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

合集下载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第一章导论1.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学科,包括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

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及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的特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4森林分布的地段性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植被分布的三相地带性。

5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种类成分丰富、层次结构复杂。

林内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发达。

乔木具板状根,林木常有老茎生花现象。

一年四季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季相不明显。

6温室效应:把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概述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增长②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④外来种引入⑤环境污染⑥自然灾害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对策?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3白花泡桐:埋条繁殖,根蘖繁殖第四章森林的功能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各种灾害发生频繁;②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明显;③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④森林资源量少质低;⑤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到严峻挑战;⑥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⑦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命力的因素有2个方面:一是种子本身的特性,即种子所属树种、成熟度和健康状况;二是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即采种、调制和储藏的外部影响。前者涉及到遗传特性,后者涉及到外部环境,因此,下面我们将分成2方面来加以分析。
2.1.4.1 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
(1)树种特性与寿命。不同树种的种子寿命有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有大有小。一些植物学家为了研究种子的寿命问题,将种子收藏室和博物馆中具有准确采集时间的种子(它们并非在现代储藏条件下储藏)进行发芽试验,对大约30科300种种子进行检验,一种肉桂种子其最高寿命为87年,其他绝大多数具有相当长寿命的种子属于豆科植物,如含羞草和合欢为53年。
种子园可按繁殖方式、繁殖世代、改良程度等划分类别。按繁殖方式可分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苗种子园。
无性系种子园是用优树的枝条通过嫁接方式建成的种子园,是当前种子园的主要形式。
实生苗种子园是用优树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建成的种子园。
1.2.2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
每个种子园的供种范围都有一定的区域限制,生产的良种只有在适宜的地区利用,才能体现其增产潜力。通常种子园要建在它的供种区域内。种子园规模的大小主要根据供种区内该树种年植苗造林计划和种子需要量,以及对种子园单位面积产量的预测来确定,并为进一步发展和调整留有余地。
Ⅱ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1林木良种生产
1.1母树林的疏伐改建技术
母树林是以大量生产播种品质和遗传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的林木种子的林分。它是从现
有的天然或人工林分中选择优良林分,进行去劣留优的逐步改建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建成的。
1.1.1母树林的林分选择
改建成母树林的林分,应该:地理起源清楚;林分中优良林木占优势,林分除劣留优后的疏密度不低于0.6;一般应为同龄林,如选异龄林,则母树间的年龄差异要小;林分处于盛果初期;林分以纯林为好,如选用混交林,则目的树种的株数占50%以上。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母树林是以大量生产播种品质和遗传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生物肥料是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对苗木生长有益的微生物制成的肥料。

种子园是由优树的无性系或家系组建的,以大量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种子的休眠是指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不能立即发芽或发芽良种采穗圃是为优良无性系造林提供插条和种根的采穗圃。

困难的自然现象。

种子休眠有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2种类型。

强迫休眠。

由于得不到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去劣疏伐。

种子发芽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而不能立即发芽。

生理休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年积温较高、有适度的降水、避免灾害性气候频发地区;眠。

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予一般的温度、水分、氧气也不能很快发芽或发芽很少。

造?地形要平缓、开阔、向阳、面积较大;?土壤要土层厚、肥力中等、透气排水好、成生理休眠的原因很,如:?种皮构造?种胚状况?抑制物质多酸碱性适宜该树种、有灌溉条件等;?园址周围应该与同种其他林分有一定的花粉苗圃常用肥料的种类其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3类隔离距离;?交通方便,有充足的季节性劳力来源。

在苗圃中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施基肥、种肥和追肥3种。

追肥是基肥和种肥的补充。

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无性系种子园营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整地、确定栽植密度、插穗生根的类型:?皮部生根。

