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验槽
设计单位验槽的主要内容

设计单位验槽的主要内容一、查看基槽的位置与尺寸基槽的位置得符合设计要求呀,就像我们搭积木,每个积木块都得放在该放的地方。
那基槽的长宽啊,深度啊,这些尺寸都得仔仔细细量一量。
如果尺寸不对,那整个建筑就像歪着脑袋的小怪兽,多难看呀。
比如说,设计要求基槽长10米,宽5米,深度3米,那我们就得拿着测量工具,像拿着魔法棒一样,精确地去测量,看是不是真的是这个数。
要是偏差太大,那可不行,就像做蛋糕,模具大小都不对,做出来的蛋糕肯定也是歪瓜裂枣的。
二、检查土质情况土质可是很关键的哦。
不同的土质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
有的土质软乎乎的,像棉花糖;有的土质硬邦邦的,像石头。
我们要看看土质是不是和勘探报告上说的一样呢。
如果勘探报告说这里是黏土,结果挖出来是砂土,那就像你以为来的是温柔的小绵羊,结果来了个调皮的小猴子,完全不一样嘛。
而且还要看看土质有没有被扰动过,如果土质被搅得乱七八糟的,就像被调皮鬼弄乱的房间,那对地基的稳定性可就有影响啦。
三、核查基槽底部的平整度基槽底部要平平整整的才行。
要是坑坑洼洼的,就像月球表面一样,那建筑物站在上面肯定不舒服呀。
我们得检查有没有凸起或者凹陷的地方,就像检查我们的床铺有没有褶皱一样。
如果有不平的地方,在后续的施工中可能就会导致受力不均匀,就像大家一起抬东西,有人用力多,有人用力少,肯定是不行的。
四、检查地下水情况地下水就像住在地下的小水怪。
我们要看看它的水位高度,要是水位太高了,就像水漫金山一样,会对地基造成浸泡,让地基变得软趴趴的,那建筑物可就摇摇欲坠啦。
而且还要看看地下水有没有腐蚀性,如果水是腐蚀性的,就像一个小恶魔在慢慢侵蚀地基这个小城堡,会严重影响建筑的寿命。
五、对基底的处理进行检查如果基底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处理,比如说夯实啊,换土啊之类的。
我们就要检查有没有按照要求做。
就像做蛋糕要按照配方来,少放了一种材料,蛋糕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如果需要夯实,那夯实的程度够不够呢?要是换土了,换的土合不合格呢?这些都是我们要关心的问题。
基坑验槽的方法

基坑验槽的方法
基坑验槽是一种可以开挖的抽检工程,是在施工前对地下环境的量化检测,起到检验与辨识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基坑验槽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空中观测法。
摄制彩色照片,并根据照片做地貌地质调查;
二、探地钎、探勘技术。
利用多种地质探测仪,探测探勘区域地下深处的地貌地质条件;
三、拉线竖井及见底法。
根据地质拉线法或见底法,解算挖掘施工前后基坑深度;
四、钻孔验槽法。
在建筑物考察地基前,用各种钻孔工具对探测区进行地貌地质观察;
五、挖穴法。
开挖分层法,每一层开挖后,取内外面见地形、地层、土质现象,并作相应的记录;
六、取土检查法。
在施工期间,每隔一定的深度,取土检查下面的地层情况。
总之,要想对基坑做好质量把握,基坑验槽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基验槽内容

地基验槽内容
地基验槽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对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和确认。
以下是地基验槽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定位
1.检查基础平面布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位置、轴线、标高等。
2.核实基础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二、地质情况
1.观察基槽开挖后的土质情况,检查是否与地质勘察报告相符。
2.确认基槽内是否存在异常地质情况,如软弱土层、墓穴、地下管线等。
三、基槽深度
1.检查基槽开挖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确认基槽底部是否平整,无松散土和杂物。
四、基槽尺寸
1.检查基槽的宽度和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核实基槽边坡是否稳定,坡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五、基槽排水
1.检查基槽排水系统是否完善,防止积水对基础造成影响。
2.确认基槽排水沟是否畅通,无堵塞现象。
六、基槽承载力
1.对基槽底部进行载荷试验,检查其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核实基槽边坡的稳定性,防止滑坡事故发生。
七、基槽边坡
1.检查基槽边坡的稳定性,确保边坡不发生塌方、滑坡等现象。
2.对不稳定的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如设置挡土墙、排水沟等。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检查,可以全面评估地基验槽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基础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为后续的建筑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坑验槽的主要程序

基坑验槽的主要程序一、概述基坑验槽是建筑工程中用于检验基坑开挖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和水体的检测,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详细描述基坑验槽的主要程序。
二、前期准备在进行基坑验槽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是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基坑的地质情况、土质性质和周边环境等。
然后,根据勘察结果制定验槽方案,确定验槽的位置、尺寸和深度等参数。
接下来,准备好验槽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如挖掘机、土壤采样器等。
三、验槽过程1. 开挖验槽根据验槽方案,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基坑的开挖。
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基坑的稳定,避免发生坍塌等意外情况。
同时,要将开挖过程中的土壤样品进行保存,以便后续的实验分析。
2. 土壤取样在开挖过程中,定期取样土壤,以便进行实验分析。
