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六册).doc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三的同学们,当我们即将面对中考,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选择时,你对语文学科中的以下问题是否有糊涂的熟悉?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四方面的留意事项,盼望大家在仔细阅读后能做到成竹在胸,在中考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中考(语文学问)点细梳理一、文言文阅读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殊留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订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消失的古诗词曲,要注意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殊是教材中的解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的思想感情等把握精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把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别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殊重视,必需理解把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殊是学校教材中消失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别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留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推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需与原句保持全都。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急,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行脱离文章。

假如选文下有解释,肯定要充分利用解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意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假如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认真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壹2013-4-17九年级(上)古文重要句子翻译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译文: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兆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担任小头目。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杀头。

陈胜、吴广于是谋划说:“现在逃跑(抓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应当立为国君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译文: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假装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译文: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用来激怒士兵。

8、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即使能够免于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况且大丈夫不死即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重吗?9、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文: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

讨伐无道(的君主),诛灭残暴的秦国。

10、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全六册)本资料为特级教师原创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第一册一、《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句: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 是知也。

[判断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宾语前置]不舍昼夜。

[倒装句,状语后置]何有于我哉?[倒装句,宾语前置]常考名句: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

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省略句,省略宾语,即“以(之)为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判断句]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省略句,省略主语,即(疾或病)在肠胃]臣是以无请也[倒装句,“是以”应是“以是”]常考名句: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必考内容+范例)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必考内容+范例)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必考内容+范例)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也是同学们丢分比较多的地方,这类题目一般会考到断句、实词、虚词、句子翻译以及文意理解这几大考点,那么每个考点都有哪些答题技巧呢?今天王老师就和大家分享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这都是必考内容,同学们记得收藏。

一、中考要求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二、考点分析考点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 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 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①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②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③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④句首状语后要停顿;⑤“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⑥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⑦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⑧“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⑨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考点二: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例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

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

及至邑,则鄽肆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

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

以是知其必善政也。

”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

”即日同荐于朝。

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

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

③天使:皇帝的使者。

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

⑤驿传(zhuàn):驿站。

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

⑦鄽(chán)肆:店铺。

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问曰(2)闻.更鼓分明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答案】13. (1)于是,就(2)听到,听见1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

1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

张咏爱才惜才,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得到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于是问到。

因:于是,就。

(2)句意: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

闻:听到,听见。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专题08 文言句子翻译(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8 文言句子翻译(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8文言句子翻译(原卷版)【考点穿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20年中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典例在线】【1-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2-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

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六
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
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
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
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