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基本层次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基本层次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基本层次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基本层次

人气数:445 评论数:2 收藏数:0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2009-09-18 10:24:58 星期五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层次

什么是干部?干部就是从广义上讲拥有一个以上下属的人,相当于英语中的Manager,我们通俗一点的说的管理者。因此,组织的命运好坏与否,都掌握在这些干部的手中。

干部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仍然停留在“想不想干”的问题上。工作中时常存在不想干的思想,总认为公司或别人都不对,都对不起他,该抓的工作不抓。上级领导推推动动,不推不动。领导追紧的工作,支差应付。领导说的工作没有去做,不但不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反而给领导提出很多没有做的理由。总之是态度不端正。这样的干部,应该立即撤职。不管他的才能多么高,其它方面多么优秀,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创造效益的干部不是干部,不能做干部。什么时间态度端正了,才有可能从新做干部。

第二层次,“会不会干”的干部。这一类的干部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他们很想干,就是存在会不会干的问题。一些干部,不懂科学管理,盲目凭着热情干,经常事倍功半,甚至存着“好心”办坏事。出发点好,工作也很努力,就是不是办不好就是办错。这一类干部需要在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对于有提升空间和具备可塑性的干部,要给予学习的机会,作为领导要培养他的管理素质和技能。培养他养成读好书的习惯,认真倾听前辈或者有经验干部的教诲,能够从自己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对于因年龄、思想等不能够提升的干部,给予一个合适的退路或者换岗让他回到适合他的岗位上去。

第三层次,“想干、会干、拼命干”的干部。这些干部的表现:一是能够严格管理,敢于为工作得罪人,企业利益第一。如果个人利益第一,把不得罪人建立在“得罪”工作上,就是谁都好,打分都一样或者差不多,为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讲原则。经常的表现说是为了公司着想才怎么样,就是没有站到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甚至打着“以人为本”的幌子,就是把企业的利润放到了一边。这样的干部是要撤职的;二是科学管理,推行目标体系管理,把绩效管理抓到位,以绩效论英雄,能够坚持闭路循环原则、目标比较原则、奖勤罚懒原则和优化原则,高速持续的改善工作;三是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敢于冒天下之大不惟,敢于突破闲人的碎语。有些部门管理或者后勤辅助人员膨胀到了砍掉一半还多的地步,就是不能系统思考问题的表现,不负责任的表现。四是自主工作,拼命工作,把能够想到的工作都想到,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利用有效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样的干部,是一个企业的宝贝,一个企业的发展动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经营的关键。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及其管理(doc 9页)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化,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其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及其他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和,是企业精神的深化和丰富,是一种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延伸。一个企业,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之所以会记住它,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有的性格、风格、品牌和市场层面。例于一提起快餐便会想到麦当劳、一提到饮料便会想到可口可乐。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人们不去注意它,也不会记住它,这个企业本身更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文化是新时期现代企业竞争之所在,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和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呢?在建设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企业的文化渊源、明了企业文化建

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现存的弊端、积极拓展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且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并加速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介绍的内涵、基本内容,剖析我国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为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而对企业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 一、企业文化及其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的、经济、文化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等的总和。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沉淀中形成的文化观念、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 简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这是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也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它是凝聚员工精神的领袖,是员工行为的航向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他企业难

