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class=txt>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标准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标准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作者:————————————————————————————————日期:21.Consider the market for DVD movies,TV screens,and ticket at movie theaters. A.对每一对物品,确定它们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DVD 和电视·DVD 和电影票·电视和电影票As: complements substitutes substitutesB.假设技术进步降低了制造电视机的成本。

画一个图说明电视机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

As: demand curve不变supply curve向右移。

技术进步降低了制造电视机的成本,使电视机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电视机的需求曲线不变。

电视机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价格上升。

C.再画两个图说明电视机市场的变动如何影响DVD 市场和电影票市场。

答:DVD:demand curve不变supply curve向右移。

由于电视机和DVD 是互补品,电视机价格的下降使DVD 的需求增加。

需求增加引起DV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Movie tickets:supply curve不变demand curve向左移。

由于电视机和电影票是替代品,电视机价格的下降使电影票需求减少。

需求的减少使电影票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Over the past 20 years,technological advance reduces the cost of computer chips.How do you think this affected the market for computers?For computer software?For typewriters?As: computer : supply curve向右移price 下降computer software: supply curve向右移price 下降typewriters : demand curve向左移3.Consider total cost and total revenue given in the following table:A.计算每种产量时的利润。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

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

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

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

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1.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

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没有无谓损失。

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2。

图8-2 比萨饼市场均衡图B.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

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C+D+F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D。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图8-1 无谓损失二、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答: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如果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这种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没有影响,被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如果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则价格上限会导致经济偏离均衡状态,使得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这种价格上限属于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

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

在实行价格上限时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

在这样的政策下,得益的是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商品的消费者,而生产者和买不到商品的消费者的利益则受到损害。

2.价格下限(price floor)答: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如果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这种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可以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价下限;如果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会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这种价格下限被称为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

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于价格下限。

就农产品支持价格而言,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有其积极意义,但这也导致了农产品过剩,不利于市场调节下的农业结构调整。

3.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深圳大学2009研)答: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点或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

它是关于税收负担分配的问题,指税收最终导致哪些人的福利损失,也就是税收最终由哪些人负担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第一篇: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 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八章PPT课件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八章PPT课件

可编辑
税收规

29
税收收入与税收规模
P
税收小时,增
PB
税使税收收入
PB
增加
PS
PS
2T T
可编辑
Q2 Q1
S D Q
30
税收收入与税收规模
P
PB
PB
税收大时,增 税使税收收入 减少
3T 2T
PS PS
Q3 Q2
可编辑
S D Q
31
税收收入与税收规模
拉弗曲线:揭示 了税收规模与税 收收入之间的关 系
支出。为达到这个目的,政府既可以对普通食品 征税也可以对高档餐馆的用餐征税
▪ 应该对哪个征税?
应用:赋税的代价
22
政府应该多大?
▪ 一个更大的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服务,但这需要更高
的税收,而税收会带来无谓损失
▪ 税收带来的无谓损失越大,对小政府的呼声就越大
▪ 对劳动收入征收尤其重要:它是政府收入的最大来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答案:
▪ 税收怎样影响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 ▪ 什么是税收的无谓损失? ▪ 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 税收规模如何影响税收收入?
应用:赋税的代价
1
复习第六章
▪ 税收
▪ 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一
个契子
▪ 提高了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降低了卖者从

▪ 对一个典型的工作者而言,边际税率(对最后一美
元收入的征税)高达40%.
▪ 这种税收的无谓损失有多大?它取决于弹性……
可编辑
23
政府应该多大?
▪ 如果劳动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那无谓损失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 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

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

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

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

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

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1.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

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没有无谓损失。

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2。

图8-2 比萨饼市场均衡图B.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

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

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C+D+F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D。

税收收入为面积B+C。

无谓损失为面积E+F。

税收前没有税收收人和无谓损失(见图8-3)。

图8-3 有税收时的均衡图C.如果取消税收,比萨饼的买和卖者的状况变好,但政府会失去税收收入。

假设消费者和生产者自愿把他们的部分收入给予政府。

各方(包括政府)的状况能比有税收时更好吗?用你的图上所标出的面积做出解释。

答:如果取消税收,消费者和生产者自愿把收入交给政府,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就不会改变,市场仍处于原有的均衡状态。

