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美文化交流新篇章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促进中拉人文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促进中拉人文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促进中拉人文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并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除了经济建设方面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还致力于推动中拉(拉美)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中拉人文交流合作,并分析该合作在文化、教育、旅游、传媒等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

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中拉双方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艺术表达形式等。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双方对彼此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元素,如京剧、中国功夫等,已经逐渐受到拉美国家的关注与欢迎,而拉美国家的音乐、舞蹈等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互鉴与交流。

其次,在教育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拉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留学与交流机会。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拉美学生来华学习,并在各级别的教育合作中提供奖学金等资助措施。

同时,中拉两国的学校也积极合作开展教育项目,互派教师与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搭建了中拉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的桥梁。

这种教育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两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也为中拉两国的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再次,在旅游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拉两国的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拉美游客,而拉美国家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也吸引了许多中国游客的兴趣。

这种旅游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也为中拉两国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通过中拉两国的旅游交流,可以促进双方在旅游建设、资源保护、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分享,提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最后,在传媒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拉两国的媒体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加强新闻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中拉两国的媒体能够更好地报道彼此发展的重要进展和成就,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与认知。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拉美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拉美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拉美的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语言交流、教育合作和旅游交流等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对于中国与拉美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拉美地区虽地理相隔遥远,但自古以来两地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流。

早在15世纪,中国航海家郑和就曾带领船队到达印度洋和东非沿海地区。

此后,葡萄牙的达伽马、荷兰的亨利·哈德和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等众多西方航海家也曾到访过中国和拉美。

这些历史上的交流活动为今天的中国与拉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传统中国与拉美地区都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文化、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医药等影响了世界。

拉美文化则以丰厚多样而闻名,如独特的民俗文化、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化等,吸引了全球的瞩目。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拉美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促使双方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

三、语言交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学习,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而拉美地区多种语言,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的流行,也为中国人学习拉美文化提供了便利。

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拉语言交流更加频繁,为增进两地人民的友谊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四、教育合作教育合作是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拉美的教育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中拉各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包括交换学生、举办中拉文化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

借助一带一路的机制,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知名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带动两地青年学子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五、旅游交流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和拉美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长城、故宫和丽江古城等景点吸引了众多的拉美游客。

而拉美地区的马丘比丘遗址、瓷砖教堂和亚马逊雨林等景点也吸引了众多中国游客。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为两地的旅游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促进了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略

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略

比较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No.12. 2020General No.3712020年第12期(总第371期)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胡趺旳赵灵双2"(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100875; 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3.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北京100816 )[摘要]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区和中国一个重要的“南南合作”区域,是中国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

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拉友好往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拉关系的基础与延伸.自I960年中国与第一个拉美国家古巴建交至今,中拉在高层制度建立、人员交流、语言推广以及科研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中拉间仍存在着学生流动规模较小、科研合作有待深入、人力资源和技术培训项目有限、认知不足等问题。

结合中拉各自的发展需求,中国可以采取搭建合作平台、 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保障制度、推动职业教育与科研领域合作、加强拉美研究人才培养等措施推进中拉教育务实合作。

[关键词]中国;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南南合作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 (2020) 12-0038-08由于历史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拉美是中国建交最晚的一个区域,但也是进入21世 纪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最迅速的区域。

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中区域,是中国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因此拉美已经成为中国亟待加强并且重点突破的“南南合作”伙伴。

中拉合作一直秉承着经贸先行、全面发展的合作原则,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拉友好往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拉关系发展的基础以及 延伸。

尤其是2008年中国政府颁布对拉美的第一部政策文件《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之后,中拉教育合作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

中国文化走向拉美现状评估

中国文化走向拉美现状评估

中外互鉴 |中国文化走向拉美现状评估□韦倩/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不断攀升、中国和拉美在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中拉关系处于全面合作的新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拉美引起了“中国热”“汉语热”,拉美各国把中国崛起视为重要的发展机遇,纷纷想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

在当今国际大背景下,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了一国的综合实力。

“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是与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形成中的世界性大国,以及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一个学术话题。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也就是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的大陆,包括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在中拉人文交流不断深入的这一大背景下,“欢乐春节”品牌活动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拉美民众参与最为广泛,拉美政府政要频繁参与,其规模不断扩大,水平逐年提高,影响日渐加深,已逐步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本文将以这一品牌活动作为案例,特别就中华文化向拉美的传播机制、路径等方面,选择拉美主要国别,针对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中,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报道量较大的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墨西哥、古巴等国进行研究。

1 从举办方角度分析中国文化走向拉美现状从举办方的角度,分为中国主办、外方主办和中外方合办文化活动三种类型。

中方主办机构一般为中国文化部和各省市文化厅,外方则主要为拉美官方机构、非营利性商业文化机构或商业文化机构[1]。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方走出去占较大比例,是一种以“我”为主的供给模式。

其次是中外方共同举办活动,这一数据正在逐年攀升,中国文化在走向拉美的过程中,拉美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越来越高,由单方面的将中国文化输出转向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活动在拉美国家本土化和商业化运作。

外方单独举办文化活动较前两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按国别分类,在巴西,中方以及外方单独举办中国文化活动都属于上升趋势,而中外方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外贸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岛国市场合作创新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外贸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岛国市场合作创新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外贸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岛国市场合作创新一带一路加强中国外贸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市场合作创新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在这个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市场合作创新也日益增强。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如何加强中国外贸与这些地区的市场合作创新。

一、背景介绍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

它旨在通过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对接以及人员交流,推动经济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国寻求市场合作的重要伙伴。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年轻的劳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

因此,加强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对于中国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中国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贸易合作1.贸易便利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的目标,为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机遇。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简化贸易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合作得以进一步加强。

