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秦巴山区中药材
陕西汉中特产

陕西汉中特产汉中几个县区均产者冠以汉中、陕南、秦巴、秦岭、巴山之名,其余冠各县、区名。
一、粮食蔬菜类洋县黑米洋县香米洋县寸米汉中大白云豆汉台冬韭城固生姜汉台地瓜汉中魔芋汉中椿芽汉中茭白二、果类镇巴白家营香梨城固柑桔西乡樱桃汉中拐枣汉中无花果汉中猕猴桃汉中刺梨三、林副产品类汉中桐油镇巴秦巴雾毫茶西乡午子仙毫茶南郑汉水银梭茶勉县定军茗眉茶宁强雀舌茶洋县龙须草汉中棕片汉中枣皮汉中橡子镇巴宣纸汉中土纸四、畜禽水产类汉中西镇牛汉中水牛宁强矮马汉中白猪汉中白山羊略阳乌鸡汉中麻鸭汉中白鹅汉中大鲵汉中团鱼汉中黄鳝汉中泥鳅五、山珍野味类汉中厥菜汉中薇菜汉中木耳汉中银耳汉中山笋留坝香菇汉中猴头菌镇巴竹荪汉中山野菜佛坪熊掌镇巴树花菜六、中草药类汉中天麻汉中杜仲汉中当归汉中党参汉中附子汉中厚朴汉中黄芪秦巴猪苓秦巴蛹虫草佛坪山茱萸汉中吴茱萸留坝鹿寿草秦巴金银花汉中枳壳秦巴金钗汉中鱼腥草南郑山药汉中石菖蒲汉中何首乌留坝西洋参秦巴五加汉中绞股兰秦巴五倍子陕南麝香陕南熊胆陕南牛黄秦巴五灵脂汉中活蛇七、经济植物类陕南杉木秦巴乌桕陕南樟木巴山白蜡树秦巴苦楝树陕南山桐子秦巴构树秦巴椴木秦岭箭竹汉中野生啤酒花秦巴火棘秦岭猫屎爪陕南八月炸陕南石蒜汉中野葛汉中荨麻汉中木香花汉中山汉中山胡椒汉中七里香汉中橡子汉中厥根汉中葛根镇巴木竹八、珍稀植物类汉中庙台槭汉中珙桐汉中银杏汉中三尖杉佛坪红杉秦岭冷杉佛坪云杉汉中铁坚杉汉中白皮松汉中罗汉松南郑鹅掌楸汉中楸树佛坪连香树汉中汉桂勉县旱莲花九、野生动物类洋县朱鹮秦岭大熊猫秦岭金丝猴秦岭虎秦巴金钱豹秦巴云豹巴山猕猴陕南黑熊陕南林麝陕南大灵猫陕南小灵猫汉江水獭秦岭金猫秦岭猞猁陕南豺狗秦巴鬣羚秦巴斑羚陕南岩羊陕南盘羊陕南毛冠鹿陕南小鹿陕南狍子陕南野猪秦巴豪猪陕南狐狸陕南貉陕南狗獾秦巴果子狸陕南草兔陕南竹鼠汉江黄鼠狼秦巴鼯鼠陕南松鼠汉江白鹳陕南金雕陕南大鸨陕南鸳鸯秦巴红腹角雉秦岭血雉汉中白冠长尾雉汉中金鸡汉中猫头鹰秦巴环颈雉汉中鹭鸶十、工艺美术品类陕南桃花绣陕南纳纱绣陕南扎染南郑藤编汉中棕箱汉中竹编留坝手杖洋县花炮十一、矿产类汉中石炭汉中金矿汉中石英纱汉中石棉汉中大理石汉中花岗石汉中蛇纹石镇巴板石汉中象形石汉中石灰岩西乡石膏秦巴麦饭石县膨润土镇巴锰矿十二、名酒类城古特曲秦洋特曲勉县三粮液洋县珍稀黑米酒洋县谢村黄酒秦巴中华猕猴桃酒十三、食品类陕南腊肉西乡牛肉干西乡松花蛋汉中米面皮汉中黑米八宝饭城固上元观红豆腐陕西汉中特产汉中几个县区均产者冠以汉中、陕南、秦巴、秦岭、巴山之名,其余冠各县、区名。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一.《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它药材47种,共计2,668种。
药材资源分布:陜南秦巴山区:有高山密林,也有丘陵平原。
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植物垂直分布明显,药用种类达1,500种以上,素称”巴山药乡”,是本省药材主要生产基地。
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附子.金银花.党参.黄连.厚朴.黄柏.山茱萸.桔梗.玄参.云木香.白芍.白芷.延胡索;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连翘.柴胡.苍朮.何首乌.细辛.海金沙.淫羊藿.太白贝母等;动物药材有麝香.僵蚕等.水獭肝.蜈蚣.熊胆.全蝎等。
1.关中平原:渭河横贯中部,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
家种药材主要有黄嗥.地黄.沙苑子.山药.菊花.瓜蒌.牡丹皮.水飞蓟;野生药材主要有甘遂.远志.柴胡.茵陈.茜草.牛蒡子.罗布麻.酸枣仁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鹿茸等。
2.陕北黄土高原:家种药材主要有款冬花.枸杞子.黄嗥.大黄;野生药材主要有甘草.蕤仁.远志.酸枣仁.柴胡.杏仁.桃仁.麻黄.龙骨.地骨皮.连翘.黄芩等;动物药材有全蝎.鹿茸等。
二.《利用现状》栽培.养殖药材约70种。
其中传统品种20种;新引种发展12种;野生变家种15种。
年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450万公斤。
收购药材450种,年收购量2,000万公斤。
三.《主产品种》1.杜仲:主产岚皋.石泉.略阳.宁强.平利.镇巴.城固等县。
本有年收购量占中国20﹪以上。
居一.二位。
2.天麻:主产城固.宁强.勉县.南郑.西乡.洋县.汉阴等县。
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40﹪左右,为第一大产区。
3.党参:分布于秦巴山区,统称“西党参”。
产于凤县者称“凤党”,产品条粗肉厚.味甜渣细。
产于平利.岚皋等地者称“八仙党” ,产品条匀较长,皮粗茬黄白,多供出口。
4.附子:主产城固.勉县。
本省为中国第二大产区。
教你认识陕南特产

