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2课进化论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第12课

的解放斗争,如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等。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技法荟萃 最佳选择题解题技法
最佳选择题是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解答最佳选择题一要注意题干 中明确提出了程度性的要求,如包含有“最 ”“根本”“全面”“决定性”“直接”等词 语;二是题干同备选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二 要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1)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 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 (2)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 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确立 细胞学说的确立与发展,为生命科学的 研究奠定了基础
确立
意义
进化论对生物界、思想界和社 会发展的影响
1.对生物界 达尔文把遗传与变异和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看作 新物种起源的首要条件,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 综合,是对封建神学创世学说的有力挑战。
2.提出: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 出。
3.内容
(1)观点:生物从低级向_______ 高级 发展进化。 用进废退 ”和“获得性遗传”。 (2)原则:“_________ 4.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开始形成。
思考探究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祖先生活的地区,因自然条
件变化而成为干旱地带,牧草稀少。长颈鹿为
2.对思想界 达尔文的学说证明了“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
在的必要,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
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跃进。 3.对社会发展 (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 引入社会学说,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与等级制 度,在一些国家引起了社会革命与变革。
(2)在欧洲,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 想武器;在亚洲等地区,影响了被压迫民族
(2)教会指责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
“________ 异端 ”。 3.影响: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3.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
低级→高级
①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规律 →否定神创说
简单→复杂
②进化是逐渐、连续的 →否定物种不变
③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否定物种间没有联系
④进化机制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基础)
达尔文晚年的探索
──追寻之路无止境
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后,达尔文又发 表多部著作对进化学说作了进一步阐释和发展。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 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 位科学家的敬仰。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 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十九世纪三大科学 发现之一。
(2) 进一步论证: 1871年《人类的起源》
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 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 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 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追寻中的艰辛──“达尔文被丑化”
① 这说明进化论思想在思想界、科学界、宗 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教会和其他保守势力 认为,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来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 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伤害。这说明要改变一 个众所周知的固有观念实属不易,而改变一个载 于至高无上神圣经典里的观念更比登天还难;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科学 知识的普及机,一人一次能 多工厂集中在一起,
纺出多根纱线
工业城市逐渐形成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 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思想基础:必修Ⅲ 14-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
《圣母与圣子》 路德康慨陈词
伏尔泰
三大运动有力冲击基督教神学,摧毁了基督教会 精神独裁,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深入人心,面向现实, 重视实践,崇尚理性蔚然成风。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共23张PPT)

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问题探究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1、背景: 思想上:文艺复兴基督神学受到冲击;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发生;
经济上: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科学上:重视实践崇尚理性及生物细胞学说确立。
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生物进化论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原因(背景): 细胞学说的确立: 拉马克——进化论的的倡导者和先驱:
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3、基本内容:
(1)、生物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 (2)、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3)、提出“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两个 著名原则。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 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思考:生物进化论的背景有哪些?
This is the book that revolutionized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every literary,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hinker who followed.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the descent of man remains as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today as when it was published over a century ago.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早晨诵读必修基础课标梳理课标点击: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一、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产生: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1)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3)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击了宗教神学。
随堂简练随堂练习达标过关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科学家中,最早出现生物进化思想观点的是()A.施莱登 B.施旺 c.达尔文 D.拉马克2.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人们的研究深人到原子内部的发现是()A.细胞学说的创立 B.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C.生物进化论学说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3.进化论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了巨大震动,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知识分子都积极地宣传和介绍 B.广大知识分子都强烈反对进化论C.广大知识分子对此反应淡漠 D.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它进行积极地宣传和介绍4.下列对达尔文进化论评述,不正确的是()A.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B.揭示了所有生命现象之间的本质的统一性c.使人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 D.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5.下列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伟大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指出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B.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c.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 D.使人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6.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达尔文进化论()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B.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C.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演化而来的D.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
必修三课件:第12课

示 ②探索、努力→科学进步→社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拉马克主要思想是什么?
拉马克(Jean Baptiste Lemarck, 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 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 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 提出了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 来的。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 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的继承人。主要著 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 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
Z`x````xk
拉马克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 1882),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 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进化论的奠 基人。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 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1831年, 年青的达尔文经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 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舰历时五年 的环球考察。他终于以“物种逐渐变化” 的大胆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为 了避免偏见和替自己的理论找到更多的根 据,当时他专心到甚至连自己的婚事都忘 了。他不但细致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 集到的各种变异事实,还广泛收集了动物 在家养条件下的各种变异事实,查阅了大 量书籍和资料,最后终于在1859年11月24 日出版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 源》。
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演说对科学发展的最重
要意义在于:
D
A 是触犯教会禁令的典范 Z`xx````k
B 提示了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C 完成了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D 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
2.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
达尔文与进化论

(三)、 生物进化论的意义
①对思想界:
1896年,严复将达尔文的坚定拥 护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 介 绍到中国,命名为《天演论 》 。
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 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 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②对科学界: 《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史的基础 ——恩 格斯 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
③对宗教界: ④社会影响:
《天演论》敲响了祖国危亡的警钟:生物不断在 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 “变”、不断在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社 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会也是如此。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而终“胜 天” 只要人治日新、变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 种族就可不坠,此所谓“存亡生死,其权仍操之 我手”!因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 而且刻不容缓!