?愈合组织生。

根合理配置无性系、繁殖材料准备(嫁接)和定植等。

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原:因(1)内在因素。

?树种的遗传性。

?母树状况及枝条的良种采穗圃的建立,一个良种采穗圃通常为特定的林业生产单位(林场或苗圃)服年龄。

?枝条部位和发育状况。

?插穗长度与粗度。

(2)外界条件。

?土壤温度?务,面积大小要适当,一般为育苗面积的1,10左右。

建圃用地条件一般与育苗地土壤湿度?土壤的通气条件。

相同,要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便于排灌,交通便利,劳力充足,通常苗木质量的评定和表示方法:一般将苗木分成?、?和?级苗3个等级,?、?是合建在苗圃附近以方便繁殖材料供应。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者应初步掌握⼤纲中确定的林学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

从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森林资源为基本内容,学习了解森林概念、森林植物、森林⽣态、森林与环境作⽤、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林⽊遗传改良、良种⽣产与经营、苗⽊培育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和掌握⼈⼯林栽培农林复合经营、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城市森林营造的理论与技术;了解和熟悉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森林健康经营与保护的基本⽅法;了解和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综合利⽤的基本知识。

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林业⽣产中,尤其是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法。

学习者要在全⾯把握⼤纲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如下⽅⾯的内容:有关课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森林的作⽤和资源分布;森林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森林种群、群落和⽣态系统、⽣态;森林与⼟壤、森林与环境作⽤的形式和规律;森林计测基本知识;林⽊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林⽊种⼦⽣产与经营;苗圃常规育苗⽅法、苗圃设施育苗技术;⼈⼯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林结构设计、造林施⼯技术、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技术;森林抚育采伐、健康森林概念、森林有害⽣物及⽕灾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绪论:⼀、林学的概念及内涵1、什么是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材和其它林产品、利⽤林⽊的⾃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等多种效益的社会⽣产部门。

林业⽣产的对象: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等林业的任务:现代林业发展,就是要求和谐地利⽤森林资源,不损害环境,⼗分重视森林的⽣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标综合经营森林、⾼效深度利⽤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不再只是⼀个经济部门,⽽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

2、什么是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和保护利⽤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有关林业⽣产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的系统集合。

林学概论复习提纲

林学概论复习提纲

1、绪论(1)林业、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2)国内外林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森林的概念、特征及功能(1)森林的概念、森林的特点、森林的植物组成。

(2)林分的概念、林分的特征、森林标准地调查。

(3)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森林功能效益的计量与评价。

3、森林植物(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分类系统和分类单位。

(3)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

(4)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5)中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种类。

4、森林与环境(1)森林环境因子。

(2)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3)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的森林植被分布(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评价与保护。

5、林木遗传改良(1)林木遗传改良的概念、任务、途径、特点。

(2)林木良种选育传统途径:引种、种内变异选择、杂交育种。

(3)林木良种生产: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6、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全章内容)(1)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2)苗木培育的理论与技术7、8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造林施工技术(1)造林的概念(2)人工林的概念(3)人工林的种类(4)造林地的概念及种类(5)立地条件、立地因子、立地质量、立地质量评价、立地分类、立地条件类型(6)适地适树的概念、标准(7)适地适树的途径(8)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9)造林密度、经营密度、合理密度(10)确定人工林密度的原则(11)种植点的配置(12)人工林树种组成、纯林、混交林(13)营造混交林的意义(14)树种间作用方式(15)混交类型(16)混交树种选择的原则和具体条件(17)混交方式(18)种间关系的调节(19)造林地类型(20)造林地清理方式、方法(21)整地的作用、方式、方法(22)造林方法(23)幼林抚育管理9、10 森林经营和森林健康(1)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2)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3)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4)人工修枝(5)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6)次生林的概念、特点、分类、经营原则和措施(7)森林健康的实质(8)健康森林经营技术。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是林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介绍了林业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林学专业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课程。

根据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林学概论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林业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包括林业的定义、分类、功能、发展历程等内容。

需要了解林业学科的发展历程,掌握林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 森林资源的分类和特征:包括森林类型、分布、结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各种森林类型的特征、分布情况、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掌握森林资源的特点与环境关系。

3.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生态学原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和稳定性原理。

4. 林业主要经营类型和管理原则:包括造林、抚育、保护、经营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林业的主要经营类型和管理原则,掌握林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理解可持续林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5. 林业产业链和社会经济效益:包括木材、非木材林产品、生态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林业产业链的组成和特征,掌握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以上是林学概论考试的主要考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顺利通过林学概论的考试。

