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国际收支
第十章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
一、基本原理
Y C I G (X M)
B X M Y (C I G) Y A
A A0 aY
dB (1 a)dY dA0
dY——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 a ——贬值通过收入变化对吸收的间接影响; dA0——贬值的直接吸收效应。
二、贬值的收入效应和吸收效应 (一)贬值的收入效应 1.闲置资源效应。国际收支最终是得到改善还是恶化, 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假定自主吸收不变(dA0=0), 只要边际吸收倾向a<1,贬值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 (dY)就会大于国民收入增加所导致的吸收的增加 (adY),国际收支就能得到改善(dB>0)。
——John Maynard Keynes
第一节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752年英国著名的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休莫提出了著名的 “价格-铸币”流 动机制。该机制阐 述了在金本位制下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 动调节功能。
David Hume, 1711-1776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
三、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含义
改善国际收支就只能改变国民收入或改变国内吸收或同时 改变二者,即所谓的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ies)和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支出增减政策主要通过支出水平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 总水平,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上述三个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直接与国际收支挂钩, 国际收支盈余的国家将有黄金流入,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 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有黄金流出,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2)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东财国际金融学第十章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收支调节理论

一、自动调节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国际收支失衡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消除。
1.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逆差导致黄金外流,本国黄金减少,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流入,逆差得到改善;2. 纸币本位下:物价、收入、利率、汇率(1)固定汇率制物价水平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水平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使得储备货币减少,货币供应减少,利率水平上升,吸引资本内流,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2)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储备货币减少,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
同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提高,利率水平上升,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减小。
二、国际收支主动调节机制(1)手段:1. 利率调节提高利率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同时减少对外投资,抑制资本的外流,减小资本金融账户逆差2.汇率调节通过本币升值贬值,影响进出口的规模3.国民收入调节4. 物价调节国内通胀水平上升,国内商品相对于国外商品涨价,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出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5. 国际借贷调节(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采用调节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水平的方式金融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等方式2. 直接干预:政府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直接管制外汇自由买卖和贸易进出口,控制调节国际收支。
主要有财政、金融、贸易等管制手段政策。
财政:关税壁垒;金融:外汇管制、外汇干预;贸易:鼓励或者限制进出口等3.国际经济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转移、贸易自由化、建立全球清算制度、协调经济政策4. 涉外经济预警政策选取预警指标以能够准确反映国际收支的潜在金融风险,对货币危机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报。
三、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论围绕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供给的弹性进行分析,分析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
国际金融习题与答案(2)描述

第十章国际收支(练习)一、本章要义练习说明:请结合学习情况在以下段落空白处填充适当的文字,使上下文合乎逻辑。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1)——、(2)——和(3)——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4)——收支行为。
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是:(5)——和(6)——两大账户。
除此之外,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往往会设置误差和遗漏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除了误差与遗漏项目之外,其余所有项目都代表着实际的交易活动。
按照交易主体和交易目的,这些实际发生的国际交易活动可分为(7)——和(8)——两种不同类型。
尽管导致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因具体国家时期而异,但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9)——、(10)——、(11)——和(12)——四种情况。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其一是早期的主流国际收支理论,它们大多主要考虑贸易收支活动,而忽略(13)——的影响,(14)——、(15)——和(16)——均为主要考虑贸易收支的国际收支理论;其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17)——,该理论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18)——为研究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将研究范围从(19)——扩展到(20)——,将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从实体经济部门扩大到包括货币部门在内的所有领域。
该理论被认为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国际收支理论。
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21)——的以外国货币或(22)——为核算单位的具体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借外债对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影响着一国国际收支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反过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债务活动的周期,表现在贸易顺差可以用来偿还外债的本息。
世界银行把债务周期依次分为(23)——、(24)——、(25)——、(26)——以及(27)——五个阶段。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考试题库第十章国际收支与国际储蓄

