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药的炮制

合集下载

(完整版)有毒中药用量

(完整版)有毒中药用量
1g。外用适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贯众
4.5〜9g
川标
重楼
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吴朱臾
2〜5g。外用适量。
川楝子
4.5〜9g。外用适量。
艾叶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 或熏洗用。
苦杏仁
5〜10g,生品入煎剂后下。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蒺藜
6〜10g
蛇床子
3〜10g,外用适量,多煎汤 熏洗,或研末调敷。
清半夏
3〜9g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 乌、附子同用。
甘遂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 用。外用适量,生用。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芫花
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 一次0.6g〜0.9g,—日1次。 外用适量。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牵牛子
3〜6g。入丸散服,每次
1.5〜3g。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 用。
有毒中药剂量表
药品
用法用量
注意
大毒
(10种)
植物 药
川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 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同 用。
草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 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钱子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孕妇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 运动员慎用;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 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马钱子粉
*
0.3〜0.6g,入丸散用。
同上
天仙子*
0.06〜0.6g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 孕妇禁用。

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

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

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
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是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和制备成中药饮片的技术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包括了中药材的采集、贮藏、净选、切制、炮炙、粉碎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有毒或副作用较大的中药材,如附子、川乌等,需要经过特定的炮制方法进行处理,以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对于一些易受潮、变质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保存期限。

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还规定了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如外观、气味、口感、溶解度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确保其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国家级中药炮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药炮制的泡法

中药炮制的泡法

中药炮制的泡法
中药炮制的泡法通常分为水制和火制以及水火共治这三种方法。

以下是泡法的具体介绍:
- 泡法: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

操作时,先将药材洗净,再注入清水淹没药材,放置一定时间。

根据药材的质地、大小和季节水温等因素灵活控制浸泡时间,中间不换水,至药材润软,再切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如川芎、天花粉、木香、乌药、白芷、泽泻、姜黄、三棱等。

- 漂法:将药材放入大量的清水中,漂洗除去其中的有毒成分、盐分及腥臭异味,再换水进行。

例如海澡、昆布、川乌、草乌等。

- 润法:将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器具盛装,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吸收的水分向内部渗透,达到内外适度一致,便于切制。

润的方法有浸润、伏润、露润等。

例如水浸郁金、枳壳。

在使用泡法炮制中药时,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泡制方法和时间,以确保炮制效果。

如果你需要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中药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炮制和使用。

炮制的目的

炮制的目的

炮制的目的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有毒中药经炮制后,使有毒成分减少或发生改变,毒副作消除或降低,能更安全地服务于临床。

如川乌、草乌及附子等,经炮制后,有毒成分乌碱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大为降低。

2.增强药效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含量,或产生新的有效成分,使药效增强。

经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有效成分溶出率往往高于生药。

如生黄连中檗碱在水中的溶出率为58. 2%,而酒制黄连为90. 8%,炮制品明显高于生品。

许多种子,如莱菔子、紫苏子等炒熟后,种皮爆裂,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3.改变药物性能炮制可影响药物的归经、四气五味及升降浮沉,使应用范围改变或扩大。

如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炮制成熟地黄则能滋阴补血、填精补髓。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4. 利于贮存药物经纯净修制、除去杂质、制成饮片、干燥等方法炮制处理后,有利于药材贮藏和保存药效。

如蒸制桑螵蛸,杀死虫卵后,更利于贮存。

5. 便于服用一些动物药、动物糞便及有特殊臭味的药,经炮制后可矫味矫臭。

如醋炒五灵脂及麸炒白僵蚕,可避免因服药引起的恶心呕吐而利于服用。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双花、银花等,为忍冬科常绿缠绕藤本忍冬的花蕾,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它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可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有显著效果。

金银花药用可分为生药、炒药和炭药3种,炮制不同,功效不同,现介绍于下:生药是把鲜金银花经过日晒、阴干等方法而获得的干品。

生药味甘微苦,性寒,善清利上焦和肌表之毒邪。

可用于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力。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者,其代表方有“银翘散”。

还可用于痈疽疔毒,金银花有“疡科之圣药”之称,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强解毒消肿之力。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相传已有千年历史,这些方法旨在消除或降低中药中毒性物质的含量,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水煎。