虽然买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上升了,卖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但是销售量不变。

买者和卖者所得减少的部分都交给了政府,不存在无谓损失。

各方的状况比有税收时好。

如图8-3 所示,如果比萨饼的生产者交给政府的收入是面积C,消费者交的收入是面积B,此时的销售量仍是Q ,生产者剩余是面积D+F,消费者剩余是A+E,没有无谓损失。

2.评价以下两句话。

你同意吗?为什么?A.“一种没有无谓损失的税收不能增加任何政府收入。

”答:不同意。

有些税收不会产生无谓损失,只会增加政府收入。

例如庇古税,它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的税收。

征收庇古税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提高了经济福利。

B.“不能为政府筹集收入的税收也不会有任何无谓损失。

”答:不同意。

除极个别情况外,税收都会引起市场规模的缩小,造成无谓损失。

如果政府对某种物品的销售额全额征税,这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就会变为零,此时政府没有税收收入,但却带来极大的无谓损失,这个市场的买者和卖者无法进行互利的贸易了。

3.考虑橡皮筋市场。

A.如果这个市场供给非常富有弹性,而需求非常缺乏弹性,橡皮筋的税收负担将如何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分摊?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工具来回答。

答:橡皮筋的税将会更多的落在消费者一方。

假设这个市场的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市场交易中就只有消费者剩余,即总剩余=消费者剩余。

而税收是政府从总剩余中取走的一块,因此,此时只有消费者承担税负。

B.如果这个市场供给非常缺乏弹性,而需求非常富有弹性,橡皮筋的税收负担将如何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分摊?把你的这个答案和A的答案进行对比。

答:橡皮筋的税将更多地落在生产者头上。

假设橡皮筋的需求弹性为无限大,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市场上只有生产者剩余,即总剩余+生产者剩余。

当税收使总剩余减少时,只能是生产者剩余减少,即生产者完全承担税负。

4.假设政府征收燃油税。

A.这种税的无谓损失是在征税后第一年大,还是第五年大?解释原因。

答:这种税的无谓损失在征税后第五年大。

在短期内,虽然税收使油价上涨,但人们不容易大幅度改变对燃料油的需求和供给,即供求弹性小;而在长期内,人们可以通过改装锅炉、改进燃油技术等大幅度减少对燃料油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关闭一些油田、油厂来大量减少油料供给,即供求弹性大。

这样,一年后的燃料油的需求和供给弹性小于五年后的弹性。

弹性越大,税收对市场的扭曲越大,引起的无谓损失越大。

因此,在征税后第五年的无谓损失大于第一年的。

B.从这种税中得到的收入是在征税后第一年多,还是第五年多?解释原因。

答:从这种税中得到的收入在征税后第一年大。

如第一问所述,短期内,市场规模不会有太大改变。

而在长期内,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有时间减少需求和供给,使市场规模大大缩小。

政府所能得到的税收也会随着市场规模缩小而减少。

所以,第一年的税收收入多。

5.有一天上完经济学课以后,你的朋友建议,对食物征税是增加收入的一个好方法,因为食物的需求是完全无弹性的。

从什么意义上说,对食物征税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好”方法。

在什么意义上说,这并不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好”方法。

答:因为食物的需求是完全无弹性的,对食物征税是增加税收的“好”方法,因为不引起过多的无谓损失。

但从平等角度看,由于穷人要将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食物支出,因此对食物征税对他们的影响比对富人的影响大。

6.前纽约州参议员Daniel Patrick Moynihan曾以提出一个法案,该法案要对某种空心弹征收10000%的税。

A.你认为这种税能筹集到大量税收收入吗?为什么?答:因为税率过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没有剩余可言,市场规模会缩小为零,所以不能筹集到大量税收收人。

