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2023年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PX(对二甲苯)是石化行业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涂料、橡胶等行业。
本文将对PX行业市场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规模目前,全球PX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PX市场规模达到了约30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3700万吨。
中国市场是全球PX市场最大的消费市场,占据了全球PX市场的一半以上份额。
对二甲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对PX生产的主要国家。
二、发展趋势1. 创新技术推动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生产技术不断涌现,如新型催化剂的应用、低能耗工艺等,这些技术的出现将提高PX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2. 环保要求趋严:近年来,环保法规的加强使得PX生产企业面临更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
为了符合环保要求,企业需要加大投入,进行设备升级或技术改造,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3. 拓展应用领域:PX主要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等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高性能塑料、纤维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将推动PX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竞争格局目前,PX市场的竞争格局还比较集中,主要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韩国SK等大型石化企业主导。
这些企业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占据了市场的重要份额。
此外,全球化竞争也趋于加剧,一些国际石化企业也进入了PX市场。
四、风险与挑战1. 原材料价格波动:PX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如苯和甲苯等。
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对PX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需要对市场行情进行及时分析和预测,合理调整采购策略。
2. 环境保护压力:PX生产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得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这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
3. 全球化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国际石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一、本文概述对二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聚酯纤维、油漆、涂料、染料等产品的生产。
然而,由于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对二甲苯的分离提纯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二甲苯的分离提纯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对二甲苯分离提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分离提纯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将对二甲苯的性质、用途及市场需求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并比较各种分离提纯技术的优缺点,包括传统的精馏技术、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萃取技术等。
文章还将探讨一些新兴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等在对二甲苯分离提纯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从事对二甲苯分离提纯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共同推动对二甲苯分离提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对二甲苯的分离方法对二甲苯(para-xylene,简称p)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石化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高效、环保的分离提纯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二甲苯的分离方法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吸附分离、精馏分离、膜分离和萃取分离等。
吸附分离法:吸附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在对二甲苯分离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吸附剂的选择和设计是吸附分离技术的关键。
目前,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和良好再生性能的吸附剂,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多孔碳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有望提高吸附分离过程的效率和选择性。
精馏分离法:精馏分离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方法,通过对二甲苯混合物进行多次加热和冷凝,利用不同物质之间沸点的差异实现分离。
然而,传统精馏法能耗高、效率低,且易受到原料组成和操作条件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改进精馏过程,如采用多效精馏、热集成精馏等技术,以降低能耗、提高分离效率。
2023年对二甲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对二甲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是高档有机溶剂和一些化学药品的重要原料。
它广泛应用于领域如化学、医药、染料、塑料、涂料等。
目前,二甲苯行业市场发展形势良好。
以下是其现状的具体表述:
1. 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为二甲苯行业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
尤其在化工、医药、染料、塑料和涂料等行业中,二甲苯被广泛使用,需求量持续增长。
因此,其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2. 行业价格稳步增长
由于化工行业用品价格波动迅速,但二甲苯的需求量远高于供应量,其价格稳步增长,市场极具吸引力。
根据国内市场资料,二甲苯的价格平均涨幅保持在17.4%以上,这也说明了市场对此有强大的需求。
3. 安全性逐步提高
由于二甲苯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性和腐蚀性的问题,造成了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难点。
但是在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下,二甲苯的安全性逐渐得到了提高。
目前,二甲苯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4.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二甲苯的需求量的逐渐增加,市场上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许多市场主体涌入,加剧了市场中的竞争。
在这种竞争的情况下,市场更加需要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二甲苯市场的发展趋势良好,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企业应加强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并关注需求变化,以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政府也应加强环保措施和安全企业约束,促进整个行业的稳步发展。