水煎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煎煮一段时间,然后再取下药液,称为煎剂。

水煎的原理是通过材料与水的热交换,使一些有毒成分溶于水中,在煎煮过程中被去除或减少。

另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泡制。

泡制是指将中药材浸泡在水中,然后再取下泡药液。

在泡制过程中,一些有毒成分会被水吸收,从而达到减毒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如煅炼、制曲、酸洗等。

这些方法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差异,但都是通过物质变化或处理,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

中药炮制减毒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物理作用是指在炮制过程中,药材与热、水等物质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促使有毒成分从药材中释放或转移到其他介质中。

化学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生物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有毒成分,降低中药的毒性。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减毒方法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协同作用,有效地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药为什么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的作用

中药为什么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的作用

中药为什么需要炮制?中药炮制的作用*导读: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虽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虽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1.有毒中药炮制均可降低毒性
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下作用。

2.有副作用的药物炮制均可消除或减弱副作用
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致泻的副作用;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

3.改变药性
生品、制品药性不同,临床应用各异。

如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化瘀,炒炭后性涩,止血;生甘草性凉,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能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何首乌生用。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
为使用药安全和有效,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有以下数种:
(1)加热去毒利用炒、煨、蒸、煮、油炸、砂烫等方法去毒。

如马钱子、斑蝥、乌头类药材。

(2)加辅料去毒毒性中药在用水浸洗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辅料,如生姜、白矾、甘草、皂角、黑豆汁、醋、石灰水等,以减低其毒性。

