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第一章导论1.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学科,包括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

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及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的特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4森林分布的地段性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植被分布的三相地带性。

5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种类成分丰富、层次结构复杂。

林内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发达。

乔木具板状根,林木常有老茎生花现象。

一年四季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季相不明显。

6温室效应:把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概述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增长②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④外来种引入⑤环境污染⑥自然灾害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对策?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3白花泡桐:埋条繁殖,根蘖繁殖第四章森林的功能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各种灾害发生频繁;②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明显;③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④森林资源量少质低;⑤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到严峻挑战;⑥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⑦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2009年)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2009年)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2009年)本次林学概论考试时间3小时,题型有名词解释(8题,16分)、填空题(10题,10分)、单项选择(10题,10分)、简答题(6题,36分)和论述题(3题,28分),共100分。

应对照教学大纲,进行全面、认真地复习,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如下内容:一、林木良种生产1.母树林、种子园、良种采穗圃的概念?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2.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3.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4.良种采穗圃的建立?二、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采集1.种子成熟、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的概念及特点?2.林木结实间隔期与种子生产的关系?3.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4.种子贮藏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类型的种子?三、苗木培育1.生物肥料、休眠、强迫休眠、生理休眠、嫁接法和组织培养法的概念?2.苗圃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苗圃常用施肥方法?3.插穗生根的类型?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因素?4.苗木质量的评定和表示方法5.高床育苗和低床育苗的特点?6.灌溉方法及特点?7.容器育苗的意义和技术?8.苗木出圃有哪几个环节?四、森林营造1.适地适树、立地条件、树种组成、混交林、种植点配置、分殖造林和幼林抚育的概念?2.造林地立地条件分析,人工林的种类?3.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技术?4.适地适树的途径?5.混交林的特点?6.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法?7.造林整地有哪些方法?其作用是什么?8.幼林的检查验收和补植?9.用材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五、防护林1.农田防护林带有哪些结构类型,防风特点是什么,各适用在什么场合?2.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树种选择?3.水土保持林的作用及树种选择?4.防风固沙林的作用及树种选择?六、森林经营1.抚育采伐、主伐、皆伐、渐伐、择伐、次生林和林木分级的概念?2.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3.皆伐的种类、特点及伐后保证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4.渐伐的步骤?5.择伐有哪些优缺点?6.森林主伐有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7.如何对低价值林分进行改造?封山育林?七、城市园林绿化1.孤植、丛植、盛花花坛、模纹花坛和缀花草坪的概念?2.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包括哪几个方面?3.园林树木的种植形式?4.园林草坪和地被有那些类型?八、森林保护1.林木病害、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传染性病原和非传染性病原的概念?2.林木病害的症状和病害类型?3.昆虫的生物学特性?4.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5.林木害虫的防治方法?。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

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林学: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林分: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植物的双命名法:目前统一采用的林奈倡用的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属名+种加词(种名或种区别词)+定名人(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全为小写)桃树Prunus persica Batsch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种群: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

五大成土因素:气候-climate、母质-parent material、生物-biology、地形-topography、时间-time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

引种: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

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者应初步掌握⼤纲中确定的林学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

从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森林资源为基本内容,学习了解森林概念、森林植物、森林⽣态、森林与环境作⽤、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林⽊遗传改良、良种⽣产与经营、苗⽊培育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和掌握⼈⼯林栽培农林复合经营、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城市森林营造的理论与技术;了解和熟悉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森林健康经营与保护的基本⽅法;了解和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综合利⽤的基本知识。

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林业⽣产中,尤其是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法。

学习者要在全⾯把握⼤纲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如下⽅⾯的内容:有关课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森林的作⽤和资源分布;森林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森林种群、群落和⽣态系统、⽣态;森林与⼟壤、森林与环境作⽤的形式和规律;森林计测基本知识;林⽊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林⽊种⼦⽣产与经营;苗圃常规育苗⽅法、苗圃设施育苗技术;⼈⼯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林结构设计、造林施⼯技术、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技术;森林抚育采伐、健康森林概念、森林有害⽣物及⽕灾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绪论:⼀、林学的概念及内涵1、什么是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材和其它林产品、利⽤林⽊的⾃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等多种效益的社会⽣产部门。