教你认识陕南特产黑木耳黑木耳是城乡人民喜爱的食品之一,营养极为丰富,被人们称为“山珍”之一,为高蛋白、低脂肪保健食品,是很好的滋补品,因而有“素中之荤”、“菌中之花”的美誉。
黑木耳又是珍贵药材,有滋润强壮、清肺润津、益气补血、去瘀生新、镇静止痛、通便治痔之效。
黑木耳的食法多种多样,可做名贵菜肴的原料,可以炒、焖、蒸、炖、做汤,作荤素的配料,还可做成甜食,配以冰糖、红枣等用文火炖成粥,便于人体的吸收。
陕南秦巴山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这里山域辽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雨量充沛。
耳林(山民俗称耳扒)资源丰富,适宜于黑木耳生长,素为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
早在清代以前,“漆、麻、耳、倍”即并列为陕南的四大土特名产。
其中历史上以汉中地区的“绿帆船”牌木耳、安康地区的“苏装魁耳”、商洛地区的“上洛耳”最为有名。
陕南黑木耳,以朵大肉厚,质纯脆嫩,色泽乌亮,水发性好,菊花形为主,味道鲜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香菇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
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
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
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商洛核桃商洛地区是著名的核桃之乡,年产量为全国第一。
目前,商洛市核桃种植面积达140万亩,年产2万吨,以地区计算,产量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核桃生产基地。
商洛核桃仁以口感油香味浓、色泽白黄如玉、营养价值高,很受欧美市场的欢迎,核桃仁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核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对人体有较高的保健作用。
商洛核桃产于陕西省东南部境内的秦岭山区,以商洛地区的洛南、商县、山阳、柞水等7县产量最多。
全区共有核桃2000多万株,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3倍。
年产量达1000多万公斤,是我国产核桃最多的地方,品种也最多,素为久负盛名的“核桃之乡”。
中药:秦巴山区的特色支柱产业

地形 地貌 和 土壤类 型复 杂 多样— — 区 多城 镇都 是 当时 的药材集 散地 ,大 批 耕地面 积一半 以上 , 去年销售 收入 占农 内河流纵 横 ,山峦起伏 ,众多的高 山、 量 收购的药材 多达 2 0 种 。解放后 , 民收入 13,占全 县 GP / ; 0余 / AI5 上缴 税金
两位 数 的速度持 续递 增 。我 国加入 世 握 中药现代 化 、 国际化发展 大势 , 善于 育一批 中药材知名品牌。其产业形态是:
贸组织 后 ,更为 中药走 向世界 开辟 了 利用秦 巴山 区 “ 天然药库 ” 一天赐品 中药材种植业为主体 ,中药加工业 和服 这
广 阔空 间。国家相继 出台了《中药 现代 牌 , 采取 有效 措施趁时造 势 , 陕南成 为 务业 为两翼 ,主要 向市场提供 中药原料 化科技产 业行动计划 》 ,启动 了 “ 现代 中药资源 开发的热点地 区 , 将是指 日可 和初加工品。 核心 目标是: 使陕南成 为中 中药产 业化”工程 , 7 在 个部委设 立 了 待 的事 。 第二步 , 再用5 如果能够 利用 中药资源 开发对 药资源开发 的热点地区。
生产 出医药 、 品 、 食 化妆 品 、 安全 型卷 组成 的环形辐射 区中心 , 是长江 、 黄河 烟 4大类 7 0余 种产 品 ,工业产值 5亿 两大经 济区 的西部连 接枢纽 , 具有一定
1 . 年 步止
陕南 中药资源开发须从长计议 ,循
多元 。 杜仲 已加工为工业杜仲 胶 、 药用 地缘优 势。改革开放 以来 , 区内基础设 序渐进 , 不可急于求成。在8 1 到 0年内, 杜仲 油 、 杜仲茶 、 杜仲饲 料 、 杜仲 有机 施 建设快 速 推进 ,城镇 化水 平逐 步提 可采取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 ,以3 年左右
秦巴山区虎杖简易栽培技术

秦巴山区虎杖简易栽培技术作者:熊飞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1期虎杖,又名苦杖、斑杖、阴阳莲、活血龙,是秦巴山区常见的野生植物,主要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较为阴凉、湿润的溪流岸边。
虎杖粗壮的嫩茎可做蔬菜食用,因带有明显的酸味,所以当地农户形象地称之为“酸杆儿”。
虎杖的地下根茎是常用的中药材,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镇咳平喘,保肝,降血脂、降压,强心,改善微循环,镇痛镇静,抗休克等作用。
