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与中草药名
人生七味药,千古七诗词,你认得几味?三味以上可称“有情人”!

人生七味药,千古七诗词,你认得几味?三味以上可称“有情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诗坛群星璀璨。
中药与诗词,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许多共通之处。
中药可以医身,有的诗词则可以医心。
那么当美丽的中药与诗词邂逅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诗词大历史”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中国历史上人生七味药,千古七诗词,供诸君一赏:第七味:当归《悲歌》两汉乐府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第六味:半夏《答鄱阳湖》张籍唐朝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岂君知。
第五味:沉香《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晏几道宋朝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
越罗双带宫样,飞鹭碧波纹。
随锦字,叠香痕,寄文君。
系来花下,解向尊前,谁伴朝云。
第四味:白芷《越来溪》杨基明朝远岫如蛾眉,紫菱盖绿漪。
小娃木兰桨,采菱溪上归。
溪风摇白芷,撩乱勣花起。
疑是越兵来,旌旗照秋水。
第三味:山茶《山茶》陆游宋朝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第二味:丁香《点绛唇》王国维近代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第一味:合欢《生查子》纳兰性德清朝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当归、半夏、沉香、白芷、山茶、丁香、合欢不知这七味中药,再配上七首古诗,能否医你心头之疾?只怕是有些疾,尘世间难寻解药。
关于中草药的古诗大全,含有无数好听的中药名

关于中草药的古诗大全,含有无数好听的中药名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古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中草药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丰富的药性和疗效,也在古诗中得到了广泛的赞美和描写。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一些有关中草药的古诗,这些古诗描绘了中草药的美丽形态、神奇功效以及诗人们对中草药的深深喜爱。
同时,这些诗中也融入了许多好听的中药名,让我们在品读古诗的同时,也领略到中草药的独特魅力。
一、中草药的美丽形态1. 《云阳草堂》——贾岛回眸孤云暗,留意一细尘。
青色宛成水,灵芝掩馨文。
这首古诗以“云阳草堂”为背景,描述了一片草堂中的美景。
草堂中青色的云彩如同水流般缓缓流动,使灵芝的馨香更加袅娜。
这里的“灵芝”就是一种中草药,既有药用价值,也有美丽的外观。
这首诗中,贾岛将中草药和云彩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加具有诗意和符号意义。
二、中草药的神奇功效1. 《秋词》——杨万里秋词补药房,珠玉竟无方。
不求青春落,只许卧疾忙。
这首古诗中描述了人们在秋天搜集中草药来补充药房的情景。
诗人用“珠玉竟无方”形容珍贵的中草药种类繁多,有如无价之宝。
而接下来的两句“不求青春落,只许卧疾忙”则表达出人们尽管为了治病忙碌不已,但只求早日康复,不愿青春逝去的愿望。
这首诗展示了中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功效。
三、对中草药的深深喜爱1. 《赤壁赋》——苏轼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樽。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欢。
这段摘自苏轼的《赤壁赋》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中草药的热爱之情。
诗人将包含中草药的饮食和酒宴形容成了贫苦的家境,但依然欢愉满溢。
尽管贫困,但为了得到中草药的滋补,诗人仍然与邻居一起分享酒宴,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段诗揭示了人们对中草药的深深喜爱,并将中草药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
通过以上几首古诗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中草药在古代文人墨客心中的重要地位。
中草药以其独特的形态、神奇的功效以及众多美丽的名字,吸引了无数诗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和自然赞美的重要载体。
历代咏本草诗句录

