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及现代意义
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概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标志着国家发展的方向。
五四运动虽早已结束,但其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并深深影响着新世纪的青年们。
关键词: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爱国青年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
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被人们一直视为“东亚睡狮”的中国人民终于从内忧外患中警醒起来,显示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以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为先导,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走向乃至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中华民族曾经有着令人骄傲的辉煌,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
然而,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
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
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濒于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通过人民群众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起义和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进步力量和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从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出发,在黑暗中苦苦探求着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
论五四运动

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它不仅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简直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弥漫全国的民众运动。
读书人集体作政治运动,在中国本有先例,东汉太学生的伏阙上书,明末东林复社的维持清议,戊戌政变前的公车上书,都是以书生干预朝政。
不过那些运动规模很小,没有波及到全国民众。
五四运动开始是学生运动,接着演变成民众运动,后来全国工商界继起,大家同心协力,最后居然达到拒签合约的目的。
可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众第一次集体地觉悟到自己的责任,第一次表现共同意志于公共运动,第一次显示民众的伟大力量。
五四运动已经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那一代青年早已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新一代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吧!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
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则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反帝决心,如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出现盲目排外倾向,如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则不然。
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
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有人在《每周评论》上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此前人们以为“公理战胜”,现在则看到,还是帝国主义的权力战胜了,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论文题目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论文题目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1. 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它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更是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分析。
2. 五四运动的起源与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由于巴黎和约中中国的利益丧失和对于河北日本租借之解决与失去导致了强烈的愤怒,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这次爱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在巴黎和约签订时,对于中国利益的无视和忽视,引起了中国学生和一些爱国志士的强烈不满情绪。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革命的开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3. 五四运动的意义3.1 对中国的政治影响五四运动初期由一些学生参与,但很快就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次运动激起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提高了民族意识,也加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意识。
五四运动呼吁废除帝制,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2 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五四运动的主要要求之一是推动中国的文化变革。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呼吁摒弃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倡导新文化运动,更加开放和进步。
这次运动加速了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推动了科学、民主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五四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3.3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五四运动带动了社会革命的浪潮,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束缚。
运动期间成立的学生和工人组织为中国的工运和民主运动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四运动也推动了对妇女权益的关注,激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4. 五四运动的价值4.1 文化价值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运动,呼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这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民主价值五四运动力求废除帝制,建立民主政治制度,争取平等与自由。
尽管当时没有取得直接的成功,但运动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带来的意义和影响

五四运动带来的意义和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影响深远、塑造了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走向。
本文将从政治、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五四运动带来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在政治上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控制,中国内部政治混乱不堪。
然而,五四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了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
五四运动的学生领导者们提出了“拒绝封建、学习西方”的口号,倡导革命和民主思想。
这一运动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唤醒了全民族的觉醒,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同时,五四运动也启发了学生们的政治意识,让他们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之一就是“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行动。
五四运动的学生们拥抱了西方自由与民主的文化思想,并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实用”的文化主张。
这一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文化的转变。
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们努力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大胆变革,为后来的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
最后,五四运动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年轻的学生,他们代表了中国社会中新一代年轻人的声音和观点。
他们不满于社会的不公和落后,他们渴望改变中国的命运。
五四运动使得青年学生的地位提升,他们开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发声。
五四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促使了社会风气的变革。
总结起来,五四运动带来的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它引领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提升了年轻学生的社会地位,唤醒了中国社会的觉醒。
五四运动的精神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简述一下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简述一下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社会运动,发生在1919年的北京。
这次运动由学生领导,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启蒙上。
在这之前,中国社会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外国文化的接纳和借鉴也极为有限。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批判,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
运动期间,学生们激烈讨论了包括民主、科学、人权等一系列新观念,启发了年轻一代对现代文明和理念的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使得国人开始追求有别于传统封建社会的更为民主与自由的社会形态。
其次,五四运动也对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运动期间,学生们崇尚的民主、科学和自由的理念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目标。
运动前后,中国青年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改革,他们对反对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促进社会进步产生了强烈的愿望。
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标志着中国政治较为开放的时代的开始。
许多参与运动的学生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团体的重要骨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教育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学生们通过集会和示威等方式,提出了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批评。
他们对于古板的书本教育感到不满,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运动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怀揣崇高抱负的青年学子。
五四运动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带来了重要推动力,为构建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影响方面,五四运动的爆发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产生了深远影响。
运动期间,中国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公开表达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
由于运动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同情,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成为全球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标志性代表,在亚洲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五四运动的爆发也影响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对话和交流,加速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五四爱国主义既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又具有了本质的进步和新的时代特征,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主要为: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反映了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既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放的伟大文化运动,又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政治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五四精神的基本核心是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注入了新的世界观因素的结果。
“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
从那以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目标。
可以说,中国自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受它的催动和鼓舞。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五四精神概括为三点,即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追寻时代潮流的科学民主精神。
五四精神的形成以及它所以能够带来破天荒的变化和巨大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五四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敞开了大门,从而为改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航向与航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这一点,是决定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树立开先河的地位、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竖起“现代”的明确界标的根源。
众所周知,自从国门洞开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地向西方学习,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可是,无论是甲午中日战争还是戊戌维新变法,无论是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前面这些运动都没有跨越旧思想的藩篱,都没有先进世界观的指导,因之,彻。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地位和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地位和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革命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探讨,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地位可以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开端,它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愿望。
一战胜利后,中国是一块被列强争相掠夺殖民的蛋糕,又面临巨大的经济、政治压力。
然而,巴黎和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权益遭到严重侵害,引发了学生们的愤怒和抗议。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同时也象征了当时年轻一代对于国家前途和民主化的追求。
其次,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五四运动时期,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投身于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
他们呼吁“拒绝旧文化、追求新文化”,要求废除旧传统观念和封建伦理,倡导个人解放和个性追求。
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的现代文学、艺术、音乐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此外,五四运动在社会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号召人们反对旧的社会道德观念和婚姻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允许男女自由交往和自由恋爱。
这对中国传统封建礼教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后来的新婚姻制度和社会风气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五四运动还极大地鼓舞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对于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觉醒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基础,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文化方面,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打破了封建传统的束缚,鼓励了创新和进步。
再次,在社会方面,五四运动加速了现代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五四运动:中国社会进步思潮的重要源头

