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潜泵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

合集下载

电泵井压差法计量技术的应用

电泵井压差法计量技术的应用

电泵井压差法计量技术的应用蔡勋;田鑫【摘要】采用压差法计量液体流量已经成为当前流量计算的主要方法,其以欧洲流量计量标准公式为基础,通过安装在油管道中压力传感器产生的压力差、已知的流体条件和管道的几何尺寸来进行流量计算。

而电泵井的计量方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电泵井油嘴前端和后端各装1块压力传感器,根据2块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结合相应数学模型和油井基础数据换算出产液量。

压差法计量与油井生产信息采集技术和简化优化工程相结合,数据通过ZigBee技术组成无线蜂窝网进行传输,组成了先进的数据采集、传输体系。

经过近几年对电泵井压差法计量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在实际使用中效果理想,计量方法科学,计量结果是可以肯定的。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单井计量;电泵井;压差法;使用效果【作者】蔡勋;田鑫【作者单位】大港油田采油六厂;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来,全国各油田为了节约管网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相继展开了地面管网建设简化优化工程,将传统的三级布站简化成了二级布站,取消了计量间,而如此改进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单井的产液量如何计量。

电泵井压差法计量就是在这背景下而产生的一项新的计量方法。

电泵井的压差法计量伴随着简化优化工程产生,同时它又与数字化油田建设总体布局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仪表采集、数据通讯、运算处理、网络展示系统。

大港油田10年前就开始了统一平台建设,软、硬件系统均已满足单井计量需要,从而支撑着单井计量技术顺利的发展。

采用压差法计量液体流量已经成为当前流量计算的主要方法,其以欧洲流量计量标准公式为基础,通过安装在油管道中压力传感器产生的压力差、已知的流体条件和管道的几何尺寸来进行流量计算。

而电泵井的计量方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电泵井油嘴前端和后端各装1块压力传感器,根据2块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结合相应数学模型和油井基础数据换算出产液量。

第三篇 第六章 电潜泵井生产管理

第三篇 第六章 电潜泵井生产管理

第六章电潜泵井生产管理目前,电潜泵采油在海洋油田开发中成为主要采油技术,掌握油井的地质动态资料,分析电潜泵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其故障并提出处理措施,管理好电潜泵井的生产成为获得高采收率、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平台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电潜泵井的工况分析方法、生产系统调整方法和故障分析处理理论。

第一节电潜泵工况分析一、电潜泵工况分析方法电潜泵工况分析就是对电潜泵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它是电潜泵井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工况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泵是否在合理的工作区内工作、泵是否与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电机配备是否合理、油井含水、原油粘度和含气对泵效的影响程度,等等。

进行电潜泵工况分析必须录取油井的油气水产量、油气水性质参数、油压、套压、泵吸人排出口压力及温度、电机的工作电流、电压和功率因素等一系列数据参数,它是一项非常系统、复杂、繁琐、细致的工作。

各油田管理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及管理应用。

1.定性分析任何一台机组都有自己的特性曲线,它由H~Q、P~Q和p~Q三条曲线组成,分别反映泵扬程、轴功率和泵效率与排量的变化关系,图6-l(a)是某种机组的特性曲线。

该种方法通过特殊处理将H~Q曲线转变成图6—l (b)的图形,叫做泵况图。

它实际上就是泵H~Q曲线图,只不过被分成了八个区域。

具体做法是:图6-1138①将图6一1(a)上的H~Q曲线移植在图6一1(b)上;②在图6—l (a)上找出最高泵效点,并读取泵效;③将最高泵效分别乘以0.8和1.2倍,即泵合理工作区域的上下界限,并读取它们对应的排量Q b和Q k;④通过Q b和Q k在H~Q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扬程,即H b和H k;⑤计算Q b·Hb和Q k·H k的乘积值Y1和Y2;⑥分别以Q·H=Y1;和Q·H=Y2。

在图6—1 (b)上作出两条抛物线(knh)和(lgde)分别与H~Q曲线交于k、h和l、e;⑦从k、h分别作H轴的平行线交lgde于g和d,交Q轴于a和b;⑧过k、g分别作Q轴的平行线交lgde于j,交H轴于f;⑨至此,H~Q曲线分成了8个区域,即八个工况范围,如图6—l (b)所示的1、2、3、4、5、6、7、8八个区,分别代表:l一经济高效区;2一合理工作区;3一选泵参数偏小,应缩小油嘴;4一泵无问题,供液能力尚可,主要是气体影响,应加深泵挂深度或放套管气;5一如果资料正确则泵无问题,泵处于憋压状态,应放油嘴或采取其它油管。

