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和联通发展战略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营销比较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营销比较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营销比较分析报告1.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电信行业竞争激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我国两大主要电信运营商,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营销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市场定位中国移动是我国最大的无线通信运营商,以全国最大的4G网络规模和广泛的用户基础而闻名。

其市场定位主要侧重于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务,涵盖语音通信、移动互联网、宽带和数据业务等多个领域。

与之相比,中国联通则在市场定位上更注重提供高品质的网络服务。

作为中国传统电信公司的代表,中国联通以其优质的网络连接和稳定的通信服务而受到用户的青睐。

3.产品组合中国移动在产品组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推出的融合通信套餐,将语音通信、数据业务、互联网服务等多种功能融合于一体,方便用户进行多种需求的满足。

此外,中国移动还推出了“和包”移动支付、流量共享等创新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其产品的覆盖面。

而中国联通在产品组合方面则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通信服务为主。

虽然其提供的通信质量较高,但在满足多元化需求方面的能力相较较弱。

4.营销策略中国移动在营销策略上着力于强调其网络覆盖广、产品创新和多功能的特点,并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和推出优惠政策吸引用户。

此外,中国移动也积极开展合作与推广,如与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定制手机、与企业合作推出企业套餐等,进一步拓展其用户群体。

中国联通则更注重提供高品质的通信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其营销策略主要围绕提升网络质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优化用户服务展开。

此外,中国联通还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定制个性化的通信服务方案。

5.用户满意度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用户满意度方面各有千秋。

由于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网络覆盖,中国移动在用户满意度方面表现相对出色。

同时,其跨地域漫游及全球漫游服务方便了用户在出差和旅行时的通信需求。

中国联通在通信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给用户留下较为良好的印象。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品牌竞争分析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品牌竞争分析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品牌竞争分析品牌竞争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特别是在通信行业这样竞争激烈的领域。

本文将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通信运营商进行品牌竞争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竞争策略。

一、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群体1. 中国移动的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其品牌定位主要注重通信服务的质量和广覆盖面。

中国移动旗下的“移动”品牌是他们的主力品牌,专注于移动电话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并且致力于提供稳定、高效、便捷的通信体验。

他们的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是移动通信用户,包括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

2. 中国联通的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中国联通是中国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其品牌定位注重网络速度和技术创新。

中国联通的主力品牌是“联通”,他们致力于提供更快速、更先进的通信服务,并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他们的目标消费群体也是移动通信用户,特别是那些对网络速度和技术要求较高的用户。

二、品牌形象和口碑1. 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一直以来都与强大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稳定性相关联。

他们拥有广泛的网络资源和用户基础,使得他们在通信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中国移动还积极投入社会公益和环保领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口碑。

2. 中国联通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中国联通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加大网络改造和提速升级等努力,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

他们不仅在网络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加强了他们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因此,中国联通在用户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和美誉。

三、竞争策略和营销活动1. 中国移动的竞争策略和营销活动中国移动作为市场的领导者,致力于巩固其市场地位和品牌优势。

他们采取了多种策略,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和推出有吸引力的套餐和优惠活动。

此外,中国移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其他国际运营商进行合作,扩大了其品牌影响力。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比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比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对比分析一、公司背景与主要经营业绩、财务数据介绍(一)公司背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一家基于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其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骨干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由中央政府管理。

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 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

中国移动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

截至2008 年12 月,中国移动网络已经100% 覆盖全国县(市),客户总数超过4.5 亿户,与237个国家和地区的38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79国家和地区的252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

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所属子公司是既以资本为纽带,又以网络和业务为链条的母子公司关系。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7月19日成立的基于GSM和W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作为中国主体电信企业和基础网络运营商,覆盖全国城乡,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

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

母公司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于2008年10月15日由原中国联通红筹公司、中国网通红筹公司合并成立,为与合并前的中国联通相区分,业界常以“新联通”进行称呼。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

