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

合集下载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周次日期教学内容19、311、9旧物与古迹告诉我29、1016乡风民俗和童趣39、1723把家乡故事说给明天49、2430今昔对比59、29--10、8一长假1412、314我愿意家乡更美丽710、15--19人人都夸家乡好1612、1725说不完的家乡故事1712、2411、2阅读材料/机动181、3—“我的旧物展学习本课有哪些收获。

1、积极参与,激情燃起,全心投入。

2、了解主题,有的放矢。

各小组汇报具体收集到的旧物(只说名称不说用途)。

猜出对方小组的旧物用途。

(体现组内合作意识、体会旧物对了解过去的重要性)将旧物与新物进行对比,体会出新事物的优越性和出现的必然性,让学生初步明白旧物必将因为社会的进步而被淘汰。

学生将视野从课堂延伸到社会,放宽视野,进一步探究社会上旧物的淘汰和新物的进步。

学生一起动手,制作旧物展览。

板书设计奶奶家的旧物悠车纺车石磨火盆油灯线装书蜂窝煤炉戏匣子教学反思教学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就感,都能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

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对本学科教学充满着希望和盼望。

评价重要的是体现层次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

学生能够收集到旧物就是成功,就值得表扬。

没有收集到旧物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是成功。

以上两项都没有参与的,在“旧物展览”中,能够动手参与制作,就是成功。

课题村里的旧物教学目标1、能通过旧物了解家乡过去的生活情形2、知道生活用品等旧物对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价值3、从生活用品的变化中感受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知道生活用品等旧物对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价值教学准备搜集家乡人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的旧物,了解这些旧物过去的用处和不再使用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时间谈话导入: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家乡的过去,让我们到家乡的村落、社区去走走看看,从哪些旧物中去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过去。

将将学生收集到的家乡的旧物引导学生感受时代的进步、科学水平的提高、新的用具的发明等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先请学生介绍书中的村里旧物用途,结合当时生产生活来讲解。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我》,第二单元《家庭的关系》,第三单元《学校生活》,第四单元《社会交往》。

详细内容如下:1. 成长中的我: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学会自我调节与激励。

2. 家庭的关系:认识家庭成员的角色,学会关爱家人,处理家庭矛盾。

3. 学校生活:遵守学校纪律,学会与同学相处,尊敬老师,热爱学习。

4. 社会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合作与分享,关注社会现象。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增进家庭和谐,培养家庭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尊敬老师,热爱学习。

4. 教会学生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合作与分享,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处理家庭矛盾,提高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实物展示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故事或讨论等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家庭、学校、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2. 内容:(1)成长中的我(2)家庭的关系(3)学校生活(4)社会交往3. 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内容,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举例说明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增进家庭和谐。

(3)谈谈在学校生活中,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尊敬老师,热爱学习。

(4)列举几个基本的交往礼仪,并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第二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第三单元“安全与我同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第五单元“走进自然”,第六单元“我们的地球”。

详细内容涵盖:1. 家庭成员的认识,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2. 同伴交往的基本原则,友谊的建立与维护。

3.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4. 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5. 自然环境的特点与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6. 地球资源的认识,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成员、朋友、安全、健康、自然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同伴、注重安全、追求健康、保护自然、珍惜地球资源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2. 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的认识、同伴交往、安全常识、健康生活、自然保护和地球资源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逐个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材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的特点。

(2)讲述一个与朋友相处的经历,分享友谊的重要性。

(3)列举三个安全常识,并解释其重要性。

(4)简述健康生活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5)介绍一种自然现象,并说明其成因。

(6)谈谈如何保护地球资源,从自己做起。

最新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品社下册教学设计索引组别教学内容课时领导检查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单元重点第一单元学校生活1、画画我们的学校 12、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23、集体荣誉靠大家 24、我是学校小主人 2第二单元同学友谊5、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 6让我们手拉手 2 7、为别人的努力喝彩 3 单元测试 2第三单元家庭生活8、爸爸妈妈辛苦了 39、合理消费 210、这周我“当家” 3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111、社区生活 212、家乡风貌 3 单元测试 2教学进度表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学期将继续教育学生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

