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索要双倍工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合集下载

补签合同后,员工可否讨要此前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补签合同后,员工可否讨要此前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补签合同后,员工可否讨要此前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1. 前言劳动合同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约定工作条件和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劳动合同可能没有按照法定程序签订或补签。

对于员工来说,如果劳动合同未签订或补签,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工资待遇方面。

因此,本文将探讨在补签合同后,员工是否有权讨要此前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2. 合同补签的意义和目的补签合同是指在劳动关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为了规范劳动关系并保护双方权益,将过去某段时间的劳动关系进行法定化的签订劳动合同。

补签合同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劳动关系约定或签订不完善的情况,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合法合规运作。

3. 未签劳动合同的影响和责任在一些情况下,雇主和雇员可能没有按照法定程序签订劳动合同,这可能会对员工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雇主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员工的工资待遇应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在未签劳动合同期间,雇主不能以没有劳动合同为由解除员工的劳动关系;•雇主应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备雇佣员工的基本信息;•雇主不得以未签劳动合同为由拒绝支付应得的社会保险费用等。

4. 补签合同的效力及规定补签合同是补正过去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效力。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口头约定,也可以书面约定。

补签合同的签订纠正了此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使劳动关系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补签合同只能纠正劳动合同未签订的问题,并不能改变员工在此前劳动期间的工资待遇等权益。

5. 讨要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可能性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在劳动合同未签订的情况下,可以要求雇主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但通常不会有双倍工资的赔偿。

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来确定。

在中国大陆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交劳动合同的备案手续,劳动关系存在的,则视为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未签订劳动合同能不能要双倍工资

未签订劳动合同能不能要双倍工资

未签订劳动合同能不能要双倍⼯资⽹友提问:劳动法中是不是有“未签劳动合同要⽀付双倍⼯资”的规定?我怎么找上⼀个⼯作单位要钱?今天,我们谈谈双倍⼯资到底是怎样⼀回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双倍⼯资。

有这样⼀则案例:张⼥⼠是某幼⼉园教师,她于2012年9⽉1⽇进⼊某幼⼉园⼯作,每⽉⼯资由基本⼯资加技能⼯资加⼯龄⼯资等构成。

但幼⼉园⼀直未与张⼥⼠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2016年5⽉30⽇,因个⼈原因,张⼥⼠向幼⼉园递交辞职报告。

单位在其多次要求下,也出具了劳动关系解除证明。

随后,张⼥⼠委托律师出⾯,要求幼⼉园⽀付2012年10⽉1⽇⾄2013年9⽉1⽇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11个⽉的双倍⼯资差额。

对于张⼥⼠提出的双倍⼯资差额,该幼⼉园却以“请求过时效”为由拒绝⽀付。

随后张⼥⼠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资差额。

最后经仲裁裁决驳回了张⼥⼠的诉求。

店铺⼩编来给⼤家分析⼀下这个案件,为什么张⼥⼠没有跟幼⼉园签订合同还能进⾏⾃⾝维权?为什么她只主张11个⽉的双倍⼯资差额?为什么她提出权⼒主张时幼⼉园以“请求过时效”为由⽽拒绝?最后申请的补偿双倍⼯资差额劳动仲裁为什么也给驳回了呢?⾸先我们应该理解以下两个法条↓↓↓《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单位⾃⽤⼯之⽇起超过⼀个⽉不满⼀年未与劳动者订⽴书⾯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付⼆倍的⼯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7条也规定:“⽤⼈单位⾃⽤⼯之⽇起满⼀年未与劳动者订⽴书⾯劳动合同的,⾃⽤⼯之⽇起满⼀个⽉的次⽇⾄满⼀年的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付两倍的⼯资,并视为⾃⽤⼯之⽇起满⼀年的当⽇已经与劳动者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即与劳动者补订书⾯劳动合同。

”从这两个法条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点信息:⾸先,劳动者与⽤⼈单位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在离职后是可以⾏主张双倍⼯资的权利的。

其次,⼆倍⼯资所适⽤的时效为⽤⼯之⽇起超过⼀个⽉不满⼀年,即劳动者最多能拿11个⽉的⼆倍⼯资。

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

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

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
雇主对雇员有着多种责任,双倍赔偿金制度也在司法界被视作有法可依秩序执行,并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它通过追究雇主上司在合同法上不当行为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而受到关注。

