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研究分析
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结构分析

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结构分析动词短语是汉语句子中最基本的句子成分之一,它由一个实义动词和其它附加成分组成。
在句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动词。
动词还可以和一个或多个附加成分构成动词短语,在汉语中动词短语可以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并可以用不同的附加成分来修饰,这种多样化的结构特性给汉语语法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基本结构动词短语的基本结构是由动词和直接宾语构成的,即“动词+宾语”。
例如,“吃饭”、“看电影”等都是典型的动词短语。
它们构成了句子的谓语部分,说明了主语所做的动作或者状态。
但是,动词短语不一定只有动词和宾语这样简单的结构,动词短语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例如:时间、方式、地点等,构成更为复杂的结构。
这些修饰词语的加入,使得整个动词短语更加生动、具体和准确,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
修饰成分1.时间成分时间成分在短语中很常见。
例如,“我昨天去看电影了。
”中的“昨天”就是一个时间成分。
时间成分的加入,能够准确地表明动作发生的时间,给听者更加明确的参考。
时间成分可以出现在动词之前或者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其他地方。
2.方式成分方式成分通常包括动作的方式、状态的表现,以及动作的性质等。
例如,“我跑步跑得非常快”中的“非常快”就是方式成分。
方式成分的加入让说话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地点成分地点成分是指动作发生的地点。
例如,“我在公园里散步”中的“公园里”就是地点成分。
地点成分的加入,使得句子更加明确,让读者或听者更容易理解。
4.数量成分数量成分是指对动作的数量的表达。
例如,“我吃了三个苹果”中的“三个”就是数量成分。
数量成分的加入,可以更好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
总之,动词短语的结构十分多样化,各种修饰语的加入,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彩,表达更加准确。
因此,掌握动词短语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对于汉语语法的学习非常重要。
第四章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

从一个格式不同的结构定界方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这个角度,可以 区分出外显型歧义格式和内含型歧义格式两类不同的歧义类型3。下面分别说明。
(一)外显型歧义格式 看一个歧义格式的例子。(5)vp np u<的> np 这个歧义格式的两种组合方式:5a.[vp [np u<的> np]; 5b.[[vp np u<的>] np] 分别都可以找到具体的实例:5A. [修 [老王 的 自行车];
假定 A、B、C 为三个任意的符号标记,“ABC”即是一个由这三个标记排列形成的格式。就组
合情况来讲,这个格式存在以下六种可能性:
(1)AB+C; 如:[[缺 水] 地区]
[[办 完] 手续]
(2)A+BC; 如:[许多 [职业 军人]] [打击 [走私 活动]]
(3)ABC; 如:[美女 和 野兽]
个格式抽象还是具体,是相对而言的。在面对人的歧义研究中,比较关注由具体的词语符号
排列造成的歧义,如“咬死猎人的狗”这样的歧义例子。而面对计算机的歧义研究,则除了
注意这种具体的歧义例子外,更重视像“vp np 的 np”这样抽象的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
对抽象的歧义格式的研究,可以对所有具体的歧义例子进行全面系统地归类整理。从计算机
也就是短语结构的层次切分歧义。层次切分歧义通常会伴随着结构关系歧义。而所谓结构关
系歧义,则是指两个成分发生组合,能以不同的关系形成一个组合体。实际中发生的短语结
构歧义几乎总是同时包含这两个方面。
要发生短语结构的定界歧义,一定是发生在三个以上的成分之间。考虑最简单的情形,
我们以三个符号形成的线性序列为考察对象,分析可能造成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的排列格式。
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

中 文 信 息 学 报第13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 OCESSING V ol.13No.3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Ξ詹卫东 常宝宝3 俞士汶3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13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1摘要 本文对汉语短语结构的定界歧义做了全面考察,从歧义格式的组成成分,歧义对外造成的影响,模式歧义和实例歧义的对应关系三方面考察了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的不同类型,并对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的不同类型进行了初步统计。
希望能将计算机处理汉语时碰到的短语结构边界歧义问题进一步清晰化,供理论研究者和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参考。
关键词 短语 短语定界歧义 自然语言处理一、引 言计算机处理汉语会在不同层次上遭遇多种歧义问题。
本文考察汉语短语结构的边界判定歧义,目的是使计算机处理汉语的短语结构定界问题进一步清晰化。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的不同类型。
本文对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的考察从抽象的句法格式入手,而不是从语言中具体的歧义实例开始。
对有定界歧义的排列式,我们选择了这样三个考察角度。
(1)考察其中组成成分有何特征;(2)考察不同的定界方式造成的对外影响;(3)考察抽象的格式歧义和具体的实例歧义的对应关系;本文在阐述对汉语短语结构不同类型的歧义的认识时,理论基础是短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1,2,14],同时参考了前人有关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3,4,5,6,7,8],用到的短语功能分类体系及短语功能标记可参阅文献[11,12,14,15]。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本文涉及的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现象,仅仅在观察视角和表述上是以词组本位语法体系为理论背景的,而歧义问题本身,跟具体采用什么语法体系以及基于何种短语标记体系来描述是无关的。
