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汉朝历史故事集锦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同时,学生应能够结合所学,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其、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汉武帝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汉武帝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5.案例分析: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明确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汉代的历史故事20个

汉代的历史故事20个

汉代的历史故事20个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下面是汉代的20个历史故事:1.龙争虎斗:刘邦与项羽是汉代最著名的两位实力强大的诸侯,他们之间的争斗被称为“龙争虎斗”。

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统一了中国。

2.兄弟情义:刘邦与刘敬两兄弟是汉代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兄弟情义。

3.信任和背叛:刘邦建立的汉朝被称为“初创之业”,他的统治充满变数,一些曾经效忠于他的大臣也开始背叛他。

4.起义领袖:赵佗是汉代著名的起义领袖,他领导农民起义,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5.三善长者:江湖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讲述了汉代三个名叫“刘三”的普通老百姓,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了汉王刘邦。

6.德高望重:汉代有很多仁义道德极高的官员和学者,他们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人们称他们为“德高望重”。

7.郎官救母:郎官杨任听说他的母亲病重,就悄悄离开了宫廷去探望她。

为了不违背法律规定,他充满智慧地寻找了一个冠饰相似的人来顶替自己的位置。

8.忍辱负重:张良是汉代著名的谋士,他在被刘邦辱骂后,并没有动怒,而是默默守着自己的职责。

9.苦心经营:刘邦在刚刚建立汉朝时,国力薄弱,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经济和加强军事力量。

10.造福百姓:汉朝建立后,刘邦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人民的福利。

11.陈留七子:刘邦的七个儿子都出生在陈留,他们都是为了家族的荣耀竭尽全力。

12.草船借箭:曹操领导的魏军围攻了刘备所据有的荆州,刘备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化解了危机。

13.利诱技巧:刘备曾经给刘封发了一个空的信封,而信封里面原本是一袋黍米。

刘封得到信封后,非常高兴,因为他认为荆州的百姓现在能吃得很好。

14.烹鸡焚琴:刘备曾经宴请诸葛亮,诸葛亮却为了表示自己言行一致,烹鸡焚琴,以示拒绝宴请,因为他一直强调节俭。

15.取长补短:刘备和诸葛亮互相欣赏对方的才能,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努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的汉朝。

教材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推广儒家思想等。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对汉朝的历史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了解汉朝的历史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加强中央集权2.削弱诸侯王权3.推广儒家思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2.有利于民族融合3.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

【精品历史说课课件模板】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课件

【精品历史说课课件模板】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课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文景之治” 的含义。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 统的政策和政治、 思想上的措,记住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 的鼎盛时期。 培养学生归纳、表 现、探究能力和评 价历史人物能力。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 学过的内容,从回 忆旧课内容分析出 原因。让学生学会 用联系的方法把握 历史发展的脉博。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 施由学生表演并通 过讨论归纳出来。
提问:秦王和汉武分别指谁?
秦始皇
汉武帝
教学设计:第一节—文景之治(导入)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 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 · · 人相食,死者 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 象是怎样造成的?
走向智慧人生 体验历史
散去历史迷雾
探究学习
走进历史殿堂
创设情境
“纸上谈兵”
教学设计
感谢您的倾听
认识汉武帝时期的 大一统是中国封建 时代第一个鼎盛局 面。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对于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有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学会→会学
过程与方法 被动学习→主动学习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学习→会做人
重点:“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目标
难点:如何理解 “大一统”的含义
Company Logo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
中 ( 国 第 一 历 册 史 )来自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材简析
1 2
Company Logo
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基本承袭秦朝的制度 前承秦的统一 后启两汉的繁荣昌盛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含视频 说课稿)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含视频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得到与各位学者以及教学精英交流的机会,我是来自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中学的历史教师程巍巍。

今天我将在“建三江绿色米都杯历史说讲评大赛”中做课的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进行反思性说课。

下面我将从:教学达标情况、教法运用情况、学生活动情况、课堂结构实施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达标情况(1)展示教学目标:①归纳汉初的统治政策,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

②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③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④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⑤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根据学生课堂上对预设问题的回答,小组讨论过程中思维的拓展,以及课程结束前自我检测的反馈情况,可看到学生能比较透彻的理解推恩令的实质。