然而,要能在司法实践中享有请求双倍赔偿金的权利,普遍上需要符合六个条件。

第一,雇主的行为应当有违反合同当事人双方合同规定的迹象,或显而易见的潜在风险。

第二,要求双倍赔偿金的请求必须与合同本身的内容相关,而非普通的推测或意见。

第三,雇主应当尽心尽力地履行合同规定。

第四,雇主本应当提供有助于落实合同规定的善意服务,而不该以让雇员下更多的投入来节省原有服务费用,或者只以最低价购买服务。

第五,雇主的行为质量应当清晰地体现他的过失。

最后,雇员的损失必须与雇主的违反合同当事人双方之规定有着明显的关联。

满足这六个条件,法院将会考虑当事人对双倍赔偿金的请求。

而即使集中在同一行动出现了多种违反,也可以通过检查该行动背后的总体环境来确定违反的法律,实现行为负责任,且可向当事人申请双倍赔偿金。

双倍赔偿金制度除了可以使合同当事人能及时获得赔偿之外,也能够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培养更多优秀的行为以及更加有效的事件处理能力。

然而,除了要求满足六个条件之外,雇主在与雇员建立合同活动中仍需尽心尽力,以此提高法律效力,确保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引言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之间约定的法律文件,规定了雇佣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雇员有权要求雇主支付双倍工资,即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的两倍。

本文将介绍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帮助雇员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对相关情况。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佣单位未与雇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符合条件的雇员有权要求雇主支付双倍工资:1.雇佣关系存在:尽管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但是雇佣单位与雇员之间存在着实际的工作关系,雇员依然为雇主提供劳动,且雇佣单位有权对雇员下达工作指示。

2.雇佣期限未满3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雇佣期限未满3个月的雇员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3.雇主存在过错:未签订劳动合同一般是雇主的过错,雇主未尽到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定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条件都需要同时满足才能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未签劳动合同的雇员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时,工资的计算方式为:双倍工资 = 基本工资× 2其中,基本工资为雇员工作期间正常应支付的工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计算方式可能略有不同。

劳动合同可能会包含一些奖金、津贴、加班费等部分,而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只计算基本工资的双倍。

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

假设小明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6个月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为每月5000元,并且约定了加班费、交通补贴等。

然而,在工作满3个月之后,小明意外发现公司并未与他签订任何劳动合同。

他通过咨询相关法律事务所得知,他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上述分析,小明满足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并且计算方式为基本工资的双倍。

因此,小明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双倍工资 = 5000元× 2 = 10000元在此案例中,小明可以要求公司支付10000元的双倍工资。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条依据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条依据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条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同时,根据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照法律、法规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订立,并应当按照劳动者要求支付其工资报酬。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后,未达成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间内,以劳动者实际工资为基础,按照同等岗位同等工作时间支付两倍工资报酬。

总之,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涉及到劳动者权益和用人单位合法性问题,劳动者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 1 -。

劳务派遣单位未签合同双倍赔偿

劳务派遣单位未签合同双倍赔偿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这意味着,劳务派遣单位在用工一个月后,若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二、双倍工资赔偿的计算方式1. 按月计算: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双倍工资的支付时间为自用工之日起至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止的期间。

在此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按劳动者每月工资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2. 按日计算:如果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离职,则双倍工资的支付时间为自用工之日起至离职之日止。

此时,双倍工资按劳动者每日工资的二倍计算。

三、双倍工资赔偿的申请途径1. 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2. 劳动监察: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查处劳务派遣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并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3. 法律诉讼:劳动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四、案例分析案例:某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但在实际用工过程中,劳务派遣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用工一个月后,发现此情况,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经仲裁委员会审理,判决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赔偿。

五、总结劳务派遣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劳动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劳动仲裁、劳动监察或法律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劳务派遣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员工拿未签合同要挟

员工拿未签合同要挟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人才的争夺愈发激烈。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员工却利用未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法律漏洞,进行要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分析员工拿未签合同要挟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与防范措施。

一、员工拿未签合同要挟的现象1. 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一些员工在入职后,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便以公司未按时签订合同为由,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企业的人事管理秩序。

2. 以离职为由要挟部分员工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利用公司对其的依赖,提出离职要求。

企业如不同意,员工便以此为由进行要挟,迫使企业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3. 要求提供工作证明有些员工在离职时,要求企业出具工作证明,以便其在其他单位应聘。

企业如不提供,员工便以此为由,进行要挟。

二、企业应对与防范措施1. 规范劳动合同签订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在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避免因未签订合同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2. 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提高员工的法制观念。

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确保员工在入职后,能够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3.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入职、离职、工资待遇等事项。

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企业应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员工。

4. 加强沟通与协商企业在遇到员工拿未签合同要挟的情况时,应保持冷静,与员工进行沟通与协商。

在尊重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尽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5. 法律途径解决如员工坚持要挟,企业可依法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企业也可寻求法律援助,采取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三、总结员工拿未签合同要挟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企业应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员工的法制观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协商,以应对这一现象。

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

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

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在劳动用工领域,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赔偿金。

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权益保障,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则是需要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定。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 6 个条件。

