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区支持农业(CSA)如何破解城乡发展困局
社区支持农业中国化的评析

社区支持农业中国化的评析摘要:此文由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入手,先评析了其特点及其对环境、城市发展的好处,重点指出了其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灵感。
从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本身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其中国化的价值所在,对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以予肯定和展望。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al),简称CSA,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
种植季节之初,消费者(份额成员)预付给农民这一年种植的收益,等于变成了农民的股东,与农民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农民则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保证食品的安全。
没有中间的商业环节,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农民增加了收入,消费者得到了有机的农产品。
CSA最早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瑞士和日本发源的,在八十年代传到美国。
它被人类智慧的触角激发的最初目标是实现“永续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这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灵感。
因此,这种社区支持农业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呈星火之势发展起来,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
一方面,CSA注重环保,提倡健康生产、生活方式;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催熟剂等影响庄稼正常生长的化学药物,生产的全过程都是按照生态甚至有机的标准来操作,这样,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真正放心、安全的农产品,同时还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土地的伤害,有益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一方面,那就是对“三农”的扶助效应。
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是“社区支持农业”的精髓。
农民以承包地和闲置农房入股合作社,获取租金;优先雇用村民种植来增加其务工收入。
租金收入以及就近务工的收入实实在在地资助了所在地的农户,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开启,对于城市市民和农村居民都是如此。
可是,从西方搬回来的CSA模式在中国也会有“水土不服”的症状。
CSA模式跟国内绿色农业并不相同,它更多强调的是消费者和农民共同分担风险和收益。
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的优势与瓶颈分析

过 程 这 不 但 满 足 了人 们 亲 近 自然 的 心 理 需 要 , 还 增 进 了对 农 产品质量 、 环境 保护 与可持续 发展等 问题的认识 , 带 动 整 个 社
会 向追 求 食 品 安 全 的方 向进 步 。 2 . 3 保 证 食 品安 全
期 支付 给农 民 . 从 而成 为农 民的股 东 。 与农 民共 同承担种 植过
社 区支 持农业 ( C o m mu n i  ̄S u p p o s e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 简 称
2 社 区支 持农 业 ( C S A) 的发展 优 势
C S A从 根 本 上 解 决 了生 产 者 与 消 费 者 之 间 的 矛 盾 , 实 现 了 双方信 息对等和合作共赢 , 与 传 统 的农 产 品生 产 模 式 相 比具 备 了独 特 的发 展 优 势 。
李 丹, 等: 我国 社区 支 持 农 பைடு நூலகம் ( C S A ) R 星的 馋 势 塑 堡 堑
问题 探 讨
我国社 区支持农业( C S A) 发展的优势与瓶颈分析
李 丹’ 。 孙 学 安 ( 1 . 中 国水 产 科 学研 究 院 , 北 京 1 0 0 1 4 1 ; 2 . 中 国儿 童 中心 质检 中心 , 北 京 1 0 0 0 3 5 )
因此 . 适合我 国国情的 C S A 发展 应 以 农 民合 作 社 为 单 位 , 形 成 消 费者 与 生 产 者 之 间 的 信 任 关 系 , 完善 小 规 模 生产 者
基于CSA实践谈城乡互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佳美有机农场为例

动城乡互动 、 城 乡 互 助 。在 中 国 , 有 机 农 业 的 兴 起 不 得 不 提 到 北
1 . 2 . 2 城 乡互 助公 平 贸 易 , 生 活 富 裕 。农 场 以农 夫 市 集 为 平 台 ,
有 效 地 促 成 与 福 州 妈 妈 菜 团 的 沟 通 与 交 流 。农 场 致 力 于 社 区支
职能、 就 业 引导 、 社 区 营造 、 要素链接 、 P GS 构 建若 干 对 策 , 以促 进 人 才 、 经济、 生 态 的可 持 续 并推 动 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
[ 关键词 】 C S A; 城 乡互 助 ; 可持续发展 ; 佳 美有 机 农 场 [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2 0 . 1 [ 文献标识码 ] A 公平 贸易 , 主要采用配送份额和劳动份额进行蔬菜直销 。
一
批 有 机 农 业 的先 驱 者 和 实践 者 。本 文 选 取 福 建 佳 美 有 机 农 场
为案例 , 通过 C S A 实 践 的探 索 与 总 结 以更 好 地 促 进 城 乡 互 助 与
农业可持续发展 。
守 有 机 生 活 。有 机 农 农 场 也
陈 碧 芬。 等: 基 于C S A 实 践 谈 城乡 互助 与 农 业 可 持 续 发展
资源 ・ 环 境
基于 C S A实践谈城 乡互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城乡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城乡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在当今社会,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城乡发展差距首先体现在经济方面。
城市往往拥有先进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多,居民收入水平高。
而农村地区则主要依赖传统农业,产业单一,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种经济差距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发展困境。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也是城乡发展的一个显著问题。
城市在交通、通信、能源、供水等方面拥有完善的设施,为居民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比之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农村地区道路崎岖、网络信号差、水电供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差距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集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短缺,教育设施简陋,导致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在医疗方面,城市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有限,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较为突出。
