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挂职学习体会

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黄金华

江苏路第五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922年,是中西女塾的附属小学。自五十年代起,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取得显著成绩,曾被评为全面文教战线先进集体。1970年,学校被列为长宁区重点小学。八十年代,学校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原则,提出了整体改革设想,并且不断实践、升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年代,学校致力于“小学生和谐发展教育”的探索,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良好的育人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愉悦健康地发展。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以“和谐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使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等各要素相互协调,坚持“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总体目标,使学校成为“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学校连续九届十八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 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校长培训实验基地、长宁区数学实验基地……成为一所具有优良校风、优美环境和优质教学的实验校。

参加泉州市优秀中青年校长培训,我有幸到江苏路第五小学挂职学习,聆听邵春安校长、左玉珍副校长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经验介绍,观摩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学校日常管理,参加学校召开的行政例会、校长办公会,深入课堂听课,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阅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

日常管理工作形成的的各种文档材料,与教师交流访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我领略了名校的风采。江苏路第五小学让我由表及里深度地了解了名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艺术,给我很多的收获、思想的启迪和深度的思考,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幸福。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江苏路第五小学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一、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

作为学校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统领学校全局,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的灵魂。江苏路第五小学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内外协调、内涵提升和和谐发展”的方针,把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教育发展的新理念紧密结合,确立“校高则立、校特则兴、校谐则美”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教育生态观,和谐匹配的教育过程观和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的和谐教育的观念,以把学校办成“学生主动发展的摇篮,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社区文化交流的中心,创上海一流学校”为办学目标。学校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把办学目标不仅锁定在以教学为目标的办学质量上,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倡导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全体发展的教育,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以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和空间,满足社会、家长的需求,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重心由“外延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发展”,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的发展。紧紧围绕“校有特色、课有特点、师有特技、生有特长”这一中心构建体现学校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形成课堂教学严谨扎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江五小

学办成艺术、英语、计算机、科技航模式等特色的长宁区乃至上海市的特色学校,素质教育个性化样板校,上海市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质量、严要求、轻负担、有特色”的实验学校和示范性学校。

二、传承优秀的学校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来自于学校成员的智慧、经验、精神与作风,反过来影响、激励学校员工。有些名校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如一坛醇香绵甜,回味无穷的老酒,就是有渊源流长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江苏路第五小学倡导的“校谐则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和谐教育的隐性之美,二是显性意义上的校园文化之美。长期以来,学校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原则,致力于和谐教育的研究,不断实践、探索、创新与升华,逐步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教师以校为荣,以教学为乐,校园内充满着和谐、奋进的氛围,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进取心推动着学校不断发展。学校重视校园育人环境建设,致力于学校温馨的德育氛围的营造。学校环境设施优美,园林小径赏心悦目,楼堂、走廊、教室、图书室、校园文化长廊等场所的书画都能看到学生的手迹,学校每个角落都洋溢着书卷的气息和儒家的氛围。“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棵花草都能育人”在江苏路第五小学校园内得到充分的体现,学校真真正正地成为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并被充分服务于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坚持科研兴校,永葆学校活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积极的科研文化对全体师生的态度与思维及活动方式具有规范与引导作用,他激励人们不断学

习、思考与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已从单纯依靠指令性的行政管理和经验管理走向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指导的现代创新型管理模式,他是学校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江苏路第五小学倡导在和谐中建设科研团队,加大校本研修力度,通过科研手段,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教科研领导小组---校科研组---教研组”的学校科研机制,探究基于“校本”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方式、行为规范和推进策略,做好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工作。学校采取“理论学习与公开教学相结合、校本专业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科研过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相结合、专家请进来与让教师走出去相结合”等途径,以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与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长宁区教育科研工作示范校,研究课题《和谐教育实践研究》获上海市优秀教育科研课题二等奖,《优化师生关系对学校整体发展作用的研究》获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教育---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扎实的教育科研工作为江苏路第五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尊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心培育名师,树立学校品牌

学校的办学思想、创新理念、培养目标都是通过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教师的劳动来实现的,发展学校内涵,创建品牌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江苏路第五小学树立的“校高则立”的理念,就是以一种追求完美的教育境界来寻求高效不断地持续发展的能力,突出高质量、高效益和高品位。“学校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的发展是为了提升学校里的一切人---学生、教师和校长的价值和生命

