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蒸煮燀法
蒸煮燀法ppt课件

炮制品
炮制作用
临床应用
附子
附子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 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的作用。生品有毒,多外 用。
附片 降低毒性,可直接入药。
淡附片 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 微,阳虚水肿,心腹冷 痛,寒湿痹痛等。
炮附片 以温肾暖脾,补命门之火为主。
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 冷痢腹痛等。
5% 。 总 灰 分 不 得 过 6.0% ; 酸 不 溶 性 灰 分 不 得 过
1.0%。
制草乌
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薄片,切面黑褐色,
同 川 乌 。 切 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
薄片。
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脆。味微辛辣,稍
有麻舌感。
12
煮法
----草乌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
炮制品
水量为药量的5~10倍 加热时间5~10分钟 及时干燥
4
煮法
----川乌
❖ 本 品 为 毛 茛 科 植 物 乌 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 《中国药典》2005版载有生川乌和制川乌 两种炮制品。
5
煮法
----川乌炮制方法与鉴别要点
炮制品
操作要点
鉴别要点
泥附子净制食用胆巴液浸泡数日再臵浸液中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m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净盐附子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
中药炮制技术
项目8 蒸煮燀法(8-2)
蒸 煮 锅
蒸 煮 箱
可倾式中药蒸煮锅
1
煮法、燀法
说出煮法、燀法的概念、类型、主要目的、操作方 法和注意事项。
蒸煮燀法—燀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燀法
一、含义 药物置于沸水中,浸煮后除去或分离 种皮的方法为蒸法。
苦杏仁(去皮)
二、适用药材 •适用于需除去或分离种皮的种子类药物。
白扁豆
1.除去或分离种皮
三、炮制目的
桃仁
桃仁(去皮)
2.保存有效成分
苦杏仁
四、操作方法燀法ຫໍສະໝຸດ 净药物沸水浸煮
种皮 膨胀
冷水 稍浸
脱去 种皮
取出 晒干
注意事项
(1)水量要大,一般为药材量的10倍。 (2)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5-10分钟为宜。 (3)燀制后,应当天晒干或低温烘干。否则易泛油变 黄,影响成品质量。
成品质量要求
燀制品呈乳白色或类白色,无种皮。 成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含水分不 得超过13%。
思考
简述燀法的炮制目的有哪些?
实验六蒸、煮、燀法

中药炮制学
实验六 蒸、煮、燀法
2.煮法——远志(甘草水煮) 先将甘草片置锅内,加适量清水煮2次(一次10倍 量的水煮30分钟,一次8倍量的水煮20分钟),过 滤,弃去残渣,将滤液浓缩至适量。随即将净远志 投入药汁内加热煮沸,改用文火,保持药液微沸, 并勤加翻动,煮至药透水尽。取出,干燥,称重。
注:1.用乳钵粉碎生、燀苦杏仁,更换品种时应将乳钵清 洗干净,避免交叉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中药炮制学
实验六 蒸、煮、燀法
五、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
二、 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方法 五、实验结果
药物名称
实验六 蒸、煮、燀法
表 蒸、煮、燀法实验结果 炮制前(g) 炮制前(g) 得率(%)
五味子
成品性状:本品味略甜,嚼之无刺喉感。 远志100kg,甘草6kg。
注:1.煮药时药汁浓缩量以淹没药物为宜,煮至透心后, 药汁要吸尽。 2.煮制时开始用武火,沸腾后改用文火。
中药炮制学
实验六 蒸、煮、燀法
3.燀法——苦杏仁 取净苦杏仁,置10倍量沸水中煮7分钟,待种皮微 膨起易脱落时即捞至凉水中稍浸,捞起,搓开种皮 与种仁,干燥。
远志 苦杏仁 六、实验讨论
成品性状:本品外皮净白。
注:1.净选时弃去走油变质品。 2.燀制时一定要沸水后投药。
中药炮制学
实验六 蒸、煮、燀法
4.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及酶的比较
