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油(液)的作用机理与调配,生产和应用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切削油的正确使用

小
钢
粗(切削)
少
影响切削液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杂油的混入对水溶性切削油剂的影响
润滑油 液压油
防锈油 前道加工用油
微生物的营养源
机床停止运转 时浮在使用液
表面
油剂中的有效成 分与混入的杂油 融和后浮于液表
氯化油 氯硫化油
脱盐酸
微生物的繁殖
厌氧菌的增 殖
浓度降低 腐败
产生腐败 气味
浓度下降
pH值降低 氯离子增加
厌氧菌的增 殖
防锈性变 差
促使腐败 气味产生
影响切削液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杂油混入导致使用液浓度下降
稀释倍率(倍)
300 实验条件(循环法)
使用液:2%浓度10L 切屑:铸铁切屑10% 杂油:3%
200 温度:30℃
添加种菌:经过1.2.3.5.10(天)
100
50
0
7
浓度(%)
0.3
润滑油A
(270)
20
生锈
生锈 100
6.0
腐败
使用液的安
良
定性变差 5.0
20
起泡
0 对策
(ppm) E
10
0 许可 范围
(ppm)
10
良
0 (ppm)
SO42- 细菌数
硫酸根离子
对策策 B.C.F
对策 A.B
108
20
107
106
生锈
腐败
105
104 10
103
良
102
0 (ppm)
10
许值向上剂 B.提高使用液的浓度 C.缩短更液周期 D.使用去离子水
1以下
1以下
切削油液百科

切削液(cutting fluid, coolant)是一种用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切削液由多种超强功能助剂经科学复合配伍而成,同时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释特点。
克服了传统皂基乳化液夏天易臭、冬天难稀释、防锈效果差的的毛病,对车床漆也无不良影响,适用于黑色金属的切削及磨加工,属当前最领先的磨削产品。
切削液各项指标均优于皂化油,它具有良好的冷却、清洗、防锈等特点,并且具备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侵蚀、对设备不腐蚀、对环境不污染等特点目录1历史2分类3作用▪润滑▪冷却▪清洗▪防锈▪其它4检测项目▪脂肪含量▪氯含量▪硫含量▪铜片腐蚀5区别6选用▪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刚石7维护8性能评定▪刀具寿命▪光洁度▪冷却性能▪润滑效率▪生理影响▪皮肤刺激9使用方法10包装存放▪包装▪存放▪注意事项11九大优点12未来发展13市面种类14配方体系15配方研究1历史编辑切削液是金属切削加工的重要辅助性配套材料。
切削液(3张)人类使用切削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人们在磨制石器、铜器和铁器时,就知道浇水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在古罗马时代,车削活塞泵的铸件时就使用橄榄油,16世纪使用牛脂和水溶剂来抛光金属盔甲。
从1775年英国的约翰·威尔金森(J.wilkinson)为了加工瓦特蒸汽机的汽缸而研制成功镗床开始,伴随出现了水和油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到1860年经历了漫长发展后,车、铣、刨、磨、齿轮加工和螺纹加工等各种机床相继出现,也标志着切削液开始较大规模的应用。
19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已首先进行了切削液的评价工作。
F·W·Taylor发现并阐明了使用泵供给碳酸钠水溶液可使切削速度提高对30%~40%的现象和机理。
针对当时使用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钢,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故提出“冷却剂”一词。
切削油(液)的作用机理与调配生产和应用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活性极压切削油 40~90 40~100 10~40 0~10 0~10 5~15 0~40 0~5 0~5 0~1
油 性 剂
极 压 剂
非活性硫极压剂 活性硫极压剂 含氯极压剂 其它 防锈及防锈腐剂 抗氧剂
