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的分类和辅料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三类分类法:以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类炮制方法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
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炮制辅料:辅料食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净度: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亦即炮制品中所含有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在高热下灰化,所得之灰分称“生理灰分”。
虫蛀:是指中药及其炮制品有被腐蚀的现象。
泛油:又称走油。
是指中药中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败油气味等现象。
变色:是指药物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各种药物都有固有的色泽,也是检查中主要的质量标志之一。
风化:是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因与干燥空气接触,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晟液体状态。
腐烂:是指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仪器发热,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
挥发:指某些含挥发油的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及储存日久,湿挥发油挥发,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现象。
气幕防潮技术:有称气帘或气闸,湿用来装在库房门上,配合自动门以防止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库外热空气侵入库内的装置,从而达到防潮的目的。
气调储藏技术:利用控制影响中药变异的动气中的氧浓度,来进行中药储藏的一种有效方法。
气体灭菌技术:指环氧乙烷防霉技术及混合气体防霉技术。
低温冷藏技术:是利用机械制冷设备产生冷气,使药物储存在低温状态下,以抑制害虫、霉菌的发生,达到安全养护的目的。
蒸汽加热技术:是利用蒸汽杀灭中药材及炮制品中所含的霉菌、杂菌及害虫的方法。
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是利用某些中药挥发油使其挥发,熏蒸中药材或炮制品,而达到抑菌和灭菌的目的的方法。
包装防霉法:保润防霉实质是指无菌包装。
生物膜:是微生物均匀附着,生长在固体介质表面的膜体。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利用生物膜进行废水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其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容积有机负荷高,占地省,较易作为制药废水处理。
中药炮制学 整理笔记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①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②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熟悉重要的中药炮制文献;③了解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分三种商品形式:│①中药材:中药的原药材;②中药饮片:经过切削、炮制供煎汤剂的中草药。
③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
│┌在古代是指制药总称,在现代多指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
炮制的同义词,历代有炮炙、修治、修制、修合、修事、治削、合和、合药、饮片加工等。
│└“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不同专着的炮制名称:┌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张仲景《金匮玉函经》┇炮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雷敩《雷公炮炙论》┇书名以“炮炙”,正文多用“修事”└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缪希雍《炮炙大法》┇炮炙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陈嘉谟《本草蒙筌》┇制造◆中药炮制的起源:┝李时珍《本草纲目》┇修治┍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张仲岩《修事指南》┇书名以“修事”,正文用“炮制”┕中药炮制产生的前提条件┌①中药的发现和应用;②火的出现和应用,炮生为熟,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第三节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药品管理法》和《…药典》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检验的基本法规,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以上有关规定执行。
中药炮制学第4章-.1资料

二、液体辅料
19:46
1.酒 传统名称有:清酒、美酒、粳酒、有灰 酒、无灰酒等。当前,用以制药的有黄酒、白酒两 大类。
中药炮制辅料酒,传统采用黄酒,古称清酒、 米酒。有些地区亦用白酒作炮制辅料。白酒又称烧 酒,至元代始有应用。
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
蛤粉炒、滑石粉炒等),是炮制操作中的一类主
要方法。
7.煅 将药物直接放在火上或置耐火容器中
烧至红透的方法。多应用于矿物药与贝壳类药物
的炮制,有些药物煅后常投入液体辅料中冷却,
以利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为煅淬。
8.炼 将药物长时间用文火慢慢加热的方法,
其含义比较广泛,如炼丹、炼蜜等。
3.老蜜。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 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使水分充 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 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 较差的药材制丸。
19:46
19:46
