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百合花哦香雪教案(1)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风格。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百合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1.2.2 《哦香雪》: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课前准备2.1.1 让学生预习两篇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1.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2.2 课堂讲解2.2.1 讲解《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2.2.2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3 课后作业2.3.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百合花》或《哦香雪》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3.2 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涉及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3.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2 作业评价3.2.1 评估学生的读后感作业,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期末考试3.3.1 设计一份关于《百合花》和《哦香雪》的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3.3.2 考试内容涵盖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课文文本4.1.1 提供《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文本,标注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4.2 相关资料4.2.1 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3 教学多媒体4.3.1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讲解和展示作品的情节和艺术特点。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5.1.1 讲解《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理解并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百合花》:了解文章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2. 《哦,香雪》:分析文章结构,解读人物心理,评价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为什么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群文阅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二、《百合花》(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百合花》。
2. 教师提问:《百合花》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三、《哦,香雪》(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哦,香雪》。
2. 教师提问:《哦,香雪》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四、对比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技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话题:如何看待文章中的主人公面临的困境?2.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资源:1. 《百合花》和《哦,香雪》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PPT。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提高阅读效率。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案:《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两篇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简介《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探讨两篇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理解情节和人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篇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进行课堂讲解,分析两篇小说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两篇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
采用互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工具3.1 教学资源教材:《百合花》《哦香雪》的相关内容。
参考书籍:有关两位作者的简介和作品分析。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和评论。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用于展示文本和相关图片。
笔记本电脑:用于查找和展示网络资源。
投影胶片:用于展示重要的文本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深度。
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进行课后调查或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4.2 教学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第二课时:分析《百合花》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分析《哦香雪》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第四课时:探讨两篇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分享理解和感悟。
5.2 时间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4课时。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展开和深入探讨。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2 分析两篇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塑造。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百合花》: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象征意义。
1.2.2 《哦香雪》: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象征意义。
1.2.3 比较分析两篇小说的异同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引导学生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1.2 分析两篇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塑造,进行小组讨论。
2.1.3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篇小说的异同点。
2.1.4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对主题思想的思考和感悟。
2.2 教学方法2.2.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2.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象征手法和人物塑造。
2.2.3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探讨两篇小说的异同点。
2.2.4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表达个人对主题思想的思考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3.1.2 学生对象征手法和人物塑造的分析能力。
3.1.3 学生对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展示的思考和感悟。
3.2.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2.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反馈。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百合花》《哦香雪》相关内容。
4.1.2 参考书籍: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作品。
4.1.3 网络资源:相关文学网站和论坛。
4.2 教学材料4.2.1 课文文本:《百合花》《哦香雪》的课文文本。
4.2.2 讨论问题:关于象征手法和人物塑造的问题列表。