城乡发展不平衡还体现在社会保障方面。
城市居民普遍享有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较低,农民在面临养老、疾病等风险时缺乏足够的保障。
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通信、水电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难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运输出去,城市的商品和服务能够便捷地进入农村。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田灌溉和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快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让农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
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农村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核心。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而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发展的方向。
比如,一些山区可以发展特色林果业、中药材种植;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发展民俗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企业的扶持,提供政策优惠、金融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教育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这导致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城市孩子。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提高农业生产力、解决土地问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安全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
首先,提高农业生产力是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的关键所在。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很多农民的经验是靠种地来谋生,但是这种传统的种植模式往往面临着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加强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我们还需要解决土地问题。
农业发展需要土地资源作为基础,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我们要加强土地的保护与管理,加大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荒地面积,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同时,要加强土地的整治和修复工作,提高农田的质量和肥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土地基础。
第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也是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的重要方向。
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
我们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创新研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强农产品安全。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
因此,我们要加强农业产品质量监管,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可靠。
同时,还要推动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农业品牌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意味着质量、信誉和竞争力。
要破解农业发展的难题,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的作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为此,我们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业品牌,推广优质农产品,打造“中国农业”品牌。
进一步,要加强农业合作社的建设。
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我组织的重要形式,能够集中农村资源,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区支持农业(CSA)——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绿色之路

I S S N 1 0 04 —39 0X ; CN 53 — 1 04 4/S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3 9 0 X( S ). 2 0 1 4 . 0 5 . 0 1 3
社 区支 持农 业 ( C S A)
推 动 城 乡一 体 化发 展 的绿 色 之路
r i n g p r o i f t s a n d l o s s e s .C S A p r o mo t e s o r g a n i c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mu t u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w h i c h h a v e g o o d e c o —
Ab s t r a c t :C o m mu n i t y S u p p o t r e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C S A h e r e a f t e r )i s a n e w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云南农 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 8( 5 ) : 6 7—7 2
h t t p:/ / x b . y n a u . e d u . a n E —ma i l :s k @y n a u . e d u . a o n o f Ur b a n - r u r a l De v e l o p me n t
F E NG Y a n mi n .ZHAO Ha i b o ( 1 .I n s t i t u t e o f N e w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6 5 0 2 0 1 , C h i n a ; 2 .P r e s i d e n t i a l O ic f e ,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6 5 0 2 0 1 ,C h i n a )
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 9 7 1年 , 日本家 庭 主 妇 关心 农 药 对 于 食物 的污 染 ,他 们 与 有 机 食 品 生产 者 达 成 一 个 供 需协 议 , 形 成T e i k e i 制度 , T e i k e i 是共 识 或一 起 合 作 的意 思 。 这
一
种植 农 产 品 的机 会 成本 , 同 时节 约 了 中 间环节 的成 本和时间 , 使 农 民摆 脱 销 售 压 力 。此 外 , 可 精 耕 细 作、 水 土保 持 和 减 少农 药 使 用 , 提 高 产 品质 量 , 进 而
C S A有使农业与教育、 娱乐、 康复等相 结合 , 促进农
