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弗兰德斯互动法课堂定量论文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系统个案研究——针对中职学生

10.16638/ki.1671-7988.2020.21.071基于弗兰德斯互动系统个案研究—针对中职学生*周奇丰(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摘要:国家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如何评价一堂课是否合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文章利用弗兰德斯互动系统,对某一堂课从数据的角度进行评价。
这个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平时的教学听课中,对于提高教师的堂课教学水平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弗兰德斯;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21-219-03Based on flanders interactive system case study-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Zhou Qifeng( Suzhou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Higher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Jiangsu Suzhou 215000 )Abstract: The state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require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hen how to evaluate whether a class is qualified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This paper uses Flanders interactive system to evaluate a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This metho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usual teaching and listening, and has a very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Keywords: Flanders; Classroom teachingCLC NO.: G632.4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21-219-03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教育专家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翻转课堂、做中学、玩中学等一系列教学理念。
2021基于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生物化学教学效果评价范文2

2021基于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生物化学教学效果评价范文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课堂是教学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弗兰德斯认为,研究者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应该有所选择.由于教学活动主要以言语方式进行,语言行为是课堂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占课堂所有行为的80% 以上[2],因此,"课堂语言行为提供了整个课堂行为的充足样本",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或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行为,此外,师生言语行为是明确表达出来的,便于评价者开展客观记录.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 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设,后来演化成一种课堂语言互动行为的分析技术[3],是课堂教学行为量化分析的经典分析方法.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要素是课堂中师生双方的对话,该方法利用一套编码系统把师生语言互动的情形记录下来,并据此进行具体分析. FIAS互动分析系统既是一份课堂互动质量评价的清单,也可以通过分析矩阵,得到该课堂的流程图,从而形成一张诊断课堂互动质量的处方[4].FIAS互动分析系统把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还原为教学结论,反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具有较强的诊断性[5]. 弗兰德斯分析法多用于基础教育的课堂分析,较少分析高校医学课堂这样一个以培养专业医学人才为重点的高校教学中来,而另一些关注高校课堂的学者又比较局限于理论创新体系的构建,鲜从定量化与定性化结合的角度分析、评价高校的课堂和教学.因此,本文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改进后的编码系统评价高校医学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行为,通过数据量化分析,科学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优化高校课堂教学体系. 1弗兰德斯分析法分析系统的改进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方法在记录方式上,是用"代码"客观记录课堂内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及其序列,这些代码基本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原貌,为随后进行的评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处理方法上,FIAS互动分析系统把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采用分析矩阵和曲线分析,形成一定的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还原为教学结论.由于教学是一项人与人交往的活动,人类有丰富的主观能动性,弗兰德斯分析中仅仅考虑语言的作用,而无视其他与语言无关的交流方式,因此需要在编码时适当加入. 1.1 编码系统的修改通过实际运用,我们发现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师生语言互动行为,必须深加工编码含义,丰富编码类型,才能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添加了编码 9 所代表学生之间的讨论.原编码系统的学生语言仅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实际情况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在无效语言中,将原编码系统中的停顿、沉默与混乱区分开,因为前者是有意义的无效语言,比如课程内容的停顿、学生的思考等都是无语言形式. 1.2 采样时间的改进根据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要求在课堂观察中,每 3 秒钟对教学录像采样一次.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某一种语言的动作过程中都不可能仅仅只停留 3秒,3 秒更多的时候只能够代表一个起始时间,而无法代替整个语言互动过程的时间.因此我们采用每5 秒作为采样间隔时间,这样的时间改进更符合高校专业教师的特点. 2基于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我们采用改进后的编码系统(表1)观察课堂教学.将生物化学教学录像进行编码,并采取间隔 5秒记录一次的方式,对每 5 秒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照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符号,作为观察的记录.这些符号代表课堂上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时间,可以获得以时间为序的较为准确的课堂信息. 获得课堂的基本编码数据后,首先依据这些数据形成FIAS 互动分析矩阵,分析矩阵中的每一个代码分别于前一个代码和后一个代码结成以"序对",如(5,1 ),除首尾两个代码各使用一次外,其余代码都使用两次.每一个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行数,后一数字表示列数,将全部序对进行计数,就形成弗兰德斯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单元格数据表示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一般分析矩阵都是对称矩阵.分析矩阵中的行与列分别代表编码系统所确定的 13 种行为,我们按照 13 个编码对生物化学课赋予意义编码,得出分析矩阵图(表 2). 2.1 课堂教学结构分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三部分,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无语言活动(包括沉默、思考、混乱等).对中医药大学西医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课堂结构分析可见,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的比率为1∶ 1,说明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在整个课堂的是相当的,与当初设计的教学方式"讲授 + 讨论"的模式相符. 2.2 教师教学风格分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把教师语言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类,直接和间接是就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态度而言[6].