历代咏本草诗句录历代咏本草诗句录 1、司马君实遗甘草杖 (宋)梅尧臣 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
难为河蓧叟,宁入化龙陂。
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
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2、唐。
杜甫。
江头四咏。
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人念。
3、南宋朱熹咏石菖蒲诗 君家兰杜久萋萋, 近养菖蒲绿未齐。
乞于幽人伴岑寂, 小窗风露日低迷。
4、清。
康熙(石榴) 小枝枝头一点红, 嫣然六月染荷风。
攒青叶里珊瑚朵, 疑是移银金碧丛。
5、曾几咏石菖蒲诗 窗明几静室空虚, 尽道幽人一事无。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岳麓溪毛秀, 湘滨玉髓香。
灵苗怜劲直, 达节著芬芳。
岂谓盘盂小, 而忘臭味长。
拳山并勺水, 所至未能量。
7、----(宋)朱熹 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
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明彻。
8、——(唐)王健 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赊来半夏重熏尽,投著山中旧主人。
9、----(宋)陆游 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10、---(宋)无名氏 竹蓠茅舍趁溪斜,白白红红墙外花。
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
11、---(明)解缙(桑) 一年两度伐枝柯, 万木丛中苦最多。
为国为民皆是汝, 却教桃李听笙歌。
12、-----宋。
苏东坡《栗》 老去自添腰脚病, 山翁服栗旧传方。
客来为说晨兴晚, 三咽徐收白玉浆。
此是延年一种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 定教霜鬓变成鸦。
14、---宋。
杨万里《银杏》 深灰浅火略相遭, 小苦微甘韵最高, 未必鸡头如鸭脚, 不妨银杏伴金桃。
15、---西晋。
左思 产后乳少听吾言, 山甲留行不用煎, 研细为本甜酒服, 畅通乳道如井泉。
16、----宋。
陆游 宣城绣瓜有奇香, 偶得并蒂置枕旁。
六根互用亦何常, 我以鼻嗅代舌尝。
17、----(宋)林景熙《越州陶山附子岗》 洞山疑接台峰近, 石栈空歌蜀道难。
古诗词中医药文化

古诗词中医药文化古诗词中融入了丰富的医药文化,反映了古人对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认识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与医药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内容:1.李白《饮歌》:“风起龙蛇腾雾霰,日夜兢匆曳衣鞅。
杆菖蒲长只接世,并州白草无肆篓。
”这首诗描绘了草药采集的场景,菖蒲被用作中医常用草药之一,有祛风通络、舒筋活血的功效。
通过描写杆菖蒲长,表达了人们对中医草药的需求和对健康的追求。
2.苏轼《题西林壁》:“岁比蹄应破,筱墙青欲穷。
长策卧犊特,垂衣播苎麻。
”这首诗中,苏轼以画壁上的插图,表达了对中药材的喜爱。
其中,“垂衣播苎麻”是指在墙上画了一幅绘有苎麻(中药材)的图案,反映了苏轼对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和喜欢。
3.柳永《柳庭花·白日依山尽》:“秋来暑退,天风高候,聊以消疲服佳肴静心养性。
”这首词提到了消疲养性,暗示了在中药理论中,秋天是养生的最佳时期,可以通过食疗来滋补身体,调养养性。
这种养生观念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重视,并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
4.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胡天八月即飞雪,却嫌蜗角逐鸿鹄。
豪华落尽见真性,四海无闲田。
”这首诗通过雪晴的意象和描述,抒发了杜牧对冬季养生的认识。
雪是药材保存的良好条件之一,杜牧描述的飞雪正是秋天收集中草药的好时机。
这体现了古人对季节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认知。
5.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通过气势恢弘的景色描绘,表达了古人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追求。
登楼可以远眺,更上一层楼则是对更高级的健康境界的追求。
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医药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包括对草药药材的使用、对食疗和养生的关注、对季节养生的认识等。
这些诗词反映了古人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古代文人通过诗词将这种文化融入了艺术中,传承了中医药文化的思想和理念。
藏在古诗词中的中药材

