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一只贝》教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只贝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只贝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只贝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拼音“b”、“p”、“m”、“f”的发音特点和正确发音。

2.能够准确拼读和书写拼音“b”、“p”、“m”、“f”在单词和句子中的应用。

3.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拼音:b, p, m, f。

2.课文:《一只贝》。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拼音“b”、“p”、“m”、“f”的发音和正确拼读。

2.教学难点:理解并朗读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

3.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贝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贝壳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见过或拥有过贝壳,鼓励学生分享相关的经历。

2. 学习拼音•准备表格图片,上面标有字母“b”、“p”、“m”、“f”以及相应的拼音韵母。

•指导学生观察表格,辨认字母和拼音,并练习发音。

•指导学生正确读出表格中的字母和拼音。

3. 学习课文•通过语音播放或师生朗读,引导学生跟读课文《一只贝》。

•分段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鼓励学生提问并进行简单的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做好分组准备。

•每组选择一个组长,组长带领小组一起朗读课文《一只贝》。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改进。

5. 课文操练•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由回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课文中的情节。

6. 拓展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贝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只贝壳的故事或经历。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尝试用简单句子进行描述和解释。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一只贝教学设计优秀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一只贝教学设计优秀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一只贝》教学设计优秀《一只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熟悉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体会词语的意思。

2. 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有情感的朗诵课文。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预备: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刻:2课时第一课时一. 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现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你们明白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明白好久好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如何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爱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推荐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次朗诵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

2.你读懂了什么?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睬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如何的故事,想一想作者借助那个故事告知人们什么?四. 作业有情感的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 温习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 细读课文,感悟明白得1.指名分段朗诵课文。

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窗们明白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小朋友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

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只罕有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如何形成的呢?齐读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你是怎么明白的?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只贝》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只贝》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只贝》教案优秀5篇《一只贝》词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3、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面对磨难,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并能深入体会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贝,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这只贝的经历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支贝有着怎样的经历(二)快速浏览,在你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贝?(三)品读课文,探究阅读1、默读课文,画出体现贝的可怜的语句。

课件随机出示:2、感悟贝曾经的荣誉。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漂亮贝的句子。

即(课件出示):“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漂亮的贝壳,人们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博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就是贝的荣誉3、失去荣誉,忍受折磨。

(1)对比体验。

出示了现在贝丑陋的图片,并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进行改编,和前边漂亮贝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化身为贝。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就是这只贝,看着自己丑陋的外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并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带进去再读课文。

(3)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当一粒小沙子钻进了自己的眼睛,会有什么感受?(4)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透过“折磨”这个词体会贝所承受的痛苦。

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第三段。

仅仅是可怜吗?在可怜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4、感悟贝的可敬(1)理解磨制(2)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这只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五)拓展:丑石内心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一只贝》词语教学设计篇二花园小学:王娟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语文S版四上《一只贝》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一只贝》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一只贝》教学设计《一只贝》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者:通榆二小杜继敏设计者单位:通榆县第二小学一、教材概述:《一只贝》这篇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是作为一篇讲读课文,编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动物之美”中。

这篇课文写的是海里的贝被浪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美丽的贝壳,被孩子们捡起。

有一只普通的贝,因为一粒沙子钻进壳内,它的壳失去了光泽,破烂了,里面却形成了一颗闪光的大珍珠。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珍珠是如何形成的,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对那种默默地为人类为自然奉献出珍贵美好的东西而甘愿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作者托物寄意,表达人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是否为人类为社会作出过贡献。

文中作者的语言富含人生哲理,因此这是一篇思维与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也恰好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咸、涨、虹、泽、稀。

会写8个生字:咸、拢、虹、漂、案、荣、稀、罕、,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书空、借助工具书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体会这只贝经历的磨难,体会贝的精神品格,感悟人生道理。

4、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一只贝的精神品格,感悟人生道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4.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5.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方法,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只贝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只贝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只贝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螺旋桨”、“舱室”、“丝绸之路”等;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想象机器的运转大家都可以随心所欲”、“贝壳深处就是生命的源泉”等;3.掌握描述动物的词汇和句式,如“娇小娇小的小熊猫”、“沉睡了数百年的龙”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表达思路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点滴。

2.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2.小组合作,探究贝壳的世界;3.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动物。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贝壳的世界;2.如何帮助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动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大海中的各种贝壳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一只贝”。

(2)预习让学生看课文标题和插图,探讨课文内容,与小组合作探究贝壳的世界。

(3)讲解1.解释本节课生词和短语;2.读课文,讲解重点句子;3.通过课文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描述,讲解描述动物的词汇和句式。

(4)练习1.小组合作探究贝壳的世界,根据观察到的贝壳的形状、颜色、纹路等,将它们进行分类;2.创作“海中生物图片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海底世界中的各种生物,并进行简单描述。

(5)总结让学生总结生词、重点句子以及描述动物的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述能力。

(6)作业让学生根据本阶段学习内容,用自己的文字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种动物,并将作品发表在学生平台上,供班级分享。

4. 教学评估(1)教师评估1.对作业进行评分,看学生的描述是否准确、具有想象力;2.随堂练习,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掌握生词和短语;(2)学生评估1.通过小组合作和作品分享,相互学习提高;2.通过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一只,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谈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自然段?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互读、互听。 (3)指名读、小组读。 (4)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 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 你读懂了什么?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 3.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默读思考: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 解这句话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用具,例如识字卡片、 珍珠、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贝》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一只贝》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书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体会贝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一只贝的精神品格,感悟人生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自主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语段进行朗读、品读,感受贝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实物贝壳、珍珠、作者生平简介,有关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这是老师在海边捡回的贝壳,(出示贝壳),你们觉得它们怎样?(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形状五花八门……)再看,(出示珍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珍珠与贝壳有什么关系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个故事,一个著名作家贾平凹笔下的关于贝与珍珠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学生展示关于作者简介的资料,了解作者。

(课件补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本课生字、词语,借助注音或字词典读准字音。

2、合作学习:(1)小组互动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相读听。

(2)自由拼读所画出的词语,小组齐读,指名读。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的意思。

荣耀:光荣。

稀罕:同“希罕”,稀奇。

3、老师利用检查拼读、默写、上讲台书写等检验自学效果。

一只贝教学设计

一只贝教学设计

一只贝教学设计《一只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只贝》这篇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贝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一只贝》这篇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贝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贝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贝壳吗?贝壳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贝壳的课文,叫做《一只贝》。

2.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停顿。

3.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这只贝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只贝经历了什么?这只贝的精神品质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总结文章的主题。

4.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读音和语调。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和纠正。

5. 背诵课文背诵课文: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纠正背诵中的错误。

小组合作,互相背诵课文,提高背诵效率。

6.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贝的精神品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贝的精神品质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教师强调贝的精神品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贝的精神品质。

8.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一只贝》这篇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一只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咸、涨、虹、泽、稀;要求会写的字有:咸、拢。

漂、虹、案、荣、稀、罕;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准备:
1、准备贝壳和珍珠的图片。

2、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

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

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课外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深入体会课文内容,领悟包涵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进入新课。

二、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提示:“可怜”是说这只贝不漂亮,没人要;“可敬”是说这只贝默默无闻,备受责磨,为人们奉献出一颗闪亮的宝贵的珍珠。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提示: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三、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提示:引导学生联想理解到那些不惜牺牲,默默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四、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

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五、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一只贝
血可怜
肉可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