电潜泵抽油井工况诊断分析方法综述

电潜泵抽油井工况诊断分析方法综述

压 与时 间的变 化关 系曲线 , 根 据 曲 线特 征来 分析 泵 况和 计 算各 有 关参 量 。
因此 ,基于神经网络的诊 断方法一个明显的缺点是 训练获取权值比较困难 ,故障样本的获取工作量也比较 大; 其次 ,对 电流特征数据的有效提取 ,建立并完善典型 的电流卡片特征库 , 实现有效的模式分类 , 对神经网络诊 断结果的准确度有很重要的意义。
该潜 油 电泵 的故 障类型 f 2 1 。
在 电流卡片上 的反映进行粗略的定性解释,没有提 出任
何量 化 的概 念 ,对 形状 相 似 的 电流 曲线 无法 区分其 具 体
工况。
2 . 1 . 2电泵井憋压法诊断 在电泵井 日常管理中, 如果电流曲线比较平稳, 但油 井的产液量偏低, 小于泵的最佳排量范 围, 根据电流卡片
2 . 1 . 3电泵 井生产 宏观 控制 图
电泵井 生 产 宏观 控 制 图 的绘 制 首先 根 据 油井 的 生产 数据 , 确 定油 井 的平 均动 液面 、平 均排量 等参 数 , 再 由统
基于模糊数学的诊断方法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概念解 决设备的故 障诊断问题的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用模糊数
学 的隶 属度 函数 来描 述 设备 故 障与 症状 之 间 的关 系 , 判
计数据分析 比较, 确定出图版各工况区域的界线。宏观控 制图将 电泵井的工作状况分成工况合理 、 欠合理、 供液不 足、参数偏小、措施和资料待核实区六个区域 , 根据电泵 井落在宏观控制图的不同区域 ,可以大概判断 电泵井工 况存在的问题,如气大、漏失、供液不足等。根据电泵井
不 能诊 断 出具 体故 障 ,这 时就 需要 憋压 法进 行分 析 : 就是 在 泵运转 的生 产状态 下 , 迅 速 关 闭 井 口回压 闸 门憋 压, 并在 适 当时刻停 泵 , 记

电动潜油泵井生产动态分析

电动潜油泵井生产动态分析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电动潜油泵井生产动态分析是指产液、含水率、动液面、 工作电流、工作制度变化状况。其分析主要以围绕产液量为 中心,对工作电流、动液面、井口油压的变化情况进行工作 分析。是采油工管理好电泵井经常性的工作。通过对本节的 学习,使操作者能够依据生产动态数据、测试资料对电泵井 生产动态做出正确分析与评估
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目 录
一、准备工作 二、操作步骤 三、注意事项
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资料准备: 1口电动潜油泵井某一阶段生产及测 试数据,井下管柱数据、电机工作电流等
用具准备:纸、笔、尺、橡皮、计算器、桌、椅
穿戴好劳保用品
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统计资料整理生产数据 绘制生产曲线 初步分析动态总体变化 综合分析变化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 对电动潜油泵工作状况给予定性
2 、绘制生产曲线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液量、产油量、含水率、动液面、 工作电流、流压、油嘴为纵坐标绘制该井生产运行曲线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0401 200403 200405 200407 200409 200411 200501 200503 200505 200507 200509 200511
写分析结论,提出整改措施意见
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1 、统计资料
静态数据:开采层系、套管规范、套管壁厚、人工井底、 套补距、射孔井段、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地层系数、原始 压力、饱和压力 日常生产数据:产液量、产油量、含水、动液面、流压、 油压、套压、工作电流、工作电压、泵型、油嘴等资料 井下管柱情况:井下工具、是否套变、有无落物
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海上油田电潜泵井能耗分析研究

海上油田电潜泵井能耗分析研究

287潜油电泵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泵机组与油井生产参数匹配不合理,经常出现泵偏离高效区,不能在理想工况点下工作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泵选得过大,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造成能源浪费;二是泵选得过小,不能高效开采油气田,并易造成电机过载和烧坏。

因此,为保证潜油电泵合理、稳定、高效地运行,开展电潜泵用电量影响因素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各种采油参数采集、分析、整理和统计计算,利用数学统计方法统计计算实际电潜泵用电量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关系式;对比ODP设计电量与实际生产电量的误差并分析原因;从类似油田开发生产规律、不同流体性质以及排量对应的泵效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此基础上,电潜泵用电量计算才可以更好地满足现场采油工艺技术的要求。