另外,虎杖的根茎还可用于提取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过去,虎杖在秦巴山区以野生为主,不仅分布较广,而且数量较大。
近年研究发现,虎杖根茎的提取物——白藜芦醇,除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外,还可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同时对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也有积极作用。
随着对虎杖提取物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相关加工企业逐渐增多,对虎杖需求量明显加大,野生虎杖被大量采挖,产品渐渐供不应求。
为保证原料供应,一些企业和农户开始研究虎杖人工栽培技术。
从近年来种植情况看,用根茎繁殖、两年生虎杖每亩鲜根茎产量可达4000千克左右,产值在6000元以上。
如果再加上采摘嫩茎做蔬菜出售,两年总产值可达7000元以上,效益明显高于种植玉米、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
人工栽培虎杖,为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好采用简易栽培技术,其具体方法如下:1. 选地整地种植虎杖,宜选择与野生虎杖生长环境相似的地块,如山区溪流边的零星水田、坪地或旱坡地、荒草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无太多树根石块,凉爽湿润但不渍水。
地块选定后先深翻炕垡,耕深要求在25厘米以上。
播种前再敲碎土垡,精细整地,清除其中树根、杂草、石块等;然后按80厘米距离开沟施肥,每亩施腐熟牛羊粪或土杂肥2000千克、优质三元复合肥50千克;随后盖肥起垄,垄高20厘米以上,垄面宽60厘米。
视地下水位情况开好厢沟、腰沟、围沟,确保沟沟畅通,排水流畅,雨住田干。
陕西各地区适合种植哪些中药材

陕西各地区适合种植哪些中药材陕西省位於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兼跨汉水上游,北部为黄土高原,南部为秦巴山地,中部是关中平原,土壤类型较多,植被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他药材47种,共计2668种。
秦巴山区秦巴山区地跨我国南北分界线,包括陕西省安康、汉中、商洛地区及四川、河南、湖北、甘肃等省部分地区,其中陕南三区约占陕西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半湿润山地气候。
境内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地势峰峦叠起,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为多种生物提供理想的生存空间,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秦巴山区有各类生物资源6000余种,中草药资源1500种以上,占全省总数的2/3以上,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药库”的美称。
汉中全市有药用动植物达1600多种,占全省的77%。
名列全省第一,居全国地(市)级第二。
是我省秦巴山区三地市中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市,国家公布的365种中药材中,汉中产有280种,也占77%。
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50%以上,独活、西洋参、猪苓、汉中参叶、山茱萸等均为著名的地道药材。
在全国药材布局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安康也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区内有中草药资源1299种,其中,药用植物1215种,药用动物57种,药用矿物27种,已重点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绞股蓝、葛根、黄姜等在境内蕴藏极为丰富,已形成规模;杜仲产量居全国首位;肚倍、黄莲、黄柏、厚朴、玄参、麝香、蜈蚣等均居全省之冠;党参、当归、牛黄、天麻、金银花等产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部分药用生物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且储量大、品位高,有明显的开发优势和利用价值。
在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安康的绞股蓝、葛根系列产品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