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

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

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

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

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

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

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

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

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移动与联通比较分析02-07

移动与联通比较分析02-07

94 173 250 353 503
60
78
93 108 126
158604 192381 243041 295358 356959
35547 42026 53589 66114 87179
用户规模大幅增长1.6倍,用户通话时间增加,而来自每个用户的收入下降,
但收入增加1.25倍,利润增加1.45倍!销售利润率增强!
2007年 162.491 18.252 341.41 125.43
250.1 263.0
46.0 58.1
92.11
57
99539 9301
用户规模大幅增长1倍,用户通话时间增加,而来自每个用户的收入下降,
但收入增加0.48倍,利润增加1.18倍!盈利能力增强!
8
项目 年份 总资产 现金和存款 存货 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付息负债 所有者权益 营业收入 营运支出 所得税 净利润
占16流动资产比 91%
700
77占资产比77 33.5%77
3,263 4,068 6,625
77
47,420 8,383
36,894 469
5,445
-
其它财务资产
190
143
96
7113
77
20
非流动资产小计
225,682 237,846 288,843 299,951 323,169 355,858
EBIT EBITDA 经营现金净流入 投资现金净流入 筹资现金净流入 现金及等价物余额 现金及等价物净增 投入资本
厦门大学吴世农
中 国 联 通 主 要 财 务 数 据 (百万元人民币)
2003年

认知联通

认知联通

认知联通一,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的各项业务对比:中国移动中国移动自称“移动专家”,是基于其只经营一张GSM网络;同时仅经营少量和移动相关的增值业务,如:手机短信、手机IP长途、手机互联网等。

因此具有一定道理。

但是专家不是自封的,还需要市场的最终确认。

总体来看,中国移动的品牌策略是执行得较好的,远远超过了中国联通;当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果在未来不能好好把握,完全有可能会被中国联通击败。

中国联通(1)新势力 VS动感地带新势力是中国联通针对移动动感地带而推出的客户品牌。

但是相应的宣传策划尚未见市,据说只在部分省市试点。

相对移动动感地带,联通的青少年品牌建设明显处于劣势。

而且由于联通网络的覆盖不足和计费分区等问题(出了校园无提示等),更多的在校学生或选择中国移动的校园卡等产品,或者在使用一段时间联通的校园卡后转网到中国移动。

据说中国联通在2005年大规模推进新势力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发展工作,并制定了纷繁复杂的资费套餐和推广措施。

但是在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中并未取得巨大的反响和成果!动感地带动感地带(M-ZONE)是中国移动花费大力气打造的青少年品牌,定位于独立、自主、时尚、新潮等青少年追捧的品质;其口号“我的地盘听我的”有着强烈的号召力,同时周杰伦等偶像的广告影响力也迅速使得动感地带红遍中国,得到15-26岁的青少年的认可。

目前动感地带有两种套餐,一种是音乐套餐,一种是网聊套餐!这两种套餐在资没有多大的差异,但是GPRS流量的差异和音乐套餐的差异足以满足大部分青少年时尚的要求!建议应该在和动感地带的对比中,有针对性的制定资费和市场策略;同时在对青少年用户细分的过程中争取领先于中国移动,后来者居上。

(2)如意通 VS神州行和中国移动对神州行采取的策略一样,中国联通基本上对如意通也采取了低调发展的原则,由市场自行传播和宣传。

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和移动相差不多的地区,由于联通有着10%的资费优惠,联通GSM130、131的如意通仍然获得了不少用户群体;联通CDMA133的如意通在推出初期,制定了4个套餐,曾经较好的满足了部分低端客户的需求,配合早期的CDMA免费送机政策的强大宣传攻势取得了一定用户规模(如意通不在送机之列)。

我国运营商3竞争战略和策略

我国运营商3竞争战略和策略

我国运营商3竞争战略和策略在全球通信市场中,中国运营商一直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和市场份额,这三大运营商都制定了相应的竞争战略和策略。

首先,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一直以来都采取了以市场份额为导向的竞争战略。

他们通过建立庞大的网络覆盖和提供广泛的产品与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大量的用户。