企业管理的7个层次

最近在谈论管理之时,思考起何人的管理属于何种水平。暗自思付我属何种水平,我与目标相差多远。 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无所不知:一直在校的大学生和MBA一般属于此种层次。此种层次的特点是学过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论,并且多有纸上谈兵之时,定义,理论随口而来,一时放眼天下,舍我其谁。所以称之为无所不知。但此阶段的局限性相当明显,一是所用教材一般都属古董之类的东西,除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还可使用外。如向学,读一些新东西,当属幸事。二是教师一般都未经历过真正的商场,甚至MBA的教师也有很多如此情况。三是无实战经验,学校社团活动有所裨益,但环境和特点又与社会中实际企业中的经营管理相差甚远。 此说并非有意贬低各位骄子,实是心中感触,试问身边一个学过管理并且现在正在做管理工作的朋友,当可得佐证。 但此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在长远的将来,对自己的帮助不可估量。所以列这为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管理的第二个层次 一无所知:刚毕业后工作的高校生和商场的暴发户一般属此种层次。 刚工作的学生如果有幸能够在管理岗位工作。一般而言会有一种挫败感或壮志难酬的感觉。因为发现自己的所学与实际的差距太大,有些工作与理论联系不上甚至无从联系。学校里学过理论,却未学过实践,学校里学过分析,却未学过思维,学校里学过战略,却未学过执行,学校里学过做事,却未学过做人(做真正的社会人)。所以此阶段称之为一无所知。虽然此阶段的感觉不太好,但毕竟学过理论又摸到了实践,仍是一件好事,亦仍是一个学子们必经的阶段,所以列为第二阶段。 商场中的暴发户多学历不高,但社会经验丰富,有着丰富的阅历和逼人的魄力。凭眼光或冒险初有所成。虽未有学过甚至不一定懂得什么是管理。但却做着切实的经营管理工作。此阶段者一般不太稳定,将来可有进一步发展,也有可能轰然倒下。其中的重要的信号就是学习或不学习。 管理的第三个层次 有所知。此阶段的人员比较广泛。暴发户中的向学者,大学里的某些教师,企业的大部分的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及部分企业的老总。暴发户中的向学者学东西比较快,但一般情况下个性较强,往往执迷于一点,这是其中的局限性。大学里的某些教师,这个不好评说,纵使无甚经验,但毕竟教出了无所不知的学生,同时某些时间的分析比较精辟,但毕竟经验不足,所以暂列为此层次。企业的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经过学校的学习,社会的历练,能够称之为合格的经营管理者,也列为此阶段;部分企业的老总或许有丰富的实践,亦有丰富的理论,但一些思维方面的局限,比如拘于一已之私,比如拘于某些观念,所以也还只能称之为有所知。 此阶段的特点比较明显,就是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亦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理论与实际有时能够结合在一起,能够相互促进。同时,对于本部门的工作处理得比较好。此阶段称之为有所知 管理的第四个阶段 自成体系。经过了前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的人群一般是真正的企业家`中层的好学者,某些大学教师,咨询顾问公司的合格的咨询师或顾问师。 他们的特点是,通过充分的实践,并于理论的融合,再通过自己的提升,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对的某些方面,或者操作的细节有着深入的认知。并且有所成就。 他们与第三阶段有重要的两点区别,一是善于学习和总结,二是具有全景视野的思维方式。 管理的第五境界。 思辩的境界,在此阶段及以后,我不称为层次,而称之为境界,因为能够达到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达到境界的人没有具体的所指,身份亦不定。 在本境界的探讨中,一般是指基于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的探讨。 处于思辩境界的人可以称之为痴,所谓思辩,不是指其经营管理行为总是发生不一致的现

业务流程管理BPM的三个层次

业务流程管理BPM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业务流程的建立和规范 在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的初期,由于企业生存的压力,管理者普遍关注市场和销售,对流程和制度不重视,运作基本靠员工的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度,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和一些偶然的机会,比如拥有该行业成功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处于这个层次的企业,当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走向规模化的时候,面临着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这个时候解决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象许多企业推行ISO9001体系或其他一些基本制度的建设,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和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里的企业大都属于这个层次。 处于第一个层次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无序,通常会出现组织结构不健全,机构因人设岗的,权责不清和没有制度流程。这些企业通常没有成型的组织机构,谁熟悉哪一块也就由谁负责该项业务,职能通常会有交叉,企业的运作基本上依赖于人的经验和惯性,经常会发生越级指挥事件,同时会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点。 从流程管理的角度,这个时期的企业急需的是建立起基本的流程和规范,如业务运作流程、作业指引、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这个时期的企业不能强求业务流程的精细,关键是明确权责,识别和描述流程,使工作例行化, 第二个层次是业务流程优化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的机构会逐渐庞大,分工会越来越细,企业官僚化程度也在随着增加,这个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低效,也就是效率的低下,通常这类企业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组织机构完整,甚至大而全,也有书面的职责说明、制度流程,但是会出现部门间合作不畅,跨部门流程工作效率低下,决策时间长,制度流程虽然有但是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程度,流程执行不到位等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通过了ISO9001认证或有完整的制度流程体系。具备这个特点的企业一般是一些迅速膨胀后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企业。其业务模式相对稳定,而且通常企业发展比较快。 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反应速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对现有流程的绩效进行评估,识别缺失的关键环节和需要改善的环节,针对流程各环节从可以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活动:是否过于复杂,存在精简的可能性 (2)活动实现形式:是否能用更有效率的工具来实现活动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其次,把事情做正确。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举个简单比方: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我等也拟定出可行性出行计划,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迷路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错过节目录制时间,无功而返。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正确需要在既定的工作规划基础上,进行人员的组织分工、必需的训练和宣导、必备资源的整合和备选、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调整、必要的评估和奖惩等。 第三,把事情做圆满。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最高境界,也是任何企业都最期望和需要的,同时也是要求最高。把事情做圆满,简而言之就是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善始善终,能够基于现实的状况和条件,灵活整合和运用现有的资源,把现有的能力发挥至极致,锁定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如同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影片中展现最深刻的就是强大的执行力,国王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亲率300名斯巴达士兵面对潮水般汹涌而至的50万强大的波斯敌人奋勇迎战,一不恐惧、二不怯战,在不成功则成仁的精神感召下,他们用长矛猛刺,把长矛都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把佩剑都砍断了,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四次猛烈的进攻,最后斯巴达3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唤醒了世人,并将此精神永传后世。柳传志称联想为“斯巴达方阵”,王石称“万科要成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导读: 企业管理的抓手是什么?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会想着从组织架构的调整着手;有的会从企业绩效管理介入;也有的会试图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的。这些想法其实都没错,但也同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切入点,其影响的程度和覆盖的内容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管理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可以由高到低分5个层次来解析企业管理的切入点:战略、流程、组织、绩效、技术。 战略导向 企业管理最高一个层次就是企业战略,这点显然毋容置疑。唯一的问题是企业的战术决策是不是从既定的战略决策出发。这点很多企业并不能有效执行到位,导致的因素也很多。但不管如何,战略始终是企业管理的方向指导,没有方向的企业管理,很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管理行为,甚至内耗量大、重复劳作。 流程支撑 企业管理的第二层次就是流程,流程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流程管理更是一种基础性的管理活动。通过流程,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组织行为、绩效行为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串联起来,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衡量、评价各种专项的管理活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流程将覆盖组织、绩效、信息化等管理活动,有效的流程管理活动也必须考虑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绩效模式和信息化程度。在进行流程优化和流程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清晰地设计出流程、组织、绩效、信息化等关