1 油田实际生产中电潜泵用电量影响因素评价通过对海上油田生产井现场计量数据的分析,分别讨论了产液量、扬程、含水率、气油比、系统效率等单变量因素对电潜泵电量的影响。

电量与机组系统效率的关系基本呈反比线性关系;含水率和气油比影响混合流体密度和系统效率,继而影响电潜泵电量。

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流体密度增加,系统效率增加,此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气油比的增加,流体密度降低,系统效率也降低,此时对流体密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当含水率在0%~30%,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混合液黏度增加,当含水率大于30%,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混合液黏度反而减小。

2 ODP预测电量与实际生产电量对比分析研究2.1 ODP电量与实际生产电量对比以L油田为例,对比分析实际用电量与ODP设计电量。

ODP预测电量与实际电量的关系:(1)投产初期ODP设计电量低于实际发生的电量;(2)ODP预测电量逐年增加,到2009年达到高峰,然后逐年下降,而实际电量较为平稳,逐年变化较小;(3)开发中后期ODP预测电量高于实际发生电量,可以满足实际电量的需求。

2.2 ODP预测电量与实际电量的误差原因剖析为了分析ODP预测电量与实际电量的误差原因,从两个角度考虑:(1)从计算方法角度:用ODP的设计方法按照实际的产液量和流压计算典型井的电量与实际发生的电量对比。

2008-2009电潜泵采油系统功率计算

2008-2009电潜泵采油系统功率计算

Vasquez & Beggs Correlation Lasater Correlation Standing Correlation Standing Correlation
Vasquez & Beggs Correlation
Chew & Connally Correlation
Lee & Gonzalez & Eakin Correlation
4.2 单井电潜泵采油系统功率计算方法
4.2.1 单井电潜泵采油系统功率井筒模型的建立
4.2.1.1 建立流体物性模型
根据实测数据,选择不同相关公式,分别计算饱和压力 Pb、溶解气油比 Rs、原油体积系数 Bo、原油 粘度μo 和气体粘度μg,并与实测数据相对比,选择计算相对误差最小的相关式,建立流体物性模型。 如果没有实测数据,根据地层压力和原油密度,推荐采用表 1 中的计算公式组合,建立流体物性模型。
b) 针对不同区间的生产气油比、产液量,应用初始计算模型对不同尺寸油管进行敏感性分析,得 出油管尺寸变化对井筒压降损失和电潜泵耗能的影响。并以减少井筒压降损失、电潜泵耗能为 优化原则,选择出油管尺寸。油管尺寸与压力损失关系示意图参见图 B.1;
c) 根据优选的油管尺寸,设定不同的泵挂深度,并以其为求解节点,根据井口压力和井底流压, 分别从井口向下和射孔中部向上逐段计算油管和套管内的压力损失,得出在不同泵挂深度下电 潜泵进出口压力、温度、气液比、液体粘度、原油体积系数以及所需总的扬程和电潜泵耗能。 一定产量和压力条件下扬程与泵挂深度关系示意图参见图 B.2;
平台电潜泵采油系统功率是指整个平台所有单井电潜泵采油系统功率的总和。 3.3
油田电潜泵采油系统功率 horsepower of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oil production system for oilfield

潜油电泵(ESP)同井采注水工艺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潜油电泵(ESP)同井采注水工艺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潜油电泵(ESP)同井采注水工艺参数计算方法研究摘要:由于油田开发进入到后期,部分区块利用注水进行开发势在必行,而对于传统的开发模式一般是建立管网,然后水通过地面的泵把水注入到井底,但是这样的措施需要投入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

本文是利用电潜泵改装成同井的电泵机组,采用同井采注技术是利用产水层的 IPR 曲线知道产水层的流入特征,再结合吸水层的注水指示曲线知道在吸水层位的注水压力以及注水量之间的关系变化趋势,结合产水层与注水层的井底流动压力、地层压力以及各个层位的深度大小,确定泵所需要的提供的扬程以及功率,根据所求的大小完成选泵的型号这一过程,从而实现通过潜游电泵工作实现同井采注的最优化过程。

关键词:同井采注水;电潜泵;顶置电1 问题的提出与基本意义对于开发到中后期的油田区块来说为了提高油藏的驱动能力,注水是一项切合实际并且高效的提高采油效率的工艺技术。