取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混杂,确保取得的土壤样品能够真实反映基坑内土体的性质。
取样后,将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试。
3. 水体检测除了土壤取样外,还需要对基坑内的水体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水体的水质、水位和流速等参数,可以了解基坑内水体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渗水、涌水等问题。
检测结果将对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4. 数据分析和评估通过对土壤样品和水体检测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基坑的支护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基坑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四、总结基坑验槽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水体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基坑验槽时,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开挖验槽、土壤取样、水体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步骤,以保证验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验槽程序,才能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验槽的程序与方法

验槽的程序与方法验槽是指对于一些工业产品或者是机械设备中的槽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验槽的程序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正确的程序和方法才能够保证验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验槽的程序验槽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在进行验槽之前,需要对验槽的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首先需要检查验槽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
其次需要准备好验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测量仪器、标准样品等。
2.选择验槽的方法验槽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光学法、机械法、电子法等。
在选择验槽的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验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进行验槽在进行验槽时,需要按照所选的验槽方法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确保验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记录验槽结果在进行验槽之后,需要记录验槽的结果。
记录结果时需要注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5.分析验槽结果在记录验槽结果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时需要注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改进。
二、验槽的方法1.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常用的验槽方法。
该方法利用光学原理对槽进行检测。
在进行光学法验槽时,需要使用光学仪器对槽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2.机械法机械法是一种常用的验槽方法。
该方法利用机械原理对槽进行检测。
在进行机械法验槽时,需要使用机械仪器对槽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需要注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3.电子法电子法是一种常用的验槽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子原理对槽进行检测。
在进行电子法验槽时,需要使用电子仪器对槽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但需要注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三、验槽的注意事项1.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进行验槽时,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验槽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地基验槽的流程

地基验槽的流程
地基验槽是指在建筑物的地基设计前,按照设计要求在现场开挖一定深度和宽度的试验性探槽,通过对探槽内土壤的观测和测试获取有关地基工程设计的相关资料。
地基验槽的流程如下:
1. 准备阶段:确定地基验槽的位置和尺寸,制定掘槽方案,安排施工队伍和设备机械。
2. 掘槽阶段: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掘槽方案进行开挖,掘槽深度一般为地基层底部。
3. 土样采集阶段:在掘槽内采集土样,进行土样分析,了解土壤性质和结构特征,为地基设计提供依据。
4. 观测测试阶段:安装观测测试设备,进行地基变形、压缩、强度等指标的监测,并记录数据。
5. 检查验收阶段:对地基验槽的开挖、土样采集、观测测试等内容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6. 结论阶段:通过对地基验槽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得出地基设计结论,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和依据。
地基验槽是地基设计前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对地基的实际观测和测试,可以减少地基工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 1 -。
