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两首诗中的生字、生词,读懂两首诗的意思。
2.情感目标:感受《关雎》、《蒹葭》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体会描写青年男女恋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3.技能目标:学习《关雎》、《蒹葭》运用的艺术手法,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明确两首诗中所蕴涵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手法展示的景物描绘的画面对两首诗歌情感的烘托作用。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授法:通过教师对诗歌背景、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想象联想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中的景物、情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
2.彩色粉笔:用于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3.电子琴或笛子等乐器:通过配乐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关雎》、《蒹葭》的配乐朗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
2.提问:这两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简介《诗经》及两首诗歌的背景、内容,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二、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诵音频文件,学生跟读。
4.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歌内容,探究重点词句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首诗的大意。
2.分小组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解答,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伊人”、“溯洄从之”等。
9年级下必背古诗词人教版

9年级下必背古诗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必背的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以下是人教版教材中精选的一些古诗词,供同学们背诵:1. 《关雎》 -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 -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观刈麦》 -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4.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2.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3. 《约客》 - 黄庭坚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4. 《题临安邸》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5.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
同学们在背诵这些诗词时,可以深入理解其内涵,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两首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脐。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诗经〉两首》知识讲解《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
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感受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知识汇总1、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即“国风”,是指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是指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共四十篇。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它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2、关于《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赋、比、兴,风、雅、颂。
风、雅、颂是《诗经》内容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经》内容的表现形式。
3、明确读音和意思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菜(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

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版九年级下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相见欢》李煜(南朝)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 《行路难》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件(共29张PPT)

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 法排遣)之情,道出男子追求 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 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 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 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 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 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 其爱”的无限情思。
第一章
关关雎鸠,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
在河之洲。 (由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
窈窕淑女,
(触景生情,由景到人) 君子好逑。 概括内容: 发现心仪的姑娘。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 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 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 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内容小结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 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 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 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 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 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 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背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思考
1、概括内容 男子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 2、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 追求。 3、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及答案(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九年级下册《诗经》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诗中写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二)《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2分)2.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一)1.雎鸠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4.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1.《诗经•秦风》爱情 2.蒹葭 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4.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不得的冷落的思想感情。
5.全诗分为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经典《诗经两首:关雎 蒹葭》完整注解带拼音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原文: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 2、如何表现男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和追求过程?
第一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首章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 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 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 篇的基调。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逆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去找她,
心上人儿她在哪,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儿不曾干。
曲曲弯弯道儿拧。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余冠英译)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即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主要内容
大胆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五、看谁背得快
蒹 葭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极有层次 语约义丰
憔一情 悴或意 而死十 雎 死,分 鸠 。另专 在
一一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 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 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 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
那人正在隔水滩。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曲水去找她, 一片芦花照眼明,
绕来绕去道儿长。
太阳不出露水新。
四、品读全诗,探究特色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 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重章叠句: 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节奏感、
音乐美。
三、均为四言,题目取自首句,采用一些 双声、叠韵字。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 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 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 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
写景: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蒹葭采采,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诗六义”
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 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 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 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 “大雅” 和 “小雅”,共105篇.
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 “周颂” “鲁颂” 和“商颂”,共40篇.
补充:好hǎo 辗zhǎn 淑女:温和美好的女子
2、自读试译 提示:可以疏其大意,不必字字落实。
3、学生试读,注意节奏、韵律。 4、全班齐读
追求她成了空想,
关 关 水雎 荇在 好 哥 采 好 追鸟 菜雎姑荇河儿姑求关长心想娘娘菜她关短苗左小和苗直和不小 她 苗苗 右到唱齐条 东洲 成 条梦, ,上 双 条条 西里。 。 ,, 。长 水和 荇睁 夜 尽 采 好 弹 采 好短 菜眼 长 翻 荇 姑 琴 荇 姑水 长想长身人娘瑟人娘边长闭相直左苗迎左苗荇短眼思到采苗她拣苗菜短也不天右条过右条,,想断光采条来拣条。,。。,。。,
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 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 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写人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荇菜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 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 并使她快乐异常。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小结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 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 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 渴望。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 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的河道, 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 恋者,踯躅水畔,他热切而急切地追寻着心 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 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 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 状。
《蒹葭》的 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三章只是通过一字 之易,一韵之转,表现了反复咏唱 和缠绵无尽的感情。2、借景起兴。
《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一、了解《诗经》,助读全诗
补充注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 纪)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 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诗经》是中 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 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中 称“诗六义”)
赋: 即陈述铺叙.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 的内容.
关雎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 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 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 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 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 文、义俱佳。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读正音(结合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