取生苦杏仁、燀制苦杏仁粗粉各0.2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 中,加水湿润,分别在试管中悬挂一条用碳酸钠试液湿润 过的苦味酸试纸,用试管塞塞紧管口,置40-50℃的水浴中 放置15分钟,生品中苦杏仁受酶的作用而水解,放出氢氰 酸,接触苦味酸钠试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异紫酸钠显 砖红色,而燀制品则不显砖红色。
中药炮制的蒸煮燀法

• •
•
[质量要求] 1.生品:不规则圆形厚片或小方块,表面淡 红色或棕 黄色,中心部散列云锦花纹 (异型 维管束), 周边红棕色或 红褐色,皱缩不平, 质坚实,粉性,味微苦而甘涩。 2.制首乌:不规则皱缩块片,表面黑褐 色 或棕褐色,质坚硬,断面角质样, 棕褐色 或黑色,味微生何首乌:生用解毒散结,滑肠致泻。苦泄性 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用于瘰疬疮痈, 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 • 2.制首乌:性味甘温,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 须发,强筋骨的作用。消除生品滑肠致泻的副作 用。长期服用不会造 成腹泻。——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 漏带下,高血脂症。
• 四、操作方法
• 蒸制要求 • 1.蒸透心:蒸至内无白心(圆气后4~8h)。 • 2.蒸黑:蒸至内外乌黑发亮(圆气后8~ 12h以上,且要蒸、闷、晒交替进行)。 • 3.圆气:水烧开后,水蒸汽在盖锅四周溢 出的现象。
• • • • • • • •
五、适用药物 具有滋补作用、含苷类成分的药物。 六、注意事项 1.火力:先武火,圆气后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 够蒸汽即可。 酒蒸(用非密闭容器)——文火,以防酒蒸发过 快而达不到酒蒸目的。 2.时间——根据药物的炮制目的而定。 过短——达不到目的。 过长——影响疗效,或“上水”,难干燥。。
• • • •
“水”: 1.清水 2.酒、醋、药汁 (甘草汁、黑豆汁等) 个别药物需使用固体辅料
第一节 蒸法
• 一、含义 •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酒、 醋、药汁等)或不加辅料,置蒸制容器内, 隔水加热或用水蒸气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 法。 • 醋蒸:五味子蒸至紫黑色。 • 酒蒸:山茱萸、黄精、熟地蒸至黑润。 • 黑豆汁蒸:何首乌蒸至棕褐色。
蒸煮燀法 题库(含答案)

第十二章蒸煮燀法习题一、填空题1.黄芩采用蒸法软化,既便于切制,又可以_______.2.肉苁蓉的炮制方法是_______.3.何首乌蒸制后_______含量增加,_______含量下降,故制首乌滋补作用增强,而无_______作用。
4.制吴茱萸时,每50kg吴茱萸,用甘草_______.5.水火共制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6.清蒸木瓜的目的是_______.7.药物燀制时,加热时间以_______分钟为宜。
8.白扁豆通过婵法处理,可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_______和_______.9.制硫黄选用的辅料是_______.10.珍珠用豆腐煮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11.煮法是理想的降低毒性的炮制方法,故有“水煮三沸,______”之说。
12.既可清蒸又可酒蒸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13.生品经蒸制后可消除致泻的副作用,又可杀死虫卵,利于贮存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14.既可酒蒸又可醋蒸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15.地黄炮制过程中生成的化合物,经鉴定为_______.16.生地经长时间加热蒸制后,部分多糖和多聚糖可水解转化为___.17.实验表明,加压蒸制4小时的熟地黄符合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要求。
18.吴茱萸经炮制后,能_______,_______.19.白扁豆和扁豆衣为不同的药用部位,一般采用_______分离。
