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 经济性比对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建筑施工的成本对比及经济性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建筑施工的成本对比及经济性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建筑施工的成本对比及经济性分析一、引言在现代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相对于传统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效、更可控和更环保的优势。

本文将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建筑施工的成本进行对比,并进行经济性分析,以探讨装配式建筑在实践中的优势和可行性。

二、成本对比1.材料成本在材料方面,传统建筑施工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进行现场加工和组装,而装配式建筑则通过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来节省材料使用。

由于预制构件可以批量生产,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材料资源,并减少废料产生。

这导致了装配式建筑在材料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人力成本在人力方面,传统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包括熟练工人的雇佣和培训等费用。

而装配式建筑采用集中生产和快速安装的方式,大大减少了对现场工人的需求。

虽然在生产环节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人参与,但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来说,整体人力成本仍然更低。

3.时间成本传统建筑施工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因为它涉及现场施工和各种中间过程。

而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的方式,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在减少施工时间方面,装配式建筑具备明显优势,并且可以提前投入使用,从而节省了资金成本。

三、经济性分析1.初期投资装配式建筑的初期投资相较于传统建筑会更高一些,这主要由于预制构件的生产设备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所造成。

然而,随着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发展和规模扩大,相关设备和技术逐渐成熟,并且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因此,在长期运营考虑下,装配式建筑在经济性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2.经营运维成本在经营运维方面,装配式建筑由于具备更好的工业化生产和标准化设计,使得维护和管理成本较低。

相对而言,传统建筑可能需要更高的人力投入和费用支出来维持日常运营。

因此,在长期经营考虑下,装配式建筑具有更低的运维成本。

3.环保节能效益装配式建筑在材料使用上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居住建筑中应用装配式钢结构的经济性对比分析3篇

居住建筑中应用装配式钢结构的经济性对比分析3篇

居住建筑中应用装配式钢结构的经济性对比分析3篇居住建筑中应用装配式钢结构的经济性对比分析1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钢结构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建筑结构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构造,装配式钢结构在建造过程中更为节约时间和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建造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对在居住建筑中应用装配式钢结构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建造速度和质量是装配式钢结构的优势之一。

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构造,装配式钢结构可以大大缩短建造时间,减少人力成本。

装配式钢结构的所有元件都是在工厂中预制的,只需要在现场将它们组装成一具完整的结构,不需要进行耗时的模板制作和混凝土浇筑。

同时,在装配式钢结构的制造过程中,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钢材作为一种优良的材料,其强度比混凝土更高,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这就可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装配式钢结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按照设计需求,装配式钢结构可以采用不同形状和规格的钢材来进行组装,也可以配件和连接部分的特性,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对于复杂形状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可以实现更灵活自由的设计。

相比之下,混凝土需要借助内部支撑物方可保持稳定,而装配式钢结构的构件通常比混凝土构件更轻,更适合应用于抵抗风震等自然灾害的场合。

但是,相较于混凝土构造,装配式钢结构的搭建成本却较高。

首先,钢材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其次,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制造装配式钢结构的技术水准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成本上升。

另外,装配式钢结构建造的基础工作和安装需要的设备都相对较多,不仅需要建造修建标准的施工设施,而且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建造,以确保安装质量和工期。

总的来说,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装配式钢结构在建设居住建筑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虽然成本要高于混凝土构造,但是其在建造速度、质量、适应性等方面的优点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地。

此外,从长远来看,装配式钢结构也更环保,能够提高建筑的节能性。

所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后,根据建筑的需求和经济考虑,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材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在建设居住建筑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

装配式 经济性比对

装配式 经济性比对

本文依据现有文献并对国内外典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调研,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对新型子结构装配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估。

说明新型装配式房屋建筑在我国具有技术经济综合优势,值得研究并推广使用。

1998年国家政策的转向,全面开放了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行业问题也日益显露。

为解决建设周期长、资金占有率高、运营效率低、资源消耗严重、工程质量不均等长期困绕建筑行业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目前,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居住在工业化住宅中;日本高层集合住宅中的85%使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占全日本所有住宅总量约50%;法国预制技术从5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形成成熟的与之匹配的技术和行业平台;香港在07年,已有65%的住宅项目采用了预制技术;新加坡1981年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目前79%的组屋采用了预制技术。

(一)装配式建筑优势分析:1.工期、成本可控。

由于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可以把施工现场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利用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预制生产线进行工业化生产,再结合构件的定型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预制装配施工中,构件制作工时占总工时的65%,安装占20%~25%,运输占10%~15%。

