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仅供参考)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Luminal B 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癌的8%
Luminal B 型表达低~ 中度的腔上皮特异基因,除CK8、CK18 表达水平低于 Luminal A 型外,其余肿瘤增殖性相关标记物较高。
目前Ki-67 作为划分Luminal 亚型的特异性指标尚存在争议,主要争论点在于 Ki-67 作为增殖性指标的临界点(14%),较高的Ki-67 表达率明显降低无病生 存率及总生存率。
管腔上皮A型
病理IHC表达情况为: ER/PR阳性,且PR高表达(≥20%) HER2阴性 ,Ki-67低表 达(<14%)
Luminal A型也称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2/3,50岁以上多见,其特 点为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好,对化疗的敏感性较其他亚型差,是乳腺癌最常 见类型。
Luminal A 型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 ESR1) 基因明显高表达,同时其他一些雌激素 诱导基因如LIV21、雌激素相关基因GATA 结合蛋白3、XBP1 及KRT8、KRT18 基因 等表达也明显上调,并出现具有特征性的survivin、ACAA1、ACOX1 基因表达下降 。
PR (Progesterone Receptor)是ER作用于染色体后 ,新合成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调节乳腺上皮细胞的 生长,而PR的合成受ER的调控,ER阳性者PR一般也 为阳性。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种因素如遗传、内分泌失调、环境因素等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是根据乳腺癌细胞表达的不同分子标志物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基底细胞样分子。
首先,乳腺癌分子分型能够指导个体化治疗。
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不同,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乳腺癌ER阳性的患者,激素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抗HER2治疗是必要的。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能够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其次,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助于预后评估。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在预后上有明显的差异。
如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而ER和PR阳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好。
通过分子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乳腺癌分子分型常见的类型,可以分为四类: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
Luminal A型乳腺癌是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的肿瘤。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通常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Luminal B型乳腺癌也是ER和/或PR阳性,但HER2阳性或Ki-67高表达,与Luminal A型相比,预后较差。
HER2阳性乳腺癌是指HER2基因过表达或HER2蛋白在细胞膜上过表达,约有15-20%的乳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
HER2阳性乳腺癌生长较快,易于转移,预后较差。
目前已经开发出靶向HER2的治疗药物,极大地改善了这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ER、PR和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0-20%。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往往生长速度较快,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目前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局限性较大,因此研究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在精准诊治中的应用

·专家讲座·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在精准诊治中的应用殷凯 汪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乳腺外科,上海 200336)摘 要 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一直以来都是乳腺癌诊疗中明确诊断、制订治疗计划,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临床实践中的新发现也促使各种分类不断得到完善、更新和改进,使每一种分类方法与其他分类依据和方法相结合,发展出更精准的新分类和新亚型,并进一步发现新的治疗方式和治疗靶点。
本文综述临床上通用的乳腺癌分类方法及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新分类、分型及临床试验在治疗中的应用,并对最新的基因工具的应用进行系统性介绍,力图理清现今乳腺癌标准化、个体化治疗的决策依据,并展望未来更为精准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分期;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4-0003-06引用本文殷凯,汪洁. 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在精准诊治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 2023, 44(14): 3-8; 16.Application of clinical staging,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molecular subtyping in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YIN Kai, WANG Jie(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of Tong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chool of Medicin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336,China)ABSTRACT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planning and regimen decision of breast cancer are routinely made according to its clinical stage,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molecular subtype. On the other hand, novel findings and issues raised from clinical practice also facilita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aging and subtyping, hence promoted novel therapie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 clinical staging, classification and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as well as the up-to-dated gene assays developed recently as prognostic and decision-making tools, to elucidate the decision basis for current precision treatments of breast cancer, and to look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precision medicine tendency in the near future.KEY WORDS breast cancer; clinical staging; molecular subtyp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ecision medicine癌症分期是研究者根据癌症对身体的影响程度提出的评估系统,通常可以帮助医生制订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案,也可以预测癌症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癌症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1.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已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