不管基于何种语法理论,在中文信息处理的一定阶段,都必然会遭遇到本文所谈到的这些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短语类型及句子成分划分

练习
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 1、无数颗星星在茫无际涯的宇宙中飞快地运动 、 着。 • 2、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阴暗的囚房中闪着熠熠 、 的光。 的光。 • 3、就在雪的群峰的环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 、就在雪的群峰的环绕中, 场展现在你的眼前。 场展现在你的眼前。 • 4、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 、 年 月 日 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 5、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 6、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 有责任作出表率。 有责任作出表率。
(2)偏正短语
是由名词、 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 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 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 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 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成分是状 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如: (我的 老师 我的)老师 我的 (清晰的 字迹 清晰的)字迹 清晰的 (一个 顾客 一个)顾客 一个 (可爱 的人 可爱)的人 可爱 (可贵的 精神 可贵的)精神 可贵的 [恭敬地 鞠躬 恭敬地]鞠躬 恭敬地 [小心地 翻阅 小心地]翻阅 小心地 [完全 相信 完全]相信 完全 [更加 坚强 更加]坚强 更加 [多么 漂亮 多么]漂亮 多么
能停留! 能停留!
• 4、感叹句:抒发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叹号。西湖 、感叹句:抒发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叹号。
多美啊! 多美啊!
• (二)按句子的内部构造分类 •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 语调构成的句子。如: 雨是最寻常的。 他性格温和。 忽然电话铃响了。 今天星期一。 • 2、非主谓句:由主谓句以外的其他短语或 单个的词构成。如: 飞机!1950年夏天。(名词非主谓句) 站住!有人敲门。(动词非主谓句) 好!漂亮极了。(形容词非主谓句)
现代汉语连短语语义结构研究

利用朱先生的方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将体谓结构与非主谓结构区别开来。
根据谓语的词性,可以将体谓结构与动词谓语结构、形容词谓语结构区别开来。
但是“他拉车三年了。”[12]这类结构是体谓结构,还是非体谓结构?根据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我们可以对它作出两种不同的分析:
7a)他拉车三年了。
b)他拉车三年了。
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7a)、b)两组句式的话题不同。7a)是主谓谓语句,b)是主谓结构主语句。b)也属于体谓结构。
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语境,同一结构既可能被分析为主谓结构,也可能被分析为同位结构。那么,怎么区分时间词连用构成的结构是主谓结构还是同位结构呢?这时主要看三个要点:A.看二者之间的语义关系。体谓结构是陈述关系,同位结构是同指关系;B.看X或NP是否可以代替整个X·NP行使它在当前语法单位里的功能而不改变其结构和意义。体谓结构中X或NP都不能代替整个结构,同位结构可以。C.看是否能独立成句。主谓结构一般能独立成句,而同位结构一般不能独立成句。如:
Key words:substantival-predicated structure;restrictive conditions;semantic types;discourses
论汉语短语的语法手段与结构方式

论汉语短语的语法手段与结构方式汉语短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
许多汉语短语,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取长补短”等,都是精辟的比喻,可以把复杂多变的事物归纳成一句描述。
短语的语法手段与结构方式对中文的传播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
一、汉语短语语法手段汉语短语的语法手段和其他语言一样,以句子结构形式表达概念。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描述用法。
这类短语是以实词、虚词或有歧义的词汇搭配而成,主要作用是表达客观事物的特征或概念,常见的有“山高水长”、“人少力弱”等。
2、连接用法。
这类短语由连词构成,用于表达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肥水不流外人田”、“枝繁叶茂”等。
3、动作用法。
这类短语由动词构成,表达动作的具体内容或力度,常见的有“打铁还须自身硬”、“走马观花”等。
4、感情用法。
这类短语由形容词构成,用来表达主观感受或情感,常见的有“面面相觑”、“欢呼雀跃”等。
二、汉语短语的结构方式汉语短语的结构方式有多种,每种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和功能。
1、凑字式结构。
凑字式结构最简单,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例如“活儿干”、“画龙点睛”等。
2、插入结构。
插入结构由固定的动词、介词和名词构成,会使短语的意义更加明确,例如“拿出了满满的热情”、“百尺竿头更进步”等。
3、复合定语结构。
复合定语结构由名词和定语从句组成,用来描述某种特定的对象,例如“河马力大如牛”、“老骥伏枥”等。
4、表示意义的结构。
这类短语由虚词或有歧义的词汇组成,表达某种复杂的概念和意义,例如“千里送鹅毛”、“千方百计”等。
三、结语汉语短语的种类繁多,以上只做了概括性介绍,有关它们的研究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内容。