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炼蜜,传统炼蜜方法是用敞口容器 直火加热熬炼。现今炼制方法为取清洁纯净的优质蜂蜜, 放入锅内,文火加热,至徐徐沸腾后保持微沸,并用勺子 不断上下搅动,以防蜂蜜沸溢,同时除去浮沫及杂质。然 后用箩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内,加热至 116℃~118℃,当蜂蜜颜色转为老黄,泡沫由大泡局部 转为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指间尚无长白丝出现时, 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13﹪为宜。2005 版药典规定,蜜炙中药饮片要用炼蜜,要加适量水稀释后 应用。用炼蜜炮制药物,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 疗效或具有解毒、缓和药物性能、矫味矫臭等作用。常用 蜂蜜炮制的药物有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 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桑白皮等。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的除主药以外的⼀切附加物料的总称。
其性质、成分对所炮制的药物有⼀定的影响,与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也有⼀定的关系。
炮制辅料的作⽤在于以下两个⽅⾯:⼀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另⼀个是发挥药性作⽤(协同或拮抗)。
炮制辅料依照其应⽤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1.液体辅料:酒 醋 蜂蜜 ⾷盐⽔ ⽣姜汁 胆汁 ⿊⾖汁 ⽢草汁 ⽶泔⽔ 其他 酒:制药⽤酒为⽩酒和黄酒两⼤类,黄酒为粮⾷酿造⽽成,含⼄醇15~20%,⽩酒为酿造后经蒸馏⽽成,含⼄醇50~70%。
炮制⽤酒以黄酒为主,⽤于酒炙、酒蒸、酒炖、酒浸淬等;⽩酒多⽤于浸泡药物。
酒的性味⽢⾟、⼤热,能活⾎通络、祛风散寒、⾏药势、矫臭矫味。
药物经酒制后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
动物的腥膻⽓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除去,酒有酯类等醇⾹物质,可以矫臭矫味。
⾷盐⽔:为⾷盐的结晶体加⽔溶解,经过滤⽽得的澄明的液体。
主要成分为NaCl,尚含少量的硫酸盐、镁、钡、氟、砷、铅等。
其性味咸寒,能强筋⾻、软坚散结、清热凉⾎、解毒、防腐,并能矫臭矫味。
药物经盐制后,能改变药性,增强滋补肝肾、滋阴降⽕、疗疝⽌痛等作⽤。
常⽤盐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茴⾹、车前⼦等。
2.固体辅料:稻⽶ 麦麸 ⽩矾 ⾖腐 ⼟ 蛤粉 滑⽯粉 河砂 朱砂 稻⽶:稻⽶为⽲本科植物稻的种仁,主要成分为淀粉、蛋⽩质、脂肪、矿物质。
尚含少量的B族维⽣素、多种有机酸类及糖类。
中药炮制多选⽤⼤⽶或糯⽶。
其性味⽢平,能补中益⽓,健脾和胃,除烦⽌咳,⽌泻痢。
与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如党参。
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斑蝥、红娘⼦。
麦麸:麦麸为⼩麦的种⽪,呈褐黄⾊,主含淀粉、蛋⽩质及维⽣素等。
其性味⽢淡,能和中益脾。
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去除药物的不良⽓味,增强疗效。
常⽤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术等。
⽩矾:⽩矾为三⽅晶系明矾矿⽯经提炼⽽成的不规则的结晶体,⽆⾊、透明或半透明,主要成分为含硫酸铝钾。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三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教师课程名称专业名称授课序次授课类型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第一节中药炮制的分类一、雷公炮炙十七法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了“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曰燃、曰炙、曰煨、曰炒、曰燃、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搬,曰?、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
”二、三类分类法1、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提出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大类方法2、〈〈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20分钟三、五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四、药用部位分类法即:根及根茎类、果实类、种子类、全草类、叶类、花类、皮类、藤木类、动物类、矿物类等五、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其一法是突出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以辅料为纲,以工艺为目的分类法,如分为酒制法、醋制法、蜜制法、盐制法、姜制法。
药汁制法等,在酒制法中再分为酒炙、酒蒸、酒煮、酒炖等突出炮制工艺的作用,以工艺为纲,以辅料为目的分类法。
如分为炒、炙、燧、蒸、煮、火单等,在炙法中再分为酒炙法、醋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
第二节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辅料的概念指炮制过程中添加的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倜作10分钟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二大类。
液体辅料 1 .酒黄酒为米、麦、黍等用曲酿制而成,含乙醇15%〜20%,尚含糖类、酯类、氨基酸、矿物质等。
一般为棕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
30分钟白酒为米、麦、黍、薯类、高梁等用曲酿制并经蒸储而成。
含乙醇50%〜60%,尚含有机酸类、酯类、醛类等成分。
一般为无色澄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且有较强的刺激性。
酒性大热,味甘,辛。
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浸药多用白酒,炙药用黄酒。
2.醋古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
醋是以米、麦、高粱、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一中药炮制学概述
1.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2.中药炮制的意义
3.中药炮制作用的论述
4.中药炮制的发展趋势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