林业⽣产的对象: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等林业的任务:现代林业发展,就是要求和谐地利⽤森林资源,不损害环境,⼗分重视森林的⽣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标综合经营森林、⾼效深度利⽤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不再只是⼀个经济部门,⽽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

2、什么是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和保护利⽤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有关林业⽣产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的系统集合。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是林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介绍了林业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林学专业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课程。

根据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林学概论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林业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包括林业的定义、分类、功能、发展历程等内容。

需要了解林业学科的发展历程,掌握林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 森林资源的分类和特征:包括森林类型、分布、结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各种森林类型的特征、分布情况、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掌握森林资源的特点与环境关系。

3.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生态学原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和稳定性原理。

4. 林业主要经营类型和管理原则:包括造林、抚育、保护、经营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林业的主要经营类型和管理原则,掌握林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理解可持续林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5. 林业产业链和社会经济效益:包括木材、非木材林产品、生态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林业产业链的组成和特征,掌握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以上是林学概论考试的主要考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顺利通过林学概论的考试。

林学概论知识考点

林学概论知识考点

名词解释:1、生理休眠2、种子园3、压条法4、埋条法5、适地适树6、通风结构林带7、次生林8、园林9、树木病害10、生物肥料11、封山育林12、树种组成林木分化13、森林14、种子成熟(生理成熟、形态成熟)15、种植点配置16、紧密林带结构17、抚育间伐18、森林主伐19、分植造林20、5大林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等5大林种)21、用材林、经济林分别得树种选择和考量方法,集中在哪些方面?22、苗圃育苗方式有哪些?23、森林主伐更新包括24、三种林带结构?通风(透风)林带结构、疏透(稀疏)林带结构、紧密林带结构?25、防风特点试用场合?26、种子成熟(生理、形态)27、分植造林(插条造林、扦干造林、分根造林法、地下茎造林)28、典型的渐伐可以分为4个步骤(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后伐)29、主伐种类(皆伐、渐伐、择伐)30、森林更新方式有几种?31、昆虫足32、控制森林火灾措施几种?33、适地适树方式?二、简答题1、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内因、外因)?2、良种种苗的条件(因素)?优良种苗的特征?3、扦插繁殖影响存活因素(机理)?4、苗圃地耕作有什么作用?整地意义?5、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原则???)6、农田防护林如何选择树种,特点是什么?7、城市园林绿化的原则?/p-1772299604.html答:生态原则。

要以生态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注重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气候、卫生环境、蓄水防洪、城市节能等方面功能的发挥,把园林绿化生态功能作为审查评定的依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迫切要求通过园林绿化建设,创造城市的第二自然,促进城市的新陈代谢,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加强园林绿地网络连接、城郊融合发展,形成多维空间的生态网络系统。

同时,应加强城市控制区域中水源保护区、城市组团分隔带、基础设施绿化防护区、自然保护区、河流、山丘、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或进行定向生态保育。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导论:1、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

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科学。

研究对象:森林的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因子、森林生态群落。

2、林业:指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酸雨蔓延⑤森林锐减⑥土地荒漠化⑦大气污染⑧水污染⑨海洋污染⑩危险性废弃物越境转移4、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柴、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

5、我国林业的现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为18.2%,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2005年公布〕。

二、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的概念: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的木本植物群落,同是也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同是又影响或改造环境形成的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的特征:①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②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③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④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⑤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的概念: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单纯林多半是在生境较差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混交林通常是在生境较好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

4、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气候、土壤等因素是导致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多样化的主要因子〕。

(1)水平地带性:①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条件在纬度上有规律的变化,森林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有规律分布,主要由纬度的热量差异所致。

②经度地带性:在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一般逐渐减少,因此在同一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第一章导论1. 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学科,包括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

2. 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及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1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 森林的特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 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4 森林分布的地段性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植被分布的三相地带性。