键要素之间的关联。 组织互动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框架,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企业管理行为的有效执行,均依赖于有效的组织架构模式和人员能力。不同的组织架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种流程。同样的,不同的组织结构,也决定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和信息化的组织方式。 绩效分解 如果企业希望业绩达标、运营高效、质量合格、客户满意,那么最好的管理手段就是通过绩效的方式,来督促员工的高效、高质的执行,确保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激发管理者的管理创新意识。因此绩效可以理解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是在战略指导下,在一定的组织下,通过有效评估业务流程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实现企业更有效管理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技术支持 对于流程来说,其优化结果的落地需要一定的载体,信息化工具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同样的,绩效指标数据的收集也依赖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管理的最底层的基础就是信息化技术。很多企业会选择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但从管理的层次上来说,信息化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选择信息化,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流程优化的需求以及相配备的组织架构调整、绩效改革等管理要求,万万不能只是为了从手工变为电脑而考虑信息化的建设。 战略是企业的管理方向,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组织则决定了企业管理的结构,绩效和信息化都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这5个要素层层递进,

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层次

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层 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层次对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忽视的永恒话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来愈显得重要。但同一行业、同一系统的不同企业和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缘何参差不齐,究其根源,在于其安全生产管理的层次不同。 经笔者长期的观察、思考和归纳,粗略地将安全生产管理分为3个层次,即: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1“要我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的最低层次在这种管理模式和环境下,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往往缺乏对安全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正确认识,员工普遍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差,工作态度消极被动,积极性不高作风浮漂和懒散,容易导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出现所谓的“三高”现象,即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基层员工高枕无忧,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因而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缺乏创新和生机,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低层次和低水平上徘徊不前。结果是“不干不出事小干小出事,大干大出事”。 2“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的第2层次它与“要我安全”相比,无疑上了一个台阶企业借助于各类事故通报、安全案例等文件资料