20.实验研究表明,桃仁用于活血抗炎选用_______为好二、选择题(一)A型题1.六味地黄汤宜选用()A.鲜地黄B.生地黄C.熟地黄D.生地炭E.熟地炭2.首乌蒸制后消除了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其原因是()A.蒽醌衍生物含量升高B.葸醌衍生物含量降低C.结合型葸醌水解成游离葸醌D.卵磷脂含量增加E.卵磷脂含量降低3.酒蒸后消除刺激咽喉副作用,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的药物是()A.肉苁蓉B.女贞子C.黄精D.五味子E.地黄4.欲增强五味子的酸涩收敛作用,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A.清蒸法B.酒蒸法D.醋蒸法E.醋炙法5. 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A.清蒸法B.酒蒸法C.水煮法D.煅炭法E.醋蒸法6.藤黄常采用的炮制法是()A.水煮B.甘草水煮C.酒蒸D.豆腐煮E.姜汤煮7.红参的炮制方法是()A.清蒸B.酒蒸C.清水煮D.甘草水煮E.晒干8.硫黄的炮制方法是()A.提净B.豆腐煮D.清蒸E.甘草汁煮9.苦杏仁的炮制条件是()A.10倍量沸水,加热5分钟B.5倍量沸水,加热10分钟C.10倍量清水,投药后加热5分钟D.10倍量沸水,加热10分钟E.15倍量沸水,加热2分钟10.制吴茱萸采用的辅料是()A.甘草汁B.盐水C.黄酒D.白矾水E.米醋11.黄芩软化的最佳方法是()A.蒸至“圆气”后半小时B.煮半小时C.蒸10分钟D.少泡多润E.减压浸润12.酒蒸五味子的目的是()A.增强补中益气作用B.增强敛阴止汗作用D.增强益肾固精作用E.利于贮藏13.红参采用以下那种软化方法()A.泡法B.润法C.煮法D.蒸法E.淋法14.苦杏仁燀制的作用是()A.使苦杏仁入汤剂有更多氢氰酸(HCN)溶出B.促进酶解反应C.使苦杏仁煎后内服迅速释放HCND.使苦杏仁酶受热变性失活,防止苦杏仁苷水解E.利于润肠通便作用的发挥15.酒蒸山茱萸的目的是()A.便于切片B.利于贮存C.增强温补肝肾的作用D.保存疗效E.增强敛阴止汗功效16.酒蒸肉苁蓉的炮制目的是()A.减少副作用B.降低毒性C.利于粉碎D.增强补肾助阳作用E.增强润肠通便作用17.炮制黄精的方法是()A.炒黄B.炒炭C.麸炒D.酒炙E.清蒸18.偏于健脾止泻的炮制品是()A.白扁豆B.扁豆衣C.炒扁豆D.扁豆炭E.以上都不是19.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功能的是()A.桃仁皮B.生桃仁C.炒桃仁D.酒炙桃仁E.以上都不是20.桃仁中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的成分是()A.苦杏仁苷B.水溶性成分C.醇溶性成分D.卵磷脂E.两种蛋白质(二)B型题A.清热、生津、凉血、止血B.清热凉血,养阴生津C.滋阴补血,益精添髓D.凉血止血E.补血止血21.地黄做22.熟地()23. 鲜地黄()24.生地炭()25.熟地炭()A.增强疗效B.减少副作用C.降低毒性D.软化药材,便于切片E.洁净药物26.常山酒炙可以()27.肉苁蓉酒蒸可以()28.木瓜蒸制的目的是()29.硫黄豆腐煮的目的是()30.珍珠豆腐煮的目的是()A.淋法B.抢水洗C.泡法D.吸湿回润法E.蒸法31.牛膝切制前的软化方法是()32.木瓜切制前的软化方法是()A.清蒸B.黑豆汁蒸C.豆腐蒸D.醋蒸E.酒蒸33.桑螵蛸的炮制方法是()34.肉苁蓉的炮制方法是()35.红参的炮制方法是()A.盐杜仲B.熟地黄C.酒黄精D.酒女贞子E.蒸桑螵蛸36.炮制后具有滋阴补血作用的药物是()37.炮制后能杀死虫卵,利于贮存的药物是()A.降低毒性B.缓和药性C.改变药性D.增强疗效E.便于切制38.酒蒸女贞子的目的是()39.酒蒸地黄的目的是()40.酒蒸山茱萸的目的是()A.熟地黄B.蒸黄精C.酒山茱萸D.蒸木瓜E.蒸天麻41.炮制作用为便于软化切片,又可破酶保苷的药物是()42.炮制作用为增强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又能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的药物是()A.玄参B.吴茱萸C.硫黄D.远志E.青皮43.常用清水蒸的药物是()44.常用豆腐煮的药物是()45.常用甘草水煮的药物是()(三)C型题A.清蒸B.酒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6.黄芩应()47.地黄应()48.女贞子应()49.黄精应()50.何首乌应()A.酒蒸B.醋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51.五味子应()52.肉苁蓉应()53.大黄应()54.山茱萸应()55.人参应()A.清水煮B.药汁煮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56.硫黄应()57.远志应()58.川乌应()59.珍珠应()60.吴茱萸应()A.豆腐煮B.豆腐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61.藤黄炮制采用()62.朱砂炮制采用()63.珍珠炮制采用()64.硫黄炮制采用()65.附子炮制采用()A.蒸法B.煮法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66.黄精的炮制方法是()67.地黄的炮制方法是()68.何首乌的炮制方法是()69.川乌的炮制方法是()70.藤黄的炮制方法是()A.清洁药物B.降低毒性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1.珍珠用豆腐煮的目的是()72.藤黄用豆腐煮的目的是()A.蒸法B.煮法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3.