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经验谈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及改进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及改进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及改进设计1. 引言地震是地球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地壳运动形式,造成了许多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

对于建筑结构而言,抗震性能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改进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2. 抗震性能分析2.1 结构参数分析在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前,首先需要对建筑结构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

包括结构质量,基础形式,结构材料等。

这些参数将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仔细考虑这些参数,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2.2 结构动力分析结构动力分析是抗震性能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数值模拟或物理试验等方法,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动力弹塑性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等参数,从而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2.3 结构强度分析在抗震性能分析中,结构的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而评估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

强度分析涉及材料的强度、梁柱节点的强度等方面,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发生破坏。

3. 改进设计3.1 结构刚度改进提高结构的刚度是改进抗震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采用加固材料、增加支撑、增加结构横向刚度等手段,增加结构的刚度,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这一改进设计方法在现有结构的加固和新结构的设计中都可以采用。

3.2 结构阻尼改进结构的阻尼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吸收和耗散能量的能力。

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常用的改进方法包括增加阻尼器、减震器等。

3.3 结构刚-柔组合设计刚-柔组合设计是结构抗震性能改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在结构中引入柔性元件,如剪切墙、剪力楼层等,与原有的刚性结构相结合,使结构能够在地震中发挥更好的抗震性能。

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

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

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地震,作为一种难以预测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

在地震面前,建筑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现代建筑抗震性能的分析与改进,成为了建筑领域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现代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一)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在抗震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但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则能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但其变形能力相对较弱;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抗震性能上表现较为出色。

(二)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能力。

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同时,材料的连接方式和节点处理也对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三)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局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变化和悬挑部分。

不规则的平面和立面布局容易导致地震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增加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风险。

(四)基础设计稳固的基础是保证建筑在地震中不发生过大沉降和倾斜的关键。

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如桩基础、筏板基础等,并确保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可靠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现代建筑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一)静力分析方法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

静力分析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复杂结构和大震作用下的分析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二)动力分析方法如时程分析法,通过输入地震波记录,模拟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动力响应。

动力分析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但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

(三)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软件,将建筑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通过求解单元的力学方程,得到结构的整体响应。

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等因素,对复杂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共3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共3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共3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领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然而,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这种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易损性和风险。

地震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易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框架结构自身的设计问题。

如果设计不合理,如未考虑地震荷载、支撑剪切强度不足等问题,就难以保证其在地震中不发生破坏。

其次是地理位置的影响。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如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在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那么就很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从而导致损坏或坍塌。

除了地震,风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因素之一。

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发生飓风、龙卷风等恶劣天气,就很容易对结构产生影响,导致其损坏甚至坍塌。

为了更好地评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和风险,需要进行各种分析和评估。

降低地震风险的方法可以从建筑结构设计、材料及施工过程等方面入手。

在地震的严重情况下,建筑物结构的抵抗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应注重框架结构的强度和抗震能力的提高。

在风力方面,需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在设计中加入能够抵抗风力的结构组件,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受能力。

除了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中要注意以上问题,科学合理的防灾预防系统也是降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风险的有效手段。

建筑物防灾预防系统可以包括地震应急预案、人员救援预案、灾后重建预案等,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以及灾后应急处理的效率。

总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和风险并非不可逆转,通过合理科学的施工和防灾预防系统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易损性和风险。

国家和建筑界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管和规范,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未来的使用中更加安全可靠,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易受地震、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过建筑结构设计、材料及施工过程等方面的优化以及科学合理的防灾预防系统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其易损性和风险。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1. 介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一直是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震性能的概念入手,探讨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以及改进措施。

2. 抗震性能的概念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应该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基本完整性,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尽量减少修复成本。

抗震性能的评估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材料、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因素。

3. 抗震性能分析方法3.1 静力分析法静力分析法是一种简化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通过假设地震作用为静力效应,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结构或者低地震烈度区域,但对于复杂结构或高地震烈度区域则存在局限性。

3.2 动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考虑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通过模拟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为改进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3.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数值模拟方法在复杂结构和高地震烈度区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4. 抗震性能改进措施4.1 结构加固结构加固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在现有结构上增加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等加固措施,可以提升结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增强其抗震性能。

4.2 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抗震性能改进手段,通过在建筑底部设置隔震装置,将地震作用隔离开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本身造成的影响。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引起的损失。

4.3 减震技术减震技术是通过在结构中设置减震器等装置,在地震作用下吸收和消耗部分地震能量,减小结构受力情况,从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抗震性的优化设计与分析研究

建筑结构抗震性的优化设计与分析研究

建筑结构抗震性的优化设计与分析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的优化设计和分析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抗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抗震性优化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分析方法。