业 多 元 化发 展 ,满 足 了时代 新 需 求提 升农 业 经 济 、 文 化及 社 会价 值 。
格, 一 般 消 费者 对 其 会 有 顾 忌 , 打 开 市 场 销 路 较 为
困难 。
有机 农 产 品 的生 产 需要 一 个 比较 严 格 的 生态 环 境, 要 求生 态 平衡 , 没有 使 用 化肥 、 农 药 的史例 。在 2 0 1 0年 全 国第 一 次 污 染 源 普 查 公报 中显 示 农 业源 污 染贡 献 率 达 到 4 8 . 9 2 %,远 远 超 过 工 业 污 染 源 和 生 活污 染源 。城 市周 围污染 较 多 , 因此 我 国要 找 到
直 接对 接 起 来 , 农 产 品从 生 产 者 到 消 费者 不 通 过 超 市 或批 发 商 等 中 间环 节 。
识, 满足追求新鲜、 个性、 环保 的心理需求 。
对 农 民来 说 , C S A是 有 目的 、 有 计划 地 生 产 , 进 行 预售 , 可 较 早 回 收 资金 , 减 少 滞 销 的情 况 , 降低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社区支持农业(CSA)如何破解城乡发展困局社区支持农业(CSA)在我国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深耕休闲农业的行业人士,一直对其有所好奇,但由于诸多原因,对其了解始终过于零碎,直到前段时间有幸拜访四川浦江县明月村,与当地致力于社区营造与乡土自然教育、CSA实践的新村民乐毛一家深入接触后,在《明日的农场》一书的启发下,对社区支持农业(CSA)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发现社区支持农业(CSA)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破解我国城乡发展困局的重要砝码之一。
一、我国城乡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局1、食物安全困局从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里程碑式事件之后,苏丹红、瘦肉精、甲醛白菜、膨大剂、农残超标等事件一件又一件接连出现在国人的眼前,有人甚至为此绘制了一份中国食品安全的“毒地图”,加之近年来蔬菜喷施剧毒农药事件频频曝光,以食物安全为导火索的城乡信任危机已频亮红灯。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2008~2015年,年均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99.63起、中毒7279.38人、死亡127.88人,平均每起事件发病36.47人,年均病死1.76%,我国食物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2、小农经济困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2017年曾在媒体发文表示,到2020年,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小农户将有2.2亿户左右,经营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0%;到2050年仍将有1亿户左右,经营的耕地面积比重约为50%。
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小农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但从发展现状来看,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生产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受限等,越来越多的生态化小农无法生存,不得不进城另谋出路,进而导致乡村的衰败,因此,小农经济困局也是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
3、环境污染困局。
由于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及养殖业的污染等,使得农业成为当今中国面源污染的最大的贡献主体。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57%和67%。
人地矛盾在加剧,生态环境不断破坏,种植环境在不断恶化,城乡生态平衡亟需维护。
二、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破解之道CSA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健康安全,同时它能以一种自下而上、平等信任的方式地推动城乡互动,让小农户与消费者在各取需求,互利共赢的过程中,完成城乡关系的重构,进而实现城乡双向支持。
如CSA以相互支持、直接互动、食农教育方式影响着城市的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放心吃健康安全食品,不形成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买卖之间的对立关系,农民公开透明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的加工方法。
城里人与农民直接见面,一起劳作:把“城市反哺农村”号召具体化。
这种方式形成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联系比“农家乐”更加紧密,比通过“结对子”以扶助贪困农民更加自觉和持久。
1、为消费者谋福利,破解食品安全困局➢食物安全有保障,社区支持农业(CSA)让消费者在得到新鲜、高质量的有机时令蔬果或农产同时,食物也不再被视作商品,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所吃的是来自哪里,是怎样种或饲养的。
➢食物价格有优待,CSA生产的食物比大规模用化肥种植的,在菜场销售批发的农产品,成本要高,但是比城市有机蔬菜专柜的价格要低廉。
且CSA农场在价格上会根据会员的参与度及套餐预订情况开展一定程度的优惠。
➢休闲教育有天然场所,CSA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会员家庭参加健康有益的在大自然中进行的种植,养殖活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增加动手能力,收获新鲜的农产品,提倡生态文明,感受耕种及分享的欣悦,进而减少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时间。
而且由于参与计划及耕作活动,消费者对食物生产的过程和面对的挑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土地与生产者的联系加强。
2、给小农户带福音,破解小农经济困局➢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生产开始前,提前与消费者约定价格,无论收获好快,消费者与其共担风险。
明确的消费人群,无须调配时间去开拓市场,可集中改善及提升生产,并充分融入到本地社区中,有机会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直接的反应➢有尊严的劳作。
CSA推行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农耕法,并与消费者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农产品得到更多人赞赏,农民的劳动价值也会得到认可。
➢有计划地生产。
在CSA项目中,农业生产与社区居民需要直接挂钩,可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造成农产品损失和浪费。
➢额外的帮助。
通过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互动伙伴关系,可得到劳动力上的和未来项目计划上的帮助。
3、协城乡促融合,破解环境污染困局➢生活方式的协同化,通过推行有机食物生产及健康生活方式,使城乡生活理念逐渐接近,城乡生活方式逐步协同。
➢人地关系的缓和化,CSA致力于引发大众注意社会责任,维护农地,通过对自然农法、古法耕种、有机种植等生态农业种植方式的推崇,不断增加人与土地的联系,拉近人与土地的关系,以缓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过分攫取而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
➢生态平衡的持续化,CSA透过支持小农户去生产品类繁多的作物,亦同时造就附近地区的生物多样化;其注重“从农场到餐桌”整个流通环节的生态化和短链化,缩短了从生产到消费距离,减少中间环节和运输成本,对社会和环境来说减少了“碳排放”;其提倡的有机方式种植会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土地的伤害,以上均有益于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效益的扩大化。