从本文尝试理解汉语短语的语法手段和结构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构成非常丰富,可以充分体现文化的多元性,使用起来很有趣,也有助于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
汉语 短语的结构分类

汉语短语的结构分类短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结构,是由若干汉字组成的语义紧密的小组合体。
它是汉语的重要的语言特性,在日常的口语表达和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短语,需要对短语的结构进行分类和研究。
一般而言,汉语短语可以按照其中词语的结构分类。
可以具体分为四类:一、单字结构短语第一类短语是单字结构短语,这类短语主要由一个词语构成,例如“哎呀!”“是”“恩”等。
单字结构短语简单明了,句式简洁,在日常口语中常常用来表达某种情绪、语气或感受,像“哈哈”、“哎哟”多用于表示心情轻松愉快,“是”、“恩”等多用于表达诺许或肯定的意思,等等。
二、词语结构短语第二类短语是词语结构短语,这类短语由两个词语构成,如“对不起”“谢谢”“欢迎”“恭喜”等。
词语结构短语略有增加了句式的复杂程度,表达的意思也多了起来,例如“谢谢”多用于表达感谢的意思,“欢迎”多用于表达欢迎的意思,等等。
三、结构复杂的短语第三类短语是结构复杂的短语,这类短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构成,比如“说一声再见”“开门见山”“面壁思过”等。
结构复杂的短语句式相对复杂,一般用于表达比较深刻的概念,例如“说一声再见”多用于表达离别舍不得,“开门见山”多用于表达直截了当,“面壁思过”多用于着重表达谦逊,等等。
四、结构更为复杂的短语第四类短语是结构更为复杂的短语,这类短语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词语构成,如“拍马屁似的恭维”“买花还买醉”“自作聪明装疯卖傻”等。
结构更为复杂的短语句式相对比较复杂,也比较抒情,可以表达更加鲜明的意象。
例如“拍马屁似的恭维”多用于比喻极力恭维以获取利益,“买花还买醉”多用于比喻情感深厚,“自作聪明装疯卖傻”多用于比喻自以为智慧却犯下荒谬的愚蠢行为,等等。
以上就是汉语短语结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只有通过认真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掌握这种语言的特性,才能做到精准的表达,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短语及层次分析法@学习要点了解现代汉语各类短语

1、动词性谓语:思想解放 2、形容词性谓语:行为端正 3、名词性谓语:今天星期三
(二)述宾短语 述宾词组,前后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 系。述语主要由及物动词充当,宾语一般是体词或体词性 短语,也可以是谓词、谓词性短语或主谓词组。根据这一 特点,动词可以分为三类: (1)体宾动词(+体词性宾语):拿书、打人、吃水果 (2)谓宾动词(+谓词性宾语):防止毒气扩散、觉得 不舒服 (3)兼宾动词(+体词/谓词性宾语):看见一个人、看 见他在干活
(三)偏正短语
偏正词组前面的成分修饰、限定后面的成分,前面是修饰 语,后面是中心语。偏正词组分为两类:定心词组和状心词 组。 定心短语和状心短语的区分,主要依据中心语来判断。 定 + NP (木头房子、金黄的头发 、高高的个子) 状 + VP/AP (大声地说、 激动地大喊起来、 十分热烈)
此外,还要看修饰语的性质。 A. 名词或人称代词作修饰语,不管它的中心语是谓词 还是体词,一般应该是定语。 (经济)的发展 (他们)的精明 (温度)的下降 B. 副词作修饰语,不管它的中心语是体词性的还是谓 词性的,一般应该是状语。 [才]星期一 [刚好]三十岁 [净]自行车和摩托车 [就]他一个
(四)述补短语 由述语和补语两部分构成,述、补之间是被补充和补充的 关系。 根据补语的语义构成及带不带结构助词“得”的具体情 状,述补短语的补语可分为以下几类: (1)数量补语:不能带“得”。包括时量补语和动量补语。 来过‹三次› 等了‹三个小时›
(2)情态补语:必须带“得”,说明动作或有关事物 的状态。 跑得‹气喘吁吁› 气得‹说不出话来› 写得‹好› (3)程度补语:有的须带“得”,有的不带“得”, 表示程度。 痒得〈要命〉 喜得〈不得了〉 热〈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作者:————————————————————————————————日期:2一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1.1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有关汉语语法的论著对短语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这两个标准来进行的,其中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其实,汉语短语分类中的“功能说”和“结构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
在结构分类方面,布氏的句法结构观念似乎特别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词的构成方式、短语的构成方式和句子的构成方式是那样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结构类型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每一层面上的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
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因此,短语的结构类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词。
这是汉语语法单位进行结构分析的一条捷径,发展到顶峰就是“词组本位说”。
如范晓先生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
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1.2“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业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
它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一)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二)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
(三)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短语却有同样的语法功能,这是为什么?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使用的语法单位—一句子的分析不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
吕叔湘先生认为“从语素到句子”有一个“中间站”,即短语。
