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461冰川物质平衡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45 冰川 含详解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45  冰川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45冰川气温决定冰川消融,固态降水决定冰川积累,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冰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

研究表明,1959~2010年,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呈现缩减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区域差异。

下图示意1959~2010年中国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冰川分布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水汽C.植被D.光照2.关于冰川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冰川面积变化西小东大B.区域内雪线普遍上升C.冰川面积变化幅度西小东大D.海拔越高的流域,面积变化越大3.阿克苏河流域纬度低,但冰川退缩面积却不是最大,原因是A.流域内降水增加B.冰川退缩速率小C.流域内坡度缓D.人类活动的影响少1.B 降水与气温主要气候因子。

读材料可知,气温决定冰川消融,固态降水决定冰川积累,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冰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

读中国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变化图可知,该流域纬度相差不大,说明气温的影响相差不大;则造成冰川分布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由于自东向西水汽减少,降水差异引起的。

故选B。

2.B 读材料可知,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呈现缩减趋势,导致区域内雪线普遍上升,B正确;读图可知,冰川面积变化及冰川面积变化幅度大致都是西大东小,A、C错误;冰川面积变化与流域海拔高低的关联性不明显,D错误。

故选B。

3.A 阿克苏河流域纬度低,气温较高,气温决定冰川消融,应该冰川消融量较大,但已知冰川退缩面积却不是最大,说明冰川积累较多,降水决定冰川积累,故流域内降水增加。

故选A。

阿尔泰山以西北--东南走向蜿蜒于中国与俄罗斯,哈克斯坦和蒙古边界。

1960-2009年,中国阿尔泰山地区冰川普遍退缩,读图回答下题。

4.下列关于此地冰川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尔泰山地区冰川主要分布在2400-2600m区间B.高海拔区冰川退缩快,低海拔区则慢C.雪线附近的冰川退缩最为显著D.所有海拔区间冰川面积均呈减少趋势5.冰川朝向是指冰川面对的方向。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题库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题库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把天平调节平衡,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放入0.4g的沙子,才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左盘放入物体,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最后读出物体的质量为54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A.54.4gB.54gC.53.6gD.无法确定2、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把天平调节平衡,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放入0.4g的沙子,才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左盘放入物体,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最后读出物体的质量为54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A.54.4gB.54gC.53.6gD.无法确定3、用刚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发现右盘下沉,这时应采取的第一步操作是()A.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调B.调节游码C.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调D.减少盘中的砝码4、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是指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温度升高,则质量变大B.根据ρ=m可知,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V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A.冰块熔化成水B.将泥团捏成小动物C.航天员在太空行走D.一支铅笔用去一半6、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关于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左盘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若零刻度线损坏则将无法完成测量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触碰烧杯壁和底部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的视线始终要与液面的上边缘平齐7、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A.由ρ=mV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D.密度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多选题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图中两种物质质量大的是甲物质C.图中两种物质密度大的是甲物质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9、已知水的密度值。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原卷版)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原卷版)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2022·北京·中关村中学三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哈德拉毛河流经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暴雨时洪水泛滥,其上游为季节性河流。

(1)在下图中绘制哈德拉毛河流域的水循环示意图,说明哈德拉毛河上游成为季节性河流的原因。

希巴姆古城位于哈德拉毛河河谷旁的山丘上。

古城建筑紧密,屋顶为白色,墙体厚。

(2)说明希巴姆古城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在中沙贸易中,我国从沙特阿拉伯主要进口石油、橡胶及其制品、化学产品等,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等。

(3)概述中沙贸易合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2.(2022·北京丰台·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当地已发现盐泉29处,其中8处建为盐场,自古以来采用传统的晒盐法制盐。

该县目前常住人口约9万人。

下图为囊谦地区盐泉形成过程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绘制囊谦地区盐泉形成过程的结构图。

数百年来,盐场生产的大部分食盐通过牛、马驮运至半径300一500km的范围内销售。

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当地盐场销售市场萎缩,多个盐场出现经营困境,工人数量骤减,且以中老年人为主。

(2)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当地自古以来盐泉多但盐场少的主要原因。

(3)列举促进当地制盐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3.(2022·福建莆田·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赛里木湖是新疆天山西北部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位于山间封闭的盆地内部,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图7示意赛里木湖,表1示意1990-2014年赛里木湖年均气温与年均降水的变化。

时段年均气温/℃气温距平/℃|年均降水/mtm 降水累积距平/nm1990~1994年 3.83 -0.14 276.84 206.381995~1999年 4.3 0.33 265.68 150.582000~2004年 4.35 0.39 331.882005~2009年 4.79 0.83 236 2.182010~2014年 4.18 0.21 275. 199.28多年平均 3.97 235.56湖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因素

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因素

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因素
冰川物质平衡是指冰川的积累和消耗之间的平衡状态。

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气候、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

气候是影响冰川物质平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冰川的积累和消耗。

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加速,而降雨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冰川的积累和消耗。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冰川的消耗速度会加快,而积累速度则会减缓。

地形也是影响冰川物质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坡向等都会影响冰川的积累和消耗。

在高山地区,冰川的积累速度通常比消耗速度快,因为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降雨量较高,而且地形陡峭,水分不易流失。

而在低海拔地区,冰川的消耗速度通常比积累速度快,因为气温较高,降雨量较低,而且地形平坦,水分容易流失。

第三,水文也是影响冰川物质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文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冰川的积累和消耗。

例如,河流的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冰川的积累和消耗。

在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冰川的积累速度通常比消耗速度快,因为水分充足,冰川可以得到更多的水分。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冰川物质平衡的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和水文条件的变化上。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
工业污染等都会导致气候变化,从而影响冰川的积累和消耗。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改变水文条件,例如修建水库、引水等都会影响冰川的积累和消耗。