第十章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人不可以划为本国的居民?(C)A.刚刚注册的企业B.在该国居住了2年的自然人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该国代表D.驻在本国的外国领事馆雇用的当地雇员2.IMF规定的划分居民和非居民的依据是在该国从事经济活动(B)以上。
A.半年B.1年C.2年D.3年3.顺差应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B)。
A.借方B.贷方C.借贷都可以D.附录说明4.如果一国的国际储备能满足该国4个月的进口需要,则该国储备/进口比率是(B)。
A.25%B.33.3%C.40%D.50%5.“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指当一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B)时,该国货币贬值才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A.大于0B.大于1C.小于0D.小于6.一国在IMF保有的(C)被视为该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一部分。
A.全部债权B.总资产C.净债权D.全部债务7.一国出现持续性的顺差,则可能会导致或加剧(A)。
A.通货膨胀B.国内资金紧张C.经济危机D.货币对外贬值8.物价——现金流动机制是(A)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
A.金本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C.纸币固定汇率D.纸币浮动汇率9.一般而言,由(C)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持久性的。
A.国民收入B.经济周期C.经济结构D.货币价值10.当今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C)。
A.黄金储备B.特别提款权C.外汇储备D.普通提款权11.根据“蒙代尔分配原则”,当一国发生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应同时采取(A)。
A.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C.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12.在(B)情况下,一国应该维持较高的外汇储备量。
A.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5%B.实行固定汇率制度C.偿债率接近5%D.拥有一个独立于财政部的中央银行13.根据吸收分析理论,如果总收入大于总吸收,则国际收支( B )。
国际金融课件国际收支课件

24
官方短期对外借款或贷款可缓冲收支 不平衡对官方储备变动的压力。官方 除了动用官方储备外,还可以通过短 期对外借款或贷款来弥补收支不平衡 并稳定汇率。官方结算差额衡量了一 国货币当局所愿意弥补的国际收支差 额。
由于研究者兴趣的不同,对哪些是自主性交易,哪些是 调节性交易的划分准则往往不同。在实践中,划定自主 性交易范围的问题,就变成了“划线”问题。
18
几个国际收支局部差额
19
贸易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 基本差额 官方结算差额 综合差额
贸易差额和经常账户差额 贸易差额(意要点:
1、只有居民与居民见的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 易。本国居民之间的交易不反映在国际收支上。
居民和公民的区别:
公民:法律概念,以国籍划分,仅包括自然人。
居民:经济概念,以居住地划分,包括自然人, 政府,非盈利单位,企业。
注:外国企业中国子公司、FDI是中国居民。
3
2、国际收支反映经济交易,以交易为基础
13
2.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
编制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记账规则 (1)居民原则 (2)计价原则 (3)权责发生制原则 (4)复式记账原则
14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国际收支的盈余、赤字和平衡 国际收支的局部差额
15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复式薄记原理编制的,其借 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是相等的。但这只是账面的、会 计意义上的平衡,不具有经济学意义。
基本差额(Basic Balance)是经常账户交 易、长期资本流动的结果,它将短期资本流 动和官方储备变动作为线下交易,反映一国 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

对外贸易可以扩大市场需求,促进企业 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国际竞
争力。
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家 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外资流入与经济发展
外资流入可以弥补国内资本不足,增加国内投资, 促进经济增长。
外资流入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03
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还受到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的 影响。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都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
经济增长和生产率
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和生产成本的变 动等方面。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国民收 入和消费水平,从而增加进口需求。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商 品价格,从而增加出口竞争力。这些 因素都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02
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
汇率变动
01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当本币贬值 时,出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进口商 品价格相对提高,从而增加出口额、 减少进口额,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同 时,本币贬值也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增加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从而改 善国际收支。
02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具有时滞 效应。当汇率变动时,出口商需要一 段时间来调整生产、定价和销售策略 ,因此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需 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显现。
03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还受到其 他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贸易壁垒、国 际市场竞争力、产业结构等。这些因 素可能会削弱或增强汇率变动对国际 收支的影响。
贸易政策
01
贸易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方面。提高关税和设 置贸易壁垒会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从而减少进口额。同时,保护国内产业和市 场也会增加出口商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出口额。
《国际收支》PPT课件

7
二、国际收支的特征—对概念的解释
第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与一定的报 告期相对应,一般以一年为报告期。--与国际借 贷的区别
第二,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经 济交易。4页
第三,国际收支记录的经济交易必须是本国居民 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
26
( 二 ) 资 本 与 金 融 帐 户 (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5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平衡表的概念
狭义的国际收支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 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现金基础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 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 易为基础,既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也包括资 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 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交易基础
(储备资产减少) (储备资产增加)
(1)货币黄金 (2)特别提款权 (3)在国际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外汇 (3)其他债权
三、误差与遗漏帐户 15
国际收支的记账方法
以我国为例,列举6笔交易来说明国际收支的记账方法 及各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1]我国企业向美国出口设备100万美元,其出口所获 取收入存入该公司在美国银行的存款账户上。则记
12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 相等”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
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 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
具体见5页第2段-从外汇的角度
13
国际收支教学课件