能准确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收获。

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观上均有收获,教学目标达成较好。

二、教法运用情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讲解法、讨论法等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视频导入法,用《百家讲坛》中《刘邦用人之谜》的开篇这样一开篇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就克服了这个年龄段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难题。

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

(2)本节课重点是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所采取的措施。

在讲推恩令时,我采用图形对比的方式来讲解。

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讨论完成两个预设的问题“为什么叫推恩令?这样做实质上对谁最有利?”在巡视过程中,我对个别有困难的小组进行了点拨指导。

学生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在合作中得到收获。

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采用视频资料。

这段视频资料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这项政令出台的必要性,初步的了解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为进一步教学其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

由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汉朝历史课件讲义

汉朝历史课件讲义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创立完善的政治制度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内外朝制度、郡县制与
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等,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
繁荣,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的进步等。
绘画艺术的创新
以壁画、帛画等为主要形 式,内容多为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等,代表画家有 顾恺之等。
艺术风格的多样
既有粗犷豪放之风,又有 细腻婉约之韵,展现出汉 朝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音乐与舞蹈的传承
音乐理论的完善
汉代音乐家京房创立了“ 京房音律”,对古代音乐 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舞蹈艺术的传承
汉代继承了周代的雅乐舞 蹈,同时吸收民间舞蹈元 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 代舞蹈。
汉朝海上交通发达,与东南亚、南亚等地 的贸易往来频繁。
货币与金融制度
五铢钱的流通
汉朝实行五铢钱制度,五铢钱成为全国通 用的货币。
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汉朝政府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对货币流 通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
民间借贷的盛行
汉朝时期,民间借贷盛行,出现了许多高 利贷者。
03
汉朝的文化艺术
文学与哲学的成就
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汉朝还与印度、东南亚等地区有广泛的交流。汉朝的佛教文化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汉朝 也从印度引进了佛教文化和艺术。此外,汉朝还与东南亚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06
汉朝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
01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

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潍坊锦程中学 杨俊
教材 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 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特别是在西汉 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 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 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 的学习当中至关重要。
人教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仿效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为何会 采纳“罢黜百 家,独尊儒 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人教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始皇
汉武帝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中央集权。 采用法家思想, 对思想文化进行 粗暴的破坏。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中央集权。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 方式 正统,促进大一统局 面的形成和巩固。
情景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 史料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
玉帛奔走来梯航,储胥红朽余太仓。
人教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基础自探】 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由“乱”到“治”——文景之治 ★阅读课本P67-P68,标划知识点,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西汉初年的社会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 2、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3、文景时期,重视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比较安定, 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方式
人教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东汉建立
• • • • 公元9年,王莽改制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光武中兴 宦官外戚专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汉朝历史故事集锦
汉朝历史13-05-11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代皇帝,汉朝皇帝历史资料介绍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13-05-11王昭君人物资料介绍,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中国古代汉朝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又称明妃,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留有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13-05-10西汉名将霍去病,一代天才军事家,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

霍去病...13-05-10汉文帝皇后窦漪房,麻雀变凤凰的历史传奇汉朝出过诸多有名有回肠荡气故事的皇后。

以政治家的标准考量,除了高后吕雉,当属文帝皇后窦漪房。

她历四朝,全心辅佐汉初有为的三个皇帝,创
下历史上着名的文景之治,窦猗...13-05-10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汉武皇后陈阿娇被废的原因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这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阿娇怨》的七绝诗。

短短四句小诗讲述了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从万...13-05-10韩信生平资料介绍,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13-05-10韩信拜将典故,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13-05-10刘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刘贺,西汉第9任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昌邑王,刘贺是西汉时期最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之孙,五岁时袭父刘髆封为昌邑王。

刘贺是个典型的不学无术的纨...13-05-10李陵之降,李陵投降匈奴之后的二、三事李陵是西汉着名将领飞将军李广大儿子李当户之子,也是一员猛将。

李广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代代相传,只可惜李氏家族都是悲剧人物。

李陵之降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13-05-10飞将军李广之死,李广是西汉王
朝最着名的将领之一李广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是西汉王朝最着名的将领之一。