制吴茱萸所用的炮制方法是()74.制藤黄所用的炮制方法是()A.醋煮B.醋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5.炮制醋五味子可以用()76.炮制山茱萸可以用()A.破坏酶,保存苷B.便于软化切片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7.黄芩蒸制的目的是()78.木瓜蒸制的目的是()A.酒蒸B.醋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9.五味子炮制采用()80.五灵脂炮制采用()A.清蒸B.酒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81.桑螵蛸的炮制方法是()82.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A.清蒸B.酒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83.熟地的炮制方法有()84.熟大黄的炮制方法有()85.黄芩的炮制方法有()(四)X型题86.药物蒸制的作用是()A.便于保存B.利于切制C.改变药性,产生新的功效D.增强疗效E.矫臭矫味87.宜用酒蒸法炮制的药物有()A.何首乌B.女贞子C.地黄D.黄精E.山茱萸88.宜用豆腐制的药物有()A.硫黄B.藤黄C.珍珠D.吴茱萸E.远志89.宜用清蒸法炮制的药物有()A.黄芩B.黄精C.地黄D.肉苁蓉E.何首乌90.宜用药汁煮的药物有()A.附子B.吴茱萸C.远志D.珍珠E.藤黄91.乌头炮制降毒的机理是()A.总生物碱含量降低B.双酯型生物碱水解C.双酯型生物碱分解D.脂肪酰基取代了C8-0H的乙酰基,生成脂碱E.总生物碱含量升高92.苦杏仁炮制的目的是()A.除去非药用部位B.便于煎出有效成分C.杀酶保苷D.促进苦杏仁苷水解E.提高氢氰酸含量93.可采用酒蒸法炮制的药物有()A.五味子B.玄参C.黄芩D.山茱萸E.木瓜94.宜采用蒸制软化,以利切片的药物有()A.玄参B.地黄C.黄芩D.黄精E.木瓜95.煮制后可降低毒性的药物有()A.吴茱萸B.硫黄C.藤黄D.珍珠E.朱砂三、改错题1.须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物应待药物与辅料拌匀后蒸制()2.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的液体辅料,应弃去不要()3.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为防止蒸干,应不断添加凉水()4.采用蒸法炮制药物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蒸制不同的时间()5.制首乌时,每20kg的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6.女贞子的炮制方法是酒蒸()7.桑螵蛸盐炙可引药下行,增强泻相火之力()8.制备熟地炭,既可炒炭又可煅炭()9.田七素是人参产生副作用的成分()10.川乌炮制过程中,毒性降低的程度,取决于乌头碱的含量高低()四、简答题l. 简述地黄的炮制规格及其作用特点。
蒸煮燀法

三、目的
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如地黄、何首乌等。 2.减少副作用 如大黄、黄精等。 3. 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如桑螵蛸、黄芩等。 4.便于软化切片 如木瓜、天麻、玄参等。 5. 增强疗效 如肉苁蓉、人参等。
四、蒸法的操作方法 洗涤——分档——润——蒸至所需 程度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润与辅料的加入 。 2.火力与火候:一般先武后文, 但在非密闭容器 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不同药物有自身的判断 标准,如黄芩、木瓜、黄精等。 3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宜不断添加开水,以免蒸 气中断。 4.注意安全
何
首
乌
[处方用名] 何首乌、首乌、生首乌、制首乌。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历史沿革] 并有“临用留皮,以竹刀切,米泔 浸经宿,同黑豆九蒸九晒。木杵臼捣之。按盖 晒乃用以补益者,至于散气血结雍等证,似当 生用......”。现行主要有黑豆蒸等炮制方法。
黄 芩
[处方用名]黄芩、酒黄芩、黄芩炭。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gi的干燥根。去粗皮。
[历史沿革] 酒炒、酒焦、姜汁作饼(、煅炭等 炮制方法。猪胆汁炒、土炒、醋炒法。 清代还 有吴茱萸制法、米泔水浸等方法。现行主要有 蒸、煮、炒炭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精——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 片,干燥。
