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集
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

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篇一】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张骞和丝绸之路汉朝的时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加强往来。
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承担这项使命。
“西域” 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
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艰险,可为国探险立功的壮志支配着他带着IOO多人上了路。
路上,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来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终于到达了西域。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i).大夏等国(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见到了国王,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
这些国家的人见到汉朝使者十分高兴。
几年以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他还派出许多副使到身毒(yαndu)>安息(在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等国,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
这样,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了友好往来,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
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
在东西方之间,出现了一条商路,人们叫它“丝绸之路”。
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张骞两次岀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篇二】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戚继光赶走倭寇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
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
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
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他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
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 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
从此,他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他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
中国历史故事5篇集锦

中国历史故事5篇集锦每⼀个历史故事⾥⾯有的不仅仅是故事的发展,更多的是在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历史故事5篇集锦,供⼤家参考。
中国历史故事5篇1⾚兔马明朝末年,满洲铁骑挺进中原,⼤明王朝陷⼊风⾬飘摇之中。
这天傍晚,雁门关守将邱奇从城外练兵回来,看到⼀群家丁模样的⼈在追杀⼀个孤⾝⼥⼦。
邱奇让⼿下将⼠把家丁赶跑,将⼥⼦救了下来。
回到府衙,邱奇仔细看那⼥⼦,发现她⼗五六岁,柳眉星⽬,体态轻盈,颇有⼏分灵⽓。
⼥⼦谢过邱奇的救命之恩,告诉他⾃⼰叫⽟烟,母亲早已去世,与⽗亲相依为命。
⼏⽇前因事得罪了仇家,被⼈⼀路追杀,途中⽗亲已被害,临死前嘱咐她,与其死在⽍⼈⼿中,不如投⾝沙场,杀敌御国,于是她就奔雁门关⽽来。
邱奇听完,既同情⽟烟的⾝世,⼜为她的义举⽽感动,沉默了⼀会⼉,对⽟烟道:“你已失去⽗母,⽽我⼀⽣戎马倥偬,未曾成家,如今年过半百,膝下空虚,想收你为义⼥,不知意下如何?”⽟烟听完,忙⾼兴地跪拜在地,⼝称“义⽗”。
邱奇很欣慰,对⽟烟道:“孩⼦,从此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你跟在为⽗⾝边,再也没有⼈敢来欺侮你了。
⾄于杀敌的事,你⼀个⼥孩⼦家不便上战场,待在家中做些⼥红就是。
”⽟烟听完,忙⼜谢恩。
从此,⽟烟就在府中住下来。
随着满洲⼤军⽇渐逼进,⽟烟见义⽗脸上时时展现出愁容,知他必是为战事所忧,于是劝道:“义⽗不必担⼼,我看咱们的将⼠个个都勇猛⽆⽐,将来⼀定能⼤败敌寇。
”邱奇叹了⼝⽓,道:“⼥⼉有所不知,为⽗担⼼的不是敌军的⼈,⽽是马匹。
满洲将帅的坐骑⾼⼤威猛,嘶声如雷,两军对垒时,我的战马⼼存畏惧,⾏动迟缓,不战已屈居下风。
唉,我⼀⽣都在寻找良驹,可惜⼀直没有机缘。
”⽟烟听到这⾥,眼光闪动了⼀下,问邱奇:“不知义⽗认为,天下哪种马最好?”邱奇道:“古⼈常云‘⼈中吕布,马中⾚兔’,传说⾚兔马浑⾝上下⽕焰⼀般⾚红,⽆半根杂⽑,嘶喊咆哮,震⽿欲聋。
后来此马到了关⽻⼿中,关公曾单骑千⾥,夺城数座。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悠久,如果自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良渚文化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历史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历史故事(一)班荆道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
伍举娶与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实为伍举护送之。
”于是伍举也因受牵连而逃奔到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
恰在这时,公孙归生也将要去晋国,二人在郑国郊国相遇。
他们“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一面吃东西),而言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