(3)基础油的选择:在选择基础油时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基础油与添加剂的相溶性:有些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与添加剂的相溶性较差,配出 来的产品混浊。用环烷基油配出来的切削油其极压抗磨指标要比用石蜡基油的差,所 以配极压切削油最好用石蜡基一类油作基础油。 2)基础油的腐蚀性能:有些基础油含硫量高,对铜片有腐蚀,不能用来配有色金属 切削油。 3)基础油的倾点:要根据用户所处的区域来选择不同倾点的基础油。在南方的用户, 基础油的倾点选择在0~5℃的范围,而北方的用户,基础油的倾点一般要在—10℃以 下。 4)基础油的闪点:配制低粘度切削油时,最好选用窄馏份高闪点的基础油,闪点低 的基础油存在火灾危害,而且油烟雾大,污染工作环境。特别是磨削油更要选择高闪 点的基础油。 5)基础油的抗氧化性:切削过程中温度很高,基础油的抗氧化性如果不好,切削油 很快就氧化变质,酸值升高,对机床和工件腐蚀,氧化产生的胶质,粘在过滤网使油 路堵塞。特别在使用非标油的时候要注意油的抗氧化性能。 6)基础油的水溶性酸碱:一般切削油不能含水溶性酸碱。水溶性酸碱会导致切削油 的极压润滑性下降和引起工件、机床腐蚀生锈。 7)配制低粘度油时,要注意不能全部使用溶剂油,因为溶剂脱脂性强,很容易使操 作者产生皮肤炎、红斑等,要加入一部分粘度大一点的矿油和脂肪油。
铜
941
烷基硫 402 四氯化碳
铝
切削液的润滑作用与切削的渗透性有关,渗透性能好的切削液,润滑剂能迅 速渗入到刀刃——工件与刀具——切屑界面,在刀具、工具和切屑表面形成 润滑膜、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切削阻力。
车削加工中切削油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

编号:AQ-JS-07217(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车削加工中切削油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cautions of cutting oil in turning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车削加工中切削油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概述:在国外金属加工液中,切削液一直占有较大比例,一般为50%左右。
金属加工液分类常按金属加工方法分为切削液和成型液两大类,或按油品化学组成分为非水溶性(油基)液和水溶性(水基)液两大类。
我国目前亦大多沿用此分类。
ISO于1986年通过IS06743/7,按油基、水基将加工液分为MH和MA两大类,又根据每类的化学组成、应用各分为8类和9类,共17类,该标准将目前众多的金属加工液的品种均可包含进去,我国已等效采用了该标准,制定了GB7631.5。
金属的机械加工通常包括两种类型:金属的去除和金属的变形。
前者作业是靠刃具把金属从被加工件上除掉;后者则是用模具使金属在应力下塑性变形,如轧、拉拔、冲压、挤压等。
一般习惯地把金属去除作业所用的润滑剂称为切削液,而把金属变形用的润滑剂称为金属加工工艺用液体。
金属加工液则是泛指上述两类加工、作业用润滑剂。
(一)、金属切削液的选用(技术切削设备的润滑见机床的润滑特点)大部分金属切削需要使用切削液,甚至在可以正常进行干切削的作业,如果选用适当的冷却润滑剂也可增加工效。
早在1883年,F.W.泰勒(Taylor)曾证明用冲洗刀具和加工件可使切削速度提高30%~40%。
切削油简介

④活性极压切削油由矿物油+反应性强的硫系 极压添加剂配制而成。这类切削油对铜片的腐 蚀为3~4级,对有色金属有严重腐蚀。它有良 好的抗烧结性能和极压润滑性,可以提高高温 条件下刀具使用寿命峄刀具积屑瘤有强的控制 能力,多用于容易啃刀的材料和难加工材料的 切削。 ⑤复合切削油由矿物油+油性添和极压添加剂 配制而成。油性添加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 油等,这些化合物在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化学 吸附,形成一个分子膜吸附层,可降低切削时 的摩擦阻力,但这类添加剂只在较低的温度时 才有效,当温度高于200℃时,极性化合物产 生解吸和分解而失去润滑作用,这时,需要极 压添加剂发挥作用,同时,含有油性剂和硫、
保持形状、尺寸精度等,也应采用润滑性 好的极压切削油或高浓度极压切削液;磨 削加工温度很高,且细小的磨屑会破坏工 件表面质量,要求切削液具有较好的冷却 性能和清洗性能,常用半透明的水溶液和 普通乳化液;磨削不锈钢、高温合金宜用 润滑性能较好的水溶液和极压乳化液。