3、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核 (否定了物种不变的观点)
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 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 出版的新书——《物种起源》。初版1250本书在 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 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神创 论。 ——引自《科学简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2课 破获人类起源之行路线图
达尔文在Galapagos上发现的雀鸟 后被称为达尔文雀鸟
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一)创立标志: 1859年《物种起源》的发表
阅读教材与材料概括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二)主要观点:
1、生物进化而来:低级 高级、简单 (否定了神创论观点) 2、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否定了物种无联系的观点) 复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共34张PPT)

5、“Struggle for survival.Natural selection.Survival of the fittest.”
这是谁的观点
A.达尔文 B. 施旺 C. 拉马克 D. 施莱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进化论引起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的巨大震 动,其传入中国
A、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B、促进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 C、引起了中国生物学的革命 D、使中国避免了亡国灭种之灾
3、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 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达尔文 的进化论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第一节
课标要求: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 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1 产生分歧的根源。
圣经《旧约 ·创世纪》声称整 个世界以及所有生物都是上帝创 造的,这就是“神创论”,它是 对“上帝论”的引申。17世纪爱 尔兰一位大主教甚至“推算”出 上帝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17日 开始创造世界,经过6天到10月22 日完成。
三大运动有力冲击基督教神学,摧毁了基督教会精神独裁, 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深入人心,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 尚理性蔚然成风。
《圣母与圣子》 路德康慨陈词
伏尔泰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 基督教神学受重创,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并形成良 好的氛围
背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
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论的学者。 他的卓越贡献是最先唤起人们注意于生物界的 一切改变,与非生物界一样可能根据于一定的 法则,而不是神奇的干预。
三、达尔文和进化论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4)

必修三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历程,重点介绍了近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本课内容重点介绍生物进化论,上承“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下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科技革命)”,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高一年级时通过对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学习,对工业革命、宗教改革等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从“了解科学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关系”高度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文本解读、故事解读和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又是一颗不平凡的行星,因为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是什么?人类从何处而来?”这是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开始问自己的问题。
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人们对生命起源有不同的认识。
新课讲授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曾有过创世的神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据之三——来源于解剖学