深入浅出地对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潜在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剖析,借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说服教育,使员工能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保护自身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以普遍加强和提高。对“我要安全来说,仅仅知道安全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因为员工不仅自己要安全,也要提醒和督促他人确保安全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懂得和掌握如何才能确保安全的本领,即要会安全。 在“我要安全”的管理层次和环境下,安全生产管理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怪圈。这些单位和员工常常谈安全色变,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往往采取消极、被动、极端的手段和措施,如出了事故,动辄以罚款或下岗来处置。结果反而造成安全面前“人人自危”,使部分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甚至出现了干工作瞻前顾后,缩手缩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出事故,也不能说明安全管理工作已到了无懈可击和万无一失的地步和境界,相反,常常会让人觉得如履薄冰,危机四伏;一旦安全出事,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将可能更为严重和难以估量。 3“我能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层次这一层次相当于人们常说的“无为而治”。此时,企业真正把安全生产当成了最大的效益,把安全当成企业馈赠给职工的最大福利。因而乐于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巨资,下大力气提高电网设备健康和技术水平,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安全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企业文化又称为公司文化,它最普遍的定义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自己企业的灵魂所在,最终用来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指导员工怎么做、怎么想,让这个灵魂发出“无声”的命令,发出心灵的呼唤,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使公司员工能够真正做到团结、合作,从而使生产部管理绩效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提高。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方式,还在人们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员工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企业的运转。在企业文化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尽量使它能够看到效果,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文化的正确性及价值,只靠说是不行的。你可以用言辞创造利润挂帅文化,但是你要用你的行为使其行之有效。同时,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全力以赴地实施它。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呢?我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并积极宣传员工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规范是所有员工应该具有的一些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生活习惯。员工行为规范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更容易实现,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员工行为规范,主要分为核心行为规范和普通行为规范,并对此内容进行积极地宣传、培训、教育。员工核心行为规范为: (1)精诚团结,面向未来建团队。精诚团结可以增强部门及公司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团结才有力量,面向未来建设一流的团队,使员工与团队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提倡员工与团队一起成长,部门为员工创造机会,为实现员工个人价值提供条件。 (2)步调一致,顾全大局听指挥。始终与高斯贝尔集团公司保持一致,服从大局,统一管理。所有员工应顾全大局,一切从整体利益出发,服从各级领导正确指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学习进取,开拓创新求发展。所有员工要不断用心学习,永远保持一颗强烈的进取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修养,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因为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生产出来的。要始终坚持“下一个工序就是你的客户”、“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的客户”的信念,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建议、批评和投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以谋求个人、部门、公司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另外,建议公司可以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团结进取、注重业绩、勇于变革。 2成立各种业余活动协会并组织多种业余活动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最近几年,关于 的“ 执行力 ”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能力。当把执行力一词用在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解释。但是如果用在广义的、团队身上,如企业或组织的执行力,则执行力可以看作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执行动力、执行权力与执行能力。此时,往往是默认最基础的“动作面”方面的执行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的侧重点在于上层,即执行的动力和权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的道理很简单,即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个事情,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者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此事必成。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通俗一点说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 我们谈论“执行”,不会去考虑一部机器(或者复杂到一条流水线)的执行力问题,而是指人的一种行为。任何人的行为的达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机形成,行为不是没有目的的行为。故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执行力的第一方面:执行动力。 动力来自两个方向——推动力和拉动力。人的行为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这个模式是统一的,没有例外,有了例外就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正常人了,就不会被考虑在执行团队当中了。所谓趋利避害,趋利即是要形成一种利益引导,用利益形成一种拉动力,变成行为人“我要做”。 当然,不言自喻,推动型的执行力就是形成一种危害威胁,用危害来构筑一种“推动力”,行为人为了避害,就形成被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动力。谈论执行力的书籍文章会强调目标的明确与细化、结果的检查与考核等等,就是这个问题。 简单通俗地说,动力的两个方面就是“胡萝卜+大棒”,至于是胡萝卜多一点还是大棒多一点,要看具体的执行人的行为品质了。 一个组织在“执行”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动力、权力和能力“问题。显然,关于执行的动力问题主要出在决策层和管理层,而不是出在执行层。当然,能够有效地在动力方面将三个层次的动机统一起来,做到上下同心同德,则是最高管理境界了,但其中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行为党中,这点也是最难的。 接下来就是执行的权力问题。 在三个层次方面,决策层负责目标的构建和提出;管理层负责目标和考核标准的细化;执行层负责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企业组织在这种权利职责分工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都是比较明确的。 决策层的权力问题一般不再执行力问题的考虑范围之内,即默认这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这个层面在权力上有问题,则一切就无从谈起了。 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在管理层的指挥权方面,就是权力赋予不明确或权力界限不清。如果没有明确的指挥授权和考评授权,管理者就失去了指挥的“权力”,被指挥的执行层就会出现抗令或者应付差事的现象。这里的管理层权力,不单是“大棒”,还包括“胡萝卜”。管理层的权力来源于决策层的赋权,与之相结合的就是与权力相关的自身责任和自身利益。如果来自决策层的利益承诺不足,管理层自己就失去了“执行动力”,如果没有充分的权力赋予则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狭义执行力的执行能力,即“会不会做”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个问题。当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构成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构成: 1)企业总体战略(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战略,主要确定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比如:企业经营范围的确定。例:某企业正在策划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一战略层次属于( A ) A.总体战略 B.业务战略 C.职业战略 D.产品战略2)业务层战略(竞争战略):是经营某一特定业务所制订的战略计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选定的每一业务领域内如何进行竞争,改进其竞争地位,所以也称为竞争战略。它是在总体性的公司战略指导下,经营某一特定经营单位所制订的战略计划,比如大公司内部各事业部制订的战略就属于业务层战略。 3)职能战略:是针对企业各职能部门或专项工作所制定的具体实施战略,如营销战略、生产战略、财务、人事、研发战略等,主要解决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问题。 业务层与职能层的关系:每一个业务层都有相应的较齐全的职能战略。 企业战略层次一般分为整体战略、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等三大类。 一、整体战略 1、含义 也称为整体战略,指整个公司和所有业务的战略。 2、战略制订时的首要关注点 根据公司使命,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途经; 建立和管理好一个高业绩的业务单元组合(购并公司,加强现有业务的地位,剥离那些不符合公司计划的业务); 建立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 确定投资优先序列,将资源导向最有吸引力的业务; 评价/改进/统一业务单元经理建议的重要经营方式和行动方案。 3、战略种类(参考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等) 发展战略 也称成长性战略,是一种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通过大量投资以求得企业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向更高一级期望目标发展的战略,其特点如扩大生产规模为现有产品开拓新的市场、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联合兼并实现一体化、多元化等。稳定性战略 也称维持战略,是一种保持现有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稳固现有竞争地位的战略。 这种战略的特点一是企业对过去状况的满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取得的成就能够大体按过去的成长速度增长,三是企业继续用与过去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 稳定性战略一般适应于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内部条件又没有明显的优劣势或者在资金、技术、原材料供应等还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 撤退型战略也称为退出战略。如剥离、抽资转向或清算等。 组合战略波斯顿矩阵分析,不同的业务单元采取不同的战略。 二、战略经营单位战略 1、含义 也称SBU战略,指公司多元化业务中各个业务领域内的战略。 说明: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应有3个特征:一项独立业务或相关业务的集合体,但在计划工作上能与公司其他业务分开而单独作业;有自己的竞争者;有一位专职经理,负责战略规划、利润业绩,并且他有能力控制影响利润的大多数因素。 2、战略制订时的首要关注点 发展何种产品,在哪个市场或哪个地域竞争?如何竞争? 设计恰当的经营方式和行动方案,以取得竞争的成功,获得竞争优势; 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统一协调重要职能部门所采取的战略行动。 3、战略种类(参考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等) 适应战略

