足农村支付服务需求、加大农村支付服务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及总结思考,分析了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有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支付实践探索思考对策一、实践探索及取得成效(一)实践探索1.金融支付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玉溪地处云南省中部,境内地势多变,民族众多,属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

盛产烤烟、甘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农副产品,素有“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美称。

玉溪市全辖八县一区,设74个乡镇(街道),660个村(居)委会,6171个自然村。

总人口214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0万人,占总人口的79.44%。

截至2012年9月,辖内有银行机构14家,380个营业网点。

其中:171个位于县城,155个位于乡镇,54个位于自然村。

380个营业网点全部接入金融机构行内系统,183个营业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345个营业网点接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114个营业网点接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317个营业网点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128个营业网点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180个营业网点接入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

74个乡镇(街道)已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目前,玉溪市已建成“刷卡无障碍示范街”2条,分别位于红塔区南北大街和通海县南北街;累计建成26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分布在八县一区的69个乡镇(街道)、237个行政村、262个自然村,惠及71.73万人。

2.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诚信度的逐步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单位和个人实现货币所有权转移的重要载体。

截至2012年9月,全市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3580.95万笔,金额632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46%和13.45%。

其中:票据业务89.15万笔,金额1776.92亿元;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业务37.64万笔,金额1956.00亿元;银行卡业务3454.16万笔,金额2589.58亿元,分别占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的96.46%和40.96%,可见银行卡业务在我市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前,辖内的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除农业发展银行玉溪市分行和红塔区兴和村镇银行未发卡外,其余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均为发卡机构。

近年来金融机构atm机具、pos机具布控数量和银行卡发卡量大幅增加。

玉溪市银行卡人均持有量1.39张,全市共发放银行卡298.38万张,与2009年末相比,增长24.46%;布放atm机450台,增长31%;发展特约商户5721户,增长49.02%;布放pos机具6454台,增长53%。

其中:农村地区共发放银行卡164.19万张,增长20.88%,农村地区人均持卡0.94张;布放atm机236台,增长81.53%;发展特约商户3372户,增长209.92%;布放pos机具4073台,增长234.42%。

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日益广泛,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总量较2009年增长59%。

银行机构广泛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工具开展农副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

3.现代化支付系统向农村地区延伸步伐加快。

近年来,玉溪中支一直加大向农村地区延伸现代化支付系统这条资金支付“高速通道”的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

2010年以来,玉溪市新增49个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其中农村地区新增了35个机构网点。

新增9个银行机构网点加入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新增11个银行机构网点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

截至2012年9月,玉溪市银行机构网点乡镇覆盖率达100%,行(社)内系统的接入比率达100%,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接入比率达100%,营业网点接入支付系统的比率达48%。

与2009年末相比,农村地区网点接入行内系统增长25.82%,接入支付系统增长35.56%。

玉溪市银行结算账户达739.86万户,与2009年末相比,增长119%,其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3.78万户,增长31%;个人银行结算账户736.18万户,增长120%。

为辖内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拓展支付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取得成效1.特色产业领域非现金支付取得历史性突破。

烟草产业是玉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烟草兴市”发展战略已成为玉溪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此,玉溪中支立足全市烤烟收购全局,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为抓手,主动统筹协调市烟草公司、涉农金融机构稳步推进烤烟收购电子结算工作。

经过2010年选择4个烟站启动试点,2011年局部推广到32个烟站运行,2012年全面铺开适合玉溪实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运用。

2012年,玉溪市参与烤烟收购电子结算工作的烟叶收购站达101个,比去年增加69个,实现了全市烟叶收购站点的全覆盖。

自8月份全市烤烟收购开始至10月20日烤烟收购结束,全市101个烤烟收购点共办理电子支付业务120.82万笔,金额达22.57亿元,比上年增加19.51亿元,增长6.4倍,烤烟收购电子支付金额占全市烤烟兑付总额的比例达97.91%,有效满足了农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了烟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烟草部门的多方共赢。

尤其是对涉农金融机构来说,有效减轻了涉农金融机构柜面压力,减少了现金调运的次数、数量及调运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辅币的使用和现金投放流通量。