4.2.3 写作prompts: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题目。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1.1.3 发展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百合花》: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1.2.2 《哦香雪》:欣赏文本语言,解读人物心理,挖掘作品内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2.1.2 理解《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深入解读《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2.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1.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3.1.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和相关信息。
3.2.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文献,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2.3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分享,提升学生的互动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作者和背景。
4.1.2 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1.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1.4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4.2 教学活动设计4.2.1 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读文本。
4.2.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3 安排课堂展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5.1 作业设计5.1.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1-《百合花》《哦,香雪》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群文阅读

青春的激扬——《百合花》《哦,香雪》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王秀玲
【课标解读】
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根据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选用改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4)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进行小说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小说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小说写作,撰写文学随笔,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按照课标任务群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完成文本的审美与鉴赏活动;要求学生学习时用读书提要、读书笔记、随笔等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在学习中,以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写作为主,并设置读书分享会的活动来交流阅读鉴赏成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情境任务】
青春是花样年华。
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学校拟举办以“向青春举杯”的读书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吟诵青春、对话青春、感悟青春。
我班拟通过品鉴《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评选出优秀作品,向高一年级。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把握《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1.2 分析并欣赏两篇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1.1.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百合花》: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把握人物关系,理解主人公小通讯员与百合花之间的情感纠葛。
1.2.2 《哦香雪》: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哦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哦香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百合花》:理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语言特色。
2.1.2 《哦香雪》:理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百合花》:理解小通讯员与百合花之间的复杂情感。
2.2.2 《哦香雪》:理解哦香雪的内心世界和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1.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语言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和欣赏。
3.1.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教学手段3.2.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2.2 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4.1.1 导入新课,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课文。
4.1.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
4.1.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特色。
4.1.4 讨论课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 教学步骤4.2.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课文。
4.2.2 阅读课文《百合花》: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
4.2.3 阅读课文《哦香雪》: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并欣赏两篇课文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百合花》: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课文《哦香雪》: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作者及背景。
2. 阅读课文《百合花》,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阅读课文《哦香雪》,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4. 对比分析两篇课文,探讨其异同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观点,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3. 写作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感悟或评论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阅读感悟和评论的范例。
4.2 教学材料1. 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打印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的打印资料。
3. 阅读感悟和评论的范例的打印资料。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文《百合花》的阅读和讨论: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自读文本哦香雪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踮.起(diǎn)娇嗔.(chēn)瞥.见(piē) 怂.恿(sǒnɡ)B.颤.栗(zhàn) 凛.冽(lǐn)蠕.动(rǔ) 虔.诚(qiān)C.脊.背(jī) 黝.黑(yǒu)嘟.囔(dū) 惆.怅(chóu)D.倾轧.(yà) 轧.钢(zhá)隧.道(suí) 悸.动(jì)解析:选A。
B项,“蠕”读rú,“虔”读qián;C项,“脊”读jǐ;D项,“隧”读suì。
2.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厢斟灼分辨委屈B.皱褶给于怜悯欢腾C.顾忌脊梁黯然吸吮D.弛骋闺女捶打磨蹭解析:选C。
A项,灼—酌;B项,于—予;D项,弛—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课堂上有人大笑,有人微笑,有人莞尔而笑....,听杨老师讲课真开心。
②发布会上,乐视宣布乐视全球独创的“平台+内容+硬件+软件+应用”的生态系统正式全面落地美国,可见其取代三星在美国位置的宣言,并非信口开河....。
③在今年美术联考中,全省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④始终开朗笑容甜美的唐嫣身上有一种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傻气”和“勇气”,她怕黑怕老鼠怕看恐怖片,但是一点都不怕站在大家面前。