2.蒸黄精——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反 复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切厚片,干燥。 3.酒黄精—— 与黄酒拌匀,装入罐内或其他适 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蒸,中途翻动一次,直 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 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黄精:黄酒=100:20
蒸煮燀法—燀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三、实训药材 燀苦杏仁
四、成品质量 燀制品呈乳白色或类白色,无种皮。 燀苦杏仁:形如苦杏仁或分离为单瓣,无种皮, 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特异的香气,味苦。
五、注意事项 1.水量要大,一般为药材量的10倍。若水量过 少,投入药物后,水温迅速降低,酶不能很快被 灭活,且药物在温水中时间太长,使苷被酶解或 水解,影响药效。 2.时间不宜过长。药物加热时间以5~10分钟 为宜。以免与水接触时间过长,有效成分损失。 3.燀制后,应当天晒干或低温烘干。否则易泛 油,变黄,影响成品质量。
蒸煮燀 任务三
燀法
本次课的组织与安排
1. 复习、提问,布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 介绍与本次课学习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3. 观看录像,各小组优化设计的炮制工艺 4. 老师示范操作,学生3~5人为一组,分组练习 5. 根据实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归纳总结 6. 周六到实训药厂顶岗实训
燀法多适用于需除去或分离种皮的种子类药物。
二、燀法的操作方法
手工燀制 在实训室进行操作。
1.净制:取药物,除去杂质。 2.燀制:先将多量的清水加热至沸,再将药物投入沸 水中,翻动片刻(约5~10分钟左右),烫至种皮由皱 缩至膨胀,易于挤脱时,快速捞出,放冷水中稍浸,凉 后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通过簸、筛,除去或 分离种皮。
六、 燀制的目的 1.除去或分离种皮 如苦杏仁的种皮属非药用部位;白扁豆的种皮 (扁豆衣)偏于祛暑化湿,扁豆仁偏于健脾化 湿,需分开分别药用。 2.保存药物的有效成分 如苦杏仁燀制,既能除去非药用的种皮,又能 破坏苦杏仁酶的实训报告。 2. 预习复制法。 3. 每个小组在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分别 设计姜半夏的复制工艺。
专业能力 1. 具备对少批量药材燀制的能力。 2. 具备对大批量药材燀制的能力。 方法能力 1. 能通过学习和自学,获取燀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能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制定燀制的炮制工艺。 社会能力 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沟通交流的能力。
蒸煮燀法ppt课件

讨论: 1、首乌为什么生泻熟补 ①生—含蒽醌苷类—泻下作用强
制—蒽醌苷类分解→苷元,泻下作用降低 ②卵磷脂相对增多,滋补作用增强 ③也不排除黑豆汁的协同滋补作用 ④含糖量:生5.8%,制10.84%
7
黄 芩 RADIX SCUTELLARIAE
【处方应付】 【来源】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 【炮研究】
中
药
炮
制 学
第十章
蒸煮燀法
1
第十二章 蒸煮燀法
一 蒸 法 (steaming )
(一)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 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 的方法,称为蒸法。
(二)蒸法的目的 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2.减少副作用 3.保存药效,利于贮存(桑螵蛸) 4.便于软化切片
2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煮4小时, 熬汁约15kg ;黑豆渣再加水煮3小时,熬汁约 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5
【炮制作用】 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的功能。用于肠燥便秘,高血脂症。如何首乌散。
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
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如七宝美髯丹.