基坑验槽流程和注意事项

基坑验槽流程和注意事项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盖房子时候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儿——基坑验槽。
这就好像是给房子打地基之前的一次大检查呢。
先来说说基坑验槽是啥。
你看,咱们要盖房子,得先在地上挖个大坑,这个坑就是基坑啦。
那这个坑挖得合不合适呢?有没有什么问题呢?这就需要验槽啦。
就像我们检查自己的小书桌有没有坏的地方一样。
那这个验槽的流程呀,可有趣了呢。
工人们叔叔阿姨们把基坑挖好之后呀,就会有专门的人来看这个坑。
他们会围着这个坑转好几圈,眼睛就像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比如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叔叔,他拿着一个小本子,一边走一边看,看到哪里有不一样的地方,就会在本子上记下来。
他们会看这个基坑的形状是不是规则。
就像我们画画的时候,画正方形就得方方正正的。
如果基坑应该是长方形的,结果有一边歪歪扭扭的,那可不行呢。
这就好比我们搭积木,如果底下的底座都不平整,那搭起来的房子肯定容易倒呀。
还有呀,他们要看看这个基坑的深度够不够。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有个地方盖房子,挖基坑的时候,工人叔叔没有挖到规定的深度就觉得差不多了。
结果呢,后面盖房子的时候,房子老是晃悠悠的,可危险了。
后来才发现,就是因为基坑深度不够,就像我们种树,坑挖得太浅,树就站不稳,风一吹就倒啦。
那在验槽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呀,天气很重要哦。
如果刚下过雨,基坑里都是水,那就不好验槽啦。
就像我们在泥地里找东西,什么都看不清楚。
所以呀,最好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验槽。
而且呀,那些来看基坑的人一定要特别细心。
我记得有个大哥哥给我讲过,他看到有个验槽的叔叔特别认真。
他会用手去摸基坑的壁,看看土质是不是结实。
这就好像我们摸自己的小玩具,看看有没有裂缝一样。
要是土质松松垮垮的,那这个基坑就不合格啦。
另外呢,在验槽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也要注意呢。
比如说,不能有太多的杂物堆在基坑旁边,不然可能会掉进基坑里,就像我们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如果到处都是垃圾,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呀。
工程施工验槽怎么进行

1. 组建验槽小组:验槽小组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2. 收集验槽所需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基础设计文件、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等。
3. 确定验槽时间:在基坑或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对留置保护土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
二、验槽内容1. 天然地基验槽(1)核对基坑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
(2)核对基坑底、坑边岩土体和地下水情况。
(3)检查空穴、古墓、古井、暗沟、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的情况,并查明其位置、深度和性状。
(4)检查基坑底土质的扰动情况以及扰动的范围和程度。
(5)检查基坑底土质受到冰冻、干裂、受水冲刷或浸泡等扰动情况,并查明影响范围和深度。
2. 人造地基验槽(1)检查地基处理施工质量,如换填、压实、加固等。
(2)检查桩基础施工质量,如桩位、桩长、桩径、桩端承载力等。
(3)检查地下室基础施工质量,如垫层、防水层、混凝土强度等。
三、验槽方法1. 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基坑或基槽的土质、结构、平整度等,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钎探法:采用轻型动力触探等方法,检测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判断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检测法:使用仪器设备检测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渗透系数、压缩模量等。
1. 验槽记录表:记录验槽时间、地点、参与人员、验槽内容、检测结果等。
2. 验槽报告:根据验槽记录,分析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整改意见。
五、验槽结论1. 验槽合格: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 验槽不合格: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总之,工程施工验槽是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严格的验槽程序和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验槽验槽工作,尤其是岩土专业的技术人员验槽细致与否,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
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对每一个基槽,都应作到慎之又慎,决不能出现任何疏忽,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在建筑施工时,对安全要求为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建筑物必须施工验槽。
验槽时一般应按下列方法、步骤进行:1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1.1 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及建设方有关负责人员及技术人员到场;1.2 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1.3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4 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