商洛出产的中草药多达1192种,新版药典收载的品种有265种,其中丹参、党参、柴胡、黄芩、山茱萸、天麻均是我国有名的地道药材。
商洛中药种植情况介绍

商洛中药种植情况介绍商洛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基地之一。
商洛市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中药材而闻名,种类繁多,质量优良,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中药材。
首先,商洛市的中药材种植区域分布广泛。
商洛市辖区内有大荔、洛南、丹凤、商南、山阳、柞水等多个县市,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适宜不同种类中药材的生长。
其中以大荔县最为著名,是中国中药材之乡,被誉为中药之宝库。
其次,商洛市的中药材种植品种丰富多样。
商洛市主要种植的中药材有人参、田五七、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芨、红参等等。
这些中药材具有明显的食疗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除了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商洛市还积极发展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
药食同源中药材是指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以作为食品的中药材,具有保健功能,受到市场的青睐。
商洛市如今已经成功种植了柿子、苹果、花菜、山柿、大枣等多种药食同源中药材,丰富了产品的种类,提升了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商洛市还注重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质量控制。
商洛市创办了多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对中药材的生产、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同时,商洛市还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药材的研究和品种改良,提高了中药材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推广方面,商洛市积极开展中药材的营销活动,加强与中药企业的合作,提升中药材的品牌影响力。
商洛市还举办了中药材展览会、中药材交易会等活动,增强了中药材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商洛市是一个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种植的中药材种类齐全,质量优良。
商洛市不仅注重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质量控制,还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提升中药材的品牌影响力。
未来商洛市的中药材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中药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陕西特产秦巴山区中药材

陕西特产秦巴山区中药材中医中药是国宝,为我国宝贵的文化经济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药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以其独特的疗效,已日益为世界所重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近几年来,国外也掀起了“中草药热”,出口量日益增多,对我国外贸出口创汇和国家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的中药发源地在陕西。
陕西省中药资源丰富,素有“秦地无闲草”之称。
经普查,陕西约有中药材2300多种,占全国60%以上,现挂牌收购的有400多种。
全国原实行派购的24种药材,陕西就有22种,都是比较名贵或者紧缺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
中药材资源是陕西的一大优势,其中65%分布于陕南的秦岭和巴山山区,被称为“药材摇篮”。
秦巴山区为陕西中药材种类和产量最多的地区,品种多,分布广,贮量大,可与毗邻的全国中药资源品种较多的四川媲美,为古今中外医药学界所重视。