5 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种类成分丰富、层次结构复杂。

林内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发达。

乔木具板状根,林木常有老茎生花现象。

一年四季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季相不明显。

6 温室效应:把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概述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增长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⑤环境污染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对策?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3 白花泡桐:埋条繁殖,根蘖繁殖②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④外来种引入⑥自然灾害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第四章 森林的功能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各种灾害发生频繁;②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明显 ;③ 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④ 森林资源量少质低;⑤ 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到严峻挑战;⑥ 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⑦ 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论:1、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

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科学。

研究对象:森林的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因子、森林生态群落。

2、林业:指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酸雨蔓延⑤森林锐减⑥土地荒漠化⑦大气污染⑧水污染⑨海洋污染⑩危险性废弃物越境转移4、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柴、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

5、我国林业的现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为18.2%,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2005年公布)。

二、森林及其分布:1、森林的概念: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的木本植物群落,同是也包括其他生物在受环境的制约同是又影响或改造环境形成的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的特征:①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②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③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④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⑤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3、林分的概念:林分指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单纯林多半是在生境较差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混交林通常是在生境较好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

4、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气候、土壤等因素是导致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多样化的主要因子)。

(1)水平地带性:①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条件在纬度上有规律的变化,森林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有规律分布,主要由纬度的热量差异所致。

②经度地带性:在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由沿海到陆降水量一般逐渐减少,因此在同一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2)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大山体的森林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在一定围,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风速增大、太阳辐射增强。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变化的结果就形成了山地森林的垂直变化,即森林的垂直地带性。

森林的垂直带谱以山地垂直地带性最为完整。

5、世界主要森林类型以及地理分布:(1)针叶林:指北方针叶林,也叫泰加林,包括欧洲寒温带针叶林、东亚寒温带针叶林和北美寒带针叶林、中纬和低纬高山地带也有分布。

(2)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暖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典型的地带性森林群落类型。

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和新西兰也有分布。

我国主要有东北南部、华北地区。

(3)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多雨的亚热带。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称常绿阔叶林或樟叶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40°之间的亚热带地区,在欧亚大陆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朝鲜和日本的南部,在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和南美的智力、阿根廷、巴西和玻利维亚,非洲的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岸。

(5)季雨林:分布东南亚地区及南美和非洲。

(6)热带雨林: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10°以的热带。

主要有:印度马来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些岛屿,往北到达我国西双版纳和岛;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于刚果盆地;美洲雨林群系,南美洲亚马逊和两侧盆地。

(7)红树林:红树林、西方红树林,终年常绿现象。

(8)热带旱原林:小而多刺的植物。

6、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物的影响:(1)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①目前把大气成分中水汽、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氧化亚氮以及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新的大气成分,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等一系列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的这些大气成分流称温室气体。

②温室效应:把由温室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2)主要温室气体的源和汇:①水汽:水汽是大气中含量最高、温室效应最强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生物体呼吸、燃烧及其死后分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其水泥生产过程中都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这些过程构成了大气总二氧化碳的源,一般情况下海洋也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汇。

③甲烷:每个甲烷分子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是二氧化碳的10倍多。

④氧化亚氯:氧化亚氯在平流层被光解是氧化亚氯在大气中唯一的汇。

(3)碳循环:地球上的碳库主要有4种,即大气、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和岩石圈碳库。

三、主要森林树种概述:1、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围多种多样的有机体和生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

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物种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则是改良生物品质的源泉。

2、(1)森林多样性的特点: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②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③物种的多样性④生态环境的多样性(2)意义:①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经营的源泉②生物多样性是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标志③生物多样性是持续林业发展的保证,生物多样性是林业发展的需要3、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和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②环境丧失、退化与破碎: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毁林开荒、乱占林地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巨大变化使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生存的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

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

④环境污染。

⑤外来种引入,法制不健全。

⑥自然灾害。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资金投入;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