藏在古诗词中的中药材18-09-2013:14中药的起源和我国的历史文化一样久远,古人喜欢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讲究五行相生相克。
这些藏在古诗词中的中药,不仅可以疗病,也可以医心。
决明子秋雨叹(节选)唐代: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这清肝明目的决明子,也是杜甫喜爱的药材之一。
青蒿《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青蒿不仅治疟疾,还是帝王招贤纳士的心声。
茯苓纵笔·百尺松根结茯苓宋朝:陆游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
谁知金鼎烹初熟,恰值山翁醉欲醒。
形似人参的茯苓,是健脾、宁神的良药。
何首乌《送胥平叔寺丞赴洛》宋代:梅尧臣单车细马出虎牢,春云黕黕百舌嚎。
谷雨已近花欲尽,秉烛夜饮朝坐曹。
因君重思昔日欢,醉笔狂扫嵩丘高。
于今零落二十载,纵在各各叹二毛。
试采上阳何首乌,刮切仍致苦竹刀。
俗情相望亦异此,竞欲折笋笼含桃。
何首乌有补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的功效。
人形的何首乌吃了虽不能成仙,但也有补益肝肾之效用。
灵芝、人参莲峰歌贾岛(唐)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
冉冉山鸡红尾长,一声樵斧惊飞起。
松剌梳空石差齿,烟香风软人参蕊。
阳崖一梦伴云根,仙菌灵芝梦魂里。
灵芝和人参都被称为人间仙草,长在幽谷,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桂枝春日行南北朝:鲍照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桂枝是中药材中发汗解表的常用药,因为它含有芳香挥发物质,是医圣张仲景妙手回春之必备良药。
银杏、香茅唐·王维《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注释:诗中文杏即银杏))银杏具有补益肺气,治疗咳喘的功效。
香茅对一些外感病及皮肤病有功效。
紫苏村舍即事宋代:仇远依篱叠堑作人家,西日还将苇箔遮。
药材与诗词

药材与诗词
药材与诗词
1.《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
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2.《远志》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3.《本草诗》
玄参黑润重乡邦,壮水无根火自降。
年久疮消磊磊,时行目疾治双双。
游风斑毒清多种,燥热狂烦去一腔。
更有熏衣香可合,氤几阵透纱窗。
4.《甘草》
九土精英色正黄,药中甘草入诸方。
部分上下俱无犯,性适寒温两不妨。
止阴茎频作痛,节医肿苦为殃。
呕家酒客均当忌,炙则微温生便凉。
5.《芍药》
花容约产维阳,相谑尤堪赠女娘。
肺部气虚还自敛,肝经血热悉皆凉。
除蒸堪使经无阻,止痛须知不伤。
赤泻更能行恶血,通将小便利膀胱。
6.《升麻》
一望如麻叶正,青丝细细喜轻。
气沉下部宜升举,经在阳明可引援。
泻崩淋应奏效,怔忡呕吐反成冤。
补中益气汤真妙,惟有东垣采本源。
7.《半夏》
时当半夏已生齐,霹雳痰宫震鼓聋。
制以生姜经可引,代将贝母见休迷。
管教痰湿难存胃,须识胎儿易堕脐。
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
8.《茉莉花》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间香。
唐诗宋词与中草药名

唐诗宋词与中草药名唐宋诗词与中草药名中医中药不仅历史悠久~也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数千味中草药名中~有风花雪月~草木石虫、六畜五禽、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天地玄黄~也有酸甜苦辣、轻重缓急、赤白青紫、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春夏秋冬。
很多药名既形质兼备~动静相宜~又俗中见雅~立意奇巧~饶有韵味。
以中药名写成的诗词~虽然不论药理~但信手拈来~巧妙连结~却显示了作者的诗才和药物常识~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据《郡斋读书志》记载~中药名见诸诗词始于唐代张籍“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的诗句。
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的《艺文类聚》中~就收集了不少药名诗~如梁简文帝萧纲诗“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唐宋两代是我国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虽然没有专门写药名诗词的人~但从唐代开始~中药名却已经常见诸一些大家的诗词。
皮日休《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其一:“暗窦养泉容决决~明园护桂放亭亭。
苈山居住当天半~夏里松风尽足听。
”这里用了决明、亭苈和半夏三个药名。
其二:“晓景半和山气白~微风清净杂纤云。
实头自是眠乎石~脑侧空休看虎群。
”诗中有白薇、云实和石脑三个药名。
不少人认为~唐代药名诗的代表作是权德舆的一首七言绝句:“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
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在这首药名诗中~每句都暗含一个药名~依次是泽兰、落石、白薇和钩藤。
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因一生多劳奔波~身患多种疾病~他的诗中不少涉及中医中药的内容。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异花来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露翻兼雨打~开拆日离披。
”戎王子即月之花~诗中说此药张骞未由西域带回~而本草又没有记载。
还有“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风落收松子~山寒割蜜房。
”等诗句~说明诗人不仅熟知本草~还曾采药种药~对中药颇有研究。
杜甫因患眼疾~对医治眼暗的决明尤其看重~喜爱有加。
曾有诗曰:“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中草药的古诗