如半夏、大戟、甘遂、芫花等峻下逐水药。

(3)压油制霜去毒如巴豆、柏子仁等。

有人说:巴豆如不去油,力大如牛。

可将巴豆压为粉末,加淀粉,使脂肪油含量达到18%~20%,其毒性大为降低。

(4)水泡漂等去毒如川乌、附子等。

(5)净制去毒通过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达到去毒的目的。

如蛤蚧、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斑蝥、红娘子、青娘子、蜈蚣等。

(6)水飞降毒如雄黄、朱砂等。

浅谈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

浅谈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

谱中的应用[J ]. 中国药事, 2005, 19 (10) : 6191.
(收稿 2008203 2 05; 修回 2008 2 04 2 25)
浅谈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
吴宇坤 东方航空西北公司飞行部航空卫生科 (西安 710082) 摘 要 目的: 有毒中药通过适当的加工炮制 , 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 对制霜法、 加热法、 净制法、 水制法、 加辅料法、 水火共制法 6 种炮制方法进行探讨。 结果: 适当加工 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有毒中药的毒性。结论: 有毒中药通过适当加工炮制 , 可以降低或消 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更好的提高用药安全性。 主题词 中药 炮制 长期以来 ,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安全无毒 , 纯中药制 剂成为安全无毒的代名词。 随着中药使用范围越来越 广泛 , 近些年来由一些中药导致的毒性事件时有发生 , 使中药毒性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中药的毒性 毒性在古代之文献中常常是药 物的总称。 如 《周礼 天官冢》 上记载,“医师掌医之政 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 ” 可见 , 周代毒与药是不可分的。 毒的概念是广义的, 药物各有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毒。 魏晋以后 , 毒药的含义逐渐衍变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 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死的药物了。 这种认识 与现代对毒药的认识比较接近, 毒 , 不再指药物的偏性 了。 2 有毒中药的炮制 尽管有毒中药具有毒副作 用或不良反应 , 但临床上又常常必须利用某些药物的 特殊功效 , 来治疗或控制某些疾病 , 这些药物的毒性往 往又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因此 , 对此类药物需经加工炮 制, 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目的。 有许多有毒动 植物经过适当加工 , 可以成为疗效优良的中药。 如甘遂 的毒副作用是能引起呕吐、 腹痛、 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 等, 若去外皮用硫磺熏蒸后晒干再醋炒 , 可显著降低其 毒副作用 [1 ]。 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 ,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 法。 2. 1 制霜去毒法: 制霜去毒法是指某些毒性成分 的种子类药物 , 经压榨除去毒性油脂而成松散粉末的 炮制方法。 如峻下逐水药巴豆 , 含有巴豆油和巴豆毒蛋 白。 巴豆毒蛋白也是一种细胞原浆毒, 能溶解红细胞使 局部细胞坏死。 巴豆油的毒性更大, 据报道成人口服 20 滴可致人死亡。 巴豆在采用蒸法去油制霜过程中 , 高温可使毒蛋白变性, 毒性减弱, 而又压榨出大部分巴 豆油 , 从而 , 得到了降毒保效的目的。使用此法去毒的 药物尚有千金子、 大风子、 木鳖子等。需要注意的是① 要戴口罩和胶皮手套, 避免接触皮肤, 严防药物中毒② 制成霜后 , 应测定含油量 , 控制在 15% 左右为度。 2. 2 加热去毒法: 加热去毒法是通过加热使有毒 成份分解破坏或者使有毒成份凝周变性或使有毒成份 升华散失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 如马钱子内含番木鳖 碱 ( 士的宁 ) 、 马钱子碱等。 现代研究证实, 马钱子经砂 烫、 油炸 , 当温度达到 270° C 以上时 , 其士的宁的含量 由生马钱子的 1. 56% 降至 1. 15% ; 温度增至 290° C 时 其含量降至 0. 49% ; 制炭后士的宁全部被破坏。士的 宁的熔点为 268 ~ 270° C , 因此认为受热至 270° C 以上 的砂烫、 油炸制品可能因毒性成份分解而损失, 从而达 到减毒。 干漆含漆酚 50% ~ 60% ,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和毒性, 煅制后可使毒性和刺激性显著降低。 又如蜈蚣 含有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 2 ], 加热可使其凝 固变性而失去活性。 故蜈蚣使用前均需烘焙加工 , 旨在 降低毒性。 还有红娘、 斑蟊所含有毒成份斑蟊素对皮肤 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 经米炒后. 其斑蟊素部分升华 散失 , 而降低了毒性。 乳香、 没药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 有强烈的刺激性, 炒制后 , 挥发油部分逸散 , 因之副作 用降低。 2. 3 净制去毒法: 是指药物通过净制处理 , 除去有 毒副作用的部位。如白首乌外皮中含有有毒金属元素 量高达 946. 11m g �k g , 去皮白首乌饮片有毒金属元素 量为 36. 50m g �kg , 含量大为降低 , 所以必须去皮。 又 如巴戟天木质心中有毒元素铅的含量较高 , 去除木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常用毒性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在我国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沉淀中,毒性中药在疾病疗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

毒性中药对于疾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毒性中药作用具有双重性,其或起沉病、愈顽疾,或使人中毒、致残、致死,故毒药之利与害,在于是否巧用、善用。

而中药炮制,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药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的逐渐明确,更可通过炮制方法来进行控制,确保用药安全。

因而了解毒性中药炮制原理,掌握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方法,能使中药材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地发挥疗效,同时也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 人们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1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简单的说,就是要减低或转变毒性成分。

许多中药材的毒性成分,同时又是有效成分,炮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控制到一个相当的量,用于临床安全有效,例如:炮制马钱子,主要目的是降低士的宁的含量,并使之酥脆,便于入丸散。

《中国药典》的规定也是主要以士的宁的含量来控制生药的含量,使毒性成分含量降低。

例如:川乌的浸漂,主要成分乌头碱生成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同样具有祛风湿镇痛的作用,但毒性降低。

2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的记载。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加热去毒2.1 加热去毒所含毒性成分与治疗成分相同中药的炮制,此类药物需通过炮制将其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即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 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

马钱子通过砂烫至表面呈棕褐色或深褐色, 内部鼓起成小泡后, 使生品所含的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受热分解破坏, 据报告,含马钱子炮制品的中成药,一次服用剂量含士的宁控制在6mg左右,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不致引起中毒反应。

乌头经煎煮后, 可使剧毒的双酯型性生物碱转化为单酯型或胺醇型生物碱。

干漆中含漆酚达50%~60%,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 因而不宜生用, 经煅制后, 降低了毒性、刺激性,用于破瘀通经、去瘀杀虫。

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经制后, 所含的毒性成份—斑蝥素(84℃即升华)部分升华, 方可供药用。

2.2 水浸泡去毒此法是古代常用去毒方法之一,用于所含毒性成分为该药治疗成分的前体物质的中药。

对这类中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炮制后,将其毒性成分转变为毒性较低成分或有效治疗成分。

