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四年级上二进制计数法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四年级上二进制计数法
二进制计数法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 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 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 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 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 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 尼兹发现。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 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 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 微小的开关,用“开”来表示1, “关”来表示0。
二、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化
89÷2=44……1 44÷2=22……0 22÷2=11……0 11÷2=5……1 5÷2=2……1 2÷2=1……0 1
除以2取余,逆序排列
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 因为数字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 符号串组成的代码。其运算模式正是二 进制。19世纪爱尔兰逻辑学家乔治布尔 对逻辑命题的思考过程转化为对符号0、 1的某种代数演算,二进制是逢2进位的 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因为它只使 用0、1两个数字符号,非常简单方便, 易于用电子方式实现。
一、二进制的表示
二进制 0 1 十进制 0 1
2
3 4 5 6
10
1
1000 1001 1010 ……
二、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化
规律:个位上的数字的次数是0, 十位的数字的次数是1,......,依次 递增,而十分位的数字的次数是-1, 百分位上数字的次数是-2,……, 依次递减。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1.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

能够进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练习。

1.2 教学内容:数字4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数字4,注意笔顺和笔画。

数字4的读法:让学生练习读数字4,注意发音和语调。

1.3 教学活动:写数字4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写数字4,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读数字4的练习:让学生读出数字4,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写数字4,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章:数字4的加减法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加减法原理。

能够进行数字4的加减法计算。

2.2 教学内容:数字4的加法:让学生学习数字4的加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数字4的减法:让学生学习数字4的减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2.3 教学活动:加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4的加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减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4的减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进行数字4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章:认识数字5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

能够进行数字5的写法和读法练习。

3.2 教学内容:数字5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数字5,注意笔顺和笔画。

数字5的读法:让学生练习读数字5,注意发音和语调。

3.3 教学活动:写数字5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写数字5,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读数字5的练习:让学生读出数字5,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写数字5,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四章:数字5的加减法4.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加减法原理。

能够进行数字5的加减法计算。

4.2 教学内容:数字5的加法:让学生学习数字5的加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数字5的减法:让学生学习数字5的减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4.3 教学活动:加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5的加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减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5的减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1教材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

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

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

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表示( )“_” 表示(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填相同还是相反}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______福州( )表示—______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__+16°表示__—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倍数问题》教学设计(第1 课时)教学内容:数学校本教材第一节例1、2、3,练习第5 题。

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问题中一倍数问题的一般方法,会解答基本的倍数问题。

2、经历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过程,自主探索倍数知识的过程。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用线段图帮助解题。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师:谁能说说,在行程问题中,一倍量、倍数与多倍量的关系?板书:一倍量X倍数=多倍量,多倍量*倍数=一倍量,多倍量*一倍量=倍数。

二、教学新课1、例1:果园有梨树120棵,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的2 倍少4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 2)图示分析。

(3)师:一倍量X倍数=多倍量,,则多倍量*倍数=一倍量,多倍量*一倍量= 倍数。

( 4)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 5) 120 X 2-40= 240-40= 200 (棵)2、出示例2例2:学校安南伬兴趣小组有70 人,比舞蹈兴趣小组人数的3 倍少20 人,舞蹈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 2)图示分析。

(3)师:此题题中一倍量舞蹈兴趣小组未知,根据“多倍量宁倍数=一倍量”的模型,注意安南伬小组要加20人才是舞蹈组人数的3 倍。

( 4)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5) (70+20)十3= 90 - 3= 30 (人)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第1题。

学校棋艺小组有25 人,田径队人数比棋艺小组的3倍少5 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 2)图示分析。

( 3)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 4) 25X 3-5=70(人)2、出示练习第5 题一个书架,第一层有120本书,比第二层的3倍少30本,第二层有多少本书?(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2)图示分析。

( 3)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计量单位,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但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杯、水桶等,用于展示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加水、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单位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使学生对升和毫升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水杯、水桶等进行倒水、加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能够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反之亦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整数与分数的转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水果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数的概念。

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1.4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用实物或图形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

讲解整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

第二章:几何图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能够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

2.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与特点几何图形的性质与描述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利用几何绘图工具,让学生亲自绘制几何图形,加深对几何图形特点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引入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讲解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章:整数的乘除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乘法运算。

让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除法运算。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整数的乘除法。

3.2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3.3 教学方法利用计数器、算盘等工具,让学生进行整数的乘除法实际操作。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的乘除法进行解决。