2.加强产能合作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具有丰富的产能。

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市场合作创新就包括了中方与这些地区的企业开展产能对接,共同开展生产制造合作,并通过技术输出、设备出口等方式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增长。

三、加强中国与拉美、加勒比、中美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1.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之一是推动互联互通,通过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实现更加便捷的物流和人员交流。

中国与这些地区的市场合作创新就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连接,促进贸易的畅通和合作的深入。

2.能源合作中国与这些地区在能源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潜力。

中国的拉美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国的拉美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国的拉美关系和经济合作拉美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之一。

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源远流长,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拉美关系以及经济合作,展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发展的前景。

一、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历史渊源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和拉美国家通过海洋贸易往来建立了双方的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拉美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加,两者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二、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政治合作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政治上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系列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双方的友好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积极参与拉美地区的政治论坛,支持拉美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两国还加强了在国际组织、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了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经济合作是中国与拉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中拉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双边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是拉美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而拉美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资源供应地和投资目的地。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签署了许多双边合作协议,推动了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拉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促进了农产品的互通互市。

四、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人文交流除了政治和经济合作,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得到了加强。

双方举办了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此外,中国还向拉美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助力当地社会发展。

教育领域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领域,中国为拉美国家提供了许多奖学金名额,鼓励其学生到中国留学深造。

五、中国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前景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关系正不断深化和拓展,未来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与拉丁美洲文化交流

中国与拉丁美洲文化交流

十六世纪,随着美洲发现和东方新航路开辟,中国和拉美之间跨越长期隔绝的海洋屏障,开始了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文化交流。

几万年前印第安人的先民从亚洲到达美洲,而古代中国人在哥伦布以前是否又到过美洲?两百余年来,先后兴起了多次讨论的热潮。

争论的焦点集中于“中国人发现美洲”的三大历史谜团,即中国僧人慧深发现美洲之谜、殷人东渡美洲之谜以及郑和船队到达美洲之谜。

虽然对中拉的早期接触存在种种猜测,但真正有证可查的联系,是始于十六世纪中叶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从那时开始,直到十九世纪初拉美独立战争爆发,西班牙下令停止墨西哥与东方贸易,持续了近三个世纪的中国与拉美之间的早期交流,方宣告结束。

中国和拉美之间的大交流,是太平洋东西两岸一次双向性的大交流:中国丝绸、瓷器大批量地远涉重洋到达美洲市场,中华文化远播新世界;大量白银源源流入中国,直接刺激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如蚕丝、纺织、茶以及其他工艺品的发展,增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繁荣;新世界的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传入美洲作物,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和丰富人民物质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美洲作物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以玉米、甘薯为代表的食粮;(2)、以西红柿、辣椒和花生为代表的蔬菜瓜果;(3)、以烟草为代表的嗜好品。

十九世纪后,中国与拉美文明交流的主要载体,则由“物”变成了“人”,交流方式也由双向互动,而变成从中国贩运“契约华工”的单向流动。

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号下,大肆掠卖所谓“契约华工”。

广大华工在拉美国家备受奴役和虐待,他们被迫一再起来反抗,并强烈呼吁祖国政府给予保护和支持。

1874年,清政府总理衙门宣布严禁苦力贸易。

在此形势下,秘鲁等拉美国家为了缓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同时为了继续引进华工,也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十九世纪晚期中国与拉美若干国家建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

1875年,中国和秘鲁两国立约建交,接着,又先后和巴西、墨西哥和巴拿马等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拉美地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携手推动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国稳定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拉贸易额在此前连续3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基础上,2021年突破4500亿美元。

在贸易和投资持续展现强劲活力的同时,中拉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农业贸易合作成果丰硕,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波哥大当地民众就盼望能有一条地铁线路,如今,这一期盼正成为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9年,古巴取得革命胜利,同年宣布同中国建交,这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

1970年,又与智利政府建交。

在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拉美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双方文化交流也广泛地开展起来。

一些艺术团体陆续到拉美访问演出,电影《丝路花雨》在许多国家久演不衰。

中国武术、针灸医术也在拉美进一步得到传播。

2006年2月,拉丁美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墨西哥城孔子学院成立,接着,巴西、秘鲁、智利等国都相继建立了孔子学院。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起,拉美各国华侨人数不断增加。

据统计,六十年代末,拉美华侨人数为十六万五千人,到九十年代后期,达到四十多万人。

拉美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有的在经营中积累了资本,成为具影响力的企业家。

如巴西林训明,从事植物油经营,豆油出口居巴西首位,被誉为“黄豆大王”。

秘鲁侨领戴宗汉,因成功培育出高产水稻良种,获政府颁发勋章。

华人还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文化活动,有杰出贡献。

例如担任政府要职,如圭亚那前总统阿瑟・钟(Raymond Arthur Chung)、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督何才(Ho Choy)、前卫生部长何五都是华裔。

华人中也不乏著名的专家、医生、律师、作家和艺术家。

秘鲁著名华裔陈汉基(欧亨尼奥・陈—罗德里格斯),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出任过圣马科斯大学教授,曾获得秘鲁政府颁发最高荣誉奖章──太阳勋章。

中拉文化交融,也出现了某种新趋势。

一些华人精英,特别是华裔青年,学习所在国的语言文字,娶当地民族的女子为妻,追求新的身份认同,逐渐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之中。

随着中国与拉美各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必将带来太平洋东西两岸文化交流的新高潮。

*《丝路花雨》:1979年公映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编创者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二千多尊彩塑、四万多平方米壁画中寻找灵感,将一个个孤立静止的画面,编织成一个动人心弦的人间故事,一幅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