据统计,2012年烤烟收购期间,全市101个烤烟收购站减少现金投放10.68亿元,占全年烤烟收购兑付总额的46.31%;减少人员46人,减少服务机构运转成本143.26万元。

2.惠农支付服务发展势头良好。

惠农支付服务作为支持“三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新举措,破解了乡镇及以下金融服务缺位的难题。

2011年11月在通海县10个自然村首批试点推出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2012年7月在全市正式启动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推广工作。

截至2012年9月,26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累计办理交易笔数22665笔,累计交易金额685.47万元,累计办理查询业务30579笔。

从目前辖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运行情况来看,呈现出三个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惠农支付业务整体运行趋势良好。

据统计,查询交易笔数占总业务笔数的57%,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总清算金额的47%,非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总清算金额的53%。

非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比超过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比,反映出农村地区群众需求不再是单一的现金业务,非现金业务已逐步深入到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二是惠农支付业务各具特色。

不同的惠农支付服务点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主营业务不同,开展的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各具特色,有的以取款业务为主,有的以查询业务为主,有的以转账业务为主,有的以缴费业务为主,满足了农村群众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惠农支付服务作用显现。

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开通后,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村”享受到了惠农政策和现代化支付便捷。

同时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硬环境和软环境,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通过与烤烟、蔬菜、花卉、甘蔗、水果等农副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相结合,与新农保、老党员补助、复退转军人补助、困难居民补助、农林牧渔补助、家电下乡补贴非现金兑付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农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提升了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试点县支付环境建设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通海县作为云南省支付环境建设试点县,各项试点推广工作稳步推进,达到预期目标。

一是扩大银行卡应用范围成效明显。

截至2012年9月,通海县atm 设备、pos机具、特约商户数量与试点前(2009年末)相比分别增长35.71%、107.23%、85.08%,银行卡及惠农卡业务量分别比试点前增长40.4%和60%。

二是建成了玉溪市第一条县级“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带动和促进银行卡消费。

截至2011年末,示范街商户刷卡16787笔,金额2438.11万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60%和117%。

三是丰富了银行卡业务承载功能,试点推广银路通卷烟配送电子化结算模式取得成效。

通过银行与烟草公司及商户签定协议,商户需购买卷烟,只需通过电话或网上订货后,物流公司就送货上门,银行通过实时扣划系统扣收货款方式实现非现金结算,解决了零售商户在购买卷烟过程中费时、费力以及不安全等问题。

目前卷烟配送电子化结算模式已在全辖推广运用。

四是实现了辖内龙头企业用非现金结算方式收购花卉资金。

通海花卉,名扬四方,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使用的玫瑰花就来自通海丽都玫瑰花有限公司。

多年来,通海花卉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花卉产业发展迅猛,花卉种植户逐年增多,花卉生产已由零星分布向基地化、规模化、现代化模式转变。

目前,通海县花卉种植面积已达7700多亩,鲜切花产量突破2亿枝,年产值近2亿元,是通海县继烤烟、蔬菜产业后农民致富增收的又一经济增长点。

该县已成立通海县工商联花卉商会,通过商会与银行和农户签订协议、商会统一开立银行结算账户、集中付款方式,从商会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上将花卉收购资金划转到农户账户上,告别了传统“一手交货、一手收钱”的现金交易模式。

4.开展探索创新取得突破。

一是积极创新支付结算服务方式取得突破。

2011年,辖内元江县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创新运用“代收代付非现金”支付结算服务方式,帮助元江县农村信用社解决林权流转中资金难兑付的实际问题,促成企业竞拍资金1261万元向31户农户的成功支付,实现了由人民银行主导创新支付结算服务“三农”方式的突破,为企业、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今后在收购林权后如何实现快速支付提供了范本和经验。

二是积极探索实现甘蔗收购款电子兑付取得突破。

元江县在2011-2012年甘蔗榨季,通过农行惠农卡实现甘蔗收购款电子结算兑付,共向农户兑付甘庶款1.48万笔,金额1.01亿元,惠及蔗农12700户。

三是创新开办烤烟抗旱“小水窖”补助款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

为支持抗旱救灾,帮助烟农开展“小水窖”补水工程,辖内澄江县烟草部门通过银行“惠农卡”实现补助款的非现金发放。

目前,共计发放补助款78万元,补贴小水窖9750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