二、教材内容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的成长。

在这一教育主题下,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

本册教材由学校生活、同学友谊、家庭生活、我们生活的地方四个单元构成。

这四个单元是由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在个层面的部分内容构成。

三、教学目标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尊敬老师,尊重学校。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能够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学会关心同学,与别人友好相处,能够辨别是非。

3、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4、引导学生去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小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品德,让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经济、艺术有一全面的了解。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上的大洲、大洋,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

2. 《我们的家乡》: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我们的节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我们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礼仪、尊重他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家乡、节日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认识、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3. 例题讲解:以传统节日为例,讲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认识:大洲、大洋、爱护地球。

2. 家乡的特色: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3.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示家乡的特色。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教案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教案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材简介辽海版品德与社会是一套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意识为主要目标,内容包括道德、法律、公民意识、社会生活等方面。

该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1.了解品德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3.1 道德1.了解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学习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3.学习道德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2 法律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学习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3.学习法律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准则。

3.3 公民意识1.了解公民意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学习公民意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3.学习公民意识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行为准则。

3.4 社会生活1.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3.学习社会生活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生活观念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社会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通过教学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地球》:认识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上的大洲、大洋、气候和自然资源。

2. 《我们的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3. 《我们的节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特点,认识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增强法制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认识、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特点、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我们的地球》一课中,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我们的家乡》一课中,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我们的节日》一课中,讲解端午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例如:在《我们的行为规范》一课中,设计文明礼仪选择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拓展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1. 我们的地球:大洲、大洋、气候、自然资源2. 我们的家乡:自然、人文、经济、环保3. 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习俗4. 我们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文明礼仪、法制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心中的地球。

(2)介绍家乡的一种自然景观。

(3)列举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辽师大版三年品德与社会教案全

辽师大版三年品德与社会教案全

辽师大版三年品德与社会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辽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园》中的第4课时,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家乡的自然景观”这一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及特色资源,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乡的基本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乡的自然景观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家乡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并讲解。

(2)教师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家乡自然景观的价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家乡自然景观的了解和感受。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的自然景观,分析其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6.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自然景观河流山脉湖泊森林3. 自然景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4. 爱护环境,保护家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家乡的自然景观画,并配以文字描述。

答案示例:我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山,山上绿树成荫,山下河水潺潺。

这幅画描绘了家乡的山清水秀,表达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

2. 课后拓展: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一种特色资源,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在地图上找家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有很多的种类,了解地图的作用。
2、知道人们最常用的地图是政区图和地形图,初步学会阅读政区图和地形图。知道地图上的颜色和符号代表了不同的地里事物,熟悉几种常用的图例。
3、了解家乡所在省市版图的轮廓特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阅读政区图和地形图。
教学准备
地图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你对地图有哪些了解呢
什么是家乡,你的家乡在哪里
为什么书上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
答案有变化呢
3
2
2
地图
1、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省份,五角星代表首都北京,稍大的圆圈是省会等。
图例、比例尺、方向等一些地图语言。
1、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省、市甚至是区都行)
完成课本留白处画家乡轮廓的作业。
5地形图用( )来表示地形,一般来讲,
绿色表示( )、( ),
黄色表示( )、( ),
蓝色表示( )、( )。
6、我们祖国的轮廓像增( ) 。
20
板书设计
在地图上找家乡
常用地图
政区图
地形图绿色平原低地
黄色山地高原
蓝色河流海洋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了地图的种类,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大致地形分布,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
把家乡故事说给明天