5、重要的森林树种:①马尾松(松科、松属):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富含松脂;②火炬松(松科、松属):立木富含松脂,可采割加工成松香,质量较高;③杉木(杉科、杉木属):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之一;④白树:常用的繁殖方法:埋条、扦插,分布较广;⑤白花泡桐(玄参科、泡桐属):常用的繁殖方法:埋条、根蘖;⑥毛竹(禾本科、刚竹属):、、、等地区是毛竹分布的中心,约占全国毛竹总面积的3/5,是我国毛竹生产的主要基地。

四、森林的功能:1、我国的生态环境:①各种灾害频繁发生;②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明显;③荒漠化围不断扩大;④森林资源量少质低;⑤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严峻挑战;⑥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⑦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发生频繁。

2、森林的效益:(1)涵:森林功能中种种使用价值的体现构成了森林的多种效用,在森林效用中,对人类社会有用的森林效益称为森林效益。

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2)森林的直接效益:①木材:我国木材生产分布不均,重要的木材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北的、、、以及东部地区的、和等地。

②其他林副产品:我国的油茶的中心产区主要是、、等省份;我国松树种类繁多,其中可以食用的主要有红松、华山松、白皮松的种子等;我国的樟油、樟脑产量占全世界总量大额90%,居世界首位。

我国桐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

马尾松、松、华山松、红松以及火炬松都是生产松脂的树种。

其中马尾松是我国主要的产脂树种,树脂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0%。

(3)森林的间接效益;①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A、林冠截流,指降水过程中有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滞留的现象,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B、林地死地被物层的作用:森林死地被物层通常是覆盖在林地表面的枯枝落叶、落花落果以及其他动植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林地土壤的水文效应:森林土壤孔隙特别是非毛管孔隙度大,为林地水分渗透、蓄积降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调节温度和影响降水:A、对气温的影响:降低林地及周边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使其温度的变化幅度降低;B、对降水等的影响:森林能够增加水平降水。

③防风固沙的作用:A、林地降低风速的作用;B、林地防风减灾的作用;C、林地的增产作用;④净化空气、改善环境:A、吸碳放氧的作用;B、吸尘的作用;C、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大叶黄、山茶、夹竹桃、广玉兰、泡桐、罗汉松、喜树等则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抗性;丁香、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夹竹桃等对氟化物具有较强的抗性;地衣、苜蓿、荞麦、湿地松等对氟化物非常敏感;就树有毒气的抗性而言,一般情况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⑤森林的杀菌作用:在城市绿化树种中,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的树种有圆柏、柏木、白皮松、雪松、柳松、橙、柠檬、茉莉、复叶槭、稠、黑胡桃、柠檬桉、悬铃木、紫薇等。

⑥降低噪音的功能。

⑦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目前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五大问题。

A、森林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质保证;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种类为形形色色的遗传基因提供了载体。

3、森林功能和效益设计量和评价指标的容:①生态效益指标: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防风固沙、改善大气质量、维护土地生产力;②社会效益指标:社会进步系数、区域就业人数的增加、健康水平的提高、精神满足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结构的状况、犯罪率的减少等。

五、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1、林木遗传控制:(1)良种选育是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良工作,其容包括林木遗传理论、林木育种和良种繁育三方面。

(2)选择是林木改良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3)林木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来树种称为引种。

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①现实生态条件:温度、降水和湿度、光照、土壤、风等;②历史生态条件:生态历史愈复杂,其引种栽培的适应性就愈广泛;③不同生态型:生态型一般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

(4)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的人工交配。

①杂交育种的制定目标:A、改善品质;B、增强抗性。

②杂交亲本的选择:A、考虑育种的主要目的:若育种的主要目的是速生丰产,就必须选择速生的亲本材料;若是抗病、抗旱,则应选择抗病、抗旱的树种作为亲本。

B、亲本双方优缺点能互补,双亲具有育种的目标所要求的性状:选优点多缺点少的,亲本双方优缺点能互补,绝不可有共同的缺点。

C、选择亲本考虑生态适应性:亲本的生态型不同,非加性效应越大,后代的适应性较广,容易从后代中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杂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