条件一:用工事实存在首先,要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赔偿金,必须存在实际的用工事实。

这意味着劳动者已经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接受了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并且用人单位也从劳动者的工作中获得了利益。

比如,小王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时打卡,按照公司的安排完成工作任务,公司给他发放工资。

这种情况下,就存在明确的用工事实。

条件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超过一个月仍未签订,就满足了支付双倍赔偿金的时间条件。

假设小李于 1 月 1 日入职某公司,公司直到 3 月 1 日仍未与他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从 2 月 1 日起,就应当支付双倍赔偿金。

条件三:劳动者主观上无过错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因为劳动者故意拖延、拒绝签订等自身原因导致的,那么用人单位可能无需支付双倍赔偿金。

但用人单位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是劳动者的过错。

例如,公司多次通知小赵签订劳动合同,小赵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并且公司能够提供相关的通知记录和小赵拒绝的证据,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无需承担责任。

条件四:用人单位不存在免责情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存在免责事由,比如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导致无法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但这种免责情形需要用人单位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比如说,因为突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公司办公场所受损,相关资料丢失,无法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并且公司能够提供相关的受灾证明,那么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被认定为存在免责情形。

条件五:劳动者未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赔偿金,需要在法定的仲裁时效内提出。

一般来说,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未签订劳动合同索要双倍工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是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的。

那么不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在下文赢了网小编就为大家浅要的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不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所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一年。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索要双倍工资注意事项1、适用“双倍工资”的范围我们说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适用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才可以“双倍工资”。

这个适用范围在《劳动合同法》第2条“适用范围”中有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2、如何定义劳动合同具备了劳动合同的主要法律特点,就可以认定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在这里就公司就有了操作的空间,在我们接触的一些案例中,公司经常讲一些单纯约定工资的一些备忘录或者证明,还有一些入职的邀请函,确认函等经过一定处理后当作劳动合同来处理,以规避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惩罚.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空白合同”,”黑白合同”,”单方合同”问题.这个就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理论和庭审经验,认真具体分析,利用举证原则,法律知识,来揭穿单位的抗辩理由.在实践中,一些保密协议,竟业禁止协议,毕业生的三方协议等一般是不能认定为书面劳动合同的。

3、“双倍工资”支持多长时间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在实践中,未签订劳动合同,索要双倍工资到北京劳动仲裁申请仲裁,北京市的仲裁委员会一般只支持11个月,法院判决不一,有支持多余11个月的,西城区法院就是如此,那么多余11个月未签合同该如何主张双倍工资呢?当然也有救济手段,可以以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要求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有的仲裁委是不受理的,给开个不受理通知书,然后直接到法院起诉。

3、“双倍工资”该怎么计算很多人将“双倍工资”“简单理解成了“工资的双倍”,实际上双倍工资”的含义,是指劳动者每月实发的工资的双倍,已发放的工资部分应该扣除。

一般来说在要求另一倍,具体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来计算。

5、“双倍工资”的时效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听到“双倍工资”是否有时效的限制,1年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否还可以要求.我们说根据法律规定,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时间开始计算,时间为1年.当然我们在一些仲裁委,特别是一些远郊区的仲裁委的裁决书中,有时会看到有时效的裁定,我们说是适用法律不当,劳动者应该坚持起诉或者上诉的。

法律规定,具有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一年,所以,劳动者在发现用人单位与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找措施解决,过了诉讼时效,就没有胜诉权了。