企业文化的五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五个层次 一、企业文化是一种特定的企业行为,其目的旨在通过协调企业经营过程中,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单纯企业外部形象设计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如统一的企业服装、口号、外部装饰等只算是形式上的企业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并且自觉遵循的特有的观念和行为。 二、企业文化具有层次性,由低到高可分为:观念文化、理念文化、素质文化、认同文化、参与文化五个层次。 1、观念文化是指企业的性质特征文化,通俗讲就是能使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明白企业是做什么的,包括较为显著的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企业产品名称、企业外部形象等;比如超级市场因其特有的名称和外部指示,公众立刻就能明白其是实行顾客“自我服务”方式的零售自选商店,企业观念文化的直接效应就在于此。 2、理念文化指单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行为特征文化,一般包括该企业特有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等,理念文化要比观念文化更深入一层,但两者同为较低层次的企业文化范畴,因为一个成熟企业,无论其是否认识到,观念文化和理念文化都是其正常运行不可少的部分,有许多特征甚至在企业成立之初已经具备。 3、素质文化是规范和体现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水平、职业水平、工作技能、日常行为等人的素质特征。 4、认同文化是反映企业内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特征,具体而言,是指企业内部个体员工对自己所属群体乃至对整个企业的依赖、信任和热爱程度。 5、参与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程度和特征;二是指企业参与社会事务的程度和特征。 素质文化、认同文化和参与文化属于较高层次的企业文化部分,也是现阶段企业文化重点建设的方面。

公司战略的三个层次及基本类型

企业战略层次一般分为整体战略、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等三大类。 一、整体战略 1、含义 也称为整体战略,指整个公司和所有业务的战略。 2、战略制订时的首要关注点 根据公司使命,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途经; 建立和管理好一个高业绩的业务单元组合(购并公司,加强现有业务的地位,剥离那些不符合公司计划的业务); 建立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 确定投资优先序列,将资源导向最有吸引力的业务; 评价/改进/统一业务单元经理建议的重要经营方式和行动方案。 3、战略种类(参考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等) 发展战略 也称成长性战略,是一种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通过大量投资以求得企业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向更高一级期望目标发展的战略,其特点如扩大生产规模为现有产品开拓新的市场、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联合兼并实现一体化、多元化等。 稳定性战略 也称维持战略,是一种保持现有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稳固现有竞争地位的战略。 这种战略的特点一是企业对过去状况的满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取得的成就能够大体按过去的成长速度增长,三是企业继续用与