②这里我们借用下“中间站”这个说法。
我们认为,如果说汉语语法单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有一个中间站的话,那末这个中间站不是短语,而是句子成分。
语和短语都需要这个中间站的过渡,才能由静态的备用单位转化为动态的使用单位。
③“词组本位说”所做的单纯的结构分析究其根源是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因而没能解决上述问题,也就不能使短语研究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正因如此,目前有些学者对“词组本位说”提出质疑,试图把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结构区别开来,进而建立词法、短语法(有的学者叫“下句法结构”)、句法三足鼎立的语法分析体系,④这一步迈得很勇敢,也颇有见地。
如果把短语法单列出来,那末短语分类就和句法结构分类有了质的区别。
但他们的分类如仍按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来确定,上面提出的问题就仍无法解决。
二短语分类的原则2.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给短语分类。
有一个原则问题必须加以强调,那就是同划分任何语法单位类别一样,给短语分类也应该遵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划分出来的类别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分析。
反过来说,就是:不管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只要划分出来的类别可以用来有效地说明语法规律,这个分类就应该是有效的语法分类。
基于上述原则,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依据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的分类能够较好地服务于语法分析的目的,能够较好地解决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句法分析问题,如句法分析中的主宾类问题。
用这个新的分类能够较好地说明短语作为与词一样的静态单位,其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它的句法功能以及对包括它在内的更大一级的句法结构有什么影响,而这些问题是依据结构关系分类所无法说明的。
事实上,类似这种分类的观点已经有人在实际的语法分析中运用过,只不过是非自觉的罢了。
比如许多学者分过“受事主语句”的特点,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意识中肯定是把“施事—一动作”格式和“受事—一动作”格式加以对比,而这两种格式正是从分析语义关系的角度确定的。
我们不过是试图把这种零散的、不自觉地运用语义关系进行语法分析的做法当作一种理论依据加以系统化而已。
2.2我们给短语分类的标准是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当然,语义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因此这里就需要给语义标准界定一个范围。
如前所述,从分类的目的和结果来看,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也应该是语法分类,因为它最终是为解释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律服务的。
这种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指个别的词与词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指某类性质的词与另一类性质的词之间的概括关系。
任何一种语法分析方法都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切分层次;二是揭示被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imme diate constituent)之间的关系。
切分层次是对结构的处理(实际上也与语义有关),而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却与语义直接相联系,要想完全脱离开语义关系是不可能的。
由于这种事实,再加上没有分清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的短语和作为动态的使用单位的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目前许多语法论著中对短语结构关系类型的说明实际上是把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如并列关系、补充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以及句法成分的语法地位(如偏正关系)纠结在一起了。
2.3有的语法学者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短语和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语法单位,“其内部的词与词之间就只有单纯的语义关系,而不存在其他关系”。
并据此提出了十类语义关系,见下:Ⅰ并列:机关学校阅读欣赏Ⅱ限定:秀丽景色大胆设想Ⅲ补充:解释清楚热得淌汗Ⅳ施动:风吹人住动施:吹风住人Ⅴ动受:展览书画维修房屋受动:书画展览房屋维修Ⅵ评议:应该参加能够胜任Ⅶ同Ⅶ判断:是高山叫海洋Ⅷ同一:首都北京班长小李Ⅸ描写:衣着朴素成就辉煌Ⅹ双受:问他问题给我知识[⑤]就我们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这种分类大概是第一次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短分类,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短语与句子的本质不同。
我们将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探求一下语义关系的不同是如何影响短语本身的句法功能,如何影响包括短语在内的更大一级句法结构的。
需要说明的是“歧义结构”,因为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无法确定“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限定关系还是动受关系。
“歧义结构”是短语脱离语境而产生的现象,在具体语境中,短语的内部关系只有一种,因此“歧义结构”对我们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没有影响。
三、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3.1如前所述,我们所做的语义标准分类是为了揭示短语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句法结构和句法分析产时的搭配能力;二是句子结构的变换关系;三是如果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即成为句子时,这些句子所具有的特点。