中草药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中草药的古诗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中草药的古诗有哪些一、果在刺中心,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
(打一中药名)——:酸枣仁二、漂亮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
(打一中药名)——:山慈姑三、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
(打两中药名)——:草决明、石决明四、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
(打四个中药名)——: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打一中医古籍)——:汤头歌决六、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打一中医名词)——:阴阳俱虚七、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药名)——:当归八、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药名)——:木通、白英解析:英扣花九、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药名)——:昆布。
二.中药的古诗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闻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
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
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予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犹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与中草药名
唐宋诗词与中草药名
中医中药不仅历史悠久~也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数千味中草药名中~有风花雪月~草木石虫、六畜五禽、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天地玄黄~也有酸甜苦辣、轻重缓急、赤白青紫、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春夏秋冬。
很多药名既形质兼备~动静相宜~又俗中见雅~立意奇巧~饶有韵味。
以中药名写成的诗词~虽然不论药理~但信手拈来~巧妙连结~却显示了作者的诗才和药物常识~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据《郡斋读书志》记载~中药名见诸诗词始于唐代张籍“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的诗句。
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的《艺文类聚》中~就收集了不少药名诗~如梁简文帝萧纲诗“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
唐宋两代是我国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虽然没有专门写药名诗词的人~但从唐代开始~中药名却已经常见诸一些大家的诗词。
皮日休《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其一:“暗窦养泉容决决~明园护桂放亭亭。
苈山居住当天半~夏里松风尽足听。
”这里用了决明、亭苈和半夏三个药名。
其二:“晓景半和山气白~微风清净杂纤云。
实头自是眠乎石~脑侧空休看虎群。
”诗中有白薇、云实和石脑三个药名。
不少人认为~唐代药名诗的代表作是权德舆的一首七言绝句:“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
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在这首药名诗中~每句都暗含一个药名~依次是泽兰、落石、白薇和钩藤。
杜甫
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因一生多劳奔波~身患多种疾病~他的诗中不少涉及中医中药的内容。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异花来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露翻兼雨打~开拆日离披。
”戎王子即月之花~诗中说此药张骞未由西域带回~而本草又没有记载。
还有“不嫌野外无
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风落收松子~山寒割蜜房。
”等诗句~说明诗人不仅熟知本草~还曾采药种药~对中药颇有研究。
杜甫因患眼疾~对医治眼暗的决明尤其看重~喜爱有加。
曾有诗曰:“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对秋雨中花繁叶茂的决明~诗人作了生动描述。
宋代写药名诗词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其中应首推陈亚~据说他曾作药名诗词百首之多。
他的:“风雨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棋为腊寒呵子下~衣嫌春暖缩纱裁”、“若是道人头不白~老君当日合乌头”~都被认为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其中《生查子》一词:“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
分明记得药当归~远志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有回乡曲。
”应为陈亚药名诗词的代表作。
著名词人辛弃疾用药名写的一首《满庭芳》:“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了沉香。
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
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有24味中草药名,有的在词句的首尾衔接处,。
这首词给古老的中药名以生气~也抒发了一
个处于深闺中女子于夜深人静时思念远离家乡~驰骋沙场而久未归来的丈夫的深切情感~读来琅琅上口~别具一格。
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同样~中医文化也具有它独到的内涵和特色~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典藏。
药名诗词虽然看起来有些像文字游戏~但仍让人感受到作者独到的匠心~读起来饶有趣味。
在百花争艳的诗词园地里~作为中医文化与传统诗词嫁接的一枚小花~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