在各种生物的体内,某些器官尽管表面上有差别,但其结构 往往是一样的。比如蝙蝠的翅膀、鼹鼠的脚、鲸鱼的胸鳍以 及人类的手,都是按照一个模式构成的。这种解剖学上的一 致性,也是物种具有共同起源的重要例证。 进化生物学家将蝙蝠、鼹鼠、鲸鱼和人类的前肢称为『同源 的』,也就是说,虽然它们功能不同,但其结构是依照同一 个模式形成的,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与此对应的概念是非同 源相似性状,即性状具有同样的功能,但是各自独立发展起 来的,比如鸟类与昆虫的翅膀。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即通 过不同的途径找到相同的解决办法。
今天,人们将达尔文燕雀划分成十三类,并且遗传学研究告 诉人们,这些燕雀彼此的亲缘关系很近,其演变过程就在这 些群岛上,很可能只有几万年时间。在远古的某个时期,风 暴将一些燕雀吹到这组群岛上,并由于地理隔离而成为不同 的种群。这种现象被称为辐射适应。 1836年10月2日,『比格尔』号返回英国。一年之后,他开 始论证其关于进化的猜测。他知道,只有拿出大量的证据, 才有可能说服维多利亚时代守旧而敬畏上帝的群众。最终, 他整理了六个证据。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许多独特的物种,甚至有的物种只能在 该群岛中唯一一座岛屿上见到。这一点,燕雀种群表现得特 别明显:在一座海岛上,燕雀的鸟喙长而尖,而另一座海岛 上,鸟喙短而厚。 达尔文意识到,这些差别与各个海岛上提供的食物不同有关 系。海岛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100公里之远,而各个海岛上 的燕雀渐渐适应了各自的环境,并由于地理隔离的缘故,随 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喙长而尖的燕雀善于啄食 昆虫,喙短而厚的燕雀善于咬破带硬壳的果实及种子;喙强 有力的燕雀可以在树上钻洞;喙尖带刺的燕雀可以将朽木中 的幼虫掏出来吃;甚至还有一种燕雀可以啄破动物表皮吸食 血液……
人们认为,生物的种类是永恒不变的。上帝按照自身的模样 创造了人,并让人统治其他生物。 在中世纪,『设计论』被明确提出:宇宙中的等级秩序,及 生物所拥有的各种实用能力,都使人们推测,一定是一位设 计师创造出了世间万物。 13世纪,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将『设计论』归入上帝存在 的证据之中:世间万物都是目的明确地并且针对其实用性而 建造成的,所以是上帝把世界安排成现在这个样子。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特点是教条与权威:圣经中的说法不需要 经过实验检验,凡是哲学与圣经矛盾之处,后者总是正确的。 在博物学问题方面,亚里士多德是极其重要的权威,只可惜 他是一名异教徒,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基督教嘛。也正是因 此,在但丁的《神曲》中,他被打入地狱一层。
生存竞争
达尔文此时已不再怀疑物种的可变性了,然而还有一个大问 题没有解决:进化的推动力量是什么呢?有一段时期,他赞 同拉马克『内力』的观点,然而他又对这个解释不太满意。 达尔文对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变异现象产生了兴趣。动物 饲养者通过选种,使狗和鸽子的种类大大增加;农作物亦然, 人工培育出各种谷类和甘蓝科蔬菜作物就是明证。达尔文在 思考,这样的选育原则,如何能在人类无法控制的生物群体 中实现呢? 1838年9月,达尔文阅读了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 论》。马尔萨斯指出,人口的数量倾向于迅速增长,其增长 速度远超过食物供应量的增速,于是人类必须为了生存而竞 争,战争、传染病和饥荒都会使人口缩减到适当的数量。
证据之五——来源于古生物学
达尔文搜集了大量的化石。比如在阿根廷,他发现了已灭绝 的巨型地獭的骨化石与头颅化石。还有很多化石他很难鉴别, 不知道是什么生物。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化石的存在都是 未解之谜。这些奇怪的生物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在达尔文眼里,这些化石就是生物的发展路线的明证。那些 能清楚显示动物种群发展过程的过渡形态的化石,一定可以 被找到。最著名的中间形态的例子就是始祖鸟的化石,于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被发现。始祖鸟生存于1.5亿年前, 体型与喜鹊相当,既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牙齿和由21节椎 骨组成的尾巴),也具有鸟类的特征(独特的分叉的腿、羽 毛及翅膀)。
证据之六——来源于生物地理学
人们发现,某些动物种群仅出现在特定地域。比如大多数有 袋目动物都在澳大利亚,而加拉帕戈斯群岛所遇见的某些稀 有生物仅能在该群岛见到。 如果真的是上帝创造了地球上的动植物,那么我们应该看到, 相近的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应该是相似的,而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在『比格尔』号的旅途中,达尔文发现非洲西海岸的佛 得角群岛无论从地质学还是从地理的角度看,与加拉帕戈斯 群岛几乎是一样的。然而,佛得角群岛上的动植物类似于非 洲大陆上同科的动植物,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则与美洲大陆 上的很相似。故可以推测,群岛上和大路上同科动植物起源 于『较年轻的』共同祖先。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球上动植物的非均匀分布,只有用进 化论才可以较好地理解——即是地理隔离的结果。
这四种元素始终会奔向它们被指定的位 置:土的自然位置是宇宙中心,水的自 然位置是地面,气和火的自然位置在大 气上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石头扔到空 中之后仍会落地,也解释了为什么火焰 会向上蹿。 而在月球轨道的另一侧是月 上世界,一切都是完美而永恒的。月上 世界里的规则与月下世界完全不同:众 天体是由一种叫以太的元素构成的,它 们沿着圆形轨道绕地球旋转,在第一推 动力的驱使下运行。
