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济南的冬天》教案 (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与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文学表现手法的认识。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得有些吃力。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有趣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让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写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把握作者情感和修辞手法运用方面。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逐渐领悟到课文的美。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以下是一篇《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案:《济南的冬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分析《济南的冬天》的主题和情感。
3.学习并欣赏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济南的冬天》的主题和情感,学习文中的描写手法。
2.难点:欣赏文中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文学成就和代表作品。
3.文本分析:
-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济南的冬天》的主题。
-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4.语言特色:品味老舍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简练、生动、形象等。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老舍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以提高课堂互动性。
部编版2《济南的冬天》教案 (1)

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采用“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赏析的方法品味语言、探究情感。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同学们,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画面?你能借用古人描写冬天的诗句来描绘吗?(学生各抒己见)(参考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亮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二)学习山景
1.学习第二自然段。喜欢第二段的学生齐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预设1:这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济南当做一个人来写,写出了悠闲、闲适。
预设2:这句话不仅用了拟人的手法,且动词生动,“晒”“睡”“等”等动词 写出了老城的冬天是悠闲的。
总体预设:学生应该可以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关注到动词的鲜活运用。教师 在引导时,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一个“晒”字,将一个老城化为一个 悠闲的老者,是那样的闲适、静谧,知足安乐,而“睡”更一步深化了悠闲的 程度,连用两个动词,自然贴切。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结合作者旅居经历,创设悬念,激趣入题。
导入语:同学们,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生67年,曾在北京度过42年,剩下的25年在异 乡度过——英国五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美国四年,重庆七 年半,济南4年半。你们猜,在他一生的散文里,哪个城市“提名”次数最多——?他几 乎从没写过纽约,就连北京也写的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还写了一个长 长的系列,济南的春天、秋天、冬天都藏在他的散文里,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篇, 看看老舍眼中的济南之冬有什么独特之处。
过渡语:作者老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 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济南的冬天究竟有什么样的艺术呢?同学们快速浏 览课文,并尝试用简洁完整的一句话,准确、没有遗漏地说一说作者老舍看到了什么?
预设1:文章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小山和水。
预设2:济南冬天的天气温和(温晴),济南冬天的山景秀气美丽,济南冬天的水色充满 生机。
《济南的冬天》说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济南的冬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 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 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学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

中学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中学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从中获取信息、思考问题和拓展思维。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济南的冬天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学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陈村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天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
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
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老舍(课件显示)三、作者简介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
他曾先后在济南住过七年,虽然仅仅是七年,但时短情长,他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济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4.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②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向同学们展示四张精美的冰雪图片。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老舍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2)文人雅士诵济南,老舍与济南,写作背景。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读一读生字词,分一分多音字,解一解词语。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1.济南的冬天天气的总特征是怎样的?温晴。
2.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两种景物?山,水。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一)学习第1段,读文章开头,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的。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学习第2、3段,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的?结合课文,说说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的?(三)学习第4段,朗读课文第4段,说说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济南的雪一点儿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同学们归纳第4段的写景特色。
(四)学习第5段,这一段怎样写城外远山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中的“卧”换成“躺”好不好?为什么?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体会济南的冬天的美,也欣赏老舍笔下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
(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济南(jǐ) 澄清(chéng )发髻(jì) 贮蓄(zhù)镶(xiāng ) 着落(zhuó )着急(zháo) 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预设:总——分——总。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采用“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赏析的方法品味语言、探究情感。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同学们,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画面?你能借用古人描写冬天的诗句来描绘吗?(学生各抒己见)(参考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亮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第1自然段,学习通过对比来突出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简介作者作品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
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掌握字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安适.(shì)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宽敞.(chǎng)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温晴:温暖晴朗。
澄清:清澈明亮。
秀气:清秀。
文中形容小山的秀美小巧。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美景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想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一幅幅美景。
(过渡)下面,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提请学生回答)温晴、慈善。
2、初读寻芳,欣赏冬天美景问: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吗?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澄清的河水,它又绿又清,像一面镜子。
济南冬天美,美在那些小山,它们像小女孩,又害羞,又秀气。
济南冬天美,美在济南的天,它清亮空灵,像一块蓝水晶。
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
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3、整体感知,梳理内容(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哪些景物?(3)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讨论后明确:(1)济南冬天的“温晴”。
(2)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3)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六、再读课文,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1段1、第一自然段怎样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⑴北平的寒————济南的暖(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伦敦的暗————济南的明(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⑶热带的热————济南的温(热带地方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
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
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
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2、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
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不猛烈,是柔和的。
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七、课堂小结文章一开头,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八、课后作业1.抄写所学字词各三遍,熟记“读读,写写”中的字词音义。
2、完成课课练的1、2、3、4题附: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老舍总特点:温晴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第二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是如何来描写济南冬天的美景的。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亮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二、品读赏析(一)品读课文第2、3段1.一座老城,有“温晴”的天气,还有山有水,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天气转入到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的呢?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然后鸟瞰全城,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3.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有什么特点?(可爱)4.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
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何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