⑤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⑥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选D。
①“莞尔而笑”是微笑的样子,与前面的“微笑”重复。
②“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③“张冠李戴”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④“初生之犊”指刚生出来的小牛,比喻勇敢大胆、敢作敢为的青年人。
⑤“筚路蓝缕”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符合语境。
⑥“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望文生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解析:选D。
A项,搭配不当,“作品”与“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主谓搭配不当,可将“作品”改为“作家”;成分赘余,“古老”和“传统”重复。
B项,两面对一面;关联词使用也不当,把“就”改为“所以”。
C项,语序不当,最后一句应该是“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穿军装的牧马人曾剑我穿上军装,来到这深山老林时,有一种被贩卖的感觉。
我家是鄂西山里的,跑到这东北原始森林,我如果像电影里那些大兵,在崇山峻岭间真枪实弹地干几场,倒也像个兵。
连队居然让我放马,我成为整个连队执行任务时,唯一不带实弹的兵。
那是个灰蒙蒙的冬日,连队一个满脸通红的即将退伍的老兵,把我领到一群军马前,把一支狗尾巴草一样布满毛刺的旧马鞭递到我手中。
我心里亮闪闪的希望,就在眼前的灰蒙蒙中被淹没了。
我没有立刻去接马鞭,而是把右手掌贴到胸前。
我摸到了我的心,像这冬日山里的石头,又冷又硬。
在老兵的背影就要消失在马棚拐角处的那一刻,我一个百米冲刺,追上那个老农一样的背影,问,为什么偏偏是我?老兵转身,把右手搭在我的肩上,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慈祥的长者。
老兵反问,为什么不能是你?他说完这句话,伸了一下脖子,好像还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只盯着我的一张脸看,许久,给我一个僵硬的笑。
我的脸上有什么?我冲到溪沟边,弯腰。
在水里,我看到了自己:黑皮肤,娃娃脸,月牙眼,自来笑,这不就是个山里放牛娃嘛!我站起身,望着老兵那个令人沮丧的背影,哀叹道:我会成为他吗?我顺着溪流,走向我的马群。
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两个巨大的问号,像两把弯刀,砍着我脑子里的每一根神经,折磨着我。
指导员到马场来看我。
指导员的到来,让我在这个冷意很浓的马棚里有了一丝暖意。
指导员是来开导我的。
指导员说,你真行,刚当兵就是班长。
班长?我直着脖子问。
指导员笑着拍拍我的肩,说,对呀,你不但是班长,你的兵员还是咱连最多的,你看,指导员指着那些马。
我说,指导员,你就别逗我了。
指导员说,我怎么就逗你呢?它们都是战马,曾经驰骋过疆场。
现在实行摩托化了,用不着它们了,不忍心把它们抛弃,就养起来,任它们老去。
但是,马是有编制的,都有编号,军委首长都知道我们这儿有二十五匹马。
说来说去,我干的就是无用功,我还以为这些马,有朝一日能驰骋疆场,或者能成为某位将军的坐骑。
我很烦,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我的价值。
那天,黄昏沉寂,空荡荡的大地显得悲戚。
本来放牧一天我应该很疲惫,可一只马鹿的出现使我兴奋起来。
马鹿见了我,并不惊跑,而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用两只充满灵性的眼睛望着我。
我也望着马鹿。
马鹿一动不动,在黄昏的光线里,像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
然而,一杆猎枪,却要毁坏我眼前的这一切。
那是一个身披翻毛羊皮坎肩的猎人。
我走向他,用我的身体,挡住他朝向小马鹿的枪口,一动不动。
天地静得一枚松针掉下来都能听得见。
最终猎人枪口朝下,长吐一口气,人像泄了气的皮球,软了下去。
他冲我喊,行,当兵的马夫,你行!我行吗?当那个猎人远去时,我问自己。
我吓出一身汗,心都快停止跳动,血好像凝滞不流了,他居然说我行。
猎人的背影完全消失在林子里的那一刻,我的血管跳得更厉害了,像解冻的冰河。
是后怕吗?我问自己。
是的,我后怕,但是,我行!我回答自己。
我只是一个牧马人,制止猎人的捕杀,这不是我的职责,但是,我站出来了,站在一支随时可能把我打成筛子的老式猎枪面前。
从那个黄昏起,我在我的心里,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
我是个马夫,但我不可以被忽略!我慢慢地对我的马好起来。
我从来没有重重地抽打过它们,现在,我连鞭哨都不忍心挥响。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作用很大,寥寥几句就既交代了“我”的新兵身份,又表明了“我”失落、沮丧的心情,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B.“我”被连队选中做牧马人,因无法接受现实而不愿接过老兵手中的马鞭,但看着老兵离去时沮丧的身影,我感到了愧疚和同情。
C.当“我”陷入痛苦时,指导员来看望“我”,给了“我”精神上的鼓舞;他的到来让“我”对军马有了新的认识,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语言极富特色,使用了大量心理描写,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且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都使用了短句。
解析:选A。
B项,“但看着老兵离去时沮丧的身影,我感到了愧疚和同情”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主要是“我”自己沮丧、难过,没有体现出对老兵的感情。
C项,指导员来看望“我”并没有给“我”精神上的鼓舞,反而让“我很烦”。
D项,“都使用了短句”错误,“我”和指导员的对话中,指导员的话并不都是短句。
6.小说中的“我”有哪些形象特点?请根据文本进行概括。
答:解析: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所以梳理小说情节就可以总结出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小说中的“我”刚来到部队,有着自己憧憬的军旅生活,却被安排来牧马,对此感到沮丧委屈。
指导员来看“我”也没让“我”振作起来。
当看到猎人把猎枪对准马鹿时,“我”站出来保护它,这体现了“我”的善良勇敢。
小说结尾部分又可以看出“我”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
答案:①向往真枪实弹的军旅生活。
②对牧马工作感到委屈沮丧。
③善良勇敢。
④能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
7.“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两句话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然后由此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什么观点,这两句话对理解小说有什么帮助。
“为什么偏偏是我”体现的是“我”接受安排后的不满之情,“为什么不能是我”体现的是“我”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这两句话实际反映了“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有利于读者把握主题。
答案:“为什么偏偏是我”体现了“我”在被安排去放马后的不满之情;“为什么不能是我”体现了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心态。
这两句话真实体现了和平时期普通军人的心理——对部队生活不理解、不愿到平凡的岗位上、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两句话也启发读者思考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认可的问题,使读者明白小说探究的就是人生价值定位的问题。
三、语言表达8.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
不超过10个字。
12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
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中,铁凝共有两篇作品获奖,分别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永远有多远》。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她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
一旦想急切表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
尽管‘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
”铁凝坚定地表示。
答: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答题区间在第二段中。
解答此题要看清题干要求,即“概括……观点”。
答案:作家应避免表演生活。
9.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善良”“高贵”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句话。
示例:看到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看到许多人的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联系现实,列举现实生活中有悖于“善良”“高贵”的现象,然后仿照示例的形式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1)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危重病人,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示例2)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毫无廉耻,看到有些人为了得到权力和地位卑躬屈膝,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