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合集下载

执行力的5个等级

执行力的5个等级

执行力的5个等级
执行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它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认知。

这是一个人理解任务的能力,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任务的要求,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等级:计划。

这是一个人制定有效的计划来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能够分解任务,制定步骤,并确定资源和时间表。

第三等级:执行。

这是一个人实施计划的能力,他们能够按照计划步骤执行任务,并能够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第四等级:监督。

这是一个人监督任务完成情况的能力,他们能够定期检查任务进度,并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第五等级:评估。

这是一个人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能力,他们能够对任务的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最近几年,关于的“执行力”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

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

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能力。

当把执行力一词用在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解释。

但是如果用在广义的、团队身上,如企业或组织的执行力,则执行力可以看作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执行动力、执行权力与执行能力。

此时,往往是默认最基础的“动作面”方面的执行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的侧重点在于上层,即执行的动力和权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的道理很简单,即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个事情,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者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此事必成。

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

通俗一点说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

我们谈论“执行”,不会去考虑一部机器(或者复杂到一条流水线)的执行力问题,而是指人的一种行为。

任何人的行为的达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机形成,行为不是没有目的的行为。

故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执行力的第一方面:执行动力。

动力来自两个方向——推动力和拉动力。

人的行为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这个模式是统一的,没有例外,有了例外就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正常人了,就不会被考虑在执行团队当中了。

所谓趋利避害,趋利即是要形成一种利益引导,用利益形成一种拉动力,变成行为人“我要做”。

当然,不言自喻,推动型的执行力就是形成一种危害威胁,用危害来构筑一种“推动力”,行为人为了避害,就形成被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动力。

谈论执行力的书籍文章会强调目标的明确与细化、结果的检查与考核等等,就是这个问题。

执行力的3个层次

执行力的3个层次

执行力的3个层次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应有3个层次,即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组织执行力。

这3种层次的执行力所涵盖的组织范围越来越广,同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层次越低,那么其所给企业发展带来贡献价值就会越低。

第一,个人执行力。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

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容易赢得别人绝对信任和美好期望,可是本职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计划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因此,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个人执行力,首先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敏于行讷于言;其次要贴近现实,结合现状不断创新;最后就是提升个人的时间管理、计划管理、5S管理等基本管理能力。

第二,团队执行力。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应该共同追求并达到的执行力层次。

团队执行力不再仅强调个人,而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带领或管辖的整个团队成员所展现出的整体执行力。

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和约束,整个团队如同一盘散沙,这个往东、那个往西;还有停滞不前,这个飞快,那个迟缓,就无从谈及团队合力。

比如:有些团队刻意追求明星员工、追捧个人英雄主义,最后整个团队其他成员处观望消极状态;还有些团队,内部管理混乱不堪,管理者凡事拍脑袋随意恣为;也有些团队管理者,担当甩手掌柜,神龙见首不见尾,内部工作很少过问等等,这就没有团队执行力。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团队执行力,首先是重要工作制度化、复杂工作流程化、重复工作规范化,要建章立制;其次,选派合适的人并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其发挥其所长,要知人善任;最后就是事前计划、事中督导、事后考评,实行全过程管理。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咱来说说这执行力的三种境界,那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

第一种境界啊,就像是被人赶着的小毛驴。

你看那小毛驴,本来在那慢悠悠地晃悠呢,主人在后面拿着鞭子,“啪” 的一下抽在地上,小毛驴就吓得赶紧往前走。

这就好比那些人,领导在后面盯着呢,天天催着,就像鞭子一样,他们才动一动。

他们干活的时候,那眼神啊,有点迷茫,就像小毛驴不知道为啥要走那么快似的。

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领导一布置任务,他就愁眉苦脸,一边干活一边嘟囔:“哎呀,这活儿咋这么多,领导真是的。