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
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在晋卿内讧中(所指为公元前490年即周敬王三十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苌弘曾帮助过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晋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
苌弘死于蜀(今四川),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及精诚之至也。
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
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
像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就有死后,鲜血化碧一说。
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庄子说:“筌(就是一种捕鱼的竹器)所以能捕到鱼,是因为得鱼而忘筌;蹄(捕兔的哭具)都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指语言,言词)所以在意(要表达的意思、事理),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就是说深悟其道、专心致意却并不侈于言辞的人,其实难得,故庄子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人和他交谈)!’”庄子在这里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为比喻,并不从消极的意义上使用,承上启下,目的在于比照说明“得意忘言”的道理。
后世用“得鱼忘筌”却改变了原本的本意,一般都是有在消极的意义上,比喻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便把赖以达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抛弃。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历史故事在文化传承、思索启发、人文素养培育、借鉴指导和爱好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精选篇1)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
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很多劳工趁机脱逃。
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
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全部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我从今也逃亡去了。
”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情愿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连续赶路。
月色苍茫,小径曲折。
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突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
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
”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
”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
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立刻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
白蛇化作一股青气漂浮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
”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
”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
传奇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
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连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其次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
”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
50个中国历史故事大全_中国名人故事

50个中国历史故事⼤全_中国名⼈故事故事是⼀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的⽂学体裁。
它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较适于⼝头讲述。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中国历史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50个中国历史故事1、家天下的形成——夏禹传⼦:启夺得王位,实则是禹精⼼安排的结果。
所以历史上叫做“夏禹传⼦”。
⾃禹开始传位于他的⼉⼦启,建⽴了夏朝,“禅让”制度就被“传⼦”制度所代替。
我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就出现了。
从“禅让”制到“传⼦”制的演变,是我国历史上⼀次巨⼤的变⾰。
2、改朝换代的开始——夏灭商起: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朝代,建⽴于公元前21世纪,共传14代、17个王。
夏朝的势⼒和影响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
夏朝未年,各种社会⽭盾更加尖锐起来。
到孔甲的四世孙桀(第⼗七个王)即位,他更加暴虐,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商汤乘机灭夏。
占领夏朝的统治中⼼,灭掉夏朝的属国。
夏朝灭亡,商朝建⽴。
3、惟才是举——⽂王防贤:商朝后期,商王武⼄,过着醉⽣梦死的⽣活,此时,奴⾪主贵族和奴⾪、平民的⽭盾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商朝已经⾛到了它的尽头。
