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象征手法
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如“万水千 山”、“乌蒙磅礴”、“腾细浪 ”、“走泥丸”等,形象地表现 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艰难
险阻。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红军的英勇豪迈与自然 环境的恶劣,突出了红军的顽强
意志和革命精神。
排比手法
通过运用排比手法,如“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 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等,喻、象征、拟人等,探究其艺术 效果和表达技巧。
主题思想探讨
深入探讨七律长征的主题思想,理解其内涵和意义,探究其对于 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赏析重点与细节
语言特色
赏析七律长征的语言特色,探究其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理解其 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意象塑造
分析七律长征中的意象塑造,探究其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和情感抒 发的作用。
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的思想在当时 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对于革命和未来的设想激 发了七律长征的创作。
红军的英勇奋斗
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精神,为七律长 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创作过程和手法
深入生活
01
诗人毛泽东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红军战士交流,体验
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节奏韵律
赏析七律长征的节奏韵律,探究其对于诗歌整体结构和美感的作用 。
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
情感共鸣
通过七律长征的情感表 达,引发读者的情感共 鸣,使读者对于家国情 怀和社会责任有更深刻 的理解。
思想启迪
七律长征的主题思想对 于读者的人生观、价值 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启 迪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和价值。
审美提升
浪漫主义风格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 表现手法,展现红军长征 的壮丽景象。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充满了对红军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和自豪。
表达方式
诗人通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等多种方式,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PART 05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评 价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 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 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个人背景
•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 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 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 首诗。
经典之作
01
作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七律长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高度评价
02
该诗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文学地位稳固
03
经过时间的考验,《七律长征》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篇章,被列为必读作品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激发创作灵感
该诗对后来的诗人和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 他们的创作灵感。
对仗精妙
诗中运用了许多对仗的修辞手法,如 “万水千山”对“等闲”,“腾细浪 ”对“走泥丸”,使得诗歌语言更加 生动有力。
语言的优美与精炼
语言质朴自然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 ,读来朗朗上口。
精炼传神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感悟精神
红军的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课文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著名 的诗歌——《七律·长征》。
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远征,是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
历经艰难险阻,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他 们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品读诗歌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 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句,共四句,形成七个音节的规律。这种体裁富有节奏感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长征”是这首诗的诗题,是指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 军队的围追剿,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这两个 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七律长征这一题目。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难在何处?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背景介绍1.1 长征的起因1.2 长征的目的1.3 长征的历时二、长征路线2.1 遵义会议前的路线2.2 遵义会议后的路线三、长征的艰险与困难3.1 安全形势3.2 食物供应3.3 路线选择与攻坚四、长征的胜利与意义4.1 突破敌人封锁4.2 获得军队与群众的支持4.3 扩大红军的影响力五、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5.1 长征精神的内涵5.2 长征精神的影响及价值六、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6.1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6.2 《七律长征》的意义与创作手法6.3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传承七、结语与思考7.1 长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2 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相关文献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2. 国民党:指中国国民党,当时的政府军3. 遵义会议:指1935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路线的根本转折点4.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保护管理条例:中国政府关于保护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的法律法规困难及解决办法:1. 舟曲泥石流灾害:应抓紧时间救援幸存者,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点2. 高山草地生态保护: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执法,制定合理的人员进出规定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与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维修工作,严格执行保护管理条例参考文献:1. 《长征》(鲁迅)2. 《从红军长征看战争中的车辆维修》(杨晓雷)本文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路线、困难与胜利,探讨了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以及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

通过对法律名词的解释和困难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存在的一些困难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合作解决,以保护和传承长征的历史与精神。

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附件2:长征途中的照片集附件3: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后为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5《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大转 移,开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9月红 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 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借助注释了 解诗歌大意。
词语我会认
融,抒发了作者 的革命豪情,表 达了革命者对战 争、对美的看法。
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 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 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主题概括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 在长征胜利前夕写下 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 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 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 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万水”
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 感到深深的寒意。
这两句写了两个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金 沙 水
桥 横

对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这一“暖”一“寒”,既 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 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沪定桥的惊心动 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此联对仗工整,以环境和事物寄寓无 限感慨,极具气势。
结构梳闲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共38张PPT)

第5课《七律长征》课件(共38张PPT)

积累拓展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课后作业
• 背诵全诗。 •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 感态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谢谢
图? • 最后一句以“尽开颜”收篇有什么好处?
• 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领全诗
“不怕”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 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只等闲”充分展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的基调。
• 诗歌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课题很特别,特别在哪里?
“长征”是诗题,“七律”是旧体诗 的一种,表示这首诗的格律。 朗读的时候,“七律”与“长征”中 间要稍作停顿。
律诗每行有五个字的,也有七个 字的。这首是七个字的,称为“七 律”。
“七律”一般是八句话,两句为一 联,每一联都有一个名称。
感受“七律”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导入课文
导入课文
导入课文
长征路线图
导入课文
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 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卷首语
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 伦比的一次远征。
——[美]埃德加·斯诺
写作背景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前 夕激情挥毫而成的一首七言律诗。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提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1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2
“征 难 图”
01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02
“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金沙水拍云崖暖”:
形象地状写出了金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情景。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七 律 . 长 征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时间:12月20日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了解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大渡桥横铁索寒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课件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课件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2021
1
2021
2
2021
3
【万水千山】“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 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难大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这整个红军
对比 “暖”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红军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2021
17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 更加欣喜 三军:这里指全部红军部队。 尽开颜:全部喜笑颜开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
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021
18
2021
7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 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 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
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
常的事。
(看爬雪山)
精神: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
险阻的英雄气概。哪些词体现
2021
5
2021
6
“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 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绵延不断
颔联
对偶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巍峨高大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反衬手法,突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对偶
金沙水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读《长征》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状写了红军征服“ 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 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承 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远征难”三个
万水千山只等闲。
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千山 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七律 长征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 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 句七个字;分为四联——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第2、4、6、 8句最后一字需押韵,颔联、颈联 要对偶。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 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 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 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 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上承“千山二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