质量”这是江苏路第五小学学校办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学校树立了“以一切成员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扬弃“教师的发展定位于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工具论”的价值异化,努力从学校的一维发展,走向学校的学生、教师和校长的三维发展,实现人的发展效益、学校发展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的统一。学校制定了《江五小学“人才强校”工作规划》,形成了一个教师认同的共同愿景和共同的发展目标。学校对教师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同时,聘请上海师大、华东师大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学科教学专家为顾问,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协助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定期到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学术交流,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努力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并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使学习研究成为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因此,江苏路第五小学现拥有一支“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同时培育了数十名上海市、长宁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这一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群体,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学校能合着时代的节拍,永远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五、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人本管理就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即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往,管理主要是行政命令,是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本观念的形成,从生命视角改进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不仅是控制、协调,更是开发和促进师生的发展;使学校的发展从规范化向自主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突破,把学校管理推向新的境界---文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江苏路第五小学确

立了“民主化、个性化和规范化”的学校管理核心思想,强调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要民主化;强调学校管理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全面实施人性化管理;强调管理要规范化,要尊重科学,讲管理规律,讲法制,讲原则,学校要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基础上建立学校管理制度。由于学校全面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和谐的管理关系的形成,实现了:制度逐步淡化,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习惯;检查逐步减弱,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检查;界限逐步消失,转化为研究、协助、指导的管理者与教师关系;要求逐步趋同,转化为教师的共同需要与追求。管理效能集中体现在服务理念和作为上,确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管理就是服务的过程,形成了“校长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服务链,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江苏路第五小学的挂职学习带给我许多的启迪和思考,我想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期是有年限的,一旦离开能留给学校什么呢?也许是现代化的大楼、设施,但尽管先进可它们有使用的寿命;也许是几次大型活动、一叠照片、几段录像,但那已经成为历史时段的定格;也许……唯有精心培育下的学校精神能延续久远;唯有精心培养的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能延续久远;唯有精心培育的优秀学生群体能延续久远……

2009年6月5日于上海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发表时间:2018-06-21T16:34:23.36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1期作者:吴永余 [导读]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阳光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吴永余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10044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阳光,在教育追求的实践中享受阳光的恩赐,达到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这一目的,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一、阳光文化引领阳光教育的教育追求 1.阳光文化:文化是个好东西,“文化引领发展”是硬道理。一所阳光的学校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是一个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还必须是有助于人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学校文化是育人之本。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阳光办学更需要阳光的学校文化,阳光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阳光文化的建设应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应以价值观为核心,以课程为抓手,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应体现个性。大家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大家的学校文化,学校阳光文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应体现在细节之中。学校阳光文化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2.阳光教育:阳光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周洪宇教授,核心理念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它是借用阳光的公平、普惠、温馨、关爱、健康、快乐等基本属性,来比喻我们心目中试图达到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具体地讲,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公平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关爱性是阳光教育的本质特征。阳光教育是充满生机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遇和对话。“阳光教育是一门艺术,她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阳光教育包含最真情的问候、最温暖的微笑,阳光教育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让孩子树立起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在阳光教育者的引导下会使每位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品德优良、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共享教育阳光、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家园,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 二、阳光教育的实践 旭东中学建校于1996年,经历从民办到公办的历程,在探索学校办学模式上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发掘校园文化底蕴,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在行进中确立“阳光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终极目标,确立“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我是旭东人,阳光每一天”育入主题,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旭东阳光文化”。 1.我们崇尚阳光。学校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阳光每一天。学校大力实践“阳光教育”,打造“旭东阳光文化”,以“三个阳光”为核心办学理念,即“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进阳光的每一个元素,使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做到“阳光每一天”。“阳光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项目,对学校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2.阳光教育的标准:阳光教师,即有阳光的心态,有阳光的形象,有慈母的爱心,有敬业的精神,有丰富的学识;阳光学生,即有健康的心理,有强健的体魄,有优秀的习惯,有显著的特长,有合作的精神;阳光学校,即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规范的办学行为,有优雅的育人环境,有和谐的管理机制,有公平的教育态度。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根据标准,制订细致的评比细则,在全校展开阳光学生、阳光教师的评选与表彰活动。 3.阳光校园文化及活动:我们打造的旭东阳光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个角落、空间都渗透阳光文化教育的元素。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旭东阳光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和充分的展示。 4.阳光课改:我校2009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确立“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后,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把课改纳入成为阳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初步确立我校阳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234模式”,即两个载体:小组合作模式为活动载体,导学案的使用为知识的载体;三大环节: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预习交流、目标解读、分工合作、当堂展示、穿插巩固、当堂测评。 我们的阳光课堂是活泼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不同程度的优质发展。我们的阳光生活丰富多彩,但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责任就越发显得沉重。因此,为人师者当思考“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真谛。 阳光文化引领下的阳光教育需要我们一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启迪智慧,传承文明;爱我民族,众志成城。用一颗负责任的心去共同实现教育的应然追求,那就是教育的幸福,那就是幸福的阳光教育。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发展战略)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最全版

