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须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二章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得分点:敏、就、挣,状语后置,句意通顺)2.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和才华的人,便应该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得分点:贤、齐、内、省,宾语前置,句意通顺)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

(得分点:质、文、史、彬彬、然后,句意通顺)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得分点:弘、毅、已,宾语前置,句意通顺)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好比堆土积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教参翻译成虽然,有版本翻译成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下去,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得分点:为山、篑、平地,句意通顺)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德。

一旦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仁德了。

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得分点:克、复、一日、归,句意通顺)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必修一文言文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句子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吞食尘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糅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以道为师,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明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之处。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无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

1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来送给他。

1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之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缓慢地移动。

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1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1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流逝的如同这江水,但不曾真正流逝;时圆时缺的如同那月亮,但终究没有增减。

必修一文言文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难。

译: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译: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7、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译: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译: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1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11、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1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1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1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5、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16、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译: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译:18、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译:19、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译:2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译:2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22、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译:23、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9.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1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1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经典课件)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经典课件)

9.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夫人: 这个人)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到这 个地位(或有今天)。 10.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依仗, 依靠;敝:损害)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 害人家,不仁慈; 11. 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知” 通“智”,明智)失掉了自己所结交的(同 盟国),不明智;
11. 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知” 通“智”,明智)失掉了自己所结交的 (同盟国),不明智; 12 .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用战 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勇武的。 13.吾其还也(其:还是):我们还是回去 吧!
《荆轲刺秦王》重难点句子翻译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请)即 使没有太子说的这番话,我也希望向您请 求赴秦了。 2.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希望您再 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
13. 秦时与臣游(交往),项伯杀人,臣活 (使……活)之;今事有急,故幸(幸亏) 来告良: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 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 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14. 君为[wèi]我呼入,吾得[děi]兄事之(得: 必须,须要;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 的礼节侍奉他。 15. 沛公奉卮[zhī](酒杯)酒为寿,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刘邦就捧上一杯酒为项伯 祝福,(并)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为:被。 1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 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辞别什么 呢? 何辞为:宾语前置,为不翻译,正常语序 是:辞何。
1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跑。道:取 道;间:抄小路。 20.沛公安在? 沛公在哪里? 安:哪里;整个句子是宾 语前置句。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册专项训练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 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到必修五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劝学》(必修一,P3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小船的人,不一定是会游泳的人,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青色是用蓝色调成的,但比蓝色来更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的人,不是走的快,而能到达千里之外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师说》(必修一,P37)七、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必修一,P84)八、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

我们任凭小船儿随意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以(与)鱼虾为伴,以(与)麋鹿为友。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明月的道理吗?江水总是像这样不断地滚滚东流,但始终不曾流走;月亮不断地那样时圆时缺,但它最终并没有消损或增长。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也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一,P86)八、翻译下列重点语句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闲暇的时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

每天和我的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凡是有)清幽泉水奇特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那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

4.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六国论》(必修二,P6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如果这样广大的天下,还要重蹈六国破灭的覆辙,这就还不如六国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不能够独自保全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阿房宫赋》(必修二,P71)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

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译:盘旋着,曲折着,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伫立着不知道他们有几千万座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译:(六国的妃子嫔妇诸侯的女儿孙女)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译:如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译: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译: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了,统统运进了阿房宫,把宝鼎当做铁锅,把美玉当做石头,吧金子当做土块,把珍珠当做石子,秦的统治者看了,也不很爱惜。

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译:纵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士兵们反抗,函谷起义的兴起,楚地的人少了一把火,(将宫殿)变为可怜的焦土。

10、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翻译:灭掉秦国的正是秦国,不是天下人1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指南录后序》(必修三,P35)八、重点句子翻译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来往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文: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言辞打动。

3.北驱予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译文: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我不在使者的名单里。

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往。

4.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译文: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行踪,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周旋。

5.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译文: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承受的。

6.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译文: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了。

7.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译文:我虽然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8.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文: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多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

9.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译文:所要求做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五人墓碑记》(必修三,P39)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译:不能说不是那五个人的力量啊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那些小人卑贱的行为,和五人的死相比,轻重又怎么样呢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也用以说明生死意义重大,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三,P93)1、夜,缒而出。

译:在夜里烛之武缒绳而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没有这个人的助力我是达不到如今的地位的.依靠他人的力量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啊.4、夫晋,何厌之有?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三,P94)六、文言句式(划出标志词并翻译)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状语后置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里却不服气。

3.被动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七、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译:(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地对待臣民。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7.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受神仙一样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以得到教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三,P98)八、翻译下列语句(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或内外亲属)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