现在我国的注水工艺师通过地面的离心泵去完成注水任务的,从而来保证维持油藏的压力和产量的目的。

在区块开发的初期,对于一些的易于开发的油层来说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对于到油田的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后,尤其是对于那些低渗透油层以及边远井区,收到管网和管输距离等设备仪器的限制。

而对于电潜泵的特点排量大、杨程高等。

适用于注水驱油的生产井、高含水的生产井以及低油气比生产井进行采油。

在本文中研究的方面是对于同井的采注技术,选择不同的层位,中间用分隔器进行隔开,把水层作为水源对油层进行注水。

这种方案具有节约成本、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

2 同井采注工艺原理2.1 上采下注工艺其中上采下注工艺是:注水层在产水层的下方,电机为下端提供扭矩,电机的上端为保护器而下端是为倒置的保护器,其中泵为倒置式泵,而封隔器的作用是为了用来隔离层系。

对于顶置潜油电泵各部分的是按油管、封隔器、倒置离心泵、泵吸入口、倒置保护器、电机、上保护器(从上到下顺序)安装下来的,其机组的安置范围在水层以下油层以上。

井泵出水量计算公式

井泵出水量计算公式

井泵出水量计算公式在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领域,井泵是一种常见的水泵设备,用于将地下水抽到地表或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井泵的出水量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掌握井泵出水量的计算方法对于设计和运行井泵系统非常重要。

井泵出水量计算公式是通过对井泵的参数和工况进行分析,得出井泵的理论出水量。

通常情况下,井泵的出水量与井泵的扬程、流量、效率等参数相关。

下面将介绍井泵出水量计算公式的具体推导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参数和概念,这些参数和概念对于井泵出水量的计算非常重要。

其中,扬程是指井泵能够提供的水的最大高度,通常用米(m)来表示;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井泵能够输送的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小时(m³/h)或升/秒(L/s)来表示;效率是指井泵转换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井泵出水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导得出:1. 根据井泵的扬程和流量,计算井泵的功率。

井泵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功率(kW)= 流量(m³/h)×扬程(m)÷ 367 ÷效率。

2. 根据井泵的功率和效率,计算井泵的电机功率。

井泵的电机功率通常略大于井泵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机功率(kW)= 功率(kW)÷效率÷ 0.85。

3. 根据井泵的电机功率和流量,计算井泵的出水量。

井泵的出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水量(m³/h)= 电机功率(kW)× 367 ÷扬程(m)。

通过以上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井泵的出水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情况的影响因素,如管道阻力、水泵损失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井泵的出水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计算井泵出水量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井泵的出水量不仅受到井泵本身的参数影响,还受到管道、阀门、水泵间距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井泵出水量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以确保井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η = Ne ×100 ………………………………………………(10) Ni
式中: η —— 单井井下系统效率,单位为百分数(%); Ne —— 电潜泵井下系统的有效功率,单位为千瓦(kW); Ni —— 电潜泵井下系统的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3.7.2 区块平均系统效率 区块平均系统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3
Q/HS 2009—2002
∑ η = Ne ×100 ………………………………………………(11) ∑ Ni
式中:
η —— 平均系统效率,单位为百分数(%);
ΣNe —— 区块中统计井的井下系统的有效功率之和,单位为千瓦(kW); ΣNi —— 区块中统计井的井下系统的输入功率之和,单位为千瓦(kW)。 电潜泵井下系统功率计算步骤如下: a) 用下述公式计算油井流体密度:
∑ E = qa ×100 …………………………………………………(4) ∑ qr
式中:
E —— 平均排量效率,单位为百分数(%)。
3.4 检泵周期和运转时间
3.4.1 检泵周期 3.4.1.1 单井检泵周期
单井检泵周期是指电潜泵井投产后相邻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开泵生产天数。 3.4.1.2 平均检泵周期
He=Hv-102(Ps-Pwh)/ρ …………………………………………………(14) 式中: Hv—— 泵挂垂深,单位为米(m); Ps—— 泵吸入口实测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c) 按以下公式计算有效功率:
Ne
=