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气候、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预测冰川的变化趋势,为冰川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上的水(通关试题)备战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含解析答案)

地球上的水(通关试题)备战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含解析答案)

易错点04 地球上的水(202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

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

以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A.冬季平衡波动较大 B.年内季节变化不大C.年际平衡变化较小 D.总体呈负平衡趋势2.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C.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D.冬季降水少,冰川累积波动变化小3.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气候变暖加速C.农业生长期延长D.岛屿数量增加(答案)1.D 2.C 3.A(解析)1.该气象站从1995~2023年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不大,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波动下降,所以总体来看,从1995~2023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趋势,D正确。

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错。

冬季冰川物质平衡明显高于夏季,说明年内季节变化大,B错。

不管夏季还是冬季,冰川物质平衡在年际之间都有明显波动变化,C错。

2.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B错;夏季冰川物质呈负平衡,说明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C对;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平衡,且数值较大,说明冬季补充的冰雪量较大,推断冬季降水(雪)多,D错。

3.全年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为负平衡,说明该地冰川在退缩,生态环境恶化,改变了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生存环境,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对;气候变暖加速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该地区位于极地附近,以冰川为主,无法开展种植业,C错;冰川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局部岛屿,岛屿数量会减少,D错。

2023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考前适应性仿真训练(四)

2023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考前适应性仿真训练(四)

选择题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

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

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A. 冬季平衡波动较大B. 总体呈负平衡趋势C. 年际平衡变化较小D. 年内季节变化不大【2】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B. 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C. 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D. 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3】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气候变暖加速C. 农业生长期延长D. 岛屿数量增加【答案】【1】B【2】C【3】A【解析】【1】由图可知,该气象站从1995-2010年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错,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波动大,所以总体来看,从1995-2010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和季节波动较大且呈负平衡趋势,CD错,故选项B正确。

【2】全球气侯变暖,特别是夏季气温升高使得冰川消融量大,使得夏季呈负平衡C对;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 错;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冬季降水多,其冰川物质平衡才能是正平衡,D错。

故选项C正确【3】读图全年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为负平衡,说明该地冰川在退缩,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A对;气候变暖加速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该地区位于极地附近,以冰川为主,无法发展种植业,C错;冰川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岛屿数量会减少,D错,故选项A正确。

一定要理解题干中冰川物质平衡的定义,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注意把冬夏的平衡数据叠加,可以得出年总平衡为负平衡。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每周一测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每周一测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每周一测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四川阿坝州九赛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地震的能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能B.生物转化而成的化学能C.地球重力能D.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3.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立刻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确定是躲是逃。

依据所学学问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务的生理反应实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5.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7.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读图甲、图乙,回答8—9题。

甲农作物从留有小孔的地膜中发芽生长乙苹果树下的地膜8.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9.山东省农夫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可是山东胶东半岛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

苹果树下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A.削减水分蒸发,有明显保水作用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危害D.进一步提高土温,加快生长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冰川物质平衡线

冰川物质平衡线

冰川物质平衡线冰川物质平衡线是指冰川上部积累的雪量和下部融化的水量之间的平衡线。

当积累的雪量大于融化的水量时,冰川就会向下延伸;反之,当融化的水量大于积累的雪量时,冰川就会向上收缩。

因此,冰川物质平衡线是评估冰川变化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一、冰川物质平衡线的测定方法1. 雪深法:通过测定不同海拔高度处积雪深度变化来推算物质平衡线位置。

2. 平面法:通过对比两个时间点上相同海拔高度处冰面位置来计算物质平衡线位置。

3. 摄影法:通过对比两个时间点上相同海拔高度处照片来计算物质平衡线位置。

二、冰川物质平衡线变化原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量减少、夏季融雪期提前等现象,使得物质平衡线向上移动。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同时也会对冰川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开采矿物、建设水电站等。

三、冰川物质平衡线变化对人类的影响1. 水资源供应: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存库,物质平衡线上移会导致冰川消融减少,进而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2. 自然灾害:冰川消融和收缩会导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3. 生态系统:冰川是高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平衡线上移会导致高山植被向上迁移,影响高山生态系统稳定性。

四、冰川物质平衡线监测与预测1. 监测方法: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方式对冰川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

2. 预测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气候预测模型等方式进行预测。

五、结语冰川物质平衡线是反映冰川变化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加强冰川监测与预测、控制人类活动对冰川的影响、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等措施都是保护冰川和人类未来的必要之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正平衡即图中横坐标数据为正值 ,读图即可得“七一冰川”月平均物质为最大正平 衡的月份是4月。 第2题,“七一冰川”1月平均物质平衡状态是负平 衡,说明即积累量小于消融量。冰川消融量少与 结论相反,A错误。降雪天气多则积累量大,B错 误。祁连山中段北坡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受风吹 雪影响,降雪积累少,C正确。积雪表面返照率高 ,D错误。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冰雪消融量增加,冰川萎 缩,A错误。降水变化得分区域,B错误。雪线上 升,C正确。林线上升 伴你成长
(2020届青岛6月)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即积累量与消融 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水)气温及风等 因素变化的影响。图3示意2011-2016年祁连山中段 北坡“七一冰川”26个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随海拔 的梯度变化。
1.“七一冰川”月平均物质为最大正平衡的月份是 ( 单选) A.1月 B.4月 C.7月 D.9月 2.形成“七一冰川”1月平均物质平衡状态的主要原 因是 (单选) A.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 B.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天气多 C.受风吹雪影响,降雪积累少 D.积雪表面返照率低,消融加剧 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冰川物质平衡 的变化会导致 (单选) A.冰川扩张 B.降水增多 C.雪线上升 D.林线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