免疫组化指标是评估肿瘤免疫状态的重要方法,研究各种免疫指标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免疫组化指标的分类2.1 免疫刺激因子2.1.1 PD-L12.1.2 CTLA-42.2 免疫细胞浸润标志物2.2.1 CD8+2.2.2 CD4+ FoxP3+2.2.3 CD45RO2.3 其他免疫相关指标2.3.1 IFN-γ2.3.2 TILs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3.1 标本处理3.2 抗体选择3.3 染色方法3.4 免疫反应评估与定量分析4.免疫组化指标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4.1 免疫组化指标与预后评估4.1.1 PD-L1表达与预后关系4.1.2 CD8+浸润与预后关系4.2 免疫组化指标与治疗指导4.2.1 PD-L1表达与免疫治疗疗效4.2.2 CTLA-4表达与免疫治疗应用4.3 免疫组化指标与分子分型4.3.1 免疫组化指标与乳腺癌亚型关系4.3.2 免疫组化指标与分子途径关系5.附件: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检测报告样本附件一:PD-L1表达检测结果附件二:CD8+浸润程度评估结果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也称为B7-H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与其受体PD-1结合可抑制免疫应答。
6.2 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是一种抑制性共刺激因子,与其配体CD80/86结合可抑制T细胞激活和免疫应答。
6.3 CD8+: CD8阳性细胞,主要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6.4 CD4+ FoxP3+: CD4阳性FoxP3阳性细胞,为调节性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应答和维持自身耐受的功能。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传统的肿瘤解剖病理分期(如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
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传统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近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ER、PR、HER-2 及Ki-67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分子亚型(见附表)。
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的“三阴乳腺癌”(指ER、PR及HER-2均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的Basal-like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CK5/6或17,EGFR)以及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
三阴乳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15%,临床上往往作为一种预后差的乳腺癌类型代表。
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p53突变,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CK17也多为阳性。
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
“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
表: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定义和治疗推荐(2011年St.Gallen共识)分子亚型定义治疗类型注释Luminal (管腔或激素受体阳性)A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小于14%)单纯内分泌治疗Ki-67染色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Luminal B 型
管腔上皮B型
病理IHC表达情况为: Luminal B(HER2阴性)ER阳性 HER2阴性
且至少一种以下情况: Ki67高表达(≥14%)、 PR阴性或低表达(<20%)
Luminal B(HER2阳性) ER阳性 HER2阳性
任何状态的 Ki67 、任何状态的PR
Luminal B型乳腺癌因其激素受体阳性接受内分泌治疗无病生存率较高,但ER 又与HER-2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对内分泌的反应性降低
ER、PR
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检查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ER/PR IHC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可提供有价值的疗效、预后预测信 息。
具有高水平HR表达的患者,其具有阳性转归的可能性很高,因此HR检测结果 可影响肿瘤医师和患者的治疗决定。
大规模研究表明,HR水平在肿瘤细胞低水平表达(1%)时即与临床疗效显著 相关。基于他莫昔芬和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确切作用及 其相对低毒的特点,专家组认为,在低水平ER状态下即可考虑采用内分泌治 疗,因此将≥1%阳性细胞作为阳性界值(<1%为阴性界值)。
评分标准(如图):
0
1+
2+
3+
HER2
2013年ASCO/CAP病理检查指南更新要点
ISH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 • 双探针
• 2007版:双探针检测体系仅根据 HER2/CEP17比值评判最终结果 。
• 2013版:需要结合HER2拷贝数 评判最终结果。
2007版:截断值为1.8和2.2
Arch Pathol Lab Med. 2013 Oct 7. [Epub ahead of print]
mcf7分子分型

mcf7分子分型
MCF7是一种乳腺癌细胞系,属于ER阳性乳腺癌。
MCF7细胞系是乳腺癌
细胞系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它是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细胞系,这意味着它对雌激素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依赖性。
MCF7细胞系的分子分型有多种,常见的包括:
1. Luminal A型: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通常表达高水平的ER和PR(孕
激素受体),但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较低。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激素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2. Luminal B型: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也表达高水平的ER和PR,但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较高。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激素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有一定敏感性,但可能对化疗和靶向治疗更敏感。
3. HER2过表达型: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较高,ER和PR表达较低。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化疗、靶向治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但可能对激素治疗不敏感。
4. 三阴性乳腺癌: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ER、PR和HER2基因表达均为阴性。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激素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通常需要采用化疗等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MCF7细胞系的分子分型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的实验设计和研究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和验证。
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了解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的相关内容,以加深读者对该疾病的了解。
一、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侵犯淋巴结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即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与侵犯范围,N代表淋巴结的累及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