一、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

钢材、混凝土、木材等材料在抗震性能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

若要进行抗震性能的有效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的类型和用途选取合适的材料。

在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高性能材料和先进技术也是提高抗震性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使用抗震强钢材可以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增加结构的延性,同时可以减小结构的自重。

二、结构形式的优化结构形式的优化是提高建筑抗震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种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

传统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新兴的核心筒结构等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地震烈度、建筑高度和结构质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取最适合的结构形式。

此外,合理采用隔离、能量耗散等措施也能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三、抗震设计的分析方法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结构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分析等。

静力分析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初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动力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分析更为精确,可以模拟真实的地震波进行分析,得出结构的位移、加速度等参数。

通过这些分析数据,工程师可以得出结构的强度、刚度等重要参数,从而进行抗震设计和优化。

四、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地震是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评价标准。

地震波对建筑的力学响应会导致结构的位移、应力等发生变化。

理解地震对建筑的影响有助于进行抗震设计和分析。

地震波的频率和幅度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地基的土质和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也会对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震特性、建筑特性和结构特点等因素,以确保建筑可以在地震中保持完整并降低破坏程度。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估研究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估研究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估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估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地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估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的能力。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采用抗震设计原则和规范进行设计。

例如,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等。

2.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维护保养建筑物的维护保养也是提高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检查、维修和加固建筑物,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除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外,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还需要进行损伤评估。

损伤评估是指在地震后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其损伤程度和安全状况。

损伤评估可以分为初步评估和详细评估两个阶段。

初步评估主要是通过外观检查和简单测试等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初步评估。

如果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详细评估。

详细评估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和测试,确定其损伤程度和安全状况,并提出加固措施和修复方案。

详细评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并且需要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

总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估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抗震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维护保养等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通过损伤评估,则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经验谈

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经验谈

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经验谈【摘要】作为一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特别是对房屋建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就需要对建筑房屋的抗震易损性进行分析。

本文笔者分析了当前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抗震易损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震;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震害预测地震对房屋建筑有着很大的破坏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房屋建筑的易损性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确定性的检测。

首先根据地块重要性的相关程度进行建筑样本的研究,然后借助某种方式对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根据样本的研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为房屋建筑的施工方式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近年来地震对房屋建筑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需要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总结而言,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经验统计法经验统计法是建立在以往震害记录的基础上,对抗震理论以及建筑样本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建筑物损害的主要因素,可见该方法是通过对大量样本的权值和影响方式进行统计回归的方法。

在经验统计方法的应用中,需要借助多种统计方法,如震害经验判断法和逐步回归统计法。

震害经验判断法是通过对建筑物的震害资料进行对比,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得出房屋建筑的易损性,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为建筑的震害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该方法受到了各个专家的重视,并且逐步提出了震害预测树状图法,在单层工业厂以及多层砖房的抗震易损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逐步统计回归法主要是研究震害因子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对破坏资料进行回归,最终得出经验预测模式。

经验统计法具有显著的优势,无需借助复杂的计算就能够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等级,特别适用于砖房以及单层厂房。

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

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

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
中国地震烈度表是用一些震害现象及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来进行烈度评定。

然而评定指标涉及的关键的房屋建筑的类型在现存建筑中逐年减少,经过抗震设防的房屋建筑逐年增多。

为适应建筑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合理地评定地震烈度,需要建立考虑以抗震设防房屋的震害现象和程度为指标的地震烈度评定指标体系。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成果包括:1.分析并建立了结构的破坏等级与延性比及震害指数的关系。

2.提出了基于抗震设防水准及R-μ-T关系的结构抗震能力分析方法。

3.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得到了各类场地、各抗震设防等级的砌体及框架结构易损性曲线——房屋破坏比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并根据易损性曲线分析了我国抗震设防三水准的合理性。

4.根据得到的结构易损性曲线及建立的破坏等级与震害指数的关系,得到了各类结构平均震害指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

5.根据得到的结构平均震害指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与实际地震烈度(包括汶川地震烈度)评定结果比较分析,论证了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的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经验谈
【摘要】作为一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特别是对房屋建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就需要对建筑房屋的抗震易损性进行分析。

本文笔者分析了当前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抗震易损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震;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震害预测
地震对房屋建筑有着很大的破坏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房屋建筑的易损性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确定性的检测。

首先根据地块重要性的相关程度进行建筑样本的研究,然后借助某种方式对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根据样本的研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为房屋建筑的施工方式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近年来地震对房屋建筑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需要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总结而言,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经验统计法
经验统计法是建立在以往震害记录的基础上,对抗震理论以及建
筑样本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建筑物损害的主要因素,可见该方法是通过对大量样本的权值和影响方式进行统计回归的方法。