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反映在这两种语言的使用频次上.一般直接影响包括讲授、提问等,间接影响包括情感相关的行为.从时间和比率上来看,整堂课程教师语言的直接影响比重较大,大约 18 分钟都是语言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的时间是 2 分钟,时间较少,需要教师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从讲授过程来看,连续讲授的时间为 9. 7分钟,占总讲授的比值较大,应适当减少连续讲授的比率;课堂的融洽程度主要体现在 1 -3 行与 1 - 3 列相交区域,表现课堂积极的整合程度,1 - 3 行与 1 - 3 列相交区域频次为 1 次,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交流,但是频次相对不足,需要教师注意课堂中师生情感交流. 2.3 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流程图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课堂互动质量进行诊断的方法如下:先找出 FIAS 互动矩阵中第 3,4,5 行中最大的数 A,然后找出该行中次大的数 B,再从次大的数所在的列找出最大的数 C,再从最大数 C 所在的行中找出最大数D,形成一个封闭矩阵.本课堂的封闭矩阵落在(5 -5)、(5 -8)、(8 -8)、(8 -5)所在区域,所诊断的课堂行为为讲授 - 训练模式. 3讨论 我们采用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生物化学作出了定量分析,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了一节高校生物化学课.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本课堂的流向为讲授- 训练模式,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的比率为1∶ 1,说明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在整个课堂的是相当的,与当初设计的教学方式"讲授 + 讨论"的模式相符.从分析结果来看,虽然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交流,但是频次相对不足,需要教师注意课堂中师生情感交流. FIAS互动分析系统的使用方法相对比较方便,共包括三个部分:①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②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标准.在课堂观察中,每 5 秒对课堂教学录像采样,对每个 5 秒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照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符号,这些符号代表课堂上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编码分析可以对教学结构、行为模式、互动质量作出评价;③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分析和矩阵表格.形成分析矩阵时,每次要从数据序列中依次取相邻的两个数作为序列对,然后以分析矩阵中的前一个数据为行数,后一个数据为列数,在对应的单元格中计数依次增加.通过分析矩阵可以了解师生语言行为比例,描绘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语言的比率变化情况,以及得出诊断处方等.从分析矩阵中可以计算出每一类语言行为的频数及其在总的语言行为中所占比例和结构等.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进行课堂互动质量分析可以分类体现师生语言的互动性,并且其对每类语言都有定义,便于进行甄别归类,在处理方法上可以把复杂的课堂现象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还原为教学结论,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是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只能反映课堂内师生的语言行为,像身体语言、教学内容、板书等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得以体现,忽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希望在以后的编码中得以体现.。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多元化课堂评价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多元化课堂评价作者:薛雅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8年第2期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多元化课堂评价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710119)薛雅文[摘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发布以后,教育改革的实施途径主要是课堂。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入和推进,将课堂效果进行有效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对课程改革的推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应使用实际案例从评价手段、主体、功能、内容多元化的角度对课堂进行评价,从而达到更科学有效地评价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多元化;课堂评价[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6-0040-02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效果评估中的重要一环,得到及时的课堂反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相长的基本理念。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也就是使用非单一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表现为:标准制定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范式的多元化、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和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本文主要从评价手段、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功能多元化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课堂评价的手段,常见的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师要把两种评价手段结合起来,从而更客观、全面、科学地对课堂做出评价。
定量评价是使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将评价对象按照标准量化记录,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它具有客观、科学的鲜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选拔、甄别的需求。
但定量评价的关注点只在可执行量化的品质与行为方面,学生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等难以量化的性质等方面,如果单单采用量化只会流于表面,而不能对评价对象做出实质的正确评价和反馈。
定性评价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依据平时状态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不使用数据的形式,通过多个维度对评价对象做出的价值判断,比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作者:温倩兰郭芳侠张咪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9年第01期摘要: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是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用于记录和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过程和影响,指导教学实践。
本文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为基础,对初中物理课堂进行研究,定量分析样本教师的语言特点、教学技巧和课堂安排等,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弗兰德斯互动分析;课堂研究;中学物理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0075-3课堂研究是一个“领域”,研究者深入其中,对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教学现象的发生和教学规律的呈现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包括三个层次:课堂作为教学环境的研究;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即教学研究;将课堂研究作为课程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整合研究对象。
现代课程教学理论强调课程研究的重点应放在第三类研究上,要求研究者将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领域”,将自己置身课堂之中,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重建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体系。
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简介较早采用量化方法分析课堂教学,且发展较为成熟的是弗兰德斯提出的互动分析技术[1]。