过去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 稳定性战略一般适应于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内部条件又没有明显的优劣势或者在资金、技术、原材料供应等还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 撤退型战略 也称为退出战略。如剥离、抽资转向或清算等。 组合战略 波斯顿矩阵分析,不同的业务单元采取不同的战略。 二、战略经营单位战略 1、含义 也称SBU战略,指公司多元化业务中各个业务领域内的战略。 说明: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应有3个特征:一项独立业务或相关业务的集合体,但在计划工作上能与公司其他业务分开而单独作业;有自己的竞争者;有一位专职经理,负责战略规划、利润业绩,并且他有能力控制影响利润的大多数因素。 2、战略制订时的首要关注点 发展何种产品,在哪个市场或哪个地域竞争?如何竞争? 设计恰当的经营方式和行动方案,以取得竞争的成功,获得竞争优势; 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统一协调重要职能部门所采取的战略行动。 3、战略种类(参考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等) 适应战略 防御者:战略寻求向整体市场中的一个狭窄的细分市场稳定地提供有限的一

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有一天在路上,你遇到失去连络的旧情人,你们相约到附近的咖啡厅去坐坐,除了聊聊目前的生活之外,难免谈起以前的时光,这时候,你最怕旧情人提起什么? A、两人刚认识时的甜蜜回忆 B、分手时的感觉 C、当初介入你们的第三者 D、有一次出国旅行的经验测试结果: A、你的领导才能会发挥在小团体,一旦人变多了、关系变得复杂了,你就会掌控不住,甚至招致民怨,"宁为鸡首、不为牛尾"应该就是说明你领导力如何的最佳说法了 B、你在团体当中通常是一个帮大家做事的角色,你的生活哲学是"平生无大志,只求有饭吃",随遇而安的个性,让你完全没有名利之心,觉得照顾好自己最实在 C、你有领导的才能,可惜却没有领导的气度。想要让一群人对你服从,可不是很有才华就可以的,你必须懂得为才是用、能屈能伸、善用智谋,如果只有勇气和冲劲是不够的 D、你是天生的领导者,有指挥群众的天份和魅力。你并不会刻意表现出自己的野心和企图心,但是大家自然就会找你解决问题,喜欢和你在一起,可能就是你有一股王者的风范吧!延用 我要和大家谈的另一个问题是-领导力的五个层次。我是哈佛校友会的成员,每周我都会收到类似这种的资料,它们是当前经济最前沿的信息。现在大家手中的这份领导力五个层次的资料的作者:Jim Collins。他就是我四年前向大家推荐的《企业不败》的作者,如果大家想在杨森取得成功,必须要看《企业不败》这本书。 这份资料主要讲的是:什么因素促使一个仅仅成功的公司飞跃成为真正伟大的公司?经过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应该改变对领导力的认识。最强有力的变革型的领导,是一对矛盾的混合体。他们既具有谦逊的品格,又有坚定的职业意志;既谨慎又勇猛;既矜持又无畏,这种领导人很罕见,但他们勇往直前。 对领导力的真正认识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因为没有对这五大层次的正确认识,从成功到伟大是不可能的。 领导的第一层次是要具有极强的个人能力。它是通过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技巧的不断掌握,同时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而获得的。 领导的第二层次是成为贡献突出的团队成员,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有效合作,来达成团队的目标。 领导的第三层次是合格的管理者,他们能有效的组织并配置人员,利用有限的资源来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的目标。 领导的第四层次是高效的领导者,他们为团队建立起远大的目标,并不断激励大家。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能够高标准、严要求,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领导的第五层次是领袖式的领导,他们将领导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意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实现伟大目标的基础。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企业培训的三个层次