这里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药用动、植、矿物药材1235种。
现在全国常用的500多种药材,陕南秦巴山区出产的就达333种,其中植物药材266种、动物药材55种、矿物药材12种,约占全国常用药材品种的60%以上。
全国列为国家名贵中药材34种,陕西产17种,陕南秦巴山区就占15种;国家列入管理的中药材30种,陕西产22种,秦巴山区占21种。
在当地山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秦巴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
这里产的麝香、杜仲、天麻、五倍子、黄姜子、山茱萸、金银花、党参、当归、黄芪、黄连、细辛、猪苓、蛹虫草、枳壳、鳖甲、蛇等,都是比较名贵或紧缺的地道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因此,有“药材宝库”之称。
据史料记载,秦巴药材利用源远流长,久已驰名中外。
被尊为“医学祖师”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入秦行医采药,隐居城固,现在该地有“扁鹊城”、“扁鹊观”遗址和石碑。
秦、汉、三国时,这里是著名的古战场,军需药材都采自秦巴山区。
由扁鹊的弟子子仪所撰写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申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许多药材,如杜仲、天麻、枳壳、厚朴、雷丸、麝香等,大多主产秦岭、巴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特产秦巴山区中药材
中医中药是国宝,为我国宝贵的文化经济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药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以其独特的疗效,已日益为世界所重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近几年来,国外也掀起了“中草药热”,出口量日益增多,对我国外贸出口创汇和国家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的中药发源地在陕西。
陕西省中药资源丰富,素有“秦地无闲草”之称。
经普查,陕西约有中药材2300多种,占全国60%以上,现挂牌收购的有400多种。
全国原实行派购的24种药材,陕西就有22种,都是比较名贵或者紧缺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
中药材资源是陕西的一大优势,其中65%分布于陕南的秦岭和巴山山区,被称为“药材摇篮”。
秦巴山区为陕西中药材种类和产量最多的地区,品种多,分布广,贮量大,可与毗邻的全国中药资源品种较多的四川媲美,为古今中外医药学界所重视。
这里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药用动、植、矿物药材1235种。
现在全国常用的500多种药材,陕南秦巴山区出产的就达333种,其中植物药材266种、动物药材55种、矿物药材12种,约占全国常用药材品种的60%以上。
全国列为国家名贵中药材34种,陕西产17种,陕南秦巴山区就占15种;国家列入管理的中药材30种,陕西产22种,秦巴山区占21种。
在当地山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秦巴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
这里产的麝香、杜仲、天麻、五倍子、黄姜子、山茱萸、金银花、党参、当归、黄芪、黄连、细辛、猪苓、蛹虫草、枳壳、鳖甲、蛇等,都是比较名贵或紧缺的地道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因此,有“药材宝库”之称。
据史料记载,秦巴药材利用源远流长,久已驰名中外。
被尊为“医学祖师”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入秦行医采药,隐居城固,现在该地有“扁鹊城”、“扁鹊观”遗址和石碑。
秦、汉、三国时,这里是著名的古战场,军需药材都采自秦巴山区。
由扁鹊的弟子子仪所撰写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申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许多药材,如杜仲、天麻、枳壳、厚朴、雷丸、麝香等,大多主产秦岭、巴山。
晋、唐、宋代的医药专著,也多载有陕南秦巴山区产的药材。
如《唐本草》、《千金食治》、《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先后记载了秦巴山区特产药物500多种,被一些国家和地区沿弓[,声誉极高。