1对二甲苯生产的技术进展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D 2p 2HYDROXYPHENYLGLYCINEPian Yanjie and Zhao Jiquan(School of Chemical E ngineering a nd Technology ,H ebei Univer sity ofTechnology,T ia nj in 300130,China)Abstr act:H erein,the enzymetic and 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D 2p 2hydroxyphenylglycine ar e introduced r espectively.It is concluded that enzymetic method has the properties of high selectivi 2ty,low pollution,and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will be adopted in the future.T he key problem is how to immobilize the enzyme to make it reusable.T here are thr ee chemical methods,so called p 2me 2thoxy benzaldehyde method,Strecker method and glyoxalic acid 2phenol method,for the synthesis of D 2p 2hydroxyphenylglycine.Among of the thr ee methods,glyoxalic acid 2phenol method is developed fully and adopted in industr y today.H owever,the method has high pollution on the environment.The resolution of D,L 2p 2hydroxyphenylglycine to get the D 2enantiomer i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D 2p 2hydroxyphenylglycine;synthesis;enzymetic method;resolution对二甲苯生产的技术进展张建成(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271)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对二甲苯(P X)生产的技术进展状况,介绍了芳烃联合装置中歧化烷基化、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工业应用及研发成果,以及混合芳烃分离技术工业化及研究现状,目前国内仍然以催化剂、吸附剂的研制与开发作为提高PX 产量的研究重点。
2024年对二甲苯市场调研报告

对二甲苯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二甲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报告对二甲苯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2. 二甲苯市场概述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它在化学工业中广泛用作溶剂和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染料、塑料、橡胶、草药等产品。
当前,二甲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3. 二甲苯市场需求分析3.1 主要应用行业二甲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行业:•化学工业:用作溶剂和原料,广泛应用于染料、塑料、橡胶等化学产品的生产。
•印刷和包装工业:作为溶剂,用于油墨和涂料的生产。
•医药行业:用于制造药物、草药等。
•涂料行业:作为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各类涂料的制造。
3.2 市场需求现状二甲苯市场需求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化学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二甲苯市场需求增速更为迅猛。
另外,环保压力的逐渐增加也对市场需求产生了影响,有机溶剂的绿色、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为二甲苯的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4. 二甲苯市场竞争分析4.1 主要竞争对手二甲苯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全球化学品公司: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
•本土化学品公司: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
•小型生产企业:如中小型化工企业。
4.2 竞争优势分析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二甲苯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得竞争优势:•成本优势: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技术优势:依靠独特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二甲苯产品。
•品牌优势: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5. 二甲苯市场未来发展趋势5.1 环保要求带来的机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有机溶剂的绿色、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这为二甲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企业可以通过开发绿色环保的二甲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4年二甲苯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二甲苯市场需求分析引言二甲苯(xyl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例如化工、塑料、油漆等。
本文将对二甲苯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甲苯市场概况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涂料、胶黏剂、塑料、纺织品、电子器件等。
二甲苯制品也被用于燃烧增塑剂和汽车燃料添加剂等。
二甲苯市场规模庞大,并呈稳定增长趋势。
市场需求分析工业应用需求1.涂料工业:涂料行业对二甲苯的需求量较大,用作溶剂和稀释剂,以提高涂料的流动性和降低粘度。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涂料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将推动二甲苯需求量的增加。
2.塑料工业:二甲苯是合成聚苯乙烯(聚苯乙烯)的重要原料之一,也被广泛用于制造其他塑料制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的需求增长将带动二甲苯市场的发展。
3.纺织品工业:二甲苯可用于染色和印刷纺织品,提供丰富的颜色选择和色牢度。
随着时尚行业的蓬勃发展,二甲苯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汽车行业需求1.汽车燃料添加剂:二甲苯可用作汽车燃料添加剂,提高燃烧效率和汽车性能。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汽车燃料添加剂市场的需求将增加,进而推动二甲苯需求的增长。
2.汽车制造:二甲苯是制造汽车部件的重要原料之一,如塑料零部件和橡胶密封件的生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二甲苯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能源和建筑需求1.燃煤发电:二甲苯可用作燃煤发电的喷射剂,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中国,燃煤发电仍占据重要地位,将推动二甲苯市场的需求。