企业培训的三个层次 目前企业中所进行的培训内容,花样繁多,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企业也显现严峻跟风,即:盲目追随市场上火暴课程的现象。使培训市场纷乱不堪,更使得企业没有实际收效。许多重视培训的企业老总常常头痛如此一个咨询题:什么缘故进行了多次培训后,企业却未见任何效应?现在就向大伙儿简单地阐述一下造成以上缘故的关键因素,以及在企业中进行培训所必需的三个层次。 让我们从现象看本质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差不多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在自己的企业中也做过许多培训,但成效却不够理想。 现象一:市场上培训种类繁多,使企业不知从何入手。 造成这种现象的缘故总结起来: ①目前培训市场上的课程种类、形式繁多,许多企业没有把培训当作长期的工作来抓,一阵风,缺乏系统性。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到不的企业进行了某某培训就也拿来主义,看起来不人做过的情况自己也必须跟着做一遍,不求能有所突破,只求和不人一样,感受如此才可不能被严酷的市场竞争所抛弃,实际上如此的做法导致了企业不能解决全然咨询题,跟不上市场,往往步人后尘,培训成效可想而知; ②企业的治理者在进行培训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职员。许多企业在进行培训之前,没有对自己职员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专门好的了解,通常差不多上按照自己的体会来安排培训内容,导致培训内容与职员实际需求相脱离,或者是超出自身同意能力的知识技能。真正的企业培训,是紧密结合企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职员的知识技能缺陷和学习特点,设计直截了当面对培训对象的课程,才能保证受训人员最终获得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现象二:企业尽管重视培训,但培训成效没有实际用处。 造成这种现象的缘故总结起来: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基本层次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基本层次 人气数:445 评论数:2 收藏数:0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2009-09-18 10:24:58 星期五 企业管理干部的三个层次 什么是干部?干部就是从广义上讲拥有一个以上下属的人,相当于英语中的Manager,我们通俗一点的说的管理者。因此,组织的命运好坏与否,都掌握在这些干部的手中。 干部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仍然停留在“想不想干”的问题上。工作中时常存在不想干的思想,总认为公司或别人都不对,都对不起他,该抓的工作不抓。上级领导推推动动,不推不动。领导追紧的工作,支差应付。领导说的工作没有去做,不但不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反而给领导提出很多没有做的理由。总之是态度不端正。这样的干部,应该立即撤职。不管他的才能多么高,其它方面多么优秀,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创造效益的干部不是干部,不能做干部。什么时间态度端正了,才有可能从新做干部。 第二层次,“会不会干”的干部。这一类的干部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他们很想干,就是存在会不会干的问题。一些干部,不懂科学管理,盲目凭着热情干,经常事倍功半,甚至存着“好心”办坏事。出发点好,工作也很努力,就是不是办不好就是办错。这一类干部需要在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对于有提升空间和具备可塑性的干部,要给予学习的机会,作为领导要培养他的管理素质和技能。培养他养成读好书的习惯,认真倾听前辈或者有经验干部的教诲,能够从自己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对于因年龄、思想等不能够提升的干部,给予一个合适的退路或者换岗让他回到适合他的岗位上去。 第三层次,“想干、会干、拼命干”的干部。这些干部的表现:一是能够严格管理,敢于为工作得罪人,企业利益第一。如果个人利益第一,把不得罪人建立在“得罪”工作上,就是谁都好,打分都一样或者差不多,为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讲原则。经常的表现说是为了公司着想才怎么样,就是没有站到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甚至打着“以人为本”的幌子,就是把企业的利润放到了一边。这样的干部是要撤职的;二是科学管理,推行目标体系管理,把绩效管理抓到位,以绩效论英雄,能够坚持闭路循环原则、目标比较原则、奖勤罚懒原则和优化原则,高速持续的改善工作;三是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敢于冒天下之大不惟,敢于突破闲人的碎语。有些部门管理或者后勤辅助人员膨胀到了砍掉一半还多的地步,就是不能系统思考问题的表现,不负责任的表现。四是自主工作,拼命工作,把能够想到的工作都想到,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利用有效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样的干部,是一个企业的宝贝,一个企业的发展动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经营的关键。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级结构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级结构 内容简介:文化是金,机制是银,管理是铜,技术是铁,公共关系是经络,自身素养是基因。这句话将企业文化之作用、影响都描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种辅助管理手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得以体现。 尽管如此,企业文化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却从来不受重视,这是因为在很多中小企业里,有文化的人本来就不多,老板没文化、管理者没文化、员工也都没文化,在这种集体性先天文化不高的组织中,文化这个东西肯定会受到一种习惯性的歧视。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文化”这个东西看起来就很“虚”,无法像真金白银那样眩人眼目,在集体价值迷失的社会里,文化自然是不会受到重视的。再者,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当做了文化知识,盲目地进行排斥,却不知“此文化”不是“彼文化”,企业文化是“做”出来的,而“彼文化”却是“学”到的,二者之间截然不同。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被解释为一种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统一的、相互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及企业内部自身固定的相互沟通与化解冲突的方式。它包括人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两大部分,也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级别:社会层级――企业所处的环境为企业所塑造的文化,它形成以企业较深层次隐含的假设、基本信念和对人性的理解为基础形成的基本文化。其实企业文化是分为三个层级的,组织层级――企业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使命、宗旨,从而确定自身的定位和角色。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干什么? 行为习惯层级――企业在运作中,受社会层级文化和组织层级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这种稳定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和产出,想改变企业的行为习惯,必须在企业文化的社会层级结构和组织层级结构做出改革,以影响企业行为习惯的改变。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干?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它需要通过“建立共识――营造气氛――形成系统和模式(习惯方式)来形成。有这样一句话请各位记住:缺少管理的企业做不大,没有文化的企业走不远!