1.中药炮制的原则
2.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3.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三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切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3.加热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4.辅料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5、多种方法炮制、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医疗效果
四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的途径
1.中药炮制增效的途径
2.中药炮制减毒的途径
五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与分析
1.中药饮片的类型
2.中药饮片的现状分析
3.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
4.中药饮片质量研究展望
六中药炮制技术的保密与发展
1.中药炮制技术的保密
2.我国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相关规定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炮制技术发展。
中药炮制学第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和辅料

4.方法:炙、蒸、煮、炖。
5.药物:黄芩、大黄、白芍、当归、白花蛇等。
(二)醋
古称酢、醯、苦酒、米醋,习称苦酒。
1.来源及特征:米、麦、高粱及酒糟酿制而成。
含醋酸4%-6%,尚有维生素类、高级醇类,有机酸类、醛类、还原糖类、 浸膏质、灰分等。
质量要求:澄明,不浑浊,无悬浮物及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 “醋鳗”、“醋虱”,具醋特异气味,无其他不良气味与异味。总酸
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一、辅料的概念 1含义:中药炮制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具 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2作用: 一是与药物协同、缓和药性,去除 毒性,增强药效。 二是作为一种加热介质,使中药受 热均匀(砂),达到炮制要求。 3分类:液体及固体辅料
4区别
(1)制剂辅料:药剂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 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 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 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及维生素、酶类、 谷甾醇、卵磷脂等。
2.性味功效:甘、淡、平。健脾和中。
3.炮制作用:增效、缓和燥性、消除腥臭气味、附 加判断指征。
4.方法:炒。
5.药物:枳壳、枳实、苍术。
(三)白矾(又称明矾)
1.来源与特性:硫酸盐类明矾矿石经提炼而成的不 规则的块状结晶体,无色,透明或半透明,有玻 璃样色泽,质硬脆易碎,味微酸而涩,易溶于水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
质量要求:一般要求用新鲜生姜汁(1:1),不得有酸 败、变色、沉淀等质变现象发生。
2.性味功效:辛温、温中止呕、发表散 寒、开痰解 毒等。
3.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缓和寒性、增强疗效等。 4.方法:炙、煮。 5.药物:厚朴、草果、竹茹、半夏、天南星、黄连等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

中药炮制学第一章绪论三个名词解释: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
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中药材凡经净制、切制、炮炙等处理后的加工品,均称为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使用的配方原料。
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是其基本属性。
中药饮片必须按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三本炮制学专著: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制专著。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一节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重点)1.中医用药:以中药饮片配方2.中药偏性和作用可通过炮制来调整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生黄柏:苦寒,泻火解毒。
酒黄柏:引药上行,清上焦燥湿。
盐黄柏:引药下行,泻肾火,清下焦湿热,退虚热。
3.通过炮制来调整中药的性能以适应气候、环境及个体的差异麻黄(冬秋):发汗解表,宣肺利水。
蜜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绒(春夏):作用较麻黄缓和,用于老人,虚人外感风寒。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用于表解,体虚喘咳的病人。
4.降低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半夏:生品毒性大,多外。
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第二节炮制技术与临床疗效关系(重点)一、净制与临床疗效1.净制去杂,保证用药准确;巴戟天、远志等去心。
去除非药用部分。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桑: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桑枝—祛风湿;桑白皮—清肺平喘,利水消肿;桑椹子—补血生津,补肝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于3.5%。不得检出游离酸.
2.性味功效:酸、苦、温。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行 水消肿。
3.炮制作用:引药入肝、增强疗效、助容、解毒、矫 味矫臭。
4.方法:炙、蒸、煮。 5.药物:延胡索、甘遂、柴胡等。
中药炮制学
三类:《中国药典》分类方法,依据 中药炮制的工艺分为净制、切制、炮炙三 大类,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 就是采用这种分类方法。