2 无法验槽的情况: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不能达到验槽的基本要求;无法验槽:2.1 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2.2 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2.3 槽底有明显的机械车辙痕迹,槽底土扰动明显2.4 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
2.5 现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附有结构设计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图纸。
3 验槽前的准备工作:3.1 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3.2 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3.3 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3.4 场地是否为特别的不均匀场地、勘察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进行处理;3.5 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3.6 场地是否处与采空影响区而未采取相应的地基、结构措施。
4 推迟验槽的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推迟验槽或请设计方说明情况4.1 设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4.2 场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4.3 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5 浅基础的验槽:深、浅基坑的划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就建筑物来说,浅基础是指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或小于一定深度的基础,国外建议把深度超过6m(20ft)的基坑定为深基坑,国内有些地区建议把深度超过5m的基坑定为深基坑。
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即基础埋深小基础宽度、深度小于5m的基坑为浅基坑。
一般情况下,除质控填土外,填土不宜作持力层使用,也不允许新近沉积土和一般粘性土共同作持力层使用。
因此浅基础的验槽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5.1 场地内是否有填土和新近沉积土;5.2 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与周围土质颜色不同或有深浅变化;5.3 局部含水量与其它部位有差异;5.4 场地内是否有条带状、圆形、弧形(槽壁)异常带;5.5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5.6 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5.7 填土的识别:5.7.1 土内无杂物,但也无节理面、层理、孔隙等原状结构;5.7.2 局部土体颜色与槽内其它部位不同,有可能是在颜色较浅部位的填土颜色较深,也可能是深色部位填土的颜色较浅;5.7.3 包含物与其它部位不同,以粘性土为主的素填土主要表现在钙质结核的含量与其它部位的明显差异上;5.7.4 土内含有木炭屑、煤渣、砖瓦陶瓷碎片、碎石屑等人类活动遗迹(尤其是木炭屑应仔细辫认);5.7.5 土内含有孔隙、白色菌丝体等原生产物,仿佛是原状土,但孔隙大而乱,排列无规则,土质松散5.7.6以粗粒土为主要场地,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与其它部位有所差异,粒径差异明显,充填物的不同等;5.7.8 所含钙质结核是否光洁,是否为次生或再搬运所致。
5.8 新近沉积土的识别新近沉积土具有承载力低、变形大、有湿陷性等特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力学性质不如沉积时间10年以上的素填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有较大的危害。
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①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和冲沟内。
②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③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
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
锹挖容易。
④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砾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
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菌丝状或条纹状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星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
5.9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
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5.10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5.11 本地区季节性冻土的冻深为0.40m,因此基础埋深从自然地面起不得小于0.40m。
5.12 当建筑场地为耕地(草地)时,一般耕土深度在0.6~0.7m之间,因此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70m。
.6 深基础的验槽就建筑物来说,深基础是指基础埋深大于其整体宽度且超过5m的基础(包括桩基、沉井、沉管、管柱架等形式)。
本文深基础指当基坑深度超过5m(含5m)时所对应的基础。
当用深基础时,一般情况下出现填土的可能性不大,此时应着重查明下列情况:6.1 基槽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原提供地质报告是否相符。
6.2 场地内是否有新近沉积土。
6.3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6.4 边坡是否稳定。
6.5 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