语义标准短语分类的实用性即在于此。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下面具体验证的时候,并不一定在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验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能在三个方面同时产生影响。
这里只就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验证。
验证的方法是比较,比如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相同的,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不同于受动短语,但两者的结构关系;却是相同的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不同的,与此相反,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相同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广义上相同于施动短语(主席团坐着/坐着主席团),但就结构关系看却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3.2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择比较重要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动动语和受动短语来比较。
倘若把这两种短语区分开来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说明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律,那就证明语义标准分类是有实用价值的,因为,如果用结构关系标准来分,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主谓短语。
我们希望这种比较能起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
比较两种事物必须以一个在外的条件为参照点,被比较的事物在这个参照点上呈现出相同或相异之处,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
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进行比较,也需要参照点。
我们找到两个参照点:一是两类短语由静态的语言单位转为动态的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二是两类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
下面我们分节讨论。
四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在结构类型中都是主谓短语,按照一般语法著作的说法,一个主谓短语具备了一的语调或加上一定的虚词就可以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一句子。
但是,是不是必定转成一个自足的句子呢?回答是否定的。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许多语法著述都讲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或限制),而不提或很少提到施事主语句,因此给人的印象是施动短语似乎更容易直接转为自足的句子。
其实不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言语单位进有各自的自足条件,而各自的自足条件又呈现出明显的对立,这种对立又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
4.1丁声树先生在谈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时说:“……从谓语方面看,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动词,动词的前后多半有别的成分”。
[⑥]这个概括当然是正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受动短语转成的言语单位就是受事主语句,因此,我们谈受事主语句谓语方面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分析受动短语转为受事主语句(言语单位)时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的自足条件。
施事主语句对谓语是否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这一要求不是强制性的,如一些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前后可以没有别的成分,如:(1)明天下午的会李校长发言。
(2)我休息,他劳动。
以上两例的谓语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而且这几个动词本身又不能带宾语,这和动词本身是不及物动词有关。
但是,汉语中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及物动词,多数施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也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
另一方面,受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则必须由及物动词充当。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句子的自足条件完全不同。
由施动(及物)短语转化而来的施事主语句,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否则尽管从结构上看主语和谓语俱备,但它是不自足的,比较下面两个例子:(3)医生们治好了他的病。
(4)*医生们治好了。
例(4)是不成立的。
而由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因主语是它后面的及物动词的受事,因此,动词一般不带受事宾语仍是自足的,如:(5)他的病治好了。
(6)这首诗背下来了。
4.2事实上,人们在理解句子时,必然会受到两种短语的不同自足条件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下面两个例句来证明这一点:(7)敌人打退了。
(8)我们打退了。
例(8)无论怎样理解都是不自足的,“我们”不会是“打退”的受事,而例(7)尽管“敌人”也可以是“打退”的施事,但这个句子只有理解成受事主语句时才是自足的,而且按照常理,人们一定会把这个句子的主语理解成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