注: 0-干切削 1-润滑性不强的水溶液 2-润滑性较好的水溶液 3-乳化液 4-极压乳化液 5-普通矿物油 6-煤油 7-极压切削油或动植物油与矿物油的复合油 8-含硫氯、氯磷或硫氯磷的极压切削油
② 防锈润滑冷却液这类乳化液含有动植物脂 肪或长链脂肪酸(如油酸),具有较好的润滑 性。缺点是这些动植物脂肪或长链不饱和脂肪 酸更易受微生物的侵蚀而分解,使用周期很短。 为了延长其实用周期,可在乳化液中加入少量 的碳酸钠、硼砂或苯甲酸钠(约为水稀释后乳 化液的0.1%~0.3%),可提高乳化液的pH值和增 强抗霉菌的能力,延长使用周. ③ 极压乳化液这类乳化液含有油溶性的硫、 磷、氯型极压添加剂,具有强的极压润滑性, 可用于攻丝、拉削、带锯等重切削加工,也用 于不锈钢、耐热合金钢等难切削材料的加工。
切削液的运用方法

3)高压法:对于某些加工,如深孔钻和套孔钻 削,常用高压(压力为0.69~13.79MPa)切削液 系统供油。深孔钻用的是单刃钻头,与镗孔相似, 只是钻头内部有切削液的通路。套孔钻削是一种 在工件上钻一个圆柱体的钻孔法。当刀具进入工 件,钻出的实心圆柱体就是通过空心的圆柱体开 刀头,用压力泵把切削液送到刀具周围,迫使切 屑从刀具中心流出。套孔钻削用的切削液必须有 良好的极压性和抗烧结性,粘度应当很低,才能 在刀具周围自由流动,还应具有良好的油性,以 降低刀具与工件,刀具与切屑间的摩擦系数。
对于重负荷的车削和镗削,需要有第二个喷嘴供给的切削 液可以不受切屑阻挡而顺利送到刀具和工件之间,有助于 在低速时起润滑作用。水平钻孔和铰孔时,最好是通过空 心刀具内孔把切削液送到切削区域,保证刃部有足够的切 削液并把切屑从孔中冲出来。由于钻头的螺旋槽(为了排 出切屑)要起到把切削液从切削区往外排出的作用,因此, 即使是立钻,进入切削区的切削液也很少只有空心钻才能 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钻孔都采用麻钻,切削 液的进入与排屑方向相反,所以切削液很难进入刀刃上, 影响了切削液的冷却效果,以致造成钻头容易烧伤,磨损 严重,耐用度低。如何改善切削液的供给方法是值得研究 的问题。
切削液流量的分布方式直接影响切削液的效率,
喷嘴应当安置在使切削液不会因受离心力的作用 面抛离刀具或工件之外的位置。最好是用二个或 多个喷嘴,一个把切削液到切削区域,而其他的 则用于辅助冷却和冲走切屑。
车削和镗削时要求把切削液直接送到切削区域,使切削液 覆盖刀具的刀刃部和工件而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实践经 验证明,切削液的喷嘴内径至少相当于车刀宽度的四分之 三。
铣削时最好有二个喷嘴将切削液输送到铣刀的进刀和出刀 侧,一个喷嘴流出的切削液被铣刀齿送到切削区域,另一 个喷嘴流出的切削液则把切屑从刀具中冲出来。窄的铣刀 用标准的圆形喷嘴即可,宽的刀具要用扁平的喷嘴,其宽 度至少为刀具宽度的四分之三,才能有良好的覆盖率。
切削加工用油概论

油性切削油的重要特性如下:1.黏度黏度是油品維持本身稠度的能力,在油性切削油中扮演重要角色。
低黏度油較稀薄,有較好的滲透力及濕潤力,如果選擇適當的添加劑,可使油更快速的到達切削區。
並且因為稀薄,其冷卻、清洗能力均較佳。
高黏度油較稠密,分子較大,有較佳的潤滑性及較大的金屬表面隔離能力,但是流動性及冷卻性不如低黏度油。
2.潤滑金屬在切削時,隨著工件材料的不同和切削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熱量和壓力,潤滑作用主要是牽涉到刀具面在滑動區間的潤滑(如圖表47、48所示)潤滑過程包含三種基本機械理論:a.液動潤滑(物理上分離)液動潤滑是潤滑油介於刀具面和工作面之間作物理分離,並無化學反應發生。
黏度較高或較稠的油具有較大的分子,因此有較佳的分離效果。
在刀具滑動區間有較大負荷及壓力時,礦物油的黏度會升高,因此改進了它的潤滑性,這種特性稱為「彈性液動潤滑」。
但是在滑動區間內,刀具與工作件在加工時所產生的壓力過高時仍會將油擠出,因此以具有物理上分離特性的純礦物油作為潤滑油使用,並非十分有效的方法。
單靠礦物油潤滑只能從事一般金屬之輕負荷加工,如果要用於硬性金屬(不銹鋼、合金鋼等)加工,則需另外加添加劑。
b.邊際潤滑在邊際潤滑中,將極性物質加入礦物油中,會在工件面和刀具面形成有化學鍵結的有機薄膜。
這種薄膜會黏附在金屬表面,因此耐磨性比單純以油分子隔離工件及刀具的效果更好。
脂類物質早已用為礦物油添加劑,用來製成可產生合適有機薄膜的潤滑油,脂類對改進切削有極顯著的效果,這有助於刀具壽命的延長。
常用的脂類添加劑有油酸脂、硬脂酸脂、菜籽油和它們的衍生物,目前亦有為數眾多的合成脂類被使用。
