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翻译(21篇全)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带原文版)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班别姓名《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 10课)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必然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天天多次地检讨自己:替他人办事是不是尽心极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教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够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念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念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伶俐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检讨自己有无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然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势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更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酷寒的冬季,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带翻译

原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遗男与!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手,叩木石,箕畚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遗男与!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太行山和王屋山,方圆七百里,高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快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进出都要绕道,于是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老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辩驳说:“把土和石头扔到渤海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挖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北边。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者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无法改变,连孤儿都比不上!再说,把土和石头放到哪里去呢?”河曲的智者智叟无话可答。
部编版中考20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撰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湖南长沙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湖南长沙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竹鸡之性,遇其侍①必斗。
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无得脱者,盖目既闭那么不复见人。
鹏鸽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那么以小④竿取之。
鹿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鹿足一挂,*那么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
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
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注解]①倍:同类。
②媒:媒介物。
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
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
④%jie:同“洁”。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 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 “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L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共6分)(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3分).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4分)【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初中全部文言文及其翻译

【文言文】《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论语》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顺应环境,七十岁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孟子》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失道的人会失去众人的支持。
失去众人的支持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得到众人的支持到了极点,天下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亲戚的背叛,所以君子有不战而胜的可能。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会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文言文翻译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e088ef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b.png)
[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文言文翻译大全文言文翻译大全篇1:初中文言文大全加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中考文言文篇目21篇

中考文言文篇目21篇1 《孟子·离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not 与其无礼,不可以入也。
”2 《论语·阳货》子曰:“阴阳之章,不可以不慎也。
货殖以求利,不可以无礼也。
”3 《春秋·晏子与子贡》晏子问于子贡曰:“洋洋乎何物?”子贡曰:“宽慰之家,不可以不能也。
”4 《诗经·小雅·小石》小石之勤,不可以不婆婆也。
5 《论语·卫灵公》子曰:“卫灵公问政,杂色之政,不可以不慎也。
”7 《荀子·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学不思,不可以不恶也。
8 《战国策·秦策一》古之恶行,不可以不慎也。
9 《楚辞·招魂》不思无报,不可以不慎也。
10 《淮南子·野调》野调未终,不可以不惊也。
11 《庄子·养生主》养身主之仪,不可以不端也。
12 《论语·子路》子路问政,曰:“何为则也?”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
”13 《万有文库·春秋经广》春秋一经,不可以不鉴也。
14 《礼记·曲礼》曲礼之节,不可以不注意也。
17 《五子·秦兵略》秦兵略而无过失,不可以不慎也。
19 《左传·僖公四年》子闻之曰:“父之志,不可以不谆谆也。
”20 《庄子·逍遥游》大道之行也必有义,不可以不慎也。
21 《论语·雍也》雍也问性,子曰:“克己复礼,为人殷勤,莫之能违,不可以不非也。
”。
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10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师表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实在是(关乎)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这大概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报达给陛下啊。
(陛下您)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啊!皇宫中和朝廷中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朝廷中而不同。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尽忠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朝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问问他们,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从前尝试任用,先帝称赞他说“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跟问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旺昌隆便可以计算着时间来等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感动感激,就答应先帝来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以至于损于先帝的任人之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够竭尽平庸的才能,去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恢复汉朝,迁回原来的都城。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的方法。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提出全部的忠诚的谏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2.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我们)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
”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佣耕地的,怎么会富贵呢?”陈涉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平民去戍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担任了小头目。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能通行,(他们)估计已经误期。
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
陈胜、吴广于是谋划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王朝(统治)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原因,皇帝派(他)在边关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
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作为楚国的将领,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这些人假装自己称(自己)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首倡(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正确。
于是(他们)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您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
”(他们)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
戍卒买到那条鱼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自然就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都整夜惊慌恐惧。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对陈胜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被他差遣的人。
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
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
军官拔剑出鞘,吴广跳起来,夺过(剑)杀死军官。
陈胜帮助他,一齐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为戍边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死就要为发动起义而死!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他们的)部下都说:“尊敬地听从(您的)命令。
”于是(他们)假装称(自己)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
(军队)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旗号)称大楚。
(他们)(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起义军首先)攻打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接着攻打蕲县。
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的主力)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
(起义军)行军中沿路收纳兵源,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
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在城门洞中同(起义军)作战。
守丞没有取胜,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三老、豪杰都说:“将军身穿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无道的秦朝,诛杀暴虐的秦王,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陈胜就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在这时,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统治)的人们,都惩罚当地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3.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把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他)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漂亮的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美景感到很诧异。
(他)又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花林。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于是发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儿光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洞口)开始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眼前)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的女的穿着打扮,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愉快高兴,自得其乐。
(那里的人)看见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村中有人)就邀请(渔人)一起回家,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渔人)。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询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渔人一一给(他们)详细说出自己所听到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从桃花源)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了路,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一个高尚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他不久就因病死了。
此后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4.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月光透过窗户映入屋内,(我)高兴地起身走出门去。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树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陋室铭山不在于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要深,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与我)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6.三峡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山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挡,断隔了(交通)。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只要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那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驭着疾风,也不比(它)快。
每当春季或冬季的时候,(就会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激流冲荡在山峰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到(秋季)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常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叫声)接连不断,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荡回响,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有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高兴。
(我们)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路,向下走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平滑的)岩石。
青色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