B.如果说这种税不能筹集到税收收入,Moynihan议员为什么还要提议征收这种税呢?? 答:Moynihan议员提出这种税应该是想减少甚至消除这种空心弹的使用。

这种税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7.政府对购买袜子征税。

A.说明这种税对袜子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确定在征税前后的以下面积:消费者总支出,生产者总收益和政府税收收入。

答:如图8-4,政府对袜子征税,会使袜子市场的均衡价格从P0上升到P1,均衡数量从Q0下降到Q1。

税收前,消费者总支出是面积P0EQ0 ,生产者总收益是面积P0EQO。

税收后,消费者总支出是面积P1OQ1H,生产者总收益是面积P2OQ1G,政府税收收入是面积P1HGP2 。

图8-4 袜子市场均衡图B.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你能判断出生产者的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吗?解释原因。

答: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

生产者的总收益减少了。

因为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也下降。

生产者总收益=生产者得到的价格×销量,就会下降。

C.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你能判断出消费者的总支出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详细解释。

(提示:考虑弹性。

)如果消费者总支出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吗?解释原因。

答: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

消费者的总支出与需求弹性有关:如果袜子的需求富有弹性,税收会使袜子价格上升的幅度小于销售量下降的幅度,消费者的总支出下降。

如果袜子的需求缺乏弹性,税收会使袜子价格上升的幅度会大于销量下降的幅度,消费者的总支出上升。

如果消费者的总支出减少了,消费者剩余不会增加。

因为,税收使袜子价格上升,一部分消费者退出市场交易。

这些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实现,减少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而且,仍留在市场中的消费者由于支付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剩余也会减少。

8.假设政府现在通过对每件小器具征收0.01美元的税而筹集了1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又通过对每件小配件征收0.1美元的税筹集了另外的1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如果政府对小器具的税率翻一番,而取消对小配件的征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比现在多了、少了,还是相同呢?解释原因。

答:政府的税收收入比现在少了。

扩大对某种物品的税收,会进一步缩小该种物品的市场规模。

对每件小器具征收0.01 美元的税会增加1 亿美元税收收入,可以求出小器具的销量是100 亿件(1÷0.01=100)。

如果税收翻一番,达到0.02 美元每件,市场销量就会减少,达不到100 亿件。

因为税收越高,对市场激励的扭曲越严重,市场规模会缩小。

所以,政府此时的税收收入达不到2 亿美元了。

9.本章分析了对物品征税的福利影响。

现在考虑相反的政策。

假定政府补贴一种物品:每销售一单位该物品,政府向买者支付2美元。

该补贴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税收收入和总剩余?补贴会引起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政府向买者支付的补贴使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不变,因为补贴降低了买者的价格,消费者购买意愿会增加,市场销量增加,从而政府税收收入增加,总剩余增加。

补贴也会引起无谓损失。

因为当补贴的对象是消费者不是生产者时,这种产品的市场规模会超出最优规模,使更多的资源集中用于生产这种物品,造成资源的无效配置。

10.小镇的旅馆房间价格为每天每间100美元,一般每天租出去1000个房间。

A.为了增加收入,市长决定对旅馆每个租出去的房间收取10美元的税。

在征税之后,旅馆房间的价格上升到108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900间。

计算这种税为小镇筹集到多少收入,以及税收的无谓损失。

答: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10 美元的税的影响如图8-5所示。

税收收入用图中的A+B 表示,即10×900=9000 美元。

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用图中的C+D 表示,即1/2×10×100=500 美元。

图8-5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图8-6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20美元的影响B.市长现在把税收翻一番,即增加到20美元。

价格上升到116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800间。

计算税收增加后的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

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是原来的两倍、大于两倍,还是小于两倍?解释原因。

答: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20 美元的税的影响如图8-6所示。

税收收入用图中的A+B 表示,即20×800=16000 美元。

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用图中的C+D 表示,即0.5×20×200=2000 美元。

由此可见,当税收翻一番时,税收收入增加小于原来的两倍,无谓损失大于原来的两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