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第一章导论

1.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

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学科,包括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

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及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

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的特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

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4森林分布的地段性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植被分布的三相地带性。5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种类成分丰富、层次结构复杂。

林内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发达。

乔木具板状根,林木常有老茎生花现象。

一年四季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季相不明显。

6温室效应:把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概述

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增长②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④外来种引入

⑤环境污染⑥自然灾害

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

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

3白花泡桐:埋条繁殖,根蘖繁殖

第四章森林的功能

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各种灾害发生频繁;

②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明显;

③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

④森林资源量少质低;

⑤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到严峻挑战;

⑥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

⑦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2在丰富多彩的林副产品中,经济林提供的产品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发展迅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我国油茶的中心产区主要是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份。

3樟脑和樟油是从樟树的根、干、枝、叶中提炼出来的。我国的樟油和樟脑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90%,居世界首位。

从桐油果实中提炼的油称为桐油。我国桐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

从松树干中提取的树脂通常叫松脂。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红松、火炬松都是生产松脂的树种。其中马尾松是我国主要的产脂树种,树脂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0%。

4森林的间接效益?

⑴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

①林冠截留作用

②林地死地被物层的作用

③林地土壤的水文效应

⑵调节温度和影响降水的功能

⑶防风固沙的功能

⑷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大叶黄杨、山茶、夹竹桃、广玉兰、泡桐、罗汉松、喜树等则对大气中的SO2具有较强抗性)

(丁香、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夹竹桃等对氟化物具有较强的抗性。)

(就树木对毒气体的抗性而言,一般情况下,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针叶树)

⑸降低噪声的功能

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第五章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

1选择:是林木改良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2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

3林木良种基地: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

4林木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林木种子。

5确定采种时期主要以形态成熟为依据。

6种子贮藏方法

⑴干藏①普通干藏法②密封干藏法

⑵湿藏①层积沙藏法②堆藏法

7种批的概念:就是种子批得简称,凡属于同一树种或品种,其产地的立地条件,母树年龄或龄段,采集时间与方法大致相同,种实得调制方法和贮藏方法一样。

8营养繁殖: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如根、干、枝、叶和芽)或组织作为育苗材料进行育苗的方法。

营养繁殖①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是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

②能提早开花结实

③适于母树少、结实少、种子繁殖育苗困难的树种

9插根育苗:把具有根蘖能力树种的根段插入埋入育苗基质中使之产生不定芽不定根,进而发育成新植株的育苗方法。

适于根蘖性强而枝插不易成活的树种,如楸树、泡桐、漆树、香椿等。

10容器育苗的优点:

①节省土地,便于工厂化生产,缩短育苗期;

②避免了由起苗到栽植各环节中苗木损伤和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没有缓苗期;

③省种子;

④造林季节不受限制。

缺点:①苗木产量低;

②若使用小容器育苗,苗木质量差,根系不发达;

③育苗成本高;

④对造林的整地、除草要求较高。

11苗木分级: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苗木分级依据是苗高、地茎、根系,一般分为3种:合格苗、幼苗、废苗。

第六章森林培育基础及育林技术体系

1.林木生长类型:根据林木在年生长周期中高生长期的长短,树种可分为前期生长型和全期生长型。

2.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

①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

②遗传改良

③林分结构调控

3.林中是森林的种类,森林按其功能可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种。

4.防护林的树种选择

农田防护林:抗风力强枝繁叶茂树冠狭窄树体高大寿命长生长稳定;深根性,侧根相对不发达,经济价值高,与农作物没有相同的病虫害。

水土保护林:适用性强根系发达根蘖性强生长迅速能够密植树冠浓密落叶丰富易分解改土护土性能好

5.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的立地特性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6.适地适树的途径可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书适地;二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7.混交林的特点:

①可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②充分利用和改善立地条件

③增强林分稳定性④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应

8.混交树种的选择;

①混交树种应与主要树种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补

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美化效果和抗火能力

③不要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

④最好具有萌芽能力强、繁殖容易的特点

⑤其成熟期最好与目的树种一致。

9.株间混交:指在同一行内,隔株种植2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

行间混交:是一种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小的树种。

带状混交:是一种树种连续种植三行以上的带与另一树种构成的带依次种植的混交方式。块状混交:是将一个树种栽成一小片,与另一树种栽成的小片一次配置的混交方法。10.抚育采伐是在未成熟林分中,为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又称中间利用采伐,简称间伐。

11.透光抚育的方法:全面抚育带状抚育团状抚育

12.生长抚育包括:下层抚育上层抚育综合抚育机械抚育

13.次生林是在原始林经采伐利用、火灾或其他灾害等严重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14.封山育林的方法:全封半封轮封

第七章森林健康

1、森林健康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森林的科学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的能力,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使其最大、最充分地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影响森林健康的因素

①森林火灾②气象灾害③土地退化④植被破坏

⑤有害生物⑥环境污染⑦都市化扩展⑧森林管理较差

3、衰退病的病因归为3类,即诱发因素、激化因素和促进因素

4、非侵染性病原

①营养缺乏②土壤水分失调③温度过高或过低

④环境污染⑤药害、肥害

5、害虫综合治理就是有计划的应用生态学和经济学上都有效,并为社会所接受的各种预防性、抑制性或调节性战略和战术,使包括昆虫在内的各种破坏性因素维持在可以忍受的水平。

第八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 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个分支,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包括:

①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

②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③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④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⑤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4.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②退耕还林工程③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④“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⑥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5.林业生态工程管理

①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管理

②林业生态工程施工管理

③项目建设监理与监督管理

④竣工验收管理

第九章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1.林业生产的特点

①林业生产地域的辽阔性②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③森林功能的多样性

④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⑤林业生产的社会性⑥森林成熟的不明显性

2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是查清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面积蓄积生长量消耗量以及其变化规律等;意义是对于国家或大区域的森林资源调查,其目的是为国家制定计划或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对基层林业生产单位的森林资源调查,其目的是为基础林业生产单位的长中短或年度计划以及检查评定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情况提供依据。

3轮伐期是同龄林的经营周期

4择伐周期

择伐周期是指在异龄林林分中,采伐符合直径大小的林木,与轮伐期不同,择伐周期是异龄林的经营周期,异龄林林分内生长着不同年龄,直径大小的林木,不可能像同龄林那样采取皆伐的主伐作业方式,而异龄林只能采伐达到成熟或者符合直径大小的林木。

5森林资产评估

森林资产评估就是将森林资源的实物量换算成货币量,以便为森林资源资产的出让,转让、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租赁、抵押、拍卖、企业清算等提供价格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主要是指林木和林地资产的评估

6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

森林分类经营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对森林的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将森林分为5大林种相应的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2大类,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7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①林地管理②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③造林更新监督管理④森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⑤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