He × ρ 86400
×
g
…………………………………………………(15)
3.1 有效利用率 .............................................................................................................................................. 1 3.2 有效生产时率 .......................................................................................................................................... 2 3.3 排量效率 .................................................................................................................................................. 2 3.4 检泵周期和运转时间 .............................................................................................................................. 2 3.5 投产成功率 .............................................................................................................................................. 3 3.6 机组完好率 .............................................................................................................................................. 3 3.7 电潜泵井下系统效率 .............................................................................................................................. 3
He=Hd+102(Pwh-Pc)/ρ…………………………………………………(13) 式中: He—— 有效扬程,单位为米(m); Hd—— 油井动液面深度,单位为米(m); Pwh—— 油井井口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c—— 油井井口套压,单位为兆帕(MPa)。 当油井有泵吸入口压力时,有效扬程按以下公式计算:
检泵周期中。
3.4.2 运转时间Hale Waihona Puke 3.4.2.1 单井运转时间
2
Q/HS 2009—2002
单井运转时间是指从电潜泵下泵投产成功后从启泵到统计时的实际运转天数。 3.4.2.2 平均运转时间
平均运转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 Dr =
Dr ……………………………………………………(6) nr
式中:
Dr —— 平均运转时间,单位为天(d); ΣDr —— 电潜泵生产井累积运转天数,单位为天(d); nr —— 运转机组总数。
Bo —— 原油体积系数。
d) 按以下公式计算电潜泵井下系统输入功率:
式中:
Ni = 3 × I ×U × cosϕ /1000 ……………………………………………(17)
I —— 接线盒处实测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
U —— 接线盒处实测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I
Q/HS 2008—2002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采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会敏、李成见、刘世萍。 本标准的主审人:黄庆玉。
II
电潜泵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
Q/HS 2009—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潜泵井的有效利用率、有效生产时率、排量效率、检泵周期和运转时间、投产成功 率、机组完好率和电潜泵井下系统效率等七项生产指标的统计方法。
Q/HS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企业标准
Q/HS 2009—2002
电潜泵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
The Statistical Method for Operation Index of 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
2002-08-19 发布
2003-01-01 实施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发 布
3.6 机组完好率
………………………………………………(8)
机组完好率计算公式如下:
fr
=
nr nin
×100
式中: fr—— 机组完好率,单位为百分数(%); nin—— 井下现有机组总数。
3.7 电潜泵井下系统效率
………………………………………………(9)
3.7.1 单井井下系统效率 单井井下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本标准适用于海上油气田电潜泵井生产指标的统计。 2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2.1
电潜泵井开井数 是指在统计期内累积生产时间不少于统计期 20% 的电潜泵井数。 2.2 电潜泵井计划关井数 是指在统计期内非电潜泵故障引起的停泵关井时间大于统计期 80% 的电潜泵井数,如:测压或钻井 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间开井恢复压力期间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因含水高而关井的 井等。 2.3 有效扬程 是指电潜泵的有效举升高度。 2.4 泵挂垂深 是指电潜泵井口至电机尾部之间的垂直深度。 2.5 投产成功井 是指电潜泵启泵后连续运转 24h 以上的井。 2.6 实际开泵生产天数 是指电潜泵实际运转天数,不包括该井在停泵后的自喷天数。 3 电潜泵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
E = qa ×100 …………………………………………………(3) qr
式中: E —— 单井排量效率,单位为百分数(%); qa —— 统计期内单井实际平均产液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qr —— 该井电潜泵在相应频率下的额定排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3.3.2 平均排量效率 平均排量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检泵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 Dd =
Dd ……………………………………………………(5) nd
式中:
ΣDDd d
—— ——
平均检泵周期,单位为天(d); 统计期内损坏机组累计运转天数,单位为天(d);
nd —— 统计期内累计损坏机组数。
当因地质方案调整和措施井等原因而起泵的井,检泵周期超过平均检泵周期时,应将这些井计算到
∑∑ ft =
Ta ×100 ………………………………………………………(2) Tc
式中:
ft —— 电潜泵井有效生产时率,单位为百分数(%);
∑Ta ——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总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为小时(h);
∑Tc —— 统计期的总日历时间,单位为小时(h)。
3.3 排量效率
3.3.1 单井排量效率 单井排量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3.1 有效利用率
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fu
= nx nz −ny
×10
………………………………………(1)
式中: fu —— 电潜泵井有效利用率,单位为百分数(%);
1
Q/HS 2009—2002
nx —— 电潜泵井开井数,口; nz —— 电潜泵井总井数,口; ny —— 电潜泵井计划关井数,口。 3.2 有效生产时率 有效生产时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q —— 产液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g—— 重力加速度,g=9.8m/s2。
当油井有泵吸口和泵排口的实测压力时,用以下公式计算:
Ne=1.12×10-2×(Pd-Ps)×(qo×Bo+qw) ……………………………………(16)
式中:
Pd —— 泵排出口实测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qo —— 产油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qw —— 产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