在经验统计方法的应用中,需要借助多种统计方法,如震害经验判断法和逐步回归统计法。

震害经验判断法是通过对建筑物的震害资料进行对比,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得出房屋建筑的易损性,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为建筑的震害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该方法受到了各个专家的重视,并且逐步提出了震害预测树状图法,在单层工业厂以及多层砖房的抗震易损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逐步统计回归法主要是研究震害因子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对破坏资料进行回归,最终得出经验预测模式。

经验统计法具有显著的优势,无需借助复杂的计算就能够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等级,特别适用于砖房以及单层厂房。

该方法经济方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受到专家学者的经验限制,这就需要加强对地震样本资料以及地基类型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保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经验理论结合法
经验理论结合法是在综合专家的经验以及地震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上,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工业厂房以及多层砖房的抗震易损性分析,特别是随着易损性破坏概率的提出,该方法不断完善与发展。

该方法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专家学者的经验限制,但是在经验和理论的结合下,减小了局限
性的同时扩大了应用的范围。

特别是该方法的概率分析表达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发展性,相信在未来的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的分析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模糊类比法
随着对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模糊类比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便是将震害预测时间效应考虑在内,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如建筑的结构类型、尺寸大小、烈度区、场地的实际情况、施工的质量、保养状况等多种模糊因素和随机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房屋建筑的易损性的矩阵和破坏率的矩阵。

通过分析地震过程中的受害影响,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由此作为评价和预测灾害的重要依据。

随着该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发展为两个模糊概念,分别为地震灾害的统计结果和地震灾害的影响因素,由此建立两者之间的模糊关系。

在模糊模型的基础上,对震害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专家的经验,得出预测值,有效的反应了建筑物结构的破坏等级。

模糊类比法在群体性建筑和区域性建筑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对其易损性进行了分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当然该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的研究并加以改进,
(四)结构计算法
结构计算法是一种非线性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通过对地震地面的记录分析,借助结构震动理论建立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最终得
出房屋建筑的各个结构在地震下不同阶段的反应,分别为弹性阶段、弹坦性阶段、开裂屈服以及坍塌阶段,其显著的特点是在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结合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多步简化方法下,将震动参数作为评定的标准,进而求出单体和群体房屋建筑的易损性指数,然后绘制出指数曲线,最终根据曲线分析房屋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在不断的研究中,该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物震害情况进行分析时,会将楼层偏位移作为基本的参数来评价房屋建筑的抗震性。

同时借助对破坏概率阵距的计算,得出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相应参数,为分析房屋建筑的易损性分析奠定基础。

此外,很多专家还对非线性条件进行了分析,综合本构关系和地震作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爱那个,分析出建筑的结构反应,并提出了对反应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对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该方法预测的震害与实际的震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提高实验结构的实用价值,借助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的精确性,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在对该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时,可以得到结构破坏的位置、过程和大小等多种因素,及时掌握设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对抗震性作出正确的评价,有效的预防和减轻了震害。

结构计算法比较适合震害较少的高层或者是多层建筑,体现出长效性。

(五)动态分析方法
要想研究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借助震害矩阵来分析,但是
阵距的概率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进行动态分析,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可以使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在时间函数上
得到延伸,适合对近期的地震进行分析,具有较好的长效性,应用广泛。

二、确定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确定
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分析是改进建筑施工,提高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对抗震能力进行分析。

所谓的抗震能力是在丧失特定的功能状态下承受破坏力的能力,因此将易损性的破坏状态作为量化建筑结构的重要指标。

当处于不同的破坏状态时,应该采取不同的建筑结构的破坏指标数值。

比如说,在进行破坏性的定义时,可用层间的漂移比值,建筑结构的顶部的总体位移,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量化。

对与以往的建筑结构抗震试验的数据结果以及地震专家的分析判断所估计的抗震力,来建立数学模型——易损性曲线,并且假设建筑构件的能力参数是满足正态分布的,运用物理原理,判断出房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我们为了得到更加精准的分析结果,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易损性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震害程度和不同的房屋建筑物。

我们要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提高预测的精准度,为国家发生地震时减少应有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下,房
屋建筑的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大刚,王光远.基于可靠度和灵敏度的结构局部地震易损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2(04)
[2]吕大刚,李晓鹏,王光远.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有限元可靠度方法[j].地震工程研究,2011(08)
[3]李文博.基于ida 方法的rc 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
[d].先建筑科技大学,201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