林学概论知识考点

林学概论知识考点

名词解释:1、生理休眠2、种子园3、压条法4、埋条法5、适地适树6、通风结构林带7、次生林8、园林9、树木病害10、生物肥料11、封山育林12、树种组成林木分化13、森林14、种子成熟(生理成熟、形态成熟)15、种植点配置16、紧密林带结构17、抚育间伐18、森林主伐19、分植造林20、5大林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等5大林种)21、用材林、经济林分别得树种选择和考量方法,集中在哪些方面?22、苗圃育苗方式有哪些?23、森林主伐更新包括24、三种林带结构?通风(透风)林带结构、疏透(稀疏)林带结构、紧密林带结构?25、防风特点试用场合?26、种子成熟(生理、形态)27、分植造林(插条造林、扦干造林、分根造林法、地下茎造林)28、典型的渐伐可以分为4个步骤(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后伐)29、主伐种类(皆伐、渐伐、择伐)30、森林更新方式有几种?31、昆虫足32、控制森林火灾措施几种?33、适地适树方式?二、简答题1、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内因、外因)?2、良种种苗的条件(因素)?优良种苗的特征?3、扦插繁殖影响存活因素(机理)?4、苗圃地耕作有什么作用?整地意义?5、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原则???)6、农田防护林如何选择树种,特点是什么?7、城市园林绿化的原则?/p-1772299604.html答:生态原则。

要以生态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注重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气候、卫生环境、蓄水防洪、城市节能等方面功能的发挥,把园林绿化生态功能作为审查评定的依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迫切要求通过园林绿化建设,创造城市的第二自然,促进城市的新陈代谢,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加强园林绿地网络连接、城郊融合发展,形成多维空间的生态网络系统。

同时,应加强城市控制区域中水源保护区、城市组团分隔带、基础设施绿化防护区、自然保护区、河流、山丘、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或进行定向生态保育。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导论:1、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

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科学。

研究对象:森林的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因子、森林生态群落。

2、林业:指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酸雨蔓延⑤森林锐减⑥土地荒漠化⑦大气污染⑧水污染⑨海洋污染⑩危险性废弃物越境转移4、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柴、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

5、我国林业的现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为18.2%,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2005年公布〕。

二、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的概念: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的木本植物群落,同是也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同是又影响或改造环境形成的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的特征:①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②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③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④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⑤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的概念: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单纯林多半是在生境较差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混交林通常是在生境较好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

4、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气候、土壤等因素是导致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多样化的主要因子〕。

(1)水平地带性:①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条件在纬度上有规律的变化,森林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有规律分布,主要由纬度的热量差异所致。

②经度地带性:在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一般逐渐减少,因此在同一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林学: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林分: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植物的双命名法:目前统一采用的林奈倡用的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属名+种加词(种名或种区别词)+定名人(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全为小写)桃树Prunus persica Batsch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种群: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

五大成土因素:气候-climate、母质-parent material、生物-biology、地形-topography、时间-time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

引种: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

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种子园: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园: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实生苗:利用树木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在田间通过播种的方式培育的苗木。

催芽:自根苗:苗木根系均系由繁殖材料自身产生的苗木。

假植:是将苗木的根系在湿润的土壤上进行的暂时的埋植,分临时假值、越冬假值两种类型。

立地指数:指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经营密度:在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单位面积的活立木株数。

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度。

农林复合经营: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封山育林:以封禁为基本手段, 促进森林形成的措施, 即把长有疏林-灌丛或散生木的山地、滩地等封禁起来, 借助林木的天然下种或萌芽逐渐培育成森林。

低效林: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

林分改造:林分改造是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对低效林采取的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

自然稀疏:在林业生产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林木分化:是指林分内林木个体间在树高、胸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现象。

近自然经营:指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森林经营活动,通过不断地调整优化森林结构,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轮伐期:是同龄林的经营周期。