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进行“中性”“客观”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具有结构化定量研究的特征,在长期应用中,展示了研究者对教学细节分析的精确技术特征[2]。
迄今为止,依然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行教育研究的理想工具。
弗兰德斯的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理论是基于Bells群体内部互动行为而建立的。
Bells将群体互动分为四类:A是积极的社会情绪领域,B是任务区域,C是需求区域,D是对社会情绪的负面反应。
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有重要影响。
从某些方面来说,掌握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行为就是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弗兰德斯交互分析系统包括描述师生交互的编码系统、观察和记录的标准,显示数据、执行分析和研究目的矩阵。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小学课堂评估——以某小学课堂教学行

©I科研园地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小学课堂评估----以某小学课堂教学行为观测及教师教学行为评估分析为例◎陈淑兰[提要】借助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某小学49位教师的145个教学视频进行课堂语言互动行为的编码和数据分析,获得该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语言行为变化情况,归纳总结该校不同校区、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尤其关注了骨干、非骨干教师的课堂语言行为和交互行为的特征区别,并以该结果为参考,为该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务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FIAS小学课堂评估语言行为一、引言进入大数据时代,得益于大数据技术.信息建设、智慧城市、广告、媒体等行业发展如火如荼,教育行业的运用则稍显不足c正如Anthony G.Picciano教授所说:教学应用大数据分析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利用课堂教学的相关数据来客观地评价课堂还做得很少。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家Flander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种重要的语言行为分析系统——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这一-理论能借助数据清晰地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行为基本特征以及师生互动情况,并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提升提供反思与改进的依据:二、研究目标通过视频观察和FIAS方法,获得教师-学生课堂语言行为在一定维度上量化上变化,并且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多元统计方法,MSA)期待获得如下研究目标:1.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行为基本特征。
2•课堂教学过程受校区、学科和教师自身信息的影响程度「3.运用聚类分析(Classification Analysis),逐步分析骨干、非骨干教师课堂语言行为的聚集和离散情况。
4•基于以上结果.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建议。
三、研究样本情况FIAS分析采用教学课堂现场实录作为视频样本。
2015-2016学期,该小学总共收集最终被分析的教学视频录像共122节课(注:共提供123节课,实际入库视频分析共122节课),补充2015年前课堂教学视频,最终用于数据分析的视频数共173节课,其中130节课的结果用于最终结果展示。
基于学历案的课堂互动研究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与应用

基于学历案的课堂互动研究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历案的课堂互动研究,特别是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的改进与应用。
通过对FIAS系统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更为精准、实用的课堂互动分析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本文首先对FIA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概述,分析其在课堂互动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提升FIAS系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本文还将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改进后的FIAS系统在实际课堂互动分析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课堂互动分析工具和方法。
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教育心理学家弗兰德斯(Ned Flanders)提出,是一种用于分析课堂互动行为的量化研究方法。
该系统通过一套详细的编码体系,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划分为多个类别,并通过观察记录这些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而分析课堂互动的结构、特征和效果。
理论基础方面,FIAS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互动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实现的,而课堂互动正是提供刺激和强化的重要手段。
互动教学理论则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为有效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学习。
FIAS通过编码和量化分析,能够客观、准确地揭示课堂互动的行为特征和规律,为优化教学设计和提升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现状分析方面,FIAS在教育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分析课堂互动的经典工具之一。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FIAS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FIAS的编码体系相对固定,难以涵盖所有类型的课堂互动行为,尤其是那些新颖、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基于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

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基于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的互动分析,特别是基于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FIAS)的应用。
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它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编码和分析,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课堂互动的本质和特征。
本研究将运用这一系统,对实际课堂中的师生言语行为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出课堂互动中的规律和问题,并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编码体系以及应用方法等方面。
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选取一定数量的课堂观察样本,运用FIAS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接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师生言语行为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师生言语行为,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和质量提升。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介绍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由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 Flanders)于1970年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技术。
该系统通过一套详细的编码系统,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行为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揭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FIAS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编码系统,二是分析矩阵。
编码系统将课堂中的师生言语行为分为10个类别,包括教师言语、学生言语、沉默或混乱等,每个类别都有一个对应的代码。
分析矩阵则是一个10x10的表格,用于记录编码系统中各类别行为的出现频次和顺序,从而分析师生言语行为的互动模式。
