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六

2019-2020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六

2019-2020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六第1题【单选题】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①曹操②刘备③孙权④北魏孝文帝A、①④B、①②C、①③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经过近3年的策划、筹备、创作,新编历史剧《北魏孝文帝》于2016年6月1日、2日晚在洛阳歌剧院试演,再现北魏孝文帝风采。

下列在历史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①独尊儒术②开发江南③迁都洛阳④实行汉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C、汉武帝——修筑长城D、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两幅图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 )图一北朝汉人胡食画图二鲜卑人乐舞A、齐国管仲改革B、秦国商鞅变法C、汉代丝绸之路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古代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巨鹿之战④官渡之战⑤赤壁之战⑥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民族;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项羽之死》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项羽之死》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项羽之死》课堂训练参考答案一、字音过关垓下(gāi )和之(hè )骏马名骓(zhuī )...田父(fǔ )能属者(zhǔ )绐(dài )自度(duó )刈旗(yì ).....亦足王也(wàng)被十余创(chuāng)..二、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1)项王军壁垓下(名做动,设营驻守).(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3)常幸从(受到宠幸跟随)..(4)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今异义,本课为情绪激昂)..(5)时不利兮骓不逝(古今异义,古义奔驰).(6)左右皆泣(古今异义,古义为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现表..示约数)2、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饮”后面省略了介词“于”)(2)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省略句,“仰视”后面省略了宾语“之”)3、请用四个字归纳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垓下之围4、认真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包含了哪两个连续事件?四面楚歌慷慨悲歌5、这一部分中项羽有哪些动作、行为?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惊---起---饮---歌---泣多情善感6、《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

“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三、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1)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名做状,向南).(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随从).(3)田父绐曰“左”。

(欺骗).(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使动用法,使…灭亡).(5)项王自度不得脱。

(估计).(6)斩将,刈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这一时期北方也实现了几次短暂统一,下列哪一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A.曹魏B.前秦C.北魏D.东晋4.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秦始皇传》 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5.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 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7.某班下课后,黑板上还留有历史老师的如下一些板书内容,据此判断该教师这堂课讲授的内容应是中国古代史上的()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管仲改革的措施D.晋文公改革的措施8.小文同学想写一篇关于北魏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9.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以下有关他的言行记录可能发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是()①他上朝时必须穿汉服②在一切公私事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③他曾跟随孝文帝到曲阜祭孔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豪门女为妻A.①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人,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不忧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

”而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B、社会比较稳定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D、自然条件优越【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材料反映的是( )A、江南经济落后B、江南政治稳定C、北方的经济发展D、江南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历史上某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时,运用了以下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争是(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进江南开发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招贤纳士,实行屯田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它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A、京口——镇江B、建康——杭州C、建业——南京D、会稽——绍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著名的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有( )①长平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⑤淝水之战⑥牧野之战A、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巨鹿之战(节选)》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巨鹿之战(节选)》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巨鹿之战(节选)》巨鹿之战(节选)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①,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②,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③,莫敢纵④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司马迁《史记》【注释】①甑:陶制的蒸饭用具。

②甬道:通道。

③壁:营垒。

④纵:放出来。

294.选文中“绝其甬道”中的“绝”含义与其他各项相同的一项是()A.蝉则百叫无绝.B.沿溯阻绝.C.绝. 多生怪柏D.天下独绝.295.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296.选文情节可用哪个成语概括?这次战役让项羽确立了怎样的地位?【答案】294.B295.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296.破釜沉舟。

使项羽成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原文回答也可)。

【解析】294.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中的“绝”是断绝的意思。

A.停止;B.断绝;C.极;D.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故选B。

295.本题考查断句。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分析语意,这句话的意思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持三日粮”交代了楚军只带了三天的粮食。

“以示士卒必死”为第二层意思,交代楚军只带三日粮的原因。

“无一还心”是对“示士卒必死”的进一步解释,为第三层意思。

故断句为: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96.第一问:考查成语积累。

根据“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可得成语:破釜沉舟。

意为: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简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 (5分)归纳所学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行政长官均有朝廷直接任免。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官员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材料二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规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而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材料三(图)(1)结合材料一,写出秦始皇、汉武帝分别开创了什么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哪一方面的治国措施?(3)材料三中的帝王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利于国家的兴盛和长治久安?3. 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2)阅读材料二,说说西汉成立之初社会情况怎么样?材料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增加。

他要求陵墓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

(完整版)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项羽本纪》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略知其意略:大略B.又不肯竟学竟:终了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B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故事得已. 故:原因。

B.毋妄言. 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

阴:暗中。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学书不成,去②去北军二里余B.①梁以此奇籍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①以故事得已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D.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B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 C )①梁以此奇籍②足以记名姓而已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C、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B6.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B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江苏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人教版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江苏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人教版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江苏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人教版期中练习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2.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是:“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A.黄帝和炎帝B.尧和舜C.舜和禹D.周文王和周武王3. 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

他是( )A.黄帝B.尧C.舜D.禹4. 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A.周武王B.大禹C.商汤D.启5. 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是下列哪幅图片中的文字A. B.C. D.6. 实地考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学们通过考察“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汉朝历史7.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8.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9. 我国的青铜时代不包括( )A.夏朝B.商朝C.东周D.西周10.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11.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12. 下列成语与春秋时期人物对应的四组,错误的一项是A.退避三舍——晋文公B.一鸣惊人——楚庄王C.问鼎中原——吴王夫差D.卧薪尝胆——勾践13. 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晋B.齐C.楚D.赵14.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是A.推行县制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15.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理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6.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把我国的古代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这一现象发生在A.汉朝时期B.秦朝时期C.战国时期D.西周时期17. 百家争鸣的主要作用是A.众说纷纭B.激烈争论,彼此影响C.出现诸子百家D.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18. “百家争鸣”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9.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

④枝梧:抵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C.立项羽为假.上将军假:假扮,充当。

D.救巨鹿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

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B.宋义率部抵达安阳后,停留不前。

他对项羽攻打秦军的建议并不采纳,甚至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者一律斩首。

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戮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领一军。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国的军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10、C。

“假”,代理的。

11、B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12、A 引起项羽不满的是宋义的种种表现,项羽杀死宋义后,假托楚怀王的命令,而不是“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13、(1)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

(“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分;“策”谋略,1分;句子通顺1分)
(2)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

(“恤”1分;“社稷”1分;句子通顺1分)
(3)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位居第一。

(“冠”1分;句式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

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

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

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

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

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

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

”宋义说:“不对。

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攻打他们);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

披甲胄,执兵器,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

”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

”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

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

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

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

况且,(楚王)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

”项羽就在宋义的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

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

在这时到了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运粮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了苏角,活捉了王离。

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

在营寨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

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营寨上观看。

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

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