第1讲_企业战略管理的四大要素、三个层次体系与程序

企业战略管理的四大要素、三个层次体系与程序(理解)1.企业战略管理四大要素 ①产品与市场企业战略管理首先要确定企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不仅要确定企业现在要做什么,而且要考虑企业将来应该做什么 ②成长方向在明确产品与市场领域的基础上,企业经营活动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成为第二个战略管理要素。如是在现有产品市场进行扩张,还是开发新产品?是在新的市场开发现有产品,还是在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③竞争优势明确企业在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发展中的优势与条件,既要正确认识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竞争优势 ④协同效应企业应在从现有产品与市场领域向新的产品与市场领域拓展时取得“1+1>2”或“5-3>2”的效果。协同效应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投资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生产协同效应、技术协同效应 2.三个层次体系 【举例】:某企业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层次。 3.战略管理程序 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价与战略调整等环节。 【要点提示】战略管理程序的三个核心领域是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 4.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公司的愿景,在此基础上明确公司的使命,然后形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1)愿景:愿景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希望达到或创造的理想图景。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望,是企业努力经营想要达到的长期目标;是企业发展的蓝图、体现企业永恒的追求。

企业的愿景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我们要成为什么?”战略家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个高度概括的描述,是推动企业以一种显著方式超越目前环境行动的能力,旨在为未来定位,它是引导企业前进的“灯塔”。 【相关链接3】公司的愿景能集聚、指引、激励、整合,甚至激发商务活动获取卓越的业绩。战略家的职责就是明确和设计清晰的愿景”一(约翰?科恩) 万科的愿景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的愿景非常宏伟,也就是要成为中国地产业的第一名,无论是从销售收入还是市场占有率来讲。 (2)使命:使命是指一个企业区别于类似企业的持久性目的。使命表达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事业(业务、任务)是什么”,它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是企业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理由。由高层管理者负责明确企业使命。 【相关链接4】“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称、公司的章程或条款确定的,而是由企业的使命确定的。只有组织使命和意图清晰的定义才有可能得到企业清晰和现实的经营目标”一(彼得·德鲁克)万科企业使命:建筑无限生活(城市配套服务商)包括:建筑你的生活,从懂得你的生活开始:建筑一个更有深度、更有技术含最的住宅;致力于营造一种美好的生活过程,而不仅仅是住宅本身。 (3)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企业愿景与使命的具体化。战略目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水平,如业绩水平、发展速度等。 战略目标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控制的评价标准。 万科的目标是,到2014年,销售额从2003年的63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占全国住宅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1%增长到3%。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总1页)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导读: 企业管理的抓手是什么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会想着从组织架构的调整着手;有的会从企业绩效管理介入;也有的会试图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的。这些想法其实都没错,但也同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切入点,其影响的程度和覆盖的内容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管理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可以由高到低分5个层次来解析企业管理的切入点:战略、流程、组织、绩效、技术。 战略导向 企业管理最高一个层次就是企业战略,这点显然毋容置疑。唯一的问题是企业的战术决策是不是从既定的战略决策出发。这点很多企业并不能有效执行到位,导致的因素也很多。但不管如何,战略始终是企业管理的方向指导,没有方向的企业管理,很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管理行为,甚至内耗量大、重复劳作。 流程支撑 企业管理的第二层次就是流程,流程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流程管理更是一种基础性的管理活动。通过流程,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组织行为、绩效行为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串联起来,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衡量、评价各种专项的管理活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流程将覆盖组织、绩效、信息化等管理活动,有效的流程管理活动也必须考虑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绩效模式和信息化程度。在进行流程优化和流程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清晰地设计出流程、组织、绩效、信息化等关键要素之间的关联。 组织互动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框架,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企业管理行为的有效执行,均依赖于有效的组织架构模式和人员能力。不同的组织架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种流程。同样的,不同的组织结构,也决定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和信息化的组织方式。 绩效分解 如果企业希望业绩达标、运营高效、质量合格、客户满意,那么最好的管理手段就是通过绩效的方式,来督促员工的高效、高质的执行,确保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激发管理者的管理创新意识。因此绩效可以理解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是在战略指导下,在一定的组织下,通过有效评估业务流程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实现企业更有效管理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技术支持 对于流程来说,其优化结果的落地需要一定的载体,信息化工具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同样的,绩效指标数据的收集也依赖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管理的最底层的基础就是信息化技术。 很多企业会选择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但从管理的层次上来说,信息化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选择信息化,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流程优化的需求以及相配备的组织架构调整、绩效改革等管理要求,万万不能只是为了从手工变为电脑而考虑信息化的建设。 战略是企业的管理方向,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组织则决定了企业管理的结构,绩效和信息化都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这5个要素层层递进,互有关联,缺一不可。同时,这5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明,在选择企业管理的时候,任何一个层次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其他层次的要求和关联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