五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这样就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制 方法,不但能比较系统地反映药物加工炮 制工艺,而且能够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二、液体辅料 主要有:酒、醋、蜂蜜、食盐水、
甘草汁、黑豆汁、胆汁、麻油、花生油、 羊脂油、萝卜汁、鳖血、吴茱萸汁、石 灰水、鲜葱汁等。
中药炮制学
(一)酒
又称酿、盎、醇、醨、酎、醴、醅、醑、醍、清酒、 米酒、美酒、粳酒、有灰酒、无灰酒
1.来源及特性 (1)黄酒:以米、麦、黍等用曲酿制而成。含乙醇
中药炮制学
(三)蜂蜜 1.来源与特性: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
含果糖、葡萄糖约70%,含水分≤25%,蔗糖≤8%,含还原糖≥64.0%。尚 含少量麦芽糖、有机酸、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质量要求:半透明、有光泽而浓稠的液体,白色、淡黄 色或黄褐色,久贮或遇冷则渐有白色颗粒结晶析出。气芳香, 味极甜,不得有不良的异味。酸度、5-羟甲基糠醛等检查符 合药典要求。注意蜜源花粉蜂蜜的毒性,防止中毒事故的发 生。炮制用炼蜜。
2.性味、功效:甘、辛,大热。活血通络、祛风散 寒,行药势。
3.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矫味矫臭作用。 4.方法:炙、蒸、煮、炖。 5.药物:黄芩、大黄、白芍、当归、白花蛇等。
中药炮制学
(二)醋
古称酢、醯、苦酒、米醋,习称苦酒。
1.来源及特征:米、麦、高粱及酒糟酿制而成。
含醋酸4%-6%,尚有维生素类、高级醇类,有机酸类、醛类、还原糖类、 浸膏质、灰分等。
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2作用:
一是与药物协同、缓和药性,去除毒 性,增强药效。
二是作为一种加热介质,使中药受热 均匀(砂),达到炮制要求。
3分类:液体及固体辅料
中药炮制学
4区别 (1)制剂辅料:药剂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 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 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 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2)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 物料,它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 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
质量要求:食盐水为食盐加适量水溶化,经过滤而得的 无色、味咸的澄明液体。
食盐应为白色,味咸,无杂物 ,无苦味、涩味,无异臭。氯化钠≥96%,硫酸 盐≤2%,镁≤2%,钡≤20mg/kg,氟≤5mg/kg,砷≤0.5mg/kg,铅≤1mg/kg。
四、本草学分类法 1.品性 《本经》、《雷公》分上、中、下
三品,将炮制方法散列于各药之后,无炮制 规律可循。 2.来源属性 《大法》、《纲目》依药物来 源属性的水、火、金、石、草、木、果等分 类,仍局限于本草学的范畴。 3.药用部位来源分类
现今各<炮制规范>,便于查阅。内容为: 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花叶类、全草类、 藤木类、皮类、动物类、矿物类等。
2.性味功效:甘平、补中润燥、缓急 止痛、解毒。 3.炮制作用: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 4.主要方法:炙法。 5.药物:甘草、黄芪、麻黄、紫菀等。
中药炮制学
(四)食盐水 1.来源与特性:食盐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
水,尚含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钠、 氯化钾、碘化钠及其他不溶物质等成分。
中药炮制学
二、明·陈嘉谟三类分类法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火制
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 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 制造者:若蒸、若煮。”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中药炮制学
三、中药行业五类分类法 五类分类法: 修治 火制 水制 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
中药炮制学
8.炼—长时间加热。含义广,一般有炼丹、炼蜜。 9.制—制约偏性、毒性。《本经》“有毒宜制”。 10.度—度量大小、长短、厚薄等。 11.飞—研飞、水飞 12.伏—伏火,药物按程序于火中处理 13.镑—切制方法之一,用多刃的刀具(镑刀)切制 14.摋—打击、切割使之粉碎 15.日煞 --即晒 16.曝—强阳光下暴晒 17.露—暴露。
15%-20%,尚含糖类、有机酸、酯类、醛类、氨基 酸、矿物质等。淡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炮制 辅料用黄酒。 (2)白酒烧酒:以米、麦、黍、高粱等用曲酿制蒸馏 而成。含乙醇50%-70%,含有机酸类、糖类、酯类、 氨基酸、醛类等成分,无色澄明液体,气味醇香。 制备药酒用白酒。
中药炮制学
(3)质量要求:透明,无沉淀或杂质,芳香气味,不应有 发酵、酸败或异味出现。 含醇量符合标示浓度,甲醇≤0.04g/100ml,杂醇油 ≤0.20g/100ml,二氧化硫残留量≤0.05g/kg。黄曲霉素 B1≤5ug/kg,细菌总数≤5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
中药炮制学
五、工艺与辅料结合分类法 1.辅料为纲工艺为目的分类法
酒制—酒炙、酒炖、酒蒸 醋制—醋炙、醋煮、醋蒸 盐制—盐炙、盐蒸
2.工艺为纲辅料为目的分类方法 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复制、 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
中药炮制学
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一、辅料的概念
1含义:中药炮制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具有
第五章
中药炮制的 分类及辅料
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方法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出于明缪希雍《炮炙大法》,内容:
1.炮—火灰加热至焦黑。现炒微黑或砂炒。 2.爁—焚烧、烘烤。 3.煿—火烧至干燥爆裂。“爆”义.用于硬壳果实。 4.炙—近火烤黄;炒;涂辅料炒;现为与液体辅料
拌炒。 5.煨—“煻灰炮”热火灰中缓慢加热。 6.炒—药物至加热容器内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 7.煅—火上煅烧。用于矿物、贝壳、化石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