中国移动致力于提供可靠性和稳定性,在通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次,中国联通在竞争中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他们通过引入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联通以提供高速宽带和移动互联网服务为重点,不断推出优质内容和服务,以吸引用户。

最后,中国电信则主要以价格竞争战略为主。

中国电信采取了更加亲民的价格政策,不断降低通信费用,以吸引用户。

他们还通过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和增值服务来巩固用户的忠诚度。

除了各自的竞争战略外,三大运营商还在一些方面进行合作,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他们在共享网络、漫游服务、国际业务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服务品质。

然而,随着中国通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三大运营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市场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巨头的竞争。

比如,像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都进军了通信领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通信服务。

这些新兴竞争对手在创新产品和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面对新的竞争格局,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纷纷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竞争战略。

他们积极开展5G网络建设,提升通信速度和带宽,以满足用户对高速互联的需求。

同时,他们也加大了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布局,以跟上市场的变化。

总之,中国运营商的3竞争战略和策略在推动整个通信市场的发展和变革。

他们通过不同的竞争策略来争取市场份额和用户,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互联网巨头的竞争。

未来,随着5G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中国运营商将面临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来适应新的挑战。

三大运营商的竞争及未来发展

三大运营商的竞争及未来发展

三大运营商的竞争及未来发展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的建设和普及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营商作为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的关键力量之一,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逾九成,虽然竞争激烈,但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二、三大运营商的现状分析1.中国移动:目前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市场的巨头,其市场份额超过70%。

在4G时代,中国移动凭借着其宽广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网络技术实力,成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张。

然而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也开始加快转型,并在5G网络建设和应用方面积极探索。

同时,中国移动也开始注重多业务协同发展,例如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一些联合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更多的利润。

2.中国联通:在全球高速发展的5G网络建设中,中国联通也开始大力投入,力图在5G网络建设和应用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

同时,中国联通还在开展多项创新业务,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另外,中国联通也在积极开展信息化转型,一方面加强自身技术储备,另一方面与其他企业合作,推进跨行业合作。

3.中国电信:作为目前市场份额相对小的一家运营商,中国电信在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方面,大力推进网络升级和转型,改变过去以传统通信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加强互联网和信息化业务发展。

近年来,中国电信还积极探索新型的业务模式,例如,在全国独家推出了基于“全员可用”的无感支付产品——“和付”,并获得了广泛的用户赞誉。

三、未来发展趋势展望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三大运营商也会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首先,三大运营商需要加快自身网络技术的升级和建设,提高网络覆盖和速度,并积极发展5G应用场景和业务,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其次,三大运营商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合开发,积极推进跨行业合作,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最后,三大运营商还需要加强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粘性,提高营销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巨头们的市场归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和联通发展战略比较2010-10-25 17:18【摘要】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目前主要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移动)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联通)两家经营。

但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处于领军垄断地位,联通与中国电信等其他通信公司的移动业务一起尾随其后。

移动和联通在各自业务和财务上也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在其实际营运收入和业务操作上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移动;联通;竞争战略;财务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通信市场竞争现状。

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统计,近年来移动用户增长率远高于固话用户。

2005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万;2006年为万;截至2007年8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51566,9万,用户年增长率都接近20%。

移动通信业务占总业务收入的比重最大,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电信业务的主流,占总业务收入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加大。

??????? 毫无疑问,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竞争市场。

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主要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移动)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联通)两家主要业务经营商。

从公司规模上看,移动目前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员工12万多人;联通上市几年来资本融资627亿元,总资产2262亿元。

从经营业务的范围看,移动的业务领域较窄,集中在移动通信领域,包括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据业务、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

而联通所经营的业务则很全面,包括移动电话(GSM和CDMA)、移动数据业务、193长途电话、市话、寻呼、IP。

电话、UNIENT165、卫星通信、联通数据与专线,银行卡业务等,但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移动通信领域上,其总收入中移动通信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 2007中国联通移动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从联通和移动竞争就可看到这一点。

移动因为网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优势,抢到了很多的高端用户;联通在很多地方只能得到“城中村”用户,联通用CDMA打高端,但是因为服务质量不佳,很难吸引高端用户。