由此可知,大量的工作已从现场转移到工厂,从而显著缩短了施工工期。

据欧洲国家统计,按传统建筑方法,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约需2.25工日,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仅用1.0工日即可,可节约人工 25%~30% ,降低造价约1O%~15% ,缩短工期约5O 左右。

如日本一幢100户的五层住宅建设工期,采用传统施工方法为240天,当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以后,只用了180天就完工了。

【1】2.质量有保证。

由于使用工厂的现代化设施生产,在许多方面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混凝土强度可以比现浇方法高得多,稳定性也会好得多,并且预制构件的生产与现浇建造相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检验。

此外,构件生产时,可以把构件摆放在最有利的方向进行浇筑,从而提高质量。

装配式-经济性比对

装配式-经济性比对

本文依据现有文献并对国内外典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调研,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对新型子结构装配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估。

说明新型装配式房屋建筑在我国具有技术经济综合优势,值得研究并推广使用。

1998年国家政策的转向,全面开放了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行业问题也日益显露。

为解决建设周期长、资金占有率高、运营效率低、资源消耗严重、工程质量不均等长期困绕建筑行业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目前,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居住在工业化住宅中;日本高层集合住宅中的85%使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占全日本所有住宅总量约50%;法国预制技术从5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形成成熟的与之匹配的技术和行业平台;香港在07年,已有65%的住宅项目采用了预制技术;新加坡1981年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目前79%的组屋采用了预制技术。

(一)装配式建筑优势分析:1.工期、成本可控。

由于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可以把施工现场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利用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预制生产线进行工业化生产,再结合构件的定型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预制装配施工中,构件制作工时占总工时的65%,安装占20%~25%,运输占10%~15%。

由此可知,大量的工作已从现场转移到工厂,从而显著缩短了施工工期。

据欧洲国家统计,按传统建筑方法,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约需2.25工日,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仅用1.0工日即可,可节约人工 25%~30% ,降低造价约1O%~15% ,缩短工期约5O 左右。

如日本一幢100户的五层住宅建设工期,采用传统施工方法为240天,当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以后,只用了180天就完工了。

【1】2.质量有保证。

由于使用工厂的现代化设施生产,在许多方面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混凝土强度可以比现浇方法高得多,稳定性也会好得多,并且预制构件的生产与现浇建造相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检验。

此外,构件生产时,可以把构件摆放在最有利的方向进行浇筑,从而提高质量。

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与成本效益

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与成本效益

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与成本效益装配式建筑(也称预制建筑或模块化建筑)是一种在工厂生产各种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装配的建筑方式。

这种建筑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主要因为它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成本效益。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和成本效益进行分析。

一、经济性分析1.1 制造成本低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方法,可以实现流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全面自动化控制,从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模块化构件在工厂内生产,可以优化材料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并通过标准化设计降低了研发和设计成本。

1.2 施工周期短由于装配式建筑中的构件已经在工厂内完成制作,到达现场后只需进行简单、快速的组装、连接等步骤即可完成整个建筑物。

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此外,在模块化生产过程中可以并行处理不同的制造流程,节省了时间。

1.3 劳动力成本减少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主要是模块间接连接和安装,相比传统施工方式,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

另外,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和流水线生产,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的干扰,提高了制造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

1.4 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都注重节能环保。

首先,在工厂内精确控制了材料使用量,避免了浪费;其次,在施工现场废弃物和噪音产生较少;最后,在使用阶段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等特性,减少能源消耗。

这些都符合当今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的要求。

二、成本效益分析2.1 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低装配式建筑在前期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以采用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并且有助于整体项目管理的实施。

这使得装配式建筑可以更好地控制各种成本,并通过降低总体投资降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财务风险。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节省运输、材料采购和设备投资等方面的成本。

2.2 长期维护成本低由于装配式建筑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精确,从而降低了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成本。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分析与措施建议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分析与措施建议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分析与措施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

然而,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经济性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二、经济性分析1. 成本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在材料采购、人力成本以及设备使用等方面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增加。

首先,装配式建筑所需的专用模具及设备投资较高;其次,组合件制造需要大量机械化操作和现代化设备支持,增加了人力成本;再者,在不可预见情况下需要重新设计已有组合件也可能造成额外开销。

因此,需要权衡各项成本对比,并在实际项目中全面评估装配式建筑带来的成本节约。

2. 施工周期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具有快速、模块化组装等优势。

通过模块化构件的制备和预制部分的生产与流水线作业方式,可以大幅减少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然而,装配式建筑所需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环节较多,如果这些环节没有充分安排好,可能会延长整个项目周期。