(发展战略)学校内涵发展 实施方案

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深化实施“十个壹”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羊山镇小学内涵发展实施方案 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不仅是外在的、硬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内涵发展。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才可能成为名校、强校。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发展实施方案。 壹、规范学校管理,为内涵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壹是加强管理的制度化 进壹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客观公正评价教职员工绩效,实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程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形成学校管理制度化。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 二、提升教育质量,为内涵发展夯实基础

(壹)、抓好俩支队伍建设 要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的人是关键。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俩支队伍建设。 壹方面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有壹支具有强烈质量意识、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要求行政人员要争当学者型、创新型、实干型、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壹是行政要加强学习,每年至少读1本理论书籍,且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不推诿、不拖拉、顾大局、互理解、共支持。三是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壹线,且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 另壹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质量之本。壹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将继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壹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壹是立足校本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 二是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积极探索且推行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课堂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让每位老师不仅开放自己的课堂接受观摩和学习,也有机会进入他人课

学校内涵发展规划

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仙市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增强办学活动,认真落实沿滩区教育局“内涵发展规划”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方案,使我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一、背景分析 仙市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釜溪河畔,国家级文化名镇——仙市镇的川主庙,由有百年历史的仙市中心校初中部发展而建立。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0七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流连忘返。乘着仙市古镇建设的东风,仙市中学在近两年内将会得以重新建设。预计工程投资2000多万,占地45亩,新学校的设计风格与仙市古镇建设有机的融合,青砖黑瓦,古香古色。新学校建成后将是沿滩区农村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中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为办学理念,确立“质量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飞跃。已连续五年获区教学质量一等奖。综合评估考核一、二等奖,已经逐渐成为沿滩一流、全市有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农村初级中学!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开展“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特色定位 (一)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办学目标:在同一蓝天下,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校风:修身、益智、健体、增能 教风: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学风:勤于求知、严于修心、乐于强身 (二)特色界定 1.特色目标:传承“古镇文韵”,修立君子品行 2.特色内涵:借助优势地理环境,以了解、挖掘、学习仙市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礼仪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学习儒家礼仪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知礼守礼、热爱家乡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建设规划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稿本着硬件软件并举,以软件建设为主;外延内涵齐抓,以内涵挖掘为主;共性特色并重,以特色建设为主的宗旨,一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依据学校发展需求, 2007 年学校制定《荣成市第一中学20072010 年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围绕学校制定的近、中、远期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从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从教学研究到后勤管理,整体构建,科学规划,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完善学校内涵发展,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师生能够享受终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中是老牌名校,依据学校 50 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继承传统,不断超越,着力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为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学校精神,实验楼东侧墙面上校歌高悬,还在教学楼、办公楼和校内显著位置悬挂一训三风和校徽。 办公楼走廊悬挂 81 块校友和师生自创字画,办公楼二楼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洪涛和袁业立四位工 1 / 8