就在商朝江河⽇下的时候,西⽅的⼀个周民族⼀天天强⼤起来,周⽂王记住了⽗亲让他们⼴为搜罗⼈才的嘱咐,对有本领的⼈⼗分敬重,不少当时着名的能⼈,听到周⽂王⼴求贤才的消息,纷纷跑到周国去投奔他,其中不少是商王朝着名的⼤⾂。
周⽂王在⼀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个钓鱼⽼翁姜⼦⽛,他是⼀个出类拔萃的⼈物,在他的辅佐下,在公元前1027年,周灭掉了商。
4、前徒倒⼽的先例——武王伐纣:纣王是商朝最后⼀个国王。
纣王对我国东南地区的最初开发和经营,起了⼀定的作⽤,为后来中原⽂化发展到东南地区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他是做过贡献的,但他很荒淫⽆度,喜欢酗酒作乐,引起了极⼤的民愤。
周⽂王死后,武王继位,做了许多灭商的准备,⼤约在公元1027年宣告了商朝的灭亡。
5、第⼀部真⼈与神话的故事——《穆天⼦传》:《穆天⼦传》起初叫《周王游⾏记》,后来也叫《穆王传》或《周穆王传》,流传⾄今的共6卷,书中记载:周穆王⼗三年(约公元前989年),周伯⽗为向导,乘着造⽗驾的⼋骏⼤车,亲⾃率领⼀⽀由智勇之⼠做随员组成的⼤队⼈马,带着⼤批中原地区的精美丝织物和其他⼿⼯艺品,从王都宗周出发,最后来到西王母之邦,拜会了西王母。
(完整word版)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集锦【五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历史故事集锦【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古代历史故事集锦 隋朝末年,统治残暴,连年⼤兴⼟⽊,不断对外⽤兵,民不聊⽣,⼀群英雄好汉结义起兵。
这⽇,众英雄取下⾦墉关,后⼜⽴即去攻取⽡岗寨。
⽡岗寨守将马三保闻报,令众军⼠紧闭城门。
众好汉赶到,头领徐懋功派程咬⾦前去讨战。
咬⾦纵马⼀溜烟来到阵前,⼤叫道:“喂,哪个不怕死的快出来跟爷爷打⼀仗!” 马三保闻报,先遣马⾦宗出战。
马⾦宗⼿持⼤⼑出城,⼀见程咬⾦的模样,⼤叫⼀声道:“哎哟,你是哪⾥来的丑⼋怪?”程咬⾦⼀听此⾔,⽓得哇呀暴叫,⼆话不说,抡斧照马⾦宗头顶砍下来。
马⾦宗慌忙举⼑来挡,没想到⼑被砍成两段,马⾦宗⼀愣神,被咬⾦趁势砍下⼈头。
马三保在城楼上看到马⾦宗被程咬⾦砍死,⽓得⼜派⼀个族弟马有周出阵应战,没想到这⼈更加不济,刚到阵前,便被程咬⾦⼀斧拦腰斩为两截,摔落马下死了。
马三保见⼜折了⼀个兄弟,勃然⼤怒,亲⾃披挂出城。
程咬⾦见马三保上阵,抡斧劈⾯就砍,马三保忙举⼑来迎,只见⾦光四溅,⽕星乱飞。
程咬⾦⼜连砍三斧,直震得马三保双臂发⿇,慌忙拨马逃⾛。
徐懋功令众将⼀举攻下了⽡岗寨。
当晚,众将在帅府内摆酒庆贺。
正在饮酒热闹之间,忽听演武厅后⾯发出⼀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众将循声跑去⼀看,只见地⾯裂开⼀个约⼀丈宽的⼤洞,⾥⾯⿊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清。
徐懋功⼀见便道:“此洞裂开,定有⽞机,不知哪位兄弟愿意下去⼀探究竟?”众⼈⼀听⾯⾯相觑,⽆⼈应声。
徐懋功⼜道:“既⽆⼈愿下去,只好抓阄决定。
我现在写下纸阄,只有⼀个写着‘去’,哪位拈着‘去’,就该他下去。
”众好汉都道:“有理。
” 徐懋功便写下纸阄,众⼈轮流拈起。
真乃天意,唯独程咬⾦抓到了“去”字。
徐懋功⽴即令⼈取来⼀个⼤筐,在筐上绑了⼀只⾦铃,⼜系上⼏⼗丈粗绳,命程咬⾦坐进筐⾥,⼏个将⼠提着绳索,将他送下洞去。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集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集1. 三皇五帝时期1.1 伏羲图腾的传说1.2 炎帝战蚩尤的故事1.3 黄帝与蚩尤大战2. 夏朝2.1 大禹治水的传说2.2 夏桀的暴政2.3 夏启的仁德3. 商朝3.1 商汤的创业故事3.2 商纣王的昏庸统治3.3 武丁的改革和拓展4. 周朝4.1 周武王的推翻商朝4.2 周宣王的革命思想4.3 周幽王的荒淫生活5. 春秋战国时期5.1 孔子的教育思想5.2 孟子的仁政主张5.3 孙子兵法的战争智慧6. 秦朝6.1 秦始皇统一六国6.2 马踏数曲的故事6.3 兵马俑的制作和发现7. 汉朝7.1 刘邦的农民起义7.2 汉武帝的开拓政策7.3 王莽的新政失败8. 三国时期8.1 三国鼎立的局势8.2 刘备的励志事迹8.3 关羽的义薄云天9. 隋唐时期9.1 隋炀帝的荒唐生活9.2 李世民的开创太平盛世9.3 李白的诗仙传奇10. 五代十国时期10.1 五代十国的混乱局势10.2 刘知远的南渡故事10.3 唐朝文化的传承11. 宋朝11.1 宋太祖的建立和收复失地11.2 赵匡胤的改革和政治手腕11.3 宋真宗和杜牧的文化繁荣12. 元朝12.1 成吉思汗的征服与统治12.2 忽必烈的统一中国12.3 司马光的忠诚与抗争13. 明朝13.1 鲁迅的与明朝的瓜葛13.2 端午节的来历与庆祝13.3 明成祖的海外航海14. 清朝14.1 康熙的帝国治理14.2 雍正的改革和整顿14.3 乾隆的民生政策15. 近代史15.1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15.2 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失败15.3 抗日战争的艰苦抗争以上是中国历史故事的一个大全集,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故事和人物的传说,使人们对中国历史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这份大全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集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
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
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
他的门客冯瑗曾到薛地为他
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
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
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
冯瑗去秦国说动秦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秦国为相;回来后
又借秦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一个弱小国家。
宋国虽然国
小力弱,国王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
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
正号天子,以令天下。