案例分析及实例解读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海关出口额 1.28万亿美元 1 .3 万亿美元 1 .5 万亿美元 1.59万亿美元 1 .5 7 万亿美元
海关进口额 1 .3 万亿美元 1.4万亿美元 1 .6 3 万亿美元 1.79万亿美元 1.68万亿美元
国际收支结余 负20 0 0 亿美元 负10 0 0 亿美元 负13 0 0 亿美元 负20 0 0 亿美元 负11 0 0 亿美元
3
影响因素
国际收支计算方法因素包括经济结构变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变化、商业政策 变化等。
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
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 互动关系,波动的外汇汇率和出 口价格等因素对国际收支产生影 响。
全球货币体系影响
全球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产生直 接和间接的影响。各国的货币政 策、利率政策等都可能对经济体 的国际收支产生重大影响。
原因与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产生的原因复 杂多样,涉及全球宏观经济 环境、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 变化等多个因素。
国际收支分类和计算方法
1
分类
国际收支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经济主体、按资金流向、按货物和 服务等。
2
计算方法
国际收支计算方法包括资金流量统计法、交易统计法、功能统计法、人民币账户 法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劣和适用范围。
进口与国际收支
进口商品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生 活所需,但也会导致不平衡的国 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和失衡
收支平衡与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某一时 期内,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 账户达到收支平衡。而失衡 则表示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
赤字与盈余
国际收支赤字代表一个经济 体支付出的货币大于它的赚 取量;国际收支盈余则相反, 代表一个经济体的赚取量大 于支付出的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储备是指各国中央政府为了弥补国际 收支逆差和保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国际间 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具备的特征:官方持 有性;自由兑换性;流动性;无条件获得 性。
国际储备的构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一国的国际储 备包括:
(1)黄金储备 (2)外汇储备 (3)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第十章 国际收支
2010
李中山
一、 国际收支
2010
李中山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与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 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 值总和。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地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各种 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主要包 括:
三、国际资本流动
2010
李中山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涵义、种类与原因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政府、企业或个人与另外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政府、企业或个人之间, 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之间资本的流入和流 出。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种类
根据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 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一年以内即期支付的资 本流动。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 从资本供给来看,其动因都不外乎两个: 一是追求利润;二是规避风险。 从资本需求看,需要利用外资弥补经济发 展的资金缺口。
资本开放度——测算结果
排序 1 2 3 占比法 (12年平均数) 香港(85.62) 新加坡(40.29) 菲律宾(8.94) 泰国(6.58) 韩国(6.43) 日本(5.59) 强度法 (13年平均数) 香港(0.96) 日本(0.69) 韩国(0.66) 代码法 (13年平均数) 香港(0.92) 新加坡(0.8) 日本(0.73)
经常项目或账户 资本与金融项目或账户 误差和遗漏项目或账户
三、国际收支项目
国际收支项目
经常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 储备资产 净误差与遗漏
货 物 贸 易
服 务 贸 易
收 益 贸 易
经 常 转 移
资本 项目
金融 项目
直 接 投 资
证 券 投 资
其 他 投 资
二、 国际储备
2010
李中山
(一)国际储备的涵义与构成
印度(0.11)
(四)我国的利用外资
外资的概念 :外资是指本国境内使用,其所有权属于 外国法人和自然人的资本。 利用外资的形式
外国直接投资 对外借款
发行债券
股票融资 项目融资 国际金融租赁等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67
8.4 -12.96 27.08 69.86 89.01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735.97
1050.49 1398.9 1449.59 1546.75 1655.74
2010年3月主要国家或组织黄金储备
储备 2.15
2.46 4.83 0.88 0.37 2.36 -0.81 0
储备 82.2
26.44 20.72 29.23 33.72 55.5 110.93 217.12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储备 2121.65
2864.07 4032.51 6099。32 8188。72 10663。00 15282.49 19460.3
1958
1959 1960
0.7
1.05 0.46
1975
1976 1977
1.83
5.81 9.52
1992
1993 1994
194.43
211.99 516.2
23992
2010(上)
24543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0.89
0.81 1.19 1.66 1.05 2.11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储备 1.57 0.45 1.08 0.9 0.88 1.8 1.17 1.23
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年份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4)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尚未动用的特别 提款权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信用保证
⑴它是债务国债务到期还本付息的基础和保证,
它是一国政府在国际上资信高低的标志。
⑵它可以用来支持对本国货币价值稳定性的信心。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1950-2010年
4
5 6 7 8
马来西亚(8.73) 新加坡(0.65)
印尼(0.53) 泰国(0.5)
印尼(0.25)
马来西亚(0.19) 韩国(0.12) 中国大陆(0.08) 印度(0)
马来西亚(0.59) 泰国(0.19)
中国大陆(5.61) 菲律宾(0.21)
9
10
印尼(4.96)
印度(1.8)
中国大陆(0.12) 菲律宾(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