将有毒中药在较多量的水中浸泡, 不断翻动,多换水, 以漂去所含的某些毒质。

适用于所含的毒性成份易溶于水或较易溶于水中的药物, 如川乌、草乌、半夏、南星、附子等。

乌头临床作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药,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双脂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则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脂碱型乌头碱虽比双脂型乌头碱毒性小,但仍具相当毒性。

中国药典2005 版规定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至无干心,再蒸或加水煮沸,炮制原理主要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脂型乌头碱类水解或分解成毒性较低的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类和几乎无毒性的乌头原碱。

半夏生服能刺激咽喉, 引起失音, 且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出现呕吐等。

古代最早采用“汤洗”的方法去毒, 此法从汉代到唐代为半夏的主要炮制方法。

后人又逐渐采用生姜、甘草、白矾、石灰等辅料长时间浸泡、漂洗药物, 其意均在制“毒”“令滑尽”, 从而使毒性降低。

水漂的毒性药物所用时间应视不同药物而定, 长者十几天, 短者几天, 只要水漂至无干心为度。

对于生半夏水漂既可防止发酵, 又可降低毒性。

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中药所含的毒性成份还是有效成份, 在水漂过程中应适中, 以免影响临床疗效。

2.3 加辅料去毒历代常用的辅料是从毒性中药中毒后的解救引申出的。

加工炮制时利用添加某些辅料以达到解毒的目的,常用的辅料有甘草、白矾、豆腐、食醋等。

2.3.1甘草的解毒作用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讲到甘草“解百药毒”。

其解毒机理是, 甘草含甘草甜素, 易水解生成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 而葡萄糖醛酸可与很多毒物结合, 生成一种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物质而起解毒作用, 直接用甘草汁来炮制远志、半夏和吴茱萸等药物可降低毒性。

2.3.2白矾的解毒作用白矾易与生物碱结合, 故用白矾制乌头, 可使乌头碱在水溶液中发生沉淀而除去, 达到解毒的目的。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用白矾水溶液浸制半夏, 证实同样能消除半夏的毒性。

2.3.3醋的解毒作用大戟、甘遂、芫花自宋代以来都用醋炙法炮制, 其目的是减低毒性。

大戟所含的有毒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及大戟甙等,大戟醋制, 三萜类成分与醋酸作用后, 生成的衍生物就没有刺激作用了。

甘遂炮制研究结果也证实: 用生甘遂和醋炙甘遂的酒精浸膏或混悬液分别给小白鼠口服, 结果服生甘遂酒精浸膏的58只中死亡11只, 服炙甘遂酒精浸膏的32只无一只死亡。

2.3.4豆腐的解毒作用豆腐含蛋白质, 而蛋白质是两性化合物, 可与鞣酸、生物碱及重金属等结合产生沉淀而降低药物的毒性。

如藤黄生品有剧毒, 不可内服, 藤黄经与豆腐共煮或共蒸后, 毒性明显降低,可入丸散内服, 这是因为豆腐碱性蛋白质中和了藤黄酸降低了毒性。

2.4 压油制霜去毒此类方法始于宋代, 多用于有毒种子类药材的炮制, 因此类药材毒性成分是油酯类。

将药材去油制成松散粉末, 制霜后可除去大量油脂, 从而降低毒性。

如巴豆是一种剧烈的泻下药,含巴豆油34-57%。

巴豆的种仁含巴豆油, 其有毒成分主要是巴豆毒素, 能溶解红细胞, 使局部细胞坏死。

口服半滴至一滴即能产生严重口腔刺激症状及胃肠炎,口服20滴可中毒死亡。

研究表明,通过去油成霜或加淀粉混匀稀释,可使含油量控制在15%-20%,即可安全使用。

2.5直接去除毒性部分中药中所含毒性成分的部位易与其它部位分离,则可直接将该非药用部位除去。

此类方法主要对一些动物或昆虫类中药, 如斑蝥、虻虫、红娘虫、青娘虫、蕲蛇等, 通过除去有毒的头尾或足翅, 以达到除去有毒成份的目的。

《雷公炮炙论》指出: 白花蛇“头尾及骨俱大毒, 须尽去之”。

蛤蚧其“毒”在眼, 炮制时需要“去眼”。

又如《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载: “凡用斑蝥……去头、足及翅翼……则去毒矣。

”药理试验证明, 斑蝥中含的斑蝥素一部分呈游离状态, 一部分以镁盐形式存在于软组织中, 由足的关节处分泌现代炮制研究也证实蕲蛇头部毒腺中含有大量的出血性毒和溶血性毒。