9.24—9.28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13
11.26—30
今昔对比

9.29--10.8
十一长假
14
12.3—12.7
你来我往

10.9--10.12
一方水土一方人
15
12.10—14
我愿意家乡更美丽

10.15-- 19
人人都夸家乡好
16
12.17—21
我愿意家乡更美丽

10.22—25
通过版报等形式展出家乡自然风光图
研究解决或课后继续研究
我国地表形态有( )、( )、( )、( )、( )、( )。
黑龙江景色特点是( ),河北省冬季特有的景色是( )。
板书设计
家乡别有一番美
地形 山地 河谷 海岸 高原 平原 沙漠
气候 黑龙江 四季分明
河北 雾凇
2、和同桌谈谈你在地图上看到的家乡。(可作记号)
如:家乡的矿产、交通、地理位置等,主要是借助图例来了解。(当然从不同的地图上所了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3、全班交流。
你的家乡名称是什么?(省市名称和家乡轮廓)
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借助磁铁辨别方向
家乡周围有那些邻居?(相邻的省份)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17
12.24—28
期末总复习

10.29—11.2
阅读材料/
机动
18
1.3—1.4
期末考试
课题
家乡有多大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是人们生长的地方,家乡的概念是相对的,可大可小。
2能够在不同的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的位置。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不同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的位置
准备自己家乡的地图初步学会阅读地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时间
学生活动
时间
激趣导入
师:我想去北京旅游应该准备什么地图。
师:地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请同学们看书第4、5两页内容,10分钟后请你谈谈你的收获。
在政区图上找到自己家乡,按以上要素要求介绍自己家乡。
问题:看第五页地形图谈谈看到了什么,哪些地区属于什么地形。
三年级下
教 学 进 度 表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9.3—9.7
我的家乡在哪里
10
11.5—11. 9
旧物与古迹告诉我

9.10—9.14
我的家乡在哪里
11
11.12—16
乡风民俗和童趣

9.17—9.21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12
11.19—23
讨论:为什么有不同的自然风光?
2.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全班交流.展示对家乡的自然风光探究成果.
小组交流,整理所获得的家乡自然风光资料.
3组织讨论:
家乡人是怎样利用和开发自然景观,为家乡人服务的?
对利用,开发,保护家乡自然景观资源有什么好处的建议?
4家乡自然风光图片展
挑选你认为最满意的一张家乡自然风光图片.
教学准备
准备地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时间
学生活动
时间
老师给同学们打几个谜语,看谁脑子转得快,猜得准,还得说出你之所以得出这个谜底的原因。请听题: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在哪里?(地图)
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自己观察地形图了解中国各地区地形特点及轮廓。
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河流,主要城市。
成果验收:
2
1
北京地图
汇报自பைடு நூலகம்情况
1、常用地图有哪些
2、政区图有哪些要素
3、地形图要素
问题探究
2、在地图上,人们用( )、( )和( )来标明不同的事物。
3、我们最常用的地图是( )、( )。
4、政区图用( )画出不同区域的界线,并用( )加以区分,同时用( )。
时间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世界闻名的黄山,泰山,神农架都在哪个省吗?
有的小朋友家乡在安徽,她的家乡有世界闻名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有的小朋
友家乡在广西,她的家乡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的小朋友家乡在杭州,那我们
的家乡有哪些自然美哪?
提出本节学习内容
教材都展现了哪些地表形态?
互助学习研究探讨
课题
家乡别有一番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自然风光图片,对我国的地表形式和气候特征有所了解,并了解家乡的地表形态和气候特征。
2、培养初步的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景观和地形气候的关系
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了解家乡的地表形态和气候特征对景观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欣赏图片:概括出我国的地形特征.说出家乡的地形特点..
提出未解决问题
8.总结;
家乡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们,家乡的山山水水都蕴涵着浓浓的乡情.让它更好地为
家乡服务.
验收
看图片欣赏独特风景
欣赏图片:概括出我国的地形特征.说出家乡的地形特点.
1教材都展现了哪些景观?欣赏自然景观特色图片,分析形成的原因.
概括出家乡的气候特征.
在不同政区图找家乡
1
5
20
5
板书设计
家乡有多大
面对辽宁版图,我的家乡在沈阳
面对东北版图,我的家乡在辽宁
面对中国版图,我的家乡在东北
面对世界版图,我的家乡在中国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家乡沈阳、辽宁、中国都是家乡的真正含义,了解了中国版图,知道作为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