天然脂類、脂酸類和它們的衍生物能與金屬表面形成單一分子薄膜,這種碳氫鍵薄膜會形成金屬外表皮(如圖表49所示),這種膜是由金屬與脂類反應所產生,稱為「肥皂金屬」。
脂類添加劑會產生有機膜,它可以避免金屬的直接接觸,直到溫度升高至薄膜的熔點之前都有保護效果。
切削液处理方案

切削液处理方案切削液是机床切削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功能性液体。
它主要用于提供润滑、冷却和切削产物清理的功能,以保证切削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随着切削液的使用时间的增加,切削液中会逐渐积累各种切屑、混入金属粉末和油脂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切削液的性能,威胁切削质量。
因此,采取适当的切削液处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切削液过滤切削液过滤是切削液处理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过滤,可以将液体中的杂质和颗粒物捕获并剔除,从而提高切削液的质量和寿命。
常见的过滤方法包括机械过滤、纸质过滤和磁力过滤等。
机械过滤是利用物理孔隙对液体进行过滤,纸质过滤则利用纸质滤芯对切削液进行过滤。
磁力过滤则是通过磁力吸附的原理,将含有金属颗粒的切削液分离处理。
二、切削液添加剂维护切削液添加剂是用于调整切削液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切削液使用过程中,添加剂会逐渐被消耗和降解,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补充。
常见的切削液添加剂包括抗菌剂、乳化剂、pH调节剂等。
抗菌剂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防止切削液的变质。
乳化剂可以使液体和切削油均匀混合,保持合适的切削性能。
pH调节剂则用于调整切削液的酸碱度,避免腐蚀切削工具和零件。
三、切削液循环系统设计切削液循环系统是切削液处理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循环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地清洗和循环切削液,防止杂质积累和污染。
一个典型的切削液循环系统包括废液收集装置、过滤装置、冷却装置和泵浦等。
废液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机床产生的废液,通过过滤装置来清除杂质和颗粒物。
冷却装置则用于降低切削液的温度,提供良好的切削效果。
泵浦则负责将清洗后的切削液重新引导回机床和润滑系统。
四、切削液定期检测和更换为了确保切削液的质量和性能,定期检测和更换切削液是必要的。
检测切削液的pH值、浓度、菌落总数、液位等指标可以快速判断切削液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当切削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寿命或不再满足切削要求时,需要及时更换切削液,以保持切削加工的稳定性和质量。
结论切削液处理方案是确保切削过程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晶结构
层状格子 层状格子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从表1.可见,氯化铁的结晶呈层状结构,所以剪切强度最低,氯化铁与硫化铁相比, 其熔点低,在高温下(400℃)会失去润滑作用。硫化铁耐高温性能(700℃以上)最 好。在重负荷切削及难加工材料的切削中一般都使用含有硫极压剂的切削液。
反应生成物的抗 剪强度τ1/MPa
摩擦减 少率%
四氯化碳 FeCl2
372
71
FeCl3
152
88
铁
1305
烷基硫
FeS FeS2
608 一
53 一
四氯化碳 CuCl
102
89
铜
941
烷基硫 Cu2S
41
57
铝
402
四氯化碳 AlCl3
90
78
试验得出的摩 擦减少率/% 80
60
65 55 65
切削液的润滑作用与切削的渗透性有关,渗透性能好的切削液,润滑剂能迅 速渗入到刀刃——工件与刀具——切屑界面,在刀具、工具和切屑表面形成 润滑膜、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切削阻力。
气化热/ (J/g)
2260 167~314
—