是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

轮伐期的确定依据主要是森林成熟和更新期。

林班: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成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植被分布规律1、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1)纬度地带性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2)经度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由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依次为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2、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在一定纬度地区的山地,森林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森林垂直带由下向上的变化规律,与森林水平带由赤道向极地的变化规律一致。

森林垂直带谱愈近赤道愈完整,愈向极地愈少。

森林垂直带的变化以水平带为基础,森林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在纬度的水平地带性森林一致。

森林垂直带幅窄,而水平带幅宽。

中国植被分布特征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荒漠区域、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1)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3大植被区域。

(2)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地形的复杂,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我国东部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森林的多功能属性和森林效益1.生态作用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

主要表现在:(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通过固碳释氧,维持空气组成成分的稳定(2)涵养水源、净化水质(3)保持水土、控制风蚀、防风固沙(4)调节气候、减灾防灾(5)保护生物多样性(6)净化大气、防治污染2.经济作用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生存所需的生物质产品和再生能源,可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

主要体现在:① 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

目前全世界木材生产约为30.5亿m3 ,其中工业用材占47.7%。

② 为生产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等林产品加工的原材料。

③ 从森林植物中提取甲醇、乙醇、糠醛、活性炭以及松香、橡胶、栲胶等工业原料。

④ 全世界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木材、作物秸秆等作为燃料。

⑤ 是各种木本粮油产品、保健美容产品、香料佐料产品、多种中草药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3.社会公益森林的社会公益作用是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并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健康保健、社会发展保障等方面。

◼森林的教育文化功能◼森林能产生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森林是国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种子位于果实或子房中,不裸露;繁殖过程中产生特有的生殖器官-花;木质部--导管和纤维,韧皮部--筛管和伴胞25万种,占植物界总数一半以上,农作物、果树、蔬菜、医药、木材、纤维等轻工业原料;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木质部--管胞,无导管和纤维,韧皮部--筛胞,无筛管和伴胞植物体为木本,高大乔木,多为常绿树种主要造林树种和成林树种,现存700种我国的裸子植物多,近300种代表种:苏铁、银杏、松类、柏类、杉类植物叶和花的主要组成部分双子叶:叶片、叶柄、托叶单子叶:叶片、叶鞘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实的类型森林植物的主要种间关系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在同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群落为另一种森林群落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演替。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其保护的必要性及途径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最佳场所。

意义: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每一种物种的灭绝,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消失。

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动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

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

途径:保护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林业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日灼、寒冷、冰冻、风雪、旱涝、雷击、冰雹、雨凇、雾凇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①内在因素:种子内含物质的性质、种皮的机械构造、种子含水率②环境因素: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气条件、生物因子种子贮藏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1)干藏法是把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种子在贮藏期间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贮藏方法,含水率低的种子适于干藏。

干藏法一般在可控制温湿度的种子库中进行。

普通干藏法、密封干藏法(2)湿藏法是将林木种子贮藏在湿润的环境中,在贮藏期间使种子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适于安全含水率高的种子,如栎类、油桐、油茶等。

湿藏法的温度应控制在0℃左右,最高不超过3℃为宜。

露天埋藏、室内贮藏容器育苗的优缺点容器育苗具有节省良种,育苗周期短,便于育苗全过程的机械化,所培育的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

容器育苗也存在育苗成本高,容器苗窝根等问题。

设施育苗方式的种类及优缺点苗木生长控制设施设备。

如:育苗容器、育苗基质、育苗架等。

育苗环境控制设施。

如:温室、大棚、带遮阳网的炼苗场、全光下温湿度调控设施设备。

试管育苗综合配套设施设备。

育苗材料萌发快,出苗率高;繁殖率和成苗率高,节省繁殖材料;苗木生长速度快,生长期延长,当年生长量大;幼苗免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育苗可以不受树种生长的地域和时间限制;育苗经济与技术成本较大。

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插条成活与否,主要决定于插穗能否生根影响插穗生根的内在因素:树种特性、母株年龄及枝条着生部位、穗条年龄及发育状况环境条件:温度、水分、空气湿度、光照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规律幼苗期:从幼苗地上部出现真叶,地下部生出侧根,幼苗能自行制造营养物质时开始,到幼苗的高生长大幅度上升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