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应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施工进度。

3. 健康与安全风险装配式建筑要求在专用的生产线上完成模块组合和装配,由于涉及机械设备操作和高空作业等环境风险较大,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保证安全。

同时,在厂房内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可能带来一些有害物质释放以及粉尘等问题,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加强职工教育培训。

三、措施建议1. 引导政府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政府在土地政策方面可以给予装配式建筑企业一定的扶持,比如在用地上给予优惠或划拨土地;在人力资源方面可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在资金方面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来支持装配式建筑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通过政府引导,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健康发展。

2. 加强设计与制造环节的协同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设计和制造环节紧密相连。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施工方式的经济性对比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施工方式的经济性对比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施工方式的经济性对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演进。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施工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在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将从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材料成本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和传统施工进行经济性对比。

一、人力成本对比1.1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下的人力成本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组装,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大幅减少。

一方面,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在安全的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安装阶段,由于构件制造完成后直接进行现场集中安装,无需大量繁琐的细节加工和拼接,因此可以减少专业技术工人的投入。

1.2 传统施工方式下的人力成本相对而言,传统施工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各个阶段的施工工作。

从基础土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搭建到室内装修,都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施工。

传统施工方式劳动力需求高、各个岗位之间依赖性强,因此人力成本相对较高。

二、时间成本对比2.1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下的时间成本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生产和集中安装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整个施工周期。

模块化生产可以并行进行,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制约,使得制造周期明显缩短。

同时,模块化构件在现场集中安装时只需简单拼接即可完成,大幅减少了传统施工方式中需要逐层搭建和收尾阶段的时间。

2.2 传统施工方式下的时间成本传统施工方式需按照“地基-结构-封顶”等顺序进行,其中各个阶段存在一定的顺序性和依赖性。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先完成钢筋绑扎等前期准备,并且每个阶段都需要按序推进。

因此,传统施工方式所需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天气和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三、材料成本对比3.1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下的材料成本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生产,大部分构件可以在工厂进行批量化生产。

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原材料购买和加工的规模效应,减少了材料损耗和浪费,降低了成本。

此外,在施工现场也可以更好地控制材料的使用量,避免过多材料的浪费。

经济性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对比

经济性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对比

经济性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对比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是当前建筑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种不同的建筑方式。

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环保和节能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传统建筑则代表了历史悠久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这两种建筑方式进行经济性分析,探讨它们在成本、时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及影响。

一、成本比较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构件,在工厂内进行预制,并在现场进行组装。

由于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装配式建筑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人力成本。

而传统建筑则需要现场施工,涉及到更多的人工和材料投入。

因此,从成本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在资金运作方面,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获得更好的材料价格优势,并且由于施工过程简化,可大幅度缩短项目回款周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这对于发展商来说十分有吸引力。

二、时间效益比较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并与现场施工同步进行,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能够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

一项研究表明,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通常可以将施工时间缩短30%至50%。

这对于项目方来说意味着更早地投入使用、更快地回收投资。

此外,在紧急情况下,装配式建筑也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灾害发生后需要紧急提供居住条件时,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快速搭建起临时住房,满足居民基本需求。

三、资源利用比较传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废料和粉尘,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而装配式建筑则可减少因现场施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粉尘排放,并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降低材料浪费。

此外,相比传统建筑需要频繁开采天然资源来满足不同结构需求的问题,装配式建筑更注重优化节能设计和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装配式建筑更具优势。

四、未来趋势与发展前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正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外相关数据,预计未来十年内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依据现有文献并对国内外典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调研,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对新型子结构装配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估。

说明新型装配式房屋建筑在我国具有技术经济综合优势,值得研究并推广使用。

1998年国家政策的转向,全面开放了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行业问题也日益显露。

为解决建设周期长、资金占有率高、运营效率低、资源消耗严重、工程质量不均等长期困绕建筑行业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目前,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居住在工业化住宅中;日本高层集合住宅中的85%使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占全日本所有住宅总量约50%;法国预制技术从5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形成成熟的与之匹配的技术和行业平台;香港在07年,已有65%的住宅项目采用了预制技术;新加坡1981年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目前79%的组屋采用了预制技术。

(一)装配式建筑优势分析:1.工期、成本可控。

由于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可以把施工现场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利用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预制生产线进行工业化生产,再结合构件的定型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预制装配施工中,构件制作工时占总工时的65%,安装占20%~25%,运输占10%~15%。