改变液体的流动条件,高流速和加大流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切 削液的冷却效果,特别对冷却效果较差的油基切削液,效果更 明显。对切削量大的加工,切削液的温升较快,要求切削液的 储存槽的容积也要大些,切削液循环周期延长,避免切削液 温度过高。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极压剂
防锈剂 抗氧剂 抗烟雾剂 消泡剂 铜合金防锈剂
氯系:氯化石蜡、氯化脂肪酸酯 硫系:硫化脂肪油、硫化烯烃、聚硫化物 磷系: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磷酸三甲酚酯、亚磷酸二丁酯、磷氮化合物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钼、有机硼
磺酸盐、羧酸盐、有机酸、磷酸盐等 酚系、胺系 聚异丁烯、聚丁烯等 二甲基硅油 苯并三氮唑,巯基苯并塞唑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表-1.硫、氯极压剂生成的固体润滑膜的性质
固体润滑膜
熔点/℃
Fe FeS Fe(15)+FeS(85) 合金 FeCl2 FeCl3
1525 1193 985
672 302
抗剪强度/℃
100 30 一
一、切削油(液)的作用机理 (一) 润滑作用 (二) 冷却作用 (三) 清洗作用 (四) 防锈作用 二、切削油(液)的调配 (一)油基切削液的调配 (1)油基切削液的组成 (2)油基切削液各组分含量 (3)基础油的选择 (4)添加剂的选择 (二)水基切削液的调配 水基切削液的组成 不同形态水基切削液各组分含量 乳化油的调配 半合成微乳液的调配 全合成切削液的调配 三、切削液应用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切削液的管理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二)冷却作用 冷却作用是依靠切(磨)削液的对流换热和汽化把切削热从刀具、工件和切屑 中带走,降低切削区的的温度,减少工件变形,保持刀具硬度和尺寸。 切削液的冷却作用取决于它的热参数值,特别是比热容和热导率。此处,液体 的流动条件和热交换系数也起重要作用。热交换系数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活性材料 和汽化热来提高。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大的热导率。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切削油(液)的作用机理与调配生产和应用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林心勇
2008年5月22日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一、切削油(液)的作用机理 使用金属切削液目的是为了降低切削力及刀具与工件、刀具与切屑 之间的
摩擦,及时带走切削区内产生的热量及降低切削温度,并将切削过程中产生大量 的切屑和磨屑排出,同时还要保证切削机床和加工工件不被腐蚀和生锈,所以切 削液必须具备润滑、冷却清洗和防锈作用。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四)防锈作用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如果切削液没有一定的防锈能力,工件在加工后或工序间存放
期间会受到空气中的水分及腐蚀介质的侵蚀而产生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引 起生锈,机床也同样会生锈。因此切削液必须具备较好的防锈性能。油基切削 液一般都具备一定的防锈能力,如果工序间存放期不长,可以不加防锈剂,因 为在切削油中加入石油磺酸钡等添加剂会使切削液的抗磨性能下降。要求防锈 性好的切削油,可加0.1~0.2%的T746防锈剂,因加量少对切削液润滑性影响 不大。铜、铝等有色金属可加入少量的金属减活剂就能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 对于水基切削液,PH值的控制对其防锈性能影响很大。对钢、铁等黑色金属 PH值在9~9.5的范围防锈效果最好,而对铜、铝等有色金属PH值在7~8的范围 较为合适。用水基切削液加工的工件在包装封存前的清洗防锈工艺十分重要, 一般都要经过脱水防锈清洗后再涂防锈油。如工件的水及杂质微粒没清洗干净, 即使用最好的防锈油也会很快生锈。由于清洗防锈工艺不当造成零件制品生锈 的事故经常会发生。
