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引导渗透,积极发挥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人文关怀。

【板书设计】

一、偶然与必然

1、两种植物的较量:虎门销烟——偶然性

2、两个世界的较量:鸦片战争前夕的西方(英国)与中国——必然性

二、侵略与碰撞

1、粗观战争

(1)鸦片战争:目的、时间、侵略者、结果、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时间、侵略者、结果、条约

3、细看战争

(1)外眼看中国——体会中国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大国与弱国——认识清政府大国战败的历史根源

(3)觉醒还是酣睡——反思鸦片战争后清朝上下拒不反省、愚昧不化的惨痛教训

三、毁灭与新生

1、看图画,寻历史——战争的危害: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化加深

2、听故事,觅启示——客观积极作用:

学习西方的新思潮开始萌发;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一组动画,由现实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本课

一、偶然和必然

1、虎门销烟

一找原因——两种植物的较量

展示“中英贸易”示意图,分析中英贸易结构、英国鸦片走私及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2、鸦片战争爆发

再找原因——两个世界的相遇。如果没有中国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能够避免吗?还必须“换一个视野探原因”,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1)展示《民族复兴》视频片段

引导学生概括认识鸦片战争前夕西方和英国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外交政策等巨大变化与基本特点。

(2)展示一组历史图片

引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战争前夕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外交与文明形态等诸方面的基本特点。

(3)对比分析,提升认识。通过以上两组材料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爆发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

二、侵略与碰撞

“粗看战争”:知识接龙,带领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

“细看战争”——“多几个角度看过程”,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和探究视角,引导学生深入审视这场战争带给我们民族的教训与启示。

(1)角度一:外眼看中国。展示1862年日本《万国人物图会》里中国抗英英雄画像、侵华英军对中国英雄的敬畏;以及马克思对潍坊“青州兵”的高度赞誉。

思考:外国人为何高度评价中国英雄?我们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2)角度二:大国与弱国。展示中国“世界GDP第一”以及“矛与枪”、“平等与不平等”等图文资料。

思考:“世界GDP排第一“的大国为何照样挨打且战败?

(3)角度三:觉醒还是酣睡。展示鸦片战争后清廷和广东民间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愚昧依旧、不知反省史料。

思考: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何一败再败?谈谈自己的认识。

四、毁灭与新生

1、看图画,寻历史。展示两幅英美19世纪60年代的辱华漫画。

思考:(1)在英文中,瓷器还有何特殊含义?中国的疆土、主权是如何被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掠夺和破坏的?

(3)漫画二反映了战后清政府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两幅漫画强烈地反映出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两幅漫画我们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沉沦的开端,但这绝非历史的全部。我们还必须“站在一个高点论影响“,进一步思考鸦片战争对民族觉醒、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

2、听故事,觅启示。讲述晚晴名臣、湘军悍将胡林翼呕血而死、疾呼“天要变了”的故事。

思考:“天要变了”有何寓意?你从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展示三幅图片。思考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做出怎样的反应与改变?

(2)展示“专家视角”史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专家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客观推动作用。

(3)展示幻灯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的救国探索。

小结

一、偶然与必然

换一种视野探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二、侵略与碰撞

多几个角度看过程——抗争精神、文明碰撞、启示教训

三、毁灭与新生

站在一个高点论影响——危害与客观推动近代化主题升华

配音,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