1. T分期T分期主要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来确定。
根据肿瘤大小可分为T1、T2、T3、T4四个级别,其中T1代表肿瘤直径小于2cm,T2代表肿瘤直径为2-5cm,T3代表肿瘤直径大于5cm,T4代表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2. N分期N分期是基于淋巴结的累及情况进行判断。
根据淋巴结的情况,可分为N0、N1、N2、N3四个级别,其中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转移至腋窝淋巴结,N2表示转移到腋窝淋巴结以外的区域淋巴结,N3则表示转移到胸壁或锁骨上淋巴结。
3. M分期M分期是对远处转移情况的评估,主要是通过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骨扫描等方式来确定。
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存在远处转移。
二、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为了预测患者的生存状况和判断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
1. TNM分期乳腺癌的TNM分期是最常用的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TNM分期较早期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晚期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2.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是根据肿瘤的基因表达谱和生物学行为对其进行分类。
分子分型分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三阴性和基底样类四种类型。
其中,激素受体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三阴性和基底样型则预后较差。
3. Ki-67指标Ki-67是一种衡量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佳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PR
2010年ASCO/CAP病理检查指南更新要点
IHC检测结果必须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3部分: ①染色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应观察所有肿瘤细胞,而且应计数和评估 100个以上的细胞; ②应记录和报告染色强度(弱、中、强),并参照阳性对照评估整张切片 中阳性细胞的平均着色强度; ③结果解释,阳性(阳性肿瘤细胞 ≥1%),阴性(阳性肿瘤细胞<1%) 建议每张玻片添加对照(阴、阳性);可报告应为“无法判读”,应特别 指出原因。
ER、PR
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
ER、PR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征
ER( Estrogen Receptor)是存在于乳腺上皮细胞中的 一种蛋白质,能够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发挥生物学效应。
ER水平与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无复发 生存(RFS)、5年生存率、至治疗失败时间(TTF) 、内分泌治疗反应和复发时间呈正相关。
管腔上皮A型(Luminal A) 管腔上皮B型(Luminal B ) HER2 过表达型 基底样型(BLBC) 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
目前比较公认的仍然是Perou 等提出的4 个亚型,4 个亚型的研究也最为深入
[1] Weili H & W Ningxia . J Clin Exp Pathol 2012 May; 28( 5) [2] Perou C M,et al[J].Nature,2000, 406( 6797) : 747 - 52
J Natl Cancer Inst 2009,101:736
HER2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
Weili H & W Ningxia . J Clin Exp Pathol 2012 May; 28( 5)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由来
肿瘤分子分型最早是在1999 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通过综合的分子 分析技术使肿瘤的分类基础由形态学转向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新的肿瘤分类 系统[1]。 Peron在2000年分析8102个基因的互补DNA芯片,将乳腺癌分成5个类型[2]:
Arch Pathol Lab Med 2010, 134(6): 930
Ki -67
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查的临床意义
Ki-67是一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质,是目前 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研究中的热门生物 指标,可以通过Ki-67抗原的检测,了解恶性肿 瘤的细胞增殖活性。 Ki-67 被认为是乳腺癌独立预后指标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NP-BIO-2015.03-002 Valid Until 2017.03 专业资料,仅供医药卫生专业人国批 准的临床适应症。处方请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 准的药品说明书。
中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
乳腺癌分子分型
ER、PR
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检查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ER/PR IHC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可提供有价值的疗效、预后预测信 息。
具有高水平HR表达的患者,其具有阳性转归的可能性很高,因此HR检测结果 可影响肿瘤医师和患者的治疗决定。
大规模研究表明,HR水平在肿瘤细胞低水平表达(1%)时即与临床疗效显著 相关。基于他莫昔芬和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确切作用及 其相对低毒的特点,专家组认为,在低水平ER状态下即可考虑采用内分泌治 疗,因此将≥1%阳性细胞作为阳性界值(<1%为阴性界值)。
Ki-67的阈值为14%,根据2009年Cheng等用 GEP(基因表达分析)和IHC免疫组化评估预 后做的一项研究,确定以14%作为预后好、 坏的分界
Ki-67<14%为低表达 2011年St.Gallen共识:确定Ki-67 作为分子分型的重要标准 Ki-67 是Luminal A和B型分类诊断的关键,涉及不同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免疫组化技术(IHC)相关的分子分型
6种抗体组合进行分子分类:ER、 PR、HER2、CK5/6、EGFR、Ki-67 Peron等分析基因的互补DNA芯片,并根据IHC免疫组化(ER、PR、HER2
、Ki-67 )4种指标将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Cheng等在2009年,用GEP( 基因表达分析)和IHC免疫组化(ER、PR、HER2、Ki-67 )及4046组织芯 片评估预后,并确定Ki-67的阈值。
乳腺癌是一类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以分子分型差异为依据,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 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个体化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已从高分子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其相关因子包 括ER、PR、HER2 基因、p53 基因、Ki-67 蛋白表达等,这些生物学指 标不但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而且对乳腺癌的 治疗有指导性的研究价值。
新辅助治疗后,Ki-67 的表达变化,可能预测患者的预后 Ki-67高表达,提示应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化疗,但不能预测疗效 Ki-67还不能作为治疗决策的成熟指标
J Natl Cancer Inst 2009,101:736
Ki-67
病理检测的要点
Ki-67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
Ki-67指数:细胞核Ki-67 呈阳性的细胞占全 部细胞的比例
PR (Progesterone Receptor)是ER作用于染色体后 ,新合成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调节乳腺上皮细胞的 生长,而PR的合成受ER的调控,ER阳性者PR一般也 为阳性。
PR水平与OS、TTF、内分泌治疗反应和复发时间呈正 相关。
J Clin Oncol 2010, 28(16): 2784 Arch Pathol Lab Med 2010, 134(6):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