2.建筑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对涂料和塑料制品的需求增加,将带动二甲苯市场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1.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低污染、高质量的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二甲苯生产企业应采取环保措施,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2.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二甲苯需求的增加。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阐述了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芳构化、甲苯选择性歧化及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等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及不足。
分析表明,与甲醇制芳烃技术相比,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具有对二甲苯选择性高、流程短、无需吸附分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实现煤经甲醇(和甲苯或苯)制对二甲苯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采用芳烃联合装置与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技术耦合,理想状况下可实现对二甲苯增产40%以上,同时不副产苯。
提出了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既利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聚酯产业链安全,还有助于形成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技术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引言对二甲苯作为炼油和化工的桥梁,既是芳烃产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亦是聚酯产业的龙头原料。
目前,对二甲苯应用中约97%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其余用于医药、溶剂、涂料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二甲苯供不应求,利润率居高不下,引发项目建设热潮。
未来几年,对二甲苯产能将集中释放,供需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本文就对分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市场进行分析,为企业应对未来市场变化提供参考。
1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现在全球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和法国Axens公司拥有整套且比较成熟的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2011年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二甲苯整套生产技术。
其中UOP是世界领先的芳烃生产工艺技术供应商,截至2014年,UOP已经为100多套联合成套装置和700多套单独芳烃生产工艺装置发布了许可。
本文主要以混合二甲苯为原料,装置采用无歧化流程,即由二甲苯精馏、异构化、产品分离三个单元组成。
其中二甲苯精馏是通过精馏除去混合二甲苯原料中除二甲苯之外的其它组分;异构化是将精馏后二甲苯中的1,2-二甲苯(邻二甲苯)、1,3-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乙苯转化为1,4-二甲苯(对二甲苯),最大限度地生产需要的PTA原料;PTA原料分离是将异构化产物中的1,4-二甲苯与反应后还存在的1,2-二甲苯和1,3-二甲苯等进一步分离,从而得到纯度符合要求的1,4-二甲苯。
2023年对二甲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对二甲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涂料、油墨、塑料、橡胶等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二甲苯行业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以下是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现状的分析:一、市场规模扩大:二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在化工、涂料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二甲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
二、技术不断进步:二甲苯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生产工艺更加先进,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二甲苯市场前景较好,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竞争。
市场上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竞争激烈。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之间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四、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二甲苯行业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渐上升。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国际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国内企业要与国际企业竞争,生产成本的上升会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五、环保压力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有机溶剂类化学品如二甲苯的排放和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对工业企业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二甲苯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压力。
六、市场前景广阔: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二甲苯行业的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二甲苯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尤其在汽车、建材等行业,对高品质二甲苯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综上所述,二甲苯行业市场在市场规模、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生产成本、环保压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特点和现状。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市场前景仍然广阔,尤其在一些相对新兴的行业中,二甲苯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因此,对于从事二甲苯行业的企业来说,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环保压力,以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阐述了甲苯歧化和
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芳构化、甲苯选择性歧化及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
化等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及不足。
分析表明,与甲醇制芳烃技术相比,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具有对二甲苯选
择性高、流程短、无需吸附分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实现煤经甲醇(和甲苯或苯)制对二甲苯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采用芳烃联合装置与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
化技术耦合,理想状况下可实现对二甲苯增产40%以上,同时不副产苯。
提出了