” 他干起活儿来,没什么热情,就是为了应付,能交差就行,就像小毛驴为了不挨鞭子,胡乱走几步。

这种执行力啊,虽然也能把事儿办了,可没什么质量,就像小毛驴走得歪歪扭扭的。

第二种境界呢,就像是拉磨的驴,不过这驴是个有目标的驴。

它知道自己围着磨转是为了磨面,虽然这活儿枯燥,但它心里有个念想。

这就像那些人,知道自己为啥要做这些事儿,有自己的目标。

他们干活的时候,眼睛里有光,那光虽然不是特别亮,但好歹有。

比如说,有个朋友在公司里做项目,他知道这个项目做好了对自己有好处,能升职加薪呢。

他就每天认真规划,这儿该怎么做,那儿该怎么调整。

他和同事交流的时候,还会说:“咱们得好好干,把这个项目搞漂亮了,以后都有好日子过。

” 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有主动性,不用人在后面抽鞭子,自己就使劲儿。

不过呢,这种境界有时候也会出问题,就像拉磨的驴,要是磨盘坏了,或者没粮食了,它可能就不知道该咋办了,容易迷茫。

第三种境界,那可不得了,就像千里马。

这千里马啊,它不是为了那点草料跑的,也不是为了主人的鞭子跑的,它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大草原跑。

有这种执行力的人,他们做事儿是因为热爱,是因为心中有一团火。

他们就像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像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那是不停地尝试啊。

他在实验室里,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那些实验器材,不管失败多少次都不放弃。

他心里想着:“我一定要让这世界亮起来。

” 他那种执行力,是来自灵魂深处的。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最近几年,关于的“执行力”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

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

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能力。

当把执行力一词用在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解释。

但是如果用在广义的、团队身上,如企业或组织的执行力,则执行力可以看作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执行动力、执行权力与执行能力。

此时,往往是默认最基础的“动作面”方面的执行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的侧重点在于上层,即执行的动力和权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的道理很简单,即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个事情,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者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此事必成。

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

通俗一点说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

我们谈论“执行”,不会去考虑一部机器(或者复杂到一条流水线)的执行力问题,而是指人的一种行为。

任何人的行为的达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机形成,行为不是没有目的的行为。

故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执行力的第一方面:执行动力。

动力来自两个方向——推动力和拉动力。

人的行为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这个模式是统一的,没有例外,有了例外就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正常人了,就不会被考虑在执行团队当中了。

所谓趋利避害,趋利即是要形成一种利益引导,用利益形成一种拉动力,变成行为人“我要做”。

当然,不言自喻,推动型的执行力就是形成一种危害威胁,用危害来构筑一种“推动力”,行为人为了避害,就形成被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动力。

谈论执行力的书籍文章会强调目标的明确与细化、结果的检查与考核等等,就是这个问题。

执行力高中低三层原则

执行力高中低三层原则

基层战略——镜子思维

LOGO

第一面镜子,表面凹凸不平,且有污点,看起来很脏
第二面镜子,清洁精巧并装有美丽雕刻的镜框。 第三面镜子,既没框子也没有装饰,只是一面清楚的 镜子。 观察者(客户)被请到这个房间里来,向导指着第一 面镜子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回答是:“我看到一面 不干净的镜子。” 向导又指着第二面镜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会 说:“我看到了一面美丽的镜子。” 向导指着最后一面镜子问:“这会,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者说:“我从开着的窗户里看到一片美丽的景色。 ” 真正的执行就应该如这第三面镜子——让消费者从镜 子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不是表现自己作为镜子的特点。每 一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职责和功能而不是职位和身份。
LOGO
必须像狼一样强悍,像狼一样对原则保持崇高的 敬畏,否则无法取得突破,而总经理是狼性团队 的第一推动者。 ——狼性总经理是做出来的:去掉那些懦弱的员 工,懦弱的思想,把那些不负责任的文化统统地 去掉,才可能有一个公司的净化。 忍辱负重、整体至上、自知之明、顺水行舟、血 浓于水、表里如一、知己知彼、原则第一、团队 精神、持续基因。
中层战略——猴子管理法
LOGO