对低端用户,主要集中在价格的竞争上,移动用动感地带、神州行和大众卡都是预付费业务等品牌和各种套餐,在价格上与中国联通展开积极的竞争,再配合主动的广告和品牌策略,争到很多时尚年青用户和低端用户。

中国联通紧随其后也相继推出了主打的四个客户品牌分别为:新势力、如意通、新时空和世界风。

联通新时空和世界风沿用的是以前品牌,联通新时空主要针对集团客户,而世界风则是延续以前双模手机的品牌,定位为高端品牌;新势力与如意通则分别与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和神州行相对抗。

尽管几年来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无论是从业务收入、市场份额,还是用户质量来看,与中国移动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200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到亿元,增长%,净利润达到亿元,增长30%,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亿户,占整个移动电话市场的60%以上。

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亿户,占整个移动市场的20%以上。

这一用户基数决定了移动和联通在竞争中的基础地位。

?????? 发展趋势。

从全球移动通信发展来看,这两年呈现更加高速的增长态势,到去年,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突破26亿。

从2000年以来,全球移动通信用户以每年2亿左右的速度增长,去年和今年以更高的速度发展。

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的现象在2002年已经发生,全球有166个国家的移动用户超过了固定用户,所以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最大的通信手段,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移动用户数达到约亿,普及率为43%,年增长率约为20%;全球手机用户数约有30亿,普及率为50%,年增长率为10%,增长率的拉动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 在全球30亿移动通信用户中,第二代移动通信仍然占主导地位,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市场中,GSM是快速增长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

CDMA近几年发展比较平稳,从总体来讲,都在14%左右。

而3G逐渐拥有越来越多的份额,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仍处在发展阶段,但3G的应用在今后几年内将是发展主流趋势。

?????? 2.移动联通财务比较分析??????? 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竞争激烈,但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处于领军垄断地位,联通与中国电信等其他通信公司的移动业务一起尾随其后,不过联通与其他公司相比更为强势,因此才有了联通和移动的相提并论。

而且近两年来,两者均发展迅速,为了更清晰地比较两者在绩效上的差异,以下从业务和财务上,对两者2006年和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 发展战略比较。

由于二者进入市场的时间不同,在业务经营、网络规模、经营特点等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者的总体比较如下表1:??????? 运营商特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经营业务移动业务全业务移动技术标准GSM为主,GPRS为辅GSM和CDMA并行经营特征老牌运营商新的市场进入者网络规模GSM用户全球第一CDMA用户全球第三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不到30%政府管制相对严格放松消费政策无优惠有优惠经营经验经验老道相对缺乏业务品牌认知率高认知度相对较低业务发展比较。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主营业务都是移动话音业务,主要分为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两类。

中国移动的“全球通”业务是经营多年、全力打造的品牌,不仅网络覆盖好,计费准确完善,服务质量较好,而且还实现了全球多地区的漫游。

“神州行”业务用户占到了中国移动用户的60%,由于其拥有网络覆盖优势,用户人缘很好。

“动感地带”将用户定位于独立、自主、时尚、新潮的青少年群体,目前已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但其内涵不足,资费单一,内容也不多。

中国联通“130”(GSM网130、131)品牌微弱,从未有明确的定位、策划和宣传。

“联通新时空”的品牌有一定影响力,但CDMA与“全球通”相比,用户规模很小,发展并不理想。

“UP新势力”只在部分省(市)试点,品牌建设处于劣势,存在网络覆盖不足和计费分区等问题(出了校园无提示等),用户转网时有发生。

对于“如意通”(GSM130、131和CDMA133),中国联通采取低调发展的原则,在推出初期确定了4种套餐,满足部分低端客户的需求,通过市场自行传播和宣传,加上其10%的资费优惠,吸引了不少用户;但CDMA133“如意通”因手机价高和款式落后等问题,其发展并不如人意,未来不容乐观。