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既利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聚酯产业链安全,还有助于形成煤化工和石油
化工技术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引言
对二甲苯作为炼油和化工的桥梁,既是芳烃产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亦是聚酯
产业的龙头原料。
目前,对二甲苯应用中约97%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其
余用于医药、溶剂、涂料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二
甲苯供不应求,利润率居高不下,引发项目建设热潮。
未来几年,对二甲苯产能
将集中释放,供需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本文就对分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市
场进行分析,为企业应对未来市场变化提供参考。
1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
现在全球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和法国Axens公司拥有整套且比
较成熟的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2011年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二甲
苯整套生产技术。
其中UOP是世界领先的芳烃生产工艺技术供应商,截至20
14年,UOP已经为100多套联合成套装置和700多套单独芳烃生产工艺
装置发布了许可。
本文主要以混合二甲苯为原料,装置采用无歧化流程,即由二
甲苯精馏、异构化、产品分离三个单元组成。
其中二甲苯精馏是通过精馏除去混
合二甲苯原料中除二甲苯之外的其它组分;异构化是将精馏后二甲苯中的1,2
-二甲苯(邻二甲苯)、1,3-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乙苯转化为1,4-二
甲苯(对二甲苯),最大限度地生产需要的PTA原料;PTA原料分离是将异
构化产物中的1,4-二甲苯与反应后还存在的1,2-二甲苯和1,3-二甲
苯等进一步分离,从而得到纯度符合要求的1,4-二甲苯。
工艺全部采用美国
UOP(环球油品公司)的成套专利技术。
其中,吸附分离采用ParexTM
工艺技术和ADS-37吸附剂,该工艺利用吸附分离原理选择分离生产高纯度
的1,4-二甲苯,利用模拟移动床原理实现固液相连续逆向分离;异构化工艺
采用IsomarTM工艺技术和乙苯异构型催化剂I-400,可充分利用C
8芳烃资源,最大限度地生产1,4-二甲苯。
2二甲苯异构化技术
2.1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
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在一定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就会发生烷基化反应,从而得到对二甲苯以及其他附加产品,这个过程就是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
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以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氢气或氮气或水蒸气为反应载气,对二甲苯选择性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
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极大地降低了原料的消耗,
且原料来源广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容易获得。
其次,副产品通常为混合二甲苯,有
很大一部分仍可以通过异构化工艺得到对二甲苯。
同时,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与
传统生产工艺相比生产流程更加简单,能耗也更低。
这种新型的生产工艺也有一些
不足点。
首先,对操作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由于反应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催化剂
的损耗。
其次,对反应设备的要求也很高,在高温状态下,甲醇具有极高的腐蚀性,因
此整个工艺的主要设备需要很高的耐腐性,提高了设备成本。
另外,对于催化剂的
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仍需进一步研究开发。
2.2甲醇制芳烃技术
甲醇制芳烃技术是以煤/天然气基甲醇为原料生产芳烃的新技术。
该技术路线
经历了两个主要反应过程,即甲醇到烯烃和烯烃的芳构化,在分子筛B/L酸性位
点上甲醇依次转变为二甲醚,短链烯烃,长链烯烃。
再经过烯烃环化,氢转移或
脱氢等一系列反应后,最终生成芳烃。
MTA路线是很具有潜力的煤化工路线,既
可以解决国内PX短缺问题,也可以为过剩的甲醇产能找到新的利用出路,该技
术正逐步走向工业化,但仍存在催化剂的稳定性差和芳烃收率低等问题。
MTA反
应机理的继续深入研究,催化剂的改性和反应条件的优化,这三者的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是实现技术成熟的有效途径。
自20世纪70年代Mobil公司采用ZSM-5
分子筛催化剂研究甲醇转化制烃类反应以来,甲醇制芳烃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1年,清华大学与中国华电合作开发了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技术。
该
技术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在陕西省榆林市建成了年处理量为3万吨的甲醇制芳烃
工业性试验装置。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甲醇到芳烃的收率为74.47%,折3.07吨
甲醇生产1吨芳烃。
2017年10月,某小店中试基地完成了百吨级甲醇制芳烃(MTA)中试试验,采用两段式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工艺,液相烃收率31%,其
中芳烃含量83%,催化剂单程寿命30~35天。
然而,甲醇制芳烃技术存在原料
和产品的碳氢平衡问题,甲醇(CH3OH)分子脱去一分子水后的氢/碳比为2,而
芳烃的氢/碳比小于2,意味着生成芳烃就必须副产相应的饱和烷烃(氢/碳比大
于2),使得甲醇直接制芳烃的产率难以提高,必须将副产的烷烃脱氢后进一步
芳构化才能提高甲醇制芳烃的总体收率。
2.3吸附分离
吸附分离工艺采用特定的分子筛吸附剂选择吸附对二甲苯,再采用专有的解
吸剂将被吸附的对二甲苯脱附,然后经精馏分离生产高纯度对二甲苯产品,其中
模拟移动床技术的开发使固液相的逆向分离实现了连续稳定操作,使吸附分离工
艺成为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工艺。
吸附分离工艺的代表技术为美国UOP公司的PAREX技术和法国AXENS公司的ELUXYL技术。
目前,UOP公司最新技术为2015年开发的新一代轻解吸剂技术LDParex,应用代表业绩为浙江石化200万t/a芳烃装置。
AXENS公司最新技术是在原Eluxyl基础上,将双塔24床层优化成单塔15
床层,投资、能耗进一步降低,应用代表业绩为大连恒力石化225万t/a芳烃装置。
两种典型工艺的主要区别:PAREX工艺通过旋转阀系统控制吸附室床层的切换;ELUXYL工艺是通过控制144个电磁阀开关来实现床层线的切换。
结语
我国煤炭相对丰富而油气短缺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必须发展煤经甲醇(和甲苯
或苯)高选择性制PX技术,以保障我国聚酯产业链的战略安全。
同时,在成熟
的芳烃联合装置中耦合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PX技术,以最大程度地增产PX。
这也是通过技术创新打破行业壁垒,既利用好煤炭,又促进石油化工发展,从而
实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协调发展新理念的具体案例。
不仅是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
备和产能储备的需要,而且是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保障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孔德金,杨为民.芳烃生产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11,30(1):16-25.
[2]韩文华.芳烃PX生产技术展望[J].天津化工,2018,32(5):3-5.
[3]陈娟,王燕,魏慧丽,等.HZSM-5/Silicalite-1复合分子筛的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J].天然气化工,2009,34(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