第一要点:猴子在下属肩上。 第二要点:让员工照顾好自己的猴子。 第三要点:千万不要忘了猴子是从哪儿来的。 第四要点:让下属把猴子当自己的来训养。 第五要点:做重要而不紧要的事,猴子才不会 累死。 第六要点:猴子也需要快乐。 第七要点:检查与指导能让猴子进化。
狼性原则
LOGO
1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的时候,攻击比自己强大的敌 人;(卧薪尝胆) 2 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狼必群而攻之;(团队意 识) 3 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不是老虎;(自知之明) 4 狼知道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投资分析) 5 狼通常都很团结,虽然它们独立活动,可你不会发现在同伴受伤 的时候独自逃走;(同进同退) 6 狼很想做善良的动物,可狼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 一要做的就是干干净净的消灭捕获的猎物;(表里如一) 7 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发动攻击前都会细心的了解对手,而 不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手;(知己知彼) 8 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照顾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 忠诚) 9 狼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就坚决的离开,狼知道如果不当狼, 就要当羊了;(授狼以渔) 10狼不会为噘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向主人摇头摆尾;(懂得自尊)

执行力的三个递进层次

执行力的三个递进层次

执行力的三个递进层次执行力首先来自对行为的规范。

这是执行力的第一个层面——表层,在执行力的行为层面,执行力关键在于执行人员行为的一致*。

第一层的粗放效果,是可通过制度,法规和权术力量来约束与引导员工行为而实现。

在中间层,执行力基于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和清晰*,它聚焦于对策略本身理解的深度,能理解得越透彻,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换言之,执行力在于对细节的把握程度,做得越细,效果越好,可见沟通很重要。

中间层的效果需要形成合理的运营机理,以确保沟通的顺畅与及时。

在核心层面上,其涵义在于执行人员能将每个孤立的策略方案与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等相联系起来,纵向平衡短期与长期发展,横向统筹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不仅要将每个细节动作执行到位,还要使各个动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协同效应。

执行力的核心层面,需要整个组织上下形成一致的文化氛围,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藉以形成执行的文化力,以引导、约束、和激励员工的行为。

“规范与制度、流程”是推动执行力运转的源动力,它通常能完成第一个层面的使命。

随着执行力上升到中间层,和核心层等更高层面,因为很难将执行的过程标准化、结构化和流程化,“规范与制度、流程”对于进一步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效益开始递减,要形成这两个层面的执行力,更加需要诸如对战略的理解、对环境的洞察、对危机的应变等等方面的能力,此时团队沟通与学习尤为关键。

尤其在执行力从中间层向核心层演进的过程中,团队或组织的系统思考能力是关键。

而系统思考的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培养出来的。

要达到这种境界,不言而喻,其实质就是要求每一个执行者都成为战略的执行者,而不是规范与制度的贯彻者或维护者。

每一个员工要能如此对战略充分理解,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又是最为关键的。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

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

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

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其次,把事情做正确。

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

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

举个简单比方: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我等也拟定出可行性出行计划,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迷路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错过节目录制时间,无功而返。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正确需要在既定的工作规划基础上,进行人员的组织分工、必需的训练和宣导、必备资源的整合和备选、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调整、必要的评估和奖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

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

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

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

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

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

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其次,把事情做正确。

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

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

举个简单比方: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我等也拟定出可行性出行计划,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迷路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错过节目录制时间,无功而返。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正确需要在既定的工作规划基础上,进行人员的组织分工、必需的训练和宣导、必备资源的整合和备选、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调整、必要的评估和奖惩等。

第三,把事情做圆满。

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最高境界,也是任何企业都最期望和需要的,同时也是要求最高。