五四运动:中国社会进步思潮的重要源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是中国社会进步思潮的重要源头。
本文从五四运动的起源、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意义等角度探讨五四运动是如何成为中国社会进步思潮的重要源头的。
一、五四运动的起源五四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5年中国紫禁城发生的“国难”,以及当时的学生护国运动。
这场运动是由一群具有爱国情怀的学生发起的,主要是向政府施压,要求对抗外国列强。
然而,当时的政府却对学生的要求袖手旁观,这引发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因此,五四运动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京的某些高校,这些学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互联网,开始了呼喊爱国口号的行动,他们号召各地大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以抗议政府的不负责任态度。
五四运动起源的背景除了上述政治局势,还有四面楚歌的国外文化传统和西方思想的渗透。
由于当时的帝国主义势力太过强大,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复兴日益渐行渐远,带给社会一种排斥的心态,而这正是五四运动得以形成的基础。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最早的号召是反对《凡尔赛和约》,其次是呼吁废止当代中国文化的封建思想,推广民主、科学、宪政的思想,并要求教育制度改革,开创中国新文化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最著名的活动就是北京学生的组织和游行,以及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他们要求推行科学技术、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反对封建传统的思想,拒绝接受西方文化,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革命”的实施,也是对旧思想的全面解构。
三、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迅速招募到了许多年轻学生、青年工人和知识分子参加,运动高涨的传媒支持,加上后来一些爱国精英的加入,五四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首先是政治方面,五四运动在中国政治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知识分子运动,大力倡导民主、科学和民族独立,提高国民意识和民族意识,为新文化和革命思想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文化方面,五四运动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精神为当代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动力 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最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不 再是为救国救亡而奔走,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的接班人和重要力量,时代赋予了他们爱国主义精神以新的内涵。
二、经过
1919 年五月四日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 年六月三日 上海 工人 罢工
三、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人职务(曹汝霖、章宗 祥、陆宗舆) 拒绝签字
运动简介
四、代表人物
壹· 陈独秀 贰· 李大钊 叁· 胡适 肆· 鲁迅 伍· 蔡元培
五四
历史背景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代 ,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 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 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 础和智力来源。
五四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 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地位
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就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了解 到工人阶级的疾苦和他们的要求,把自己的立足点移到了 他们的一边;一部分工人认识了本阶级的历史使命,具有 了阶级的觉悟。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国产生了一批工人阶 级的先进分子,这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 件。
五四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五四精神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爱国精神与个人主义冲突 当代生存发展的环境要比五四时期更加优越,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 发展的硕果。尽管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同五四时期的青年一样具有爱国 热忱,是坚定的爱国者。祖国的上空始终飘扬着他们高举的爱国主义旗帜 ,每一份荣誉和每一次危机都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
五四
最后,让我们感谢五四运动中的先烈前辈们
愿着盛世如你所愿
【历史背景】
西方先进思想 “二十一条”丧权辱国
工人阶级逐渐壮大
五四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爱国反帝运动所 不具备的。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 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革命斗争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 ,对帝国主义则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 反帝决心,如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 ,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出现盲目排外倾向,如义和团运动。五 四运动则不然。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 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本质。
五四运动 的 历史地位
及 五四精神 当代价值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1919
壹· 运动简介 贰· 历史背景 叁· 历史地位 肆·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五四
五四
运动简介
一、背景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 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 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 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 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 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 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 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 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使国人 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 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对 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 员)”。
五四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五四精神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倡导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抵制功利主义膨胀的情绪,加强大学 生政治生活的认同感,培养其独立的正确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真正地 将科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相适应的价值观,赋予五四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地位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彻底性。
五四运动是一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考虑创建新的革命政党的 问题。五四以前,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国民 党及其前身中国同盟会。在五四运动中,孙中山虽曾 对学生斗争表示过同情和支持,一些国民党人也参加 过这场斗争,但他们并不是它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成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人民的斗争,已经成为中 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四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 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 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 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 ,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 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 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 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 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每周评论》指出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 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此前人们以 为“公理战胜”,现在则看到,还是帝国主义的权力战胜了,一度对 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