∙工伤行政复议申请书(2018最新)应当载明的内容/ld/677701.html∙试用期半个月工资如何计算/ld/677700.html∙2018公积金存款利息增加最新消息/ld/677699.html∙什么是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ld/677698.html∙社会保险费有哪些 /ld/677697.html∙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主要有哪些/ld/677696.html∙个人与公司合作劳务合同范本/ld/677695.html∙绩效奖金算工资吗 /ld/677694.html∙自动生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要再书面签订吗/ld/677693.html∙工伤认定的七种情形是什么/ld/677692.html∙用人单位单方面变更工作岗位如何赔偿/ld/677691.html∙车祸4根肋骨骨折赔偿多少钱/ld/677690.html∙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领取标准(2018年)是多少/ld/677689.html∙劳动争议的仲裁费由谁承担/ld/677688.html∙规范的借条应具备如下内容/ld/677687.html∙某企业员工处理劳资纠纷事项,看看你们一样吗/ld/677686.html∙在劳动合同内员工突然离职工资如何计算/ld/677685.html∙员工体检费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吗/ld/677684.html∙社会保障卡是在户口所在地办理吗/ld/677683.html∙企业事业单位二次入职有试用期吗/ld/677682.html∙精神病职工的辞职可以要求恢复吗/ld/677681.html∙厦门市工伤保险经办程序和所需材料有哪些/ld/677680.html∙劳动法中的童工是指什么/ld/677679.html∙工伤断了一只手掌赔多少钱/ld/677678.html∙伤残等级鉴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鉴定伤残等级/ld/677677.html∙所谓劳动合同期限的自动延长是指什么/ld/677676.html∙肩锁骨上翘肩膀不平能评定伤残吗/ld/677675.html∙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构成犯罪吗/ld/677674.html∙劳保统筹费是谁来承担/ld/677673.html∙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吗/ld/677672.html∙辞职追讨被扣工资的法律依据/ld/677671.html∙劳动仲裁对个人的影响是如何的/ld/677670.html∙单位违法辞退员工如何解决,单位应支付赔偿金的情形有哪些/ld/677669.html∙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有哪些/ld/677668.html∙社会保险法有哪些最新法律知识问答/ld/677667.html∙哪些情况下单位合同期满也不能终止劳动合同/ld/677666.html∙竞业限制赔偿金的概念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ld/677665.html∙异地受工伤是否享受保险待遇/ld/677664.html∙教你书写格式2018续签劳动合同申请书(2018最新)/ld/677663.html∙新员工批量入职办理入职手续是什么样子的/ld/677662.html∙养老保险交了两份可以退一份吗/ld/677661.html∙换单位了社保怎么转移/ld/677660.html∙非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如何计算/ld/677659.html∙外地人在上海怎么办理医保卡/ld/677658.html∙哪些情形下合同无效 /ld/677657.html ∙关于探亲假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是怎么样的/ld/677656.html∙辞职后不发工资怎么办/ld/677655.html∙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ld/677654.html∙向劳动局投诉公司不发工资劳动局不管怎么办/ld/677653.html∙食堂费用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ld/677652.html∙软组织损伤算轻微伤吗/ld/677651.html∙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有哪些/ld/677650.html∙试用期没签合同辞职有没有工资吗/ld/677649.html∙我国现有的生育保险制度/ld/677648.html∙请假扣减工资是怎么计算的/ld/677647.html∙工伤鉴定所需材料有哪些/ld/677646.html∙仲裁庭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ld/677645.html∙哪些情况下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呢/ld/677644.html∙怎么才能打赢双倍工资官司/ld/677643.html∙工伤赔偿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2018最新)/ld/677642.html∙劳动法规定(2018)多少岁以下算童工,企业招童工怎么处罚/ld/677641.html∙劳动关系确认之诉是否适用仲裁时效/ld/677640.html∙因停车位不足未实际入住,承租方是否可以拒付佣金/ld/677639.html∙怀孕辞退赔偿标准(2018年)2018 /ld/677638.html∙陕西省劳社保经办机构的职责/ld/677637.html∙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ld/677636.html∙如何解决用人单位欠缴养老保险费/ld/677635.html∙(员工手册)与劳动合同哪一个效力更大/ld/677634.html∙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及实行地区/ld/677633.html∙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18最新) /ld/677632.html∙养老保险补交多少钱 /ld/677631.html∙解除劳动合同后如何确定经济补偿额/ld/677630.html∙经济赔偿金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是一个意思吗/ld/677629.html∙申请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材料/ld/677628.html∙工伤赔偿的费用有哪些/ld/677627.html∙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建立和使用/ld/677626.html∙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提出解除有没有赔偿/ld/677625.html∙哪些情况下可以撤销合同/ld/677624.html∙失业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是什么/ld/677623.html∙社会保险法工伤有什么亮点/ld/677622.html∙集体合同制度有什么作用/ld/677621.html∙劳动合同法孕妇保护的规定(2018)是什么/ld/677620.html∙无合同劳动仲裁申请书(2018最新)/ld/677619.html∙女职工‘三期’期间有哪些常见法律问题/ld/677618.html∙个人申请工伤工伤认定申请表可以填写本人吗/ld/677617.html∙2018年以前的经济赔偿金计算/ld/677616.html∙公司不续签合同是否有赔偿/ld/677615.html∙辞职后账目未清怎么办/ld/677614.html∙手腕扭伤工伤赔多少钱/ld/677613.html∙工伤期间公司只跟最低工资该怎么办/ld/677612.html∙什么情况下支付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ld/677611.html∙劳动合同未约定岗位是违法的吗/ld/677610.html∙交通事故六根肋骨骨折赔多少钱/ld/677609.html∙工作后试用期是多长时间/ld/677608.html∙试用期期间有工资吗,试用期是多久/ld/677607.html∙无证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以免责吗/ld/677606.html∙北京要求建筑企业在银行建工资保证金防欠薪/ld/677605.html∙浅谈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ld/677604.html∙工伤待遇调整通知2018年/ld/677603.html∙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如何进行季度申报/ld/67760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