切削液添加剂有效作用的温度范围见图1。 极压添加剂除了和钢、铁等黑色金属起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低抗剪切强度的润滑膜外, 对铜、铝等有色金属同样有这个作用,不过有色金属的切削不适宜用活性极压添加剂 以免对金属造成腐蚀。
图1.切削液添加剂有效作用的温度范围
金属皂 氯化金属 磷化金属
硫化金属
0 200
400
600
800
温度/℃
1000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表-2.切削液的极压添加剂与金属反应生成物的特征
二维切削,t=0.05㎜,v=5.5m/min,高速钢,a=15°
加工材料
金属的抗剪 强度τ/MPa
切削液
反应生成物
切削液的消泡性能也会影响冷却效果。由于泡沫内部是空气,空气的导热性比 水的导热性差很多,泡沫多的切削液冷却效果要下降。所以对于容易起泡的切 削液要加消泡剂。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三)清洗作用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铁粉、磨屑、油污等物易粘附在工件表面和刀具上, 影响切削效果,同时使机床和工件变脏,不易清洗。所以切削液必须具备清洗性 能。 对于油基切削液,粘度越低,清洗能力越强,特别含有煤油、柴油等轻组份的 切削油,清洗、渗透性能就更好。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基切削液,清洗效果较好。 表面活性剂一方面能吸附各种粒子、油泥,并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吸附膜,阻 止粒子和油泥吸附在工件、刀具和砂轮上;另一方面能渗入到粒子和油污粘附的 界面上,把粒子和油污从界面上分离,切削液带走。切削液的清洗作用还应表现 在对切屑、磨屑、铁粉、油污等有良好的分离和沉降作用。循环使用的切削液在 回流到冷却液槽后,能迅速使切屑、磨屑、铁粉、微粒等沉降在底部,油污等物 悬浮在液面上,这样便可保证切削液反复使用后,仍能保持清洁、保证加工质量 和延长使用寿命。全合成水基切削液和半合成微乳液的排油性十分重要。合成切 削液和半合成微乳液如果排油性差,很快就会与机床漏下的油或工件带进的油混 合变成乳化液,失去了原切削液的特性,并且变成乳化液之后,容易被微生物侵 蚀,腐败变质,影响加工效果和使用寿命。
水基切削液的使用浓度与冷却效果也有很大关系。表4.为切削油和不同稀释比的乳化油 的导热系数。
试样
水 乳化液(稀释50倍) 乳化液(稀释25倍) 切削油
导热系数(J/㎝2·S·℃)
1.005 0.725 0.544 0.105
从表4.看出,稀释倍数不同,导热性能差别也很大,而水和油的导热系数则相 差10倍。所以在使用水基切削液时,如发现烧伤,冷却效果不好时就要适当加 大稀释倍数,提高其冷却效果。
0~40 0~10
0 0 0 0
0~5 0~1
非活性极压切削油
40~90 0
10~40 0~10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二、切削液的调配 (一)油基切削液的调配
基础油 油性剂
(1)油基切削液的组成:
矿物油:煤油、柴油、全损耗系列油、D系列溶剂油 合成油:聚烯烃、烷基苯、酯类油
脂肪油:豆油、菜子油、棕榈油、糠油、猪油等 脂肪酸:油酸、异构硬脂酸、棕榈酸等 酯类:硬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等 高级醇:十八醇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切削液的润滑作用,一般油基切削液比水基切削液优越,含油性、极压 添加剂的切削液效果更好。
油性添加剂一般是带有极性基(—COOH、—OH、—C=O—NH2等) 的长链有机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高级醇、动植物油脂等。油性剂是通过极性 基团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润滑膜,这层润滑膜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可以减 少刀具——工件,刀具——切屑之间的摩擦,达到减少切削阻力、延长刀具寿命、 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目的。油性添加剂的作用只限于切削温度较低的状况,当 温度超过200℃,油性剂的吸附层受到破坏而失去润滑作用,所以一般低速、精 密切削使用含有油性剂的切削液。而在高速、重切削的场合,应使用含有极压添 加剂的切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