总体看,在业务发展上,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相比处于劣势。

因此,中国联通未来在业务发展上应着力解决如下问题:重新定位,“130”业务的用户群应侧重于中低端,“联通新时空”则应面向中高端。

对于“UP新势力”,中国联通2006年的重点即是大规模推进建设和市场开发,包括制定各种资费套餐和推广措施。

“如意通”GSM需定位于低端,而CDMA133“如意通”应设法转化为一个较高端的预付费品牌。

??????? 话音业务市场逐渐出现了饱和现象,新用户中低端用户(预付费)增多,话音业务出现增量不增收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运营商将移动增值业务作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创收点。

近几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推出了不少移动增值业务,这些业务对他们整体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加,同时也使用户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

?????? 用户比较。

2007年底,中国移动用户达36,万户,全年净增万户,市场占有率约为69%;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达到16,万户,增长率达%,其中GSM业务用户为12,万户,增幅为%,CDMA用户为4,万户,增户%,GSM用户仍是中国联通的主要客户。

??????财务业绩比较分析?????? 2.4.1总体分析??????? 上表2给出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财务指标比较,从比较看来,两运营商的财务状况良好,都具有较好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同时它们又各有特点。

从财务指标来看,移动整体表现最好,收入增长快,每股盈利较多;而联通则长于增长能力,尤其是净利润和每股盈利增长更是以高速度增长。

这表明,中国联通在保持营业总收入增长的同时,降低了营运指出和相关负债,2007年联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上年底的%降低至%,得力于公司发展质量的提高,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公司整体净利润如此大幅度提升。

从营运收入比例来看,两者的增值服务收入都在进一步增多。

2007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达91609百万元,比2006年增长%,增值业务收入占营运收入%,比2006年进一步提高。

中国联通的移动增值业务也已成为新增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其移动业务服务收入的%,较2006年的%有较大提高。

2007年联通公司把增值业务服务纳入主打战略,已向全国221个城市大力推广新业务,如CDMA网“掌上股市”产品,提供专业化证券交易服务,重点发展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高价值集团服务,加快推广互联网应用及语音增值服务。

这也与这两家公司在国内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态势相吻合。

??????? 2.4.2盈利分析。

比较表2中两个公司的EBITDA率、净利润和每股盈利,可以看出,移动的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联通,但从整体盈利能力上来看,移动明显高于联通。

下面,就用ROIC指标对两家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做进一步分析:??????? 首先应该明确移动取得如此业绩是在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中取得的,不仅要面对老竞争对手联通公司在高端和低端用户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电信和网通公司的小灵通在低端市场的竞争。

再有就是移动已经上市的省公司有21个,不仅仅包括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公司,还包括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公司。

虽然移动上市公司的部分盈利指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客观地从中国目前的资费体制和竞争态势看,移动公司无疑是最具有盈利能力的。

??????? 联通的盈利能力表现较差,与联通公司的发展阶段和纳入上市范围的业务有关。

首先,联通作为打破原有电信运营市场竞争格局的新生力量,无论是网络规模还是用户数都还处于成长期;其次,纳入上市公司范围的除了盈利能力较强的G网业务、长途电话和数据业务外,还包括亏损严重的无线寻呼业务以及独立不久的C网业务。

虽然联通上市公司的总体EBITDA率不高,但GSM业务的EBITDA率却高达%,因为无线寻呼业务和CDMA移动电话业务分别在税前亏损亿元和亿元,导致利润减少,从而使整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偏低。

??????3.绩效差异因素分析??????? 在营业收入和财务业绩上,联通都稍逊一筹。

那么,在业务实际运转过程中,两公司也必然存在差异。

下面主要从品牌、创新、客户响应、资费几个方面来比较两公司的运营表现。

?????? 品牌差异。

在英国《金融时报》联合跨国品牌调研及咨询公司明略行宣布了一个新的“全球最强势100品牌”排名,中国移动以品牌价值392亿美元高居第四名,在全球电信品牌中排名第一。

移动的网络质量在全球运营商最新排名中亦列居首位,其三大客户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塑造了强大的企业品牌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