2.生地黄 取干药材,除去杂质,用水稍泡,洗净, 闷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3.熟地黄 (1)取洗净的生地,加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
器内,密闭,隔水蒸至酒吸尽,显乌黑色光泽, 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干 燥。筛去碎屑。
生地黄每100kg,用黄酒30kg。 (2)洗净的生地,置适宜的容器内,隔水蒸至黑润,
12
【炮制作用】 女贞子生品以滋阴润燥为主, 多用于肝热目眩,大便秘结。酒制后增强补 肝肾作用,多用于头晕耳鸣,视物不清,须 发早白。如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的二至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 2.3 豆腐煮 一般将药物置两块豆腐中间 (如珍珠),亦可将豆腐挖一长方形槽, 将药物置于其中,再盖上豆腐(如藤 黄),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豆腐, 煮至规定程度(珍珠煮2小时,至豆腐呈 蜂窝状;藤黄煮至被熔化;硫磺煮至豆 腐呈黑色或黑绿色),取出放凉,除去 豆腐。
• 4.6 杀酶保苷,保存有效成分:天麻、黄 芩、西洋参等蒸后破坏酶,保存苷类有 效成分。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0
何 首 乌 P291
• 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 炮制规格:何首乌、制首乌
• 现《药典》将何首乌与制首乌分列。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1
2015/10/25
• • • • • •
药理实验表明,生首乌具有泻下作用, 何首乌炮制后 A 可消除致泻作用。 B 增加切除肾上腺饥饿小鼠的肝糖原积累作用。 C 增加免疫机能。 故制首乌无泻下作用,而滋补作用增强。
• 工艺研究表明,何首乌经黑豆拌蒸32小时制品色 泽乌黑发亮,外观质量最好,九蒸九晒品颜色稍 淡,无光泽。质疏松。采用加压蒸制,可缩短炮 制时间,并达到传统炮制要求。
• 炮制规格:生晒参、红参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7
(1)炮制方法
• 生晒参—— 园参经晒干或烘干,润透切片, 多捣碎用。 • 红 参 —— 园参经蒸制后干燥,表面半透 明,红棕色,断面角质样。用时蒸软切片 或捣碎研粉用。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8
⑵炮制作用
• 生晒参 —— 偏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 脾益肺——气阴两伤宜用。 • 红 参——偏补气益血,大补元气,复脉 固脱,益气摄血。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4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5
加辅料蒸制的标准
• 酒蒸:山茱萸、黄精、女贞子、熟地、 五味子等蒸至黑润,大黄蒸至黑色。 • 醋蒸:五味子蒸至紫黑色。 • 盐水蒸:巴戟天蒸透。 • 黑豆汁蒸:何首乌蒸至棕褐色。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6
3 注意事项
• 3.1 需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物应待辅料被 吸尽后再蒸。 • 3.2 蒸制时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 改为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的蒸汽即可。 但在非密闭容器中酒蒸时,要先用文火, 防止酒很快挥发,达不到酒蒸的目的。 • 3.3 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应不断添加开 水,以免蒸气中断,切勿蒸干。
24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⑵炮制作用
• 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 生地黄:性寒味苦,为清热凉血之品, 具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能。 • 熟地黄:性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益 精填髓的作用。 • 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 • 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 一、含义
•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药汁 等)或不加辅料(清蒸)装入蒸制容器 内用水蒸气加热或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 的方法称为蒸法。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
2 蒸制的方法
• ⑴清蒸:(如黄芩、 木瓜等)后取出。 • ⑵加辅料蒸:将净药材拌匀辅料后润透, 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取出。 • ⑶炖法:将净药材拌匀辅料后润透,置蒸 制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取 出。
25
⑶炮制研究
实验证明,生地经长时间加热蒸熟后, 部分多糖和多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 5羟甲基糠醛含量增加20倍左右。 常压蒸制24小时或加压蒸制4小时,能达 到“黑如漆,甜如饴”的传统质量标准, 其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0.2%~0.3%之间。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6
人
参 P304
• 人参以园参为药用主体。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9
• 4.4 增强疗效
• 许多药物蒸制后,可增强补益作用,如女贞子、 肉苁蓉、山茱萸酒蒸后均可增强补肝肾作用。 五味子生用,长于敛肺止咳,酒蒸后长于益肾 固精,醋蒸后增强酸涩收敛作用。
• 4.5 便于软化切片 • 如木瓜、天麻、黄芩、西洋参等蒸后质地变
软,便于切制,容易干燥。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8
川 乌 P310
• 川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干 燥母根。是毒剧药中应用较广的品种。 附子、乌头四川江油县、陕西城固为主 产区。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9
(1)炮制方法
• • • • 生川乌 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川乌 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 加水煮沸 4~6 小时,或蒸 6~8 小时,至取 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 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 燥。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5