程院院士的题字,有海军原政委、上将李耀文的题词,以及其他领导题字和 50 周年校庆的校友贺词,其余楼层主要是一中历届学生和教师作品,以展现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今年,计划在格致园雪松前立弘兴石,前刻尚德规范四字,后记一中 57 年发展历程,将成为一中继承发展、展现一中精神的标志物。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开发团队为主导,调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以促进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共同成长。 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引领下我校已经形成年级和班级特色文化。 三个年级有各自的文化取向,有各自的年级格言,通过年级文化宣传栏宣传年级特色文化;班级自编班级格言,建设班级特色板报和走廊文化。 我们还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和文化活动等载体,营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作为省绿色学校,在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人文景观的规划和更新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环境文化体现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宣传用语,依据校园功能分区构建一路三园(弘毅路、憩园、毓秀园和格致园),以分区的不同文化内涵使用标语牌张贴师生提供的名人名言,体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感悟

学校:高滩岩小学姓名:宋希这几年以来,学校内涵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中小学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共有的趋势。而如今我们学校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内涵发展?如何内涵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这些我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什么事内涵发展? 郑金洲提到,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所以,现在的内涵发展就应该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了解了内涵发展的意义,面对本校的内涵发展,相信每位老师都不禁要想——学校内涵发展我能做些什么? 一所学校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整体的素质,一所学校是否有内涵,取决于老师是否有内涵,学生是否有内涵,校园文化是否有内涵。那么我们在面对内涵发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当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我认为几下内容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1、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可贵的职业情感。只有爱得深切,才能钻得深入。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成功。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热爱全体学生,就是既要了解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教育工作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教育事业对教师的人格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和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教风;要有尊重规律,勇于创新精神;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的精神和有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大局出发的意识;要有讲究文明,以身作则,在仪容、举止、语言礼仪等方面体现精神文明的风貌,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墨化的影响。 3、培养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职责,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善于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因此就要强化教师的成才意识,要求自己不仅要敬业,而且要精业,要刻苦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加入青年教师热烈的研讨中,以学习的态度与他们进行交流,总结,提升。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当代中国未来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当代中国未来发展 作者: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光明日 报》( 2016年03月15日06版)从去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十二五”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日益得到广泛认同,深入人心,成为两会“热词”。五大发展理念关乎发展方式、发展手段、发展步骤,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解决发展问题的行动指南。 五大发展理念有着很强的问题意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很多,比如,GDP总量很大,科技含量不足;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行业与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均存在不协调;经济发展持续快速,环境恶化;食品丰富多样,有害物质增多;国门打开,一些领域因为创新不足不敢、不能走出去;经济发展了,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等等。我们党对前进中的问题有着清醒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也吸取了国外现代化经验。世界上很多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很长一个阶段,都把单纯的经济发展视为主要发展内容,问题不断积累,付出过巨大代价。我们不能重走人家的老路,重蹈人家的覆辙。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支撑。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吸取了别国实现现代化的教训,将过去简单的以生存型为主的发展观内容,转到以共享、和谐、幸福等为目标,引导中国未来发展。

任何发展都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引导。五大发展理念将当代中国发展价值目标具体化。当代中国发展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福祉。人民的幸福是我们一切发展措施实行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发展得失成败的试金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价值自觉。事实证明,五大发展理念继承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智慧,顺应了时代要求,把我们的发展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将发展手段、方式方法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凝聚发展力量的价值导引。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校长要不断学习,锻造自我,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全校师生,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学校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带领教职工重建学校现代文化,以课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引领必须先锻造自己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带路人,是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校长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师心目中的主心骨。因此,校长应当有校长的风范,应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理论,又要有实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修炼”,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让教师口服心服。所以,校长要沉下心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拓宽视",锻造自我,丰厚自己的积淀,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思想和科研意识的人,成为教师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校长。在学习内容上,时时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了解前沿教改动向和国家最新教育政策,不断研究困扰学校多年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高度的使命感的好校长。 二、引领必须从思想开始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6 年的校长生涯中,通过大量的教育实验和实践,总结出的学校管理理念。校长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等,都会通过其管理行为反映到教师身上。假如校长的教育理念本身与社会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教育行为就会相对滞后,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如果校长能够高屋建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师就会在校长引领下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学校领导重要的不是对教师的行政领导,而是对教师进行心灵上的领导。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决定的。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是校长要有充满智慧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并能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校长要用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去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态度,以此引领学校发展。所以,作为为肩负办学育人重任的一校之长,首先应当抓的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或管理行动,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统一到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上来,在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上达成共识,并使它们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条,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和行动指南。其次,校长以自己的人文情怀去感动每位教师,这才管理学中的大智慧。关心教师的生活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对教师问寒问暖,对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2017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质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得办学质量、效益与规模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只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明天的;不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今天的。 二是精细发展。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小事做成精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变成精神。 三是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化的师生的精神家园,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是没有止境的,而且需要每个学校因校制宜、独辟蹊径、有所创造,需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地改革、超越和创新,把学校整体水平持续推向一个新境界。