3.4 教学步骤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2) 6,12,3,27,21,10,15,30,
……
(3) 2,5,10,16,22,28,32,38,24,
……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4) 2,3,5,8,12,16,23,30,
……
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就是 :15,10,5,16 。因为 :(1) 除了 15 其余
都就是质数 ;(2) 除了 10 其余都就是 3 的倍数 ;(3) 除了 5 其余都就是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数学四年级下 第一课 寻找规律
教学内容 :
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 1—— 3 页
教学目标 :
1、 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 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 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经常 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 ,通过分析、猜测、验证 ,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 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叫做归纳法 ,或者称之为找规 律 ,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8. 口头检验。
四、全课总结。
1. 例题与练一练 , 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明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1)2、6、 10、 14、 () 、()
(2)18、15、12、9、 () 、()
(3)2、6、 18、 () 、()
(4)64、32、16、() 、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1) 瞧相邻两个数的与 (或差 )就是否就是固定值 ,就是固定值的这一
数列 ,就叫等差数列 ;
() ×9+()=11111111
板书设计 :

四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特色校本)

四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特色校本)

目录:1 一兆有多大2 二进制的算法3 空瓶换汽水问题4 趣味24点5 制胜策略(一)(二)6 制胜策略(三)海盗分金币问题7 制胜策略(四)约瑟夫斯问题8 趣味24点1、一兆有多大在大数的认识单元,我们认识了很多很大的计数单位,如百亿、千亿等等。

那么千亿以上还有没有计数单位呢?如果有是什么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更大的计数单位——兆。

兆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位,它本身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解释,今天我们就来逐一说说。

一、欧洲人的解释。

欧洲人使用的计数方法是三位分级,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即从小数点为中心,整数部分从右到左每三个数加一个逗号。

用thousand(千,数字后面3个0)、million(百万,数字后面6个0)、billion(十亿,数字后面9个0)等来表示分级。

例如35120000,加上分级逗点就要写成,35,120,000。

在这三个分级单位中,million(百万,数字后面6个0),也就是百万级翻译过来就用单位“兆”表示,所以,在这种分级制制度下,1兆=1百万。

例如:一千万,用三位分级就表示为10 millions,也就是10百万。

二、计算机领域的解释这种计数方法是三位分级解释的种演变。

我们平时使用的不管是三位分级还是四位分级,都是十进制。

而计算机领域使用的是二进制,数字是以扩大2倍的形式扩大,例如:2、4、8、16、32、64、128、256、512、1024……,这种计数方法和十进制计数法之间的换算十分复杂,所以人们选择了一个近似数为标准,那就是1024,在计算机里表示1000,同样使用表示千的字母K来表示,1K表示1000,也就是1024。

那么1024×1024应该等于1048576,在计算机里看成1百万,也就是1兆,用字母M表示。

三、古代中国的解释中国自古就是四位分级,所以兆的含义跟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代亿以上的大数计数方法有三个体系: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数述记遗》书中所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一、填空: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计算,如果只有乘除法,要()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

二、口算:36÷3 100-6224-8+10 75× 30371-371 35+24-12200÷40 84 ÷ 4 48÷8 ×9三、比一比,算一算:49+ 17 - 25 240 ÷ 40 × 5300 - 50 × 249-(17 + 25)240 + 40 × 5300 - 50 × 20 × 0四、计算下面各题:121- 111 ÷ 37(121 - 111 ÷ 37)× 5 280+ 650 ÷ 131000 -(280 + 650 ÷ 13)707- 35 × 20(120 - 103)× 50 760÷ 10 ÷ 38(95 - 19 × 5 )÷7445× 20 × 3(270 + 180)÷(30 - 15)五、解决问题:1.商店里有彩电80台,卖出25台后,又运来40台。

商店现有多少台彩电?2.一箱可乐72元,一箱24瓶,欣欣要买三瓶,需要付多少钱?3.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

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4.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

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四则运算(二)一、请你来当小裁判: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①3×6÷2 3+6÷2 ()②(34+16)÷(18-8)(34+16)×(18-8)()③240÷20-5240×(20-5)()2、小医生看病。

(纠正运算错误)23+7×(12-4)改正:=30×8=24025+75÷75+25 改正:=100÷100=1二、用心选一选:1、下面各题中,()的运算顺序是减法→除法→加法。

A、37-12÷3+11B、30+(24-6)÷9C、(24+124)÷(35-20)2、已知△+○=□。

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B、○=□÷△C、○=□×△3、小强掷垒球,三次的成绩分别是29米、30米、28米,小强掷垒球的平均成绩是()。

A、28米B、29米C、30米4、要改变75+36÷20-5的运算顺序,使最后一步计算除法,正确的是()。

A、75+36÷(20-5)B、(75+360)÷20-5C、(75+360)÷(20-5)5、被减数()减数时,差是0。

A、等于B、大于C、小于三、计算题,要仔细:1、2、计算下面各题。

330÷(65-50)128-6×8÷1664×(12+65÷13) 3、先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写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四、解决问题:1、王老师用98元钱买了2颗足球。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2、养鸡厂上午收鸡蛋85千克,卖出42千克。

下午收鸡蛋26千克。

现在共有鸡蛋多少千克?3、从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360千米。

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90千米/ 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60千米/ 时。