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在齐王以
宋为戒。
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
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
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
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
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
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
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
从此,孟尝
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
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
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
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赵胜?~前251,乃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弟而赵孝成王叔也。
赵之诸公子中,赵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
赵使
平原君请救于楚,赖客毛遂之力而定赵楚合纵。
平原君返赵,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郸危
在旦夕。
平原君听李同之劝,尽散家财以飨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却秦兵三十里,已而
魏楚军至,邯郸围解。
赵胜虽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实。
史书所言其“喜宾客”,其实“徒豪举尔,不求士也”。
为一美人而寒宾客之心,毛遂处其门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过尔尔。
后信陵
君留邯郸,从贤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闻之,笑信陵君妄从博徒浆者游,致门下士“半
去平原君而归公子”。
可见平原君徒好虚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虽为赵相,其实才具平庸,目光短浅。
孝成王四年,秦攻韩上党,旦夕且下。
上党守将冯亭乃使使者告赵王:“韩不能守上党。
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
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
”赵王大喜,召平阳君赵豹相商,赵豹以为不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赵王向无自知之明,脸皮又极厚,居然说:“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复召平原
君问之。
平原君同样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祸之计,也未考虑后果。
利令智昏之下劝赵王道:“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赵王乃使
赵胜受地。
秦以倾国之力攻韩而赵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赵。
赵遂有长平之祸、邯郸之围。
平原君虽不识大体,但所谓庸人有庸福。
孟尝君灭族,春申君灭族,信陵君才不得用
抑郁而死。
独平原君历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无大难。
死后,“子孙代,竟与赵俱亡”。
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结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虚也。
魏无忌?~前243,魏安王之弟,号信陵君。
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
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
有食
客三千,《汉书·艺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孟尝君让相位给魏无忌,魏王封以信陵之地,是为信陵君。
信陵君也以养士出名。
公
元前258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形势危急,魏国大将晋鄙率领魏国主力,在边境上按兵
不动。
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请他发兵救赵。
信陵君
窃得兵符,杀了晋鄙,夺得兵权,解了邯郸之围。
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窃符杀将之罪,就在
赵国住了10年。
秦国得知魏国君臣不和,就派兵攻魏,连败魏军。
就在魏国面临灭亡时,信陵君借了10万赵军,组织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把秦军赶到了
函谷关以西。
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
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找到晋鄙的同党,送上厚礼,让他们散布流言,就说信陵君威名大盛,大家都想让他当王,以此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
又以让魏国人质太子增回国为条件,叫太子增给魏王写信,说秦国要立信陵君为魏王。
就在魏王越来越怀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时候,秦王又派人给信陵君送去黄金和一封信,
信陵君拒收黄金和信的时候,魏王派人来把黄金和信要去了。
魏王打开信一看,信上问魏
王何时让位,秦国预先祝福信陵君为魏王。
接着秦国又放太子增回魏,太子增再次对魏王
提出对信陵君不能信任。
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
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4年就郁郁而死。
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
家死后,秦统一全国就成为必然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