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追求状元变为追求群星灿烂,从追求一流考生变为追求一流学生,通过发展带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xx中学的前世今生都要求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是:学校要全神贯注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创特色,把xx办成立足xx本土有民意、有民心、有民众的学校;把xx办成影响教育圈内有名声、有名誉、有名望的学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路径是:打造名校。具体表现为:更新理念是前提,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养成教育是基石,精细管理是策略。 二、新学期工作要求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就xx中学而言,一是选择xx,成就精彩,做最好自己。凡是走进xx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好,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基,使其能够成就未的事业。这是承诺,这是自我加压,这是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潜能生、希望生、可能生、变化生。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1-14T10:25:29.96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袁群建[导读] 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陕西省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群建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管理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校园文化管理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建,也需要有多种机制加以维护和固化,更需要通过持续变革,并不断催生新的校园文化。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能实现管理育人作用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强调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生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作为学校班子成员要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内涵,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引导师生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的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自觉地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2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对锻造优秀教师团队有积极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行为风范以及师德水平等。学校要通过师德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来建设先进教师文化,锻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要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要通过打造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稳定和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严把师德关、学习关和业务关,通过建设激励性培养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给教职员工奋斗予以动力与压力,促进教师自我追求,自主发展;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加大“名师工程”的建设力度和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本领提供一个舞台,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述这些措施,必然有利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既定的目标。 3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环境育人提供重要保障 一所学校要具有人文精神,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一是学校要始终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以“弘扬人文、塑造自我”为宗旨,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空间。二是以艺启德、以艺启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学校一方面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依托教学内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艺术周、艺术节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丰富学生文化体验,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科研及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使每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它能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新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魏传光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一所名校的成长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也就是我们平常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持久生产力”。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落实五年规划,努力实现“把孙镇一小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

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一流学校资料讲解

用文化引领、推动学校迈向一流名校 文化是一种力,文化力。文化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是教育之“力”,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的载体,是学校内外形象的呈现和办学实力提升的象征,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学校要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不是靠表面轰轰烈烈的一系列活动,而是靠文化的引领。因为品牌是需要文化来支撑的,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萃英中学是即墨市目前唯一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学府。硬件设施达省标准化标准,办学条件一流。校园建筑“品”字型布局,典雅大气,环境优美怡人。师资一流,全市统一择优调配。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自启用以来,倍受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厚重的期望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对学校发展作出了这样的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青岛市乃至全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精品名校。面对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学校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发展的社会需求,如何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谋划学校内涵发展蓝图,这是事关萃英中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这是社会生活的一般真理,学校建设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支点,一个足以支撑学校快速发展、优质发展的支点,一个把萃英中学办成

一流名校的支点。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人才的竞争、制度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而从深层次去看,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打造一流的学校靠什么?靠文化。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已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那么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们从文化的视角高起点审视和谋划学校发展,以文化建设为支点,确立了文化奠基,内涵发展,高位求进,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以理念文化领跑学校高品位可持续发展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背景的浓缩,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它指引着办学方向,体现着办学特色,引领着育人方向。理念文化关系到学校是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强调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社会对萃英中学的发展期望,我们确立了“先进理念成就特色品牌学校,精准管理塑造高雅品位教师 ,优质教育培养优秀品格学生”的办学宗旨。它阐明了本校办学的目的、使命、理想及总的行动原则。对其深层次的内涵,可以简要地这样理解:1.理念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先导。“先进”,代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学校文化。 文章快照:胡锦涛主席和周济部长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纵深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