不通过中间商,使农民得到公平贸易的权利,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从而调动有机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食物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中间商(比如超市)购买的2倍。
据相关统计,在美国萨克拉门托地区,每产出一百万元的产品,直接参与买卖的生产者可产生31.8个工作岗位,而没有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生产者只产生10.5个工作岗位。
三、社区支持农业(CSA)的初步印象1、CSA起源CSA模式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送上门。
后来,这种模式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目前在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都有了一定发展,仅北美就有上千个CSA农场,为超过1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
2、CSA理念建立当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内,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合作与信任,最终实现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以及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通过CSA所倡导的农民与消费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两者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彼此为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共同利益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社区”文化,而农场不定期举办的活动更是拉近了农户、土地与消费者的距离。
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在参与CSA的过程中不断强化。
3、CSA内涵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英文缩写,是由农场(生产者)和社区(消费者)合作建立一个本地食物生产的农耕计划。
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均承担责任,分别有义务,亦同时享有权利。
CSA要求消费者为农场预先提供资金保障以分担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的生产风险,支持生产者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
而消费者同时获得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
CSA 要求生产者推行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以保证向社区提供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
如农活大都是人工操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催熟剂等影响庄稼正常生长的化学药物等等。
4、CSA特点直接分销,免中间环节:去中间环节,省流通成本;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沟通与参与,建立友善互信关系。
主要服务本地市场。
风险共担:预付款(每年年初会员预付未来一年的农产品费用,以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提高有机耕种蓄养的热情);回报(根据农场收获情况得到相应回报)特有的制度设计:农户收入与产量和卖相不挂钩(稳定农民收入,切断使用农药的冲动);公平定价(高于收购价,低于市场价);产品来源可追溯。
5、CSA农场规模一般为小规模农场,面积一般在450亩以内,主要考虑规模太大,不利益农场管理,且会员服务质量会受影响。
6、CSA三大经营“套路”CSA没有固定的经营模式,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三大经营“套路”为:➢订购式--农民把农场生产以固定分量直销给消费者,但保留农场管理和生产的完全权利。
➢「股东」参与式--消费者组织向个别农户要求及指定所需的农产品。
➢合作社型式--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拥有土地、生产资源;更一齐参与农耕工作,并有权作出管理和管运的决定。
7、我国CSA发展现状2005年,北京一些知识分子与河南兰考农民签订了“购米包地”的协议,这是我国最早的含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理念的社区支持农业形式。
截至2017年,我国CSA项目已达500多个,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市,并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推进的势头。
目前我国CSA项目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为城市中等收入者,比较有名的有北京的“小毛驴市民农园”,上海的“青蓝耕读合作社”等。
全国社区支持农业CSA列表(部分)列表来源:CSA研究推广中心8、案例:我国大陆第一家CSA农园——小毛驴市民农园小毛驴园区平面示意图(1)农园概况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占地230亩。
柳林社区农园占地180亩,共410亩。
创建于2008年4月,2009年正式对外营业。
创建者石嫣是第一位公费留美务农的学生,是大陆第一家成功运用CSA模式经营的都市农园。
具体运营由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负责。
(2)农园定位借鉴国内外CSA经验,遵循“三低三高”(即低耗能、低污染、低投入;高起步、高产出、高品味)的原则,通过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基本实现园区内部的生态循环,建立园区的生态经济体系;倡导并实践“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促进城乡互助”的行动理念,推动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与城乡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3)发展目标➢建设北京乃至全国性集参观、科研、教育培训和生产示范为一体的生态基地,培育国内有机农业的重要品牌。
➢建设市民体验农耕及可持续生活、培养健康消费和环保意识的都市农业教育基地; 大学生及中小学生的实训与生态教育基地;促进形成“共同购买型”消费合作社。
➢为各地农民合作社提供示范和培训服务,并协助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上转向现代生态农业。
➢将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为一体,引导城市健康消费合作社与农村绿色生产合作社对接,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助,让农民安心、消费者安心、环境安心,重建社会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实现城乡良性发展。
(4)六项主要工作➢开发生态农业适用技术➢构建新型流通系统(配送份额)➢推动市民农业(劳动份额)➢培养农业人才➢建立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平台➢开展城乡建设理论研究与政策倡导(5)业态分布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业态主要分为土地租赁、蔬菜配送、农业人才培养和农夫市集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