6.6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
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6.7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7 复合地基(人工地基)的验槽复合地基是指采用人工处理后的,基础不与地基土发生直接作用或仅发生部分直接作用的地基,与天然地基相对应。
包括用换土垫层、强夯法、各种预压法(先期固结)、灌浆法、振冲桩法、挤密桩法处理等复合地基的验槽,应在地基处理之前或之间、之后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7.1 对换土垫层,应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进行,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分别按深、浅基础的验槽进行。
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7.2 对各种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进行。
主要为查明桩端是否达到预定的地层。
7.4 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要是用试验方法(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来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8 桩基的验槽.对桩基的验槽,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8.1 机械成孔的桩基,应在施工中进行。
干施工时,应判明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泥浆钻进时,应从井口返浆中,获取新带上的岩屑,仔细判断,认真判明是否已达到预定的桩端持力层。
8.2 人工成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进行。
8.2.1 对摩擦桩,应主要检验桩长。
8.2.2 对端承桩,应主要查明桩端进入持力层长度、桩端直径。
8.2.3 在混凝土浇灌之前,应清净桩底松散岩土和桩壁松动岩土8.2.4 检验桩身的垂直度。
8.2.5 对大直径桩,特别是以端承为主的大直径桩,必须作到每桩必验。
检验的重点是桩端进入持和层的深度、桩端直径等。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季节冻土和膨胀土,应超过大气影响急剧深度并通过抗拨稳定性验算,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1.5m。
对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宜采用0.2d或不小于0.2m。
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类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土尚不应小于500mm,对其它非岩类土尚不应小于1.5m。
9 施工勘察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勘察和监测:9.1 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9.2 在地基处理及深基坑开挖施工中;9.3 地基中溶洞或土洞、地裂缝较发育,应查明并提出处理建议;9.4 施工中出现有边坡失稳危险9.5 场地内有湿陷性、膨胀性、土岩组合岩土等特殊性岩土时9.6 对湿陷性岩土场地,尚应对建筑物周围3~5m范围内进行探查和处理。
10 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10.1 验槽时,基槽内常有填土出现,处理时,应根据填土的范围、厚度和周围岩土性质分别对待。
10.1.1 当填土面积、厚度较大时,一般不建议用灰土进行局部处理,尤其是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时,因灰土的力学性质与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差异太大,极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具体情况,可根据与灰土垫层处于同一位置的岩土的压缩特性、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等通过计算沉降量确定。
灰土的压缩模量可取Es=30MPa)。
此时,宜用砂石、碎石垫层等柔性垫层或素填土进行处理;或在局部用灰土处理后,再全部作300至500厚的相同材料的垫层进行处理。
10.1.2 基槽内有小面积、且深度不大的填土时,可用灰土或素土进行处理。
10.2 当基槽内有水井时,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把填土清到底并逐步放台处理。
对与废弃的水井,可以对主要压缩层内采用换土处理后用过梁跨过;仍可使用或仍需使用的水井,且水位变化幅度在坚硬岩土层内时,可用加大基础面积、改变局部基础形式的方法,并用梁跨过。
10.3 对于扰动土,无论是被压密的还是已被剪切坡坏的(俗称橡皮土),均应全部清除,用换填法进行处理。
10.4 对经过长时间压密的老路基应全部清除,老建(构)筑物的三七灰土基础、毛石基础及坚硬垫层,原则上应全部清除,若不能全部清除的,按土岩组合地基处理。
10.5 当机械施工时,对硬塑——坚硬状松散粘性土和粗粒土,应预留300mm左右用人工开挖,对含水量较高(可塑以下)的粘性土和粉土,应最少预留500mm用人工开挖,严禁基槽土被扰动。
10.6 冬季施工,当基槽施工完毕后当天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的,本地区应虚铺200——400mm厚的粘性土以防被冻。
若出现基槽岩土被冻的情况,所有冻土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10.7 被雨、雪及其它水浸泡的粘性土地基,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10.8 基底为粘性土时,应禁被曝晒。
若因被曝晒而龟裂的槽底岩土,应全部清除。
10.9 若在安全距离之内有老建筑物,当未采取支护措施时,基槽应分段施工。
11 本地区特殊性岩土应采取的地基和防水措施当基础持力层为特殊性岩土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11.1 膨胀岩土对膨胀类岩土,本区大气影响深度为5m,大气急剧影响深度为2.25m,因此,较重要的建筑物,当未采地基和措施时,基础埋深不得小于2.25m(自然地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