由此可知,大量的工作已从现场转移到工厂,从而显著缩短了施工工期。

据欧洲国家统计,按传统建筑方法,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约需2.25工日,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仅用1.0工日即可,可节约人工 25%~30% ,降低造价约1O%~15% ,缩短工期约5O 左右。

如日本一幢100户的五层住宅建设工期,采用传统施工方法为240天,当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以后,只用了180天就完工了。

【1】2.质量有保证。

由于使用工厂的现代化设施生产,在许多方面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混凝土强度可以比现浇方法高得多,稳定性也会好得多,并且预制构件的生产与现浇建造相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检验。

此外,构件生产时,可以把构件摆放在最有利的方向进行浇筑,从而提高质量。

美国学者Basler曾对预制工厂的混凝土和现浇施工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数月的统计测定。

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时期预制混凝土的变异系数仅为7%,而现浇混凝土则达到17%。

【2】3.是减少了浪费。

包括人力、原材料、时间、工序方面的费用节省。

构配件实行标准化工厂生产,“量体裁衣”,无浪费。

现场实行装配式施工,基本减少了人为因素难以避免的浪费,大大减少湿作业的水电原材料的浪费。

无需搭设外脚手架。

以盒子建筑为例。

盒子建筑是近3O年来在建筑科技的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当今机械化、装配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比装配式大板建筑更为先进。

据统计,盒子建筑每平方米用工仅为1O人,比传统的常规建筑节约用工2/3 以上。

在用料上也是相当节约的。

每平方米仅用砼0.3m3,比传统常规建筑可节约水泥22%,节约钢材2O %左右。

此外,盒子建筑自重轻,与传统常规建筑相比,建筑自重可减轻55%。

同时减少基础材料用量。

【1】以8~12m跨度的预应力长跨空心板为例,与无粘结预应力现浇平板相比,一般可节约混凝土30%~40%,节约钢材50%~60%,免去涂包和锚具费用,减轻楼面结构自重10%~15%,节省模板、支撑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二)国内外典型工程分析1.万科。

万科住宅产业化调查报告显示,实现大面积工厂化作业后,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建筑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增加66%,建筑节能达50%以上;而由于传统的砌装隔墙改为轻钢龙骨隔墙,则扩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积(每70平方米可增加约0.6平方米的使用面积)。

施工现场的作业工人明显少了,原来需要几百人的,现在只需要20-30人。

2008年国内首例流水线式生产的万科新里程项目的两栋住宅楼在上海诞生。

该项目的外墙结构完全采用PC(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生产出墙板,在现场对每面墙拼装就可以组合出标准的模块式房屋,房子的建造过程恰似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

20栋和21栋PC楼主体结构一直以每层5天的进度顺利向上推进,现场工人最大可减少89%,大大减少了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

【4】(《万科住宅产业化调查报告》http://wenku.baidu .com/view/db811727aaea998fcc220e67.html###)万科在产业化工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装配化建筑技术,并从中获益。

【5】《万科住宅产业化介绍090305》/view/2643d52d915f804d2b16c182.html1)新工艺与新材料新工艺:超高层预制框筒结构技术;双重壁连接工艺;预制装配整体框架连接工艺。

新材料:无污染及弱挥发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超强砼及超强钢筋。

2)技术体系VSI体系技术。

结构设计采用了:结构骨架(S, Skeleton)与填充设施(I, Infill)分离的设计理念。

其中结构骨架包括结构主体、承重墙体、公共设备设施及公共管线,填充设施包括非承重墙体、装修体系、户内管线、户内设备设施。

结构骨架按照70~100年使用寿命设计,充分考虑构造耐久性,填充设施可独立于结构骨架进行改建与修缮。

预制梁柱节点预制楼板预制主次梁节点预制柱3)社会效益ⅰ.四节一环保:节能建造过程中的集中生产使得建造能耗低于传统手工方式。

ⅱ.四节一环保:节水工业化生产改变了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方式,实现养护用水的循环使用。

ⅲ.四节一环保:节材工厂化集中生产的方式,降低了建筑主材的消耗;装配化施工的方式,降低了建筑辅材的损耗。

ⅳ.四节一环保:环保现场装配施工相较传统的施工方式,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

实现工业化项目应用之后,能源消耗和资源损耗均有较大幅度降低,降低幅度随着工业化项目所占比例提升而同比降低。

工业化应用与否资源能源消耗对比分析4)企业效益ⅰ.生产效率及设备周转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周转率,可大幅提高企业单位时间的盈利能力。