基于FIAS的师范生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FIAS 的师范生课堂教学互动分析师生的语言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占有很大比重。
美国教育家弗兰德斯认为,把握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互动行为也就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并在20世纪70 年代开发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nders Interact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用于记录和分析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的过程及影响。
FIAS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师生语言互动的重要事件,通过编码分析研究其教学行为,达到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行为进而改进的目的。
课堂语言互动分析为人们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至今仍然是西方教育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工具。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表等方法,而此类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趋中倾向。
FIAS培养过程中,对其教学行为的评价,大多采用现象观察、等级量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课堂中师生互动进行研究,对师范生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启发意义。
本文借助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南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师范生G教育实习期间设计并执教的一堂小学数学课《统计》进行观察编码与分析,真实反映该学生课堂教学互动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其改进教学提供针对性指导。
、弗兰德斯分析系统简介弗兰德斯分析系统采用一种系统的、有结构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从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的角度对师生语言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语言行为下了操作性定义,以便于观察者对课堂语言进行分类。
弗兰德斯将课堂中教学和学生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如表1 所示的10个类别。
其中第1至第7类为教师语言,第8、第9为学生语言,将安静或混乱分为第10 类。
在课堂观察中,弗兰德斯采用定时采样的方法,每3秒钟取样一次,对每个3 秒钟的主要课堂语言活动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作为观察记录。
这样,一堂课大约记录800〜1000 个编码,它们表达着课堂上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课堂定量分析作者简介:鲁杰(1984—),男,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在读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是教育信息化。
摘要:通过采用课堂教学过程时序列分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对一堂探究式化学课进行分析,发现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和不足,从而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课堂教学过程时序列分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795(2012)01(a)-0000-00
教育信息多是一些模糊信息:教育信息不可能精确到每时每刻都是精确的信息。
比如这一刻是老师讲课或者发言,那一刻是学生思考或者练习,总是存在一些模糊状态。
这对我们进行教育信息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过去,我们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只是单凭我们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不能够得到一些定量的结论,使得结果不够准确和完善,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本文采用了课堂教学过程时序列分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法对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中学王健丽老师的一节初三化学课进行了仔细分析。
该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机合成材料”。
1 教学过程时序列分析
(1)整堂课是通过实物材料展示来导入,开始活动探究。
总共有两个探究活动:探究一通过查找化合物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
分子质量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以及有机大小分子化合物的特点;探究二通过对身边的有机材料的实验探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通过设置“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题来展开辩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材料的现状和特点,正确看待有机材料的使用。
接着,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机材料的知识。
最后以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结束本堂课。
(2)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视频演示占24%,老师占用的时间占16%,学生回答,班级讨论与总结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为60%。
即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支持教学,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支持学生合作学习。
可见本课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整合模式的一堂课例。
(3)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个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刻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使用。
很好的做到联系现实,不局限于课本知识。
做到学以致用,很好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2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课例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世纪 60年代提出的一种探究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系统,也是一种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事件的分析系统,以操作性强,易进行“中立”和“客观”的观察、记录及分析而著称,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小学和中学的课堂教学。
2它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十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
它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每隔3秒钟,观察者记下最能描
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
并记在一个统计表中形成矩阵图,进行分析。
本节课片长38分钟.采用3秒的间隔抽样,观察所得矩阵图如下表。
(1)学生行为。
学生语言比率(8-9列次数/总次数)为50%,无效语言比率(第10列次数/总次数)为26%,说明课堂教学活动主体是学生。
教师提问比率(第4列次数/总次数)为9%,在教师活动中占得的比率最高,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参与率极高。
(2)教师行为。
该课中教师间接教学的比率为15%,直接教学的比率为9%。
该课中教师的语言情感比值(1列次数/5列次数)是17%,直接影响与消极影响的比率(2-3列次数/6-7列次数)是111%。
可看出,该课教师借助情感语言,对学生的讲话以接纳、鼓励为主,从而使整堂课的气氛比较宽松,进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师生互动。
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是积极整合格。
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气氛融洽。
矩阵中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
如果在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
从上图可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3%。
而缺陷格为1%,可见该课中教师与学生情感气氛比较融洽,互动充分。
参考文献
[1] 傅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
[2] 王冬兰,郭猛,严燕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