把事情做圆满,简而言之就是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善始善终,能够基于现实的状况和条件,灵活整合和运用现有的资源,把现有的能力发挥至极致,锁定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如同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影片中展现最深刻的就是强大的执行力,国王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

自己亲率300名斯巴达士兵面对潮水般汹涌而至的50万强大的波斯敌人奋勇迎战,一不恐惧、二不怯战,在不成功则成仁的精神感召下,他们用长矛猛刺,把长矛都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把佩剑都砍断了,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四次猛烈的进攻,最后斯巴达3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唤醒了世人,并将此精神永传后世。

柳传志称联想为“斯巴达方阵”,王石称“万科要成
为斯巴达加雅典的企业”,任正非号召华为学习“亮剑”精神,这些就并非偶然。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圆满一定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明确既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形成共识,有效选配和组织训练有素的员工,充分整合和积蓄必要的资源和能力,竭力发挥每个员工的所长,并灵活有效地组织实施,在过程把控的基础上以结果为工作导向。

执行力的三个层次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应有三个层次,即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组织执行力。

这三种层次的执行力所涵盖的组织范围越来越广,同时所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层次越低,那么其所给企业发展带来贡献价值就会越低。

首先,个人执行力。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是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为组织中一份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

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容易赢得别人绝对信任和美好期望,可是本职实际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还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计划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如同一些贪官污吏喊反腐倡廉嗓门比谁都大,其实贪的不比谁都少,这种人是口是心非、心猿意马;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个人执行力,首先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敏于行纳于言;其次要贴近现实,结合现状,不断创新;最后就是提升个人的时间管理、计划管理、5s管理等基本管理能力。

第二,团队执行力。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应该共同追求并达到的执行力层次。

团队执行力,不再仅强调个人,而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带领或管辖的整个团队成员所展现出的整体执行力。

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和约束,整个团队如同一盘散沙,这个往东、那个往南、还有停滞不前,这个飞快,那个迟缓,就无从谈及团队合力。

比如:有些团队刻意追求明星员工、追捧个人英雄主义,最后整个团队其他成员处观望消极状态;还有些团队,内部管理混乱不堪,管理者凡事拍脑袋随意恣为;也有些团队管理者,担当甩手掌柜,神龙见首不见尾,内部工作很少过问等等,这就没有团队执行力。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团队执行力,首先是重要工作制度化、复杂工作流程化、重复工作规范化,要建章立制;其次,选派合适的人并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其发挥其所长,要知人善任;最后就是事前计划、事中督导、事后考评,实行全过程管理。

第三,组织执行力。

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力求达到的执行力最高层次,组织执行力的提升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强劲内动力。

组织执行力,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讲,意味着升华到企业的高度,强调自身带领或管辖的团队与企业内部其他不同团队之间的互动、协作、配合。

如果组织执行力做得不到位,直接展现出的就是部门本位主义、企业内耗、企业官僚作风、大企业病等,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甚至致命的打击。

比如:一些企业财务部门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坚持己见,不顾客观特殊的条件和状况,对业务人员差旅费用过分克扣,造成业务人员纷纷离职;一些企业总部职能部门,对市场一线部门的紧急请求,漠然置之、敷衍搪塞、优柔寡断,结果造成贻误商机、信用危机等等,这些都不算是有组织执行力。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团队执行力,首先培养和强化团队成员的内部服务意识,要有大局观,致力于不断提高内部员工满意度;其次利用或构建跨部门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他部门团队的需求,以便更好的配合和协作;最后对于重要的跨部门协调协作工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由更高一层管理者甚至公司高层领导参与其中决断。

综述
执行力是永不能回避的企业发展课题,无论国外500强企业还是国内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并献计献策,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职业经理人、普通员工都纷纷加
入学习和改善。

通过执行力主题的学习和领悟,使我们明白要在“做正确的事情”基础上“把事情做正确”,并力求“把事情做圆满”;要在“个人执行力”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团队执行力”,并进一步升华为“组织执行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才能称为一个有价值的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