因此, 入药前要求除去头、足、翅降低毒性是有科学道理的。

3毒性中药的炮制原理3.1 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如蕲蛇去头部后入药,因为其头部毒腺含有大量出血性毒素,少量神经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致死。

去头是为了消除毒性,去头后蛇体主要含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

又如斑蝥,净制去头足翅,去头翅后,Mg、Zn、Ca抗癌成分含量较高,去足翅后有害元素Pb 含量降低。

3.2 改变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可使之转变成具有同样药效作用而毒性较小的物质结构,如乌头所含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re)。

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和次乌头碱(Hpaconitine)。

口服0.2mg 或乌头酊5ml 即可发生中毒反应,口服5mg 或乌头酊20ml 可致死。

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尸检可见脑部及全身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出血。

乌头碱可直接毒害心肌细胞,故其心脏毒的致命性最为严重。

但是该类化合物很不稳定,遇热易被水解,其C8 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时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单酯型乌头碱,以上 3 种成分相应的变为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其毒性为双酯型生物碱的1/200~1/500。

3.3 降低毒性成分含量,以降低和消除药物毒性如斑蝥,按斑蝥素的理化特性而言,以米炒为宜。

由于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这样使斑蝥素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减弱其毒性。

3.4 除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如朱砂,其主要含硫化汞(HgS),含量达96.2l%,杂质主要是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后者毒性极大,为朱砂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研磨水飞法可降低可溶性汞盐含量而使朱砂毒性减小,水飞朱砂中游离汞含量低于1μg/g,证明朱砂经水飞后可大大减少有害成分游离汞的含量。

3.5 破坏部分酶,以防止有效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毒性物质如苦杏仁,其中苦杏仁苷(Amygdalin)约占3%以上,其受苦杏仁酶和野樱酶等的水解作用而产生氢氰酸,含量一般为0.3%。

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是0.05g。

在入汤剂煎煮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的温度适宜苦杏仁中含的苦杏仁酶和野樱酶发挥作用,使苦杏仁苷迅速酶解,放出大量氢氰酸。

3.6 破坏毒性成分结构,使之失去活性如全蝎,含有全蝎素(Buthatoxin),是一种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与蛇神经毒类似,分子量为7000 左右,其主要毒害是麻痹呼吸。

水溶液长时间放置或用100℃水加热2h,能使毒性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降低毒性目的。

又如水蛭,其主要毒性成分是水蛭素(Hirudin),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阻碍血液凝固,20mg 水蛭素可阻止100g 人血的凝固。

水蛭素遇热、遇稀酸易被破坏。

用滑石粉炒使水蛭整体均匀受热,破坏水蛭素而降低其毒性。

3.7 辅料的解毒作用如天南星,《本草纲目》中即记载“有大毒”。

成人食天南星鲜品一口或嚼其块茎数口即发生舌麻、咽痛、头晕、心慌等中毒反应。

天南星的毒性成分可能是麻辣性毒性成分。

天南星炮制后能解毒并增加疗效,常用辅料有解毒作用的药物如生姜、白矾、甘草等,姜矾共制是最常用的方法。

其解毒机制可能为吸附毒物,改变毒物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及增强机体解毒能力。

其中生姜本身有解毒功能,并与天南星有协同作用;白矾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铝凝胶吸附毒物,或与毒物中和而解毒;甘草酸具有类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其水解产生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物结合能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药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的逐渐明确, 炮制工艺研究在继承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 以安全有效为前提,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炮制工作者正逐步完善有毒药物的炮制加工技术。

现已附子为例,介绍一下有毒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4有毒中药炮制工艺现代研究现附子的主要产地有四川江油、布托, 陕西汉中等地, 江油附子更有 世界的附子在中国, 中国的附子在江油 的美誉。

目前附子的炮制多为产地加工, 以四川江油为主, 其加工过程主要有浸泡—煮制—浸漂—蒸煮等环节, 所得品有黑顺片、白附片等, 主要目的是减毒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