他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仕途几起几落,始终未能封侯,而人品、声名、战功远在他之下的人则纷纷封了侯。

最后,他因...13-05-10虞姬身世之谜,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虞姬身世之谜虞姬,江苏苏州常熟人楚国灭亡后,项羽自幼便随叔父逃亡至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并后来在苏州一带率领江东子弟起义。

项羽结识虞姬,虞姬为今江苏苏州常熟人...13-05-10虞姬生平资料介绍,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名虞(一说姓虞。

因此现代人多称其为虞姬)。

生卒年不详,民族华夏,出生地不详(一说为今绍兴,一说苏州常熟,一说今沭阳县颜集乡)。

相传...13-05-10汉文帝刘恒的四个儿子:汉景帝刘启、西汉梁孝王刘武等在《美人心计》当中曾经有提到汉文帝刘恒的儿子,但仅仅只提到汉景帝刘启和西汉梁孝王刘武,其实刘恒一共有4个儿子,分别是汉景帝刘启、西汉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梁怀...13-05-10中国首次使用年号,汉武帝定年号为"建元元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刘启去世,皇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第二年(公元前140年)十月,汉武帝定年号为建元元年,年号纪元开始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在汉武帝前的...13-05-10汉代士大夫们的“交际舞”,汉代壁画中有不少舞蹈场面士大夫们在饮宴作乐时,除了即兴歌舞之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
这就是史书上多有记载的以舞相属。

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

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13-05-10汉朝老人的生活待遇,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

汉高祖诏曰,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13-05-10垓下之战项羽曾率楚军激烈反击垓下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
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与汉族的诞生有某种内在联系。

但由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有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13-05-10东汉黄巾军原是宗教组织西汉末年的篡位者王莽,也是一位迷信通过不断地和女人交媾能够采补元气的人。

因为篡来的皇位是非法的,他的底气很不足,所以在他看来,增强自己的气数,才能提升自己的权威...13-05-10汉高祖刘邦的10次改过,知错能改终成一代帝皇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在他开始率领农民起义军造反的时候,反秦的力量很多,有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有六国贵族重新聚合起来的队伍,有力拔出兮气盖世的项羽大部队,而刘...13-05-10鸿门宴的诸多不解之谜,项伯为何会为敌人通风报信按正常的逻辑,鸿门宴是不可思议的。

项伯为什么会傻到为敌人通风报信,置自己的侄子于不顾?范增素好奇计,为什么范增的奇计却不为项羽所用?项羽为什么会放走刘邦,以至...13-05-10古代也有闹洞
房东汉时客人饮酒过量失手打死新郎闹洞房作为新婚一道重要程序,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乡村)司空见惯。

事实上,这一风俗古代就有,其热闹程度也不亚于今天。

明代作家凌濛初曾说:天下喜事,先说洞房花烛夜,最...13-05-10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何没有得到史学家的高度评价?中国历史上,堪称盛世的时代不多,其中汉唐盛世最为人津津乐道。

但是,要论汉朝盛世,其实倒是国家无事,民给家足,因而也就缺乏宏大叙事的文景之治,而不是文治武功的武帝...13-05-10班固在东汉并非独步天下,班固与他的“一生之敌”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

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也有人将...13-05-10汉初80年的帝国对外历程:韬光养晦从“孙子”到“霸王”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毁坏、凋敝及暴政,处于构建一个统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头。

其时,有...13-05-10汉朝女子幸福指数比唐朝女子更高:敢爱敢恨令人感动钦佩都说唐朝女子最幸福,其实有点误解。

除了几个身在政治漩涡中的公主后妃,留名千古的唐朝女子并不多,那几个标明女诗人的徐惠、上官婉儿、薛涛、李冶无论文名还是影响力都远...13-05-10七国之乱,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战争吴楚七国之乱
的发生早已埋下祸根,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

吴王刘濞开铜矿,铸造半两钱,煮海水制盐,设立官家集市,并且免去赋税,于是吴国经...13-05-10汉武帝刘彻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天下又恢复了平稳安定局面。

汉景帝依旧推行减赋税、轻徭役的安民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出现一派富裕景象。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景帝病逝,...13-05-10西汉文景之治,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母为薄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