以18层的小高层住宅为例,使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可提高生产效率40%~55%,提高设备周转率60%。

ⅱ.资金周转率工业化技术可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这是提高开发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

以18层的小高层住宅为例,使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上部主体平均能够缩短150天施工周期。

显然能够为企业提前争取到资金的回流,加快企业资金的运作率。

5)消费者利益ⅰ.出品质量工业化技术可使建筑产品具有稳定的出品质量,提高建筑交付时消费者的满意度。

能够最大程度改善结构精度,杜绝墙体开裂、门窗漏水等质量通病。

在精确度上,以混凝土柱的垂直度误差为例,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尺寸误允许值为5-8mm,而以工业化预制方式生产的混凝土柱子的误差在2mm以内。

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偏差小于0.1%,外墙瓷片拉拔强度提高9倍。

工业化技术可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这是提高开发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

以18层的小高层住宅为例,使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上部主体平均能够缩短150天施工周期。

显然能够为企业提前争取到资金的回流,加快企业资金的运作率。

ⅱ.后期维护可使建筑产品在交付后的长期使用中减少维修次数及维修费用。

工厂中生产的构件,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减少了后期维护次数。

分离式设备体系,又为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提供了可能性。

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

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分布ⅲ.房屋性能的提升新的建造方式的出现,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容的技术应用平台。

新的围护和隔墙体系的出现,大大提升了隔音和保温性能。

ⅳ.使用安全性严格把控的室内装修施工,让消费者居住更加安心。

配合工业化住宅而出现的VSI内装体系,使室内装修一次到位。

装修材料部品工厂化加工,现场组装、安装、拼装施工,让施工质量大幅度提升。

现场作业的减少,也大幅度的避免了二次污染。

而严格把控的装修材料,注重质量和环保,大大减少了因为装修而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

为消费者带来安全和健康。

2.回龙观1818-028地块3#住宅楼项目【6】《万科工业化技术总结12.4日》/view/27896f5a312b3169a451a460.html### 1)工程概况回龙观1818-028地块住宅项目包括六栋住宅楼和一个地下车库,均为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2292㎡,由北京住总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设计单位为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2011年4月01日开工,2011年12月31日结构封顶,2012年10月30日竣工,结构工期计划6天一层。

工业化项目包括:13-27层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板,8层以上采用清水混凝土饰面预制楼梯,一次成型,不进行二次装修。

本工程预制叠合板楼板最重为2吨,预制楼梯最重为3.7吨,选择了JL150型塔吊,在塔吊40米臂范围内覆盖整个吊装厂区和卸料区。

2)综合经济分析ⅰ.预制构件工期、用工、经济分析叠合板:本工程2#、3#楼结构完全相同,2#楼顶板为常规施工,顶板无叠合板,3#楼为叠合板,故将2#、3#楼进行对比。

经济对比:通过以上经济分析对比可以看出,目前从综合经济效果上,叠合板施工与常规全现浇顶板施工相比,综合成本每层增加6018.58元,主要原因是:1、预制构件模具费用:本工程叠合板构件生产总造价约110万元,其中叠合板模具9套,成本约27万,模具费用所占比例为20%左右;2、叠合板运输:叠合板的运输平均每车可运12块,运输费用摊销较大,构件模具费用及运输费用造成预制构件成本较高。

3、材料:叠合板施工,现场经优化,5×10mm木方节省50%,顶板模板节省70%,顶板模板材料节省29688元。

用工对比:人员投入上,叠合板施工增加吊装工、水电工共计14人,人工费每层比现浇楼板多投入12347.45元。

用时对比:叠合板和现浇楼板施工时间上,叠合板顶板支模、混凝土浇筑用时比现浇板节省,但吊装、水电安装上用时较多,综合用时叠合板施工比现浇板少0.5小时预制楼梯:现浇楼梯施工与预制楼梯施工省费用:1750+3195-4145=715元,即预制楼梯节省715元。

ⅱ.施工的成效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在工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其物耗、能耗进行了统计,并与传统建造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顶板模板节省了70%,顶板龙骨节省了50%,工厂化施工减少了钢筋废料的产生,减少了养护用水和现浇混凝土泵车及罐车冲洗用水,由于工业化项目涉及较多的构件吊装,施工耗电量没有显著地降低。

施工效率提升:在施工过程中,就传统建造方式的2#楼与工业化建造方式的3#楼进行了工期对比,叠合板每层施工时间比传统楼板施工方式用时节省0.5小时,效率提升不显著;预制楼梯与传统现浇楼梯施工用时相比,效率提升约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