⑶炮制研究
• 何首乌含有蒽醌类成分和卵磷脂等。 • 何首乌在蒸制过程中,总蒽醌、结合蒽醌 含量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50 小时 后,具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水解成无泻下 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磷脂及糖含量随 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增加。
16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0
⑶炮制研究
• 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等黄酮类成分,是黄芩中的 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黄芩苷与黄芩均有
解热、利胆、利尿、降压、镇静、抗菌作用。
• 黄芩苷为中药中高效抑菌成分,现代中 药如三黄片、银黄口服液、双黄连粉针, 清开灵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均加入 黄芩苷以增强疗效。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9
• 桑 螵 蛸P296采集后,用武火蒸一小时, 并及时烘或晒干,防止霉烂,以消除致 泄副作用杀死虫卵,保存药效 • 净制后,盐炙可引药下行,增强益肾固 精,缩尿止遗的作用。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0
• 天麻 P306—— 蒸软切薄片,便于切制, 破坏分解酶,利于天麻苷的保存。 • 木瓜P306——宜蒸软切薄片,利于切片 和干燥,利于总黄酮类成分的保存,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1
§2
• 含义
煮
法
P307
• 将净选过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 容器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称为煮法。 • 煮法炮制的药物多为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2
2 煮制方法
• 煮制的操作方法因各药的性质、辅料种 类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 • 2.1 药汁煮或醋煮 将净药材加入定量的液 体辅料或与药汁拌匀,置适宜容器内, 加水平药面,用武火加热煮沸后改用文 火,保持微沸,煮至药透汁尽,取出直 接晒干或切片后晒干。如醋煮延胡索、 莪术;甘草水煮远志、吴茱萸。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4
⑵ 炮制作用
• 何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 通便,截疟。 • 多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脂 血症。 • 制首乌—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味甘而厚则入 阴,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品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不会造成腹泻。 • 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 痠软等。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33
• 2.2 清水煮 • 2.2.1 将净药材浸泡至内无干心,捞出, 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药面,用武火 煮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煮至内无 白心,取出,切片,如乌头。 • 2.2.2 将多量水置适宜容器内,武火加热 至沸,投入净药材,煮制一定时间,取 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切片,如黄 芩。
中药炮制学
12
• 生首乌淡红棕色或棕黄色,无光泽,具 “云锦花纹“。 • 制首乌黑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3
(1)炮制方法
• 何首乌: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或块, 干燥。 • 制首乌:10kg黑豆—25kg黑豆汁/100kg——拌 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 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要求:药材变为棕褐色,液汁吸尽。 •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煮4小时, 熬汁约 15kg ;黑豆渣再加水煮 3 小时,熬汁约 10kg,合并共得黑豆汁约25kg。 •
第十二章 蒸煮燀法
2015/10/25
1
概述
• 蒸煮燀法既用水又用火,同属于水火共 制法。 • 蒸法和煮法多用于一些具有滋补作用或 有毒副作用药物的炮制,制后可使其滋 补作用增强,毒副作用降低。 • 燀法适用于须去皮的种子类药物,制后 便于分离种皮和种仁。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2
§1 蒸 法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7
• 3.4 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 的液体辅料,应在药物干燥时拌入。
• 3.5 蒸制时要注意火候,时间太短,达不 到蒸制目的,时间过长,则影响药效, 有时药物可能上水,难于干燥。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8
4 蒸制目的
• 4.1 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 • 如地黄,生品性苦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经蒸制成熟地后,性转甘温,功能由清变补, 具有滋阴补血之功效。 • 4.2 减少副作用 • 如生黄精棘人咽喉,蒸后可除去麻味,以免刺 激咽喉,还可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 • 4.3 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 如桑螵蛸经蒸后杀死虫卵,便于贮存,还可消 除其致泻的副作用。
2015/10/25 中药炮制学
19
⑵炮制作用
• 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 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泻火解毒力强。 • 酒炙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 阳,导致腹泻。酒黄芩借黄酒升腾之力, 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 • 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 吐血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