被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类专著,首创内、外、妇、儿、五官等专科的雏形,对祖国医学发展和秦巴山区药物的开发利用有较大的贡献。
秦巴山区药材多,质量好,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至今这里还生存着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灭绝的珍贵动植物。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东部向西部和南部向北部的过渡地带,为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总面积8.29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峦起伏,地貌复杂,气象万千,四方物种交汇。
由于多样性的地质地貌,形成各种各样的中小气候条件。
从山下到山上具有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高山苔藓和雪山冰冻等气候类型。
加上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陕南秦巴山区有20多种药材名扬中外,如秦党、八仙党、秦归、金银花、秦巴杜仲、黄连、连翘、天麻、黄芪、五倍子、太白参、太白贝母、枳壳、山茱萸、麝香、熊胆等,不仅是历代皇室的“贡品”和药商的当家品种,也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
秦巴黄连含黄连素7%以上,有“秦巴黄连贵如金”之说;秦巴天麻个头圆,半透明,分量重,被列为上品;秦巴山区产的薯芋,皂素含量高,比四川、湖南、湖北、甘肃等地产的皂素含量高一倍以上;杜仲、麝香、五倍子等药材,不仅质优,产量也居全国之首;秦巴当归,头大,枝少,光滑,气味香醇,个头整齐,国内外市场称为“秦归”。
秦党、秦巴杜仲、秦巴蛹虫草、秦艽、秦皮等,都因品质优良,药效成分含量高,被前人在药名前冠以“秦”字或“秦巴”二字,以示佳品和地道药材。
真是“秦巴药材甲天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秦巴山区中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中药材种植由1957年的近10个品种,8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品种,40多万亩。
已陆续建立起天麻、黄连、当归、西党参、杜仲、连翘;金银花、山茱萸、绞股兰等地道产品的生产基地。
从外省和国外引进的白芷、茯苓、枸杞、牛膝、西洋参等20余个品种,也能供全省自给有余。
野生变家种家养成功的有天麻、丹参、桔梗、银花、绞股兰、麝香、牛黄等。
天麻野生变家种成功,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天麻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科研成果,获省科委一等奖和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创造发明二等奖。
安康绞股兰的开发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工养麝、人工牛体育黄、控制当归早期抽苔、贝母及西洋参引种和速生高产等科研项目也获得成功。
同时还开展了药源普查,摸清了秦巴山区药材种源底子。
安康、汉中、商洛等地区建立了药用植物或药材研究所。
编辑出版了《陕西中草药》和分地区的《中药资源名录》、《秦巴山区天然药物志》、《秦巴山区土特名产》等书。
建立中成药制药厂6家,所用成方都是民间传统有效方剂,原料多采用秦巴山区特产的地道药材。
一些中成药如六神丸、乌鸡白凤丸、培坤丸、妙济丹、人参再造丸、牛黄清心丸、黄连上清丸、绞股兰总甙片、天麻丸、天麻补酒、木瓜酒、盘龙七酒、山萸酒、蚕公酒、秦巴杜仲片、梅花点舌丹、天麻精、鹿寿茶、绞股兰茶等,因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
药材生产已成为秦巴山区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是山区药农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秦巴山区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但近年来却遭到严重破坏,无节制地过度采挖,使中草药材产量逐年下降。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采挖与繁殖相结合,特别应有计划地发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和培育,扩大种源,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使秦巴山区这个“中药宝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