从甲城去乙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4、春风饭馆买来西红柿和黄瓜各6箱。

西红柿每箱15千克,黄瓜每箱18千克。

西红柿和黄瓜共多少千克?5、饮料批发部运来290箱饮料, 运了3车,还剩110箱, 平均每车运多少箱?五、智慧屋:一筐梨连筐共重26千克,卖出梨的一半后,剩下的梨连筐共重14千克,原来有梨多少千克?筐有多重?第二单元加法交换结合律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6+35=35+□ 204+57=□+2 (45+36)+64=45+(□+□)560+(140+70)=(560+□)+□□ +147=□+a45+□+55=74+(□+□)18+(c+□)=(18+□)+a 二、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47+(30+8)=(47+30)+8(84+68)+32=84+(68+32)75+(48+25)=(75+25)+48三、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1)72+16 A(75+25)+48 (2)45+(88+12) B.16+72(3)75+(48+25) C (45+88)+12四、判断175+a+65+b=175+65+a+b( ) (69-12)+28=28+(69-12) ( ) 100-15+26=100-26+15 ( ) 116+32+18+84=(116+84)+(32+18)( ) 五、想一想:怎样应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8+76+24(88+45)+1230+28+70+45+72六、小试身手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商店买了一个83元的计算器,买了一个320元的文曲星,还剩下217元,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乘法交换结合律一、这些算式的结果相等吗?40×50○50×4012×23○23×12(8×5)×2 ○8×(5×2) 4×(25×8) ○(4×25)×8二、填一填300×600=( )×( ) ( )×65=( )×35(84×35)×265=84×( ×) ( ×)×____ = 54×(46×a) 2×6×25×10 =(2×)×(6×)三、.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2×48=48×3214×28×5=(14×5)×28四、火眼金睛辨对错。

25×(8×7)=(25×8)×7 ()200×b=b+20 ()15×9×4 =9×(15×4) ()48+2×10=50×10 ()五、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23×18 25×71×4 (132×8)×125 4×150×25六、小试身手:简算。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17 ×8)×425 × 32 × 125乘法分配率一、填一填(1) (42+35)×2=42○□+□○□(2) 16×(40+5)=□○□○□○□(3) 32×(b-c)=□○□○□○□8×47+8×53 =□○(□○□)5×26+54×5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1)13×(4+8)=13×4+13×8 ( )(2)(a+b)×c=a+(b×c) ( )(3)12×4×4×13=4×(12+13) ( )(4)78×101=78×100+78 ( )三、简便运算(80+70)×5 32×(25+125) 135×6+65×6 56×67+56×33 四、能应用乘法分配律吗?63×99+63 125×8879×101-79 99×4645×102 12×105连减法的简算一、判断:788-(438+57)=788-438+57()381-(125-75)= 381-125-75()113-36-64= 133-(36+64)()3456-(481+519)= 3456-481-519 ()二、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745-28 -645 745-378-122369-(269+47)602-107 364-75+25 237+69-37 315+87-115 389-198-89-101567-(267-179)四、思考题(1)220-5-7-9-11-13-15(2)600-32-34-36-38-42-44-46-48(3)100-98+96-94+92-90……8-6+4-2连除法的简算一、简便方法计算:7200÷24÷3 1280÷16÷8 100÷25÷4 540÷(54×5)1250÷25÷5二、下面的题你也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360÷24 360÷5÷3699×1232×99+32三、小试身手(1)有1250千克货物,用5辆车运,5次运完。

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综合练习一一、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b+a×c减法的性质:a-b-c=a-(b+c)带着加减号搬家:a-b-c=a-c-ba-b+c=a+c-ba+b-c=a-c+b二、怎么简便怎么算:(23+56)+4725×277×4125×(3+8) 462-83-117 8×(30×125) 3200÷25÷4 425-38+755246-(246+694)25×6+25×4360÷(18× 4)32×105598+73599×38+3898×3425+75-25+75 48×125540÷45103×56简便计算练习二⑴a+b =b+a88+56+12 178+350+22⑵(a+b)+c=a+(b+c)(23+56)+47286+54+46+4⑶a×b=b×a25×37×4 75×39×465×11×4 125×39×16⑷(a×b)×c=a×(b×c) 19×75×8 62×8×2543×15×6 41×35×2⑸a×(b+c) =a×b+a×c 136×406+406×64702×123+877×702⑹a×(b-c) =a×b-a×c 102×59-59×2 456×25-25×56101×897-897⑺a-b-c=a-(b+c)458-45—155 2354-56-44 68547-457-123-420⑻a-b+c=a+c-b4235-4067+7653569+526-1569⑼a÷b÷c=a÷(b×c)4500÷4÷75 16800÷8÷25248000÷8÷125 5200÷4÷65⑽a÷b×c=a×c÷b4500×102÷90 3600÷80×2 125÷20×8 250÷75×30 (11)灵活运用75×32×12565×16×125第四单元小数意义和性质一、小数意义和读写法1、填空①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04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