达尔文意识到,自然选择正是进化过程的推动力量:一个群 体中的个体,一般都有微小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变异产生 的。有利的变异,会使得个体有较好的生存与繁殖的机会, 并将特性传给自己的后代;而不利的变异将会缩短个体的寿 命或是减少其后代的平均数量。以这样的方式,遗传变异与 自然选择使一个群体灵活地适应环境。 我们回顾一下之前所说的『猴子在打印机上打出莎士比亚剧 本的概率』的问题,如果有一种机制可以从猴子所打出来的 乱码中,筛选出正确的字母、空格以及标点,那么猴子是可 以取得差强人意的成功的。自然选择正是这种机制。
加拉帕戈斯燕雀
1831年9月,剑桥植物学教授约翰· 亨斯洛将22岁的达尔文推 荐给了『比格尔』号船长罗伯特· 菲茨罗伊。于是,达尔文 便得到了搭乘『比格尔』号测量船做一次远洋航行的机会。
1831年12月27日,『比格尔』号驶出普利茅斯港,开始了 为时五年的远航之旅,其任务是为英国海军部测绘南非的海 岸线。当绘图员们做本职工作时,达尔文便离船上岸,去研 究当地的动植物。
科学革命的兴起
15世纪,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一种与经院哲学不同的批判 性的思维方式渐渐形成,人们不再盲目地相信教条。 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位于宇宙中心的是太阳, 而不是地球。不过,这种观点也是部分地以神学信念为其基 础的。哥白尼认为,太阳作为无所不能的上帝的代表,应该 占有宇宙万物的中心位置。 17世纪,伽利略力图通过理论推导及实验来证明哥白尼的宇 宙体系。同时,与哥白尼一样,他认为一切天体的自然状态 都是沿正圆形轨道运行:石头掉落的轨迹也是圆形轨道的一 段弧线,因为这轨道是与地球同步旋转的。(当然,哥白尼 的理论总是无法正确预测行星的位置,直到后来开普勒指出 行星轨道是椭圆形的。)
拉马克与斯宾塞
在达尔文的求学年代,已有好几种进化学说在各处流传。早 在1794年,查尔斯· 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 达尔文在其医学 论文《动物生理学或有机生命定律》中,提出了『一切生物 均诞生于一种有生命的纤维』的大胆论断。 法国学者拉马克也提出了『用进废退』理论,他认为有一种 『内力』在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比如长颈鹿因为要吃金合欢 树叶,所以不得不一代又一代地把头伸高一些,最终有了长 脖子。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受拉马克思想的激励,认为进化 不仅是科学假说,也是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律,万物都倾向于 复杂化,并且进化意味着进步。 斯宾塞关于进化的无所不包的思想,其核心还是与拉马克如 出一辙。然而他们的假说都没能经得起检验,是时候轮到达 尔文出场了。
证据之四——来源于进化和修改的结合
人们发现,某些器官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功能,比如人的尾骨 与盲肠、鲸鱼和蛇萎缩的后肢、穴居动物的眼睛等等。如果 真的是上帝创造万物,那为什么上帝要留下各种多余的零件 呢? 达尔文对此的解释很简单:进化与修改相伴。生物在进化过 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致使无用的器官逐渐退化。其 所残留的,则是进化尚未使之完全消失的零件。
于是,伽利略成了第一位断言『月下世界的力学与月上世 界的力学相同』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告诉人们,即使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权威,也是有可能出错的。同时,他 用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太阳表面的斑点以及 木星最大的四颗卫星,这些观测结果都与亚里士多德学说 和基督教教义相矛盾。
尽管伽利略后来因其言论被 判刑,但教会渐渐丧失了权 威,现代科学已经势不可挡 地发展起来。 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特 点是采取了数学的量化方法: 一切运动都可以用数学的语 言来加以描述,宇宙犹如一 部结构复杂的机械钟,其运 行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证据之一——来源于地质学
直到19世纪上半叶,许多科学家都相信,地球的历史不会长 于几千年——这与《旧约》的观点相一致。地球表面的各种 形态,都是因为上帝一次次抖动地球,将地球抖得一片狼藉, 才形成的。这被称为灾变论。 不过,早在18世纪,苏格兰地质学家詹姆斯· 赫顿就提出了 一种不同的学说,即均变论。他认为,地球其实以年迈苍苍, 其表面模样的形成,则是逐渐进行的侵蚀、沉积和火山作用 的结果。但直到19世纪,赫顿的思想才通过英国地质学家查 尔斯· 赖尔的言论得以推广。 达尔文受赖尔的影响认识到,要解释地球表面的复杂形状, 并不需要假设上帝的存在。地球的寿命远远不止几千年,而 应该有上亿年,进化过程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足以完成。而且 地球表面持续变化,所以生物必须不断适应各自所处的环境。
183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期间,『比格尔』号停泊在太平 洋中厄瓜多尔以西1000公里处、靠近赤道的加拉帕戈斯 (Galápagos)群岛岸边。作为一个疯狂的猎人,达尔文在这 里捕获了许多鸟儿,并将它们制成标本。 达尔文原以为自己捕获了好多好多种类的鸟儿,结果回到伦 敦之后,伦敦动物学会鸟类学家约翰· 古尔德告诉他,他带 回来的所有的雀鸟标本几乎都属于燕雀类。 可惜的是,达尔文并没有将这些标本按照它们所生存的岛屿 来摆放,古尔德的分类也弄得一团混乱…… 然而即使是这样,这些燕雀标本仍然意义重大:它们让达尔 文意识到物种的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