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3篇)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3篇)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冲洗,(黏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二)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并上报院感科备案。

(三)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阴性者于1--____个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四)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去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____个月____个月、____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____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应急流程】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应急组成员】组长:科室主任---成员:科室护士长---值班医生及当班护士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二)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梅毒、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和____%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____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暴露源为乙肝者,受伤者有抗体,进行医学观察;受伤者无抗体,按o、1、____个月注射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分别于____个月、____年复查乙肝抗体。

暴露源为丙肝者,进行医学观察。

3.被梅毒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及时进行有效评估,情况严重者可以预防性给予青霉素治疗的随访追踪。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内容】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2、根据受伤程度进行缝合、包扎处理。

3、立即报告护士长、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4、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预访。

5、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液进行对比。

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刺伤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

6、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HIV 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液进行对比,刺伤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同时遵医嘱服药。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必要时伤口处理
报告护士长、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对感染源进行可靠的HIV、HBV、HCV 检测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被H IV 阳性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24h 内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24h 内查H IV 抗体
注射免疫球蛋白遵医嘱服药
刺伤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
2。

针刺伤时应急预案

针刺伤时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背景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可能会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为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降低针刺伤带来的风险,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 建立完善的针刺伤应急预案体系,确保针刺伤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3. 降低针刺伤导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防范措施(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2)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放入锐器收集盒内,避免随意丢弃。

(3)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

2. 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针刺伤后,立即停止操作,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2)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3)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4)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HIV 等。

3. 预防性治疗(1)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2)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

4. 信息报告与处理(1)发生针刺伤后,立即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并填写职业暴露事件报告表。

(2)将针刺伤事件逐级上报至院感办,24小时内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3)定期随访,了解针刺伤恢复情况及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

四、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1. 各科室负责人应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本应急预案,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定期开展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锐器使用等方面的培训,降低针刺伤发生的风险。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器械,包括各种类型的针头。

在处理医疗废物和治疗病人的过程中,针头如果误伤,很容易造成医务人员针刺伤。

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后续的感染和其他危害。

以下是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以供参考。

一、应急预案1. 紧急处理医务人员一旦发生针刺伤,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快速离开现场并到安全区域进行想清;然后,向其他同事求助。

在安全区域内,需要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2. 病人情况确认在接触到病人之后,医务人员需要确定病人的疾病类型和嫌疑传染病情况。

在处理高危传染病的病人的时候,应该使用防护措施,例如穿戴防护服、口罩等。

3. 资源调配在伤者到达医院之后,需要及时联系医院对口疫控专家向伤者进行评估,并开展防控措施。

需要指导患者完成查体检测,约束措施等。

4. 收集信息为更好地评估伤者的紧急情况,需要收集医务人员受伤的相关信息,包括伤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史及经过等。

与此同时,需要尽快开展抽血、传染病检测等检查。

5. 病程观察需要对伤者伤后病程和相关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及时对症治疗。

与此同时,需要进行防丙、抗凝血等治疗。

6. 情况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报告发生的针刺伤事件。

医疗机构要对上报的事件做好管理和记录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伤者的咨询和指导,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疏导。

二、应急程序1. 紧急撤离在受到针刺伤后,医务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向其他同事求助,并快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2. 伤口处理在安全区域内,需要及时协助伤者进行简单包扎,避免进一步恶化。

如果伤势严重,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 医院治疗伤者到达医院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如果伤势较轻,可以进行示踪试验、观察等治疗。

如果伤势严重,需要进行抗感染、抽血等治疗。

同时,需要对伤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发生针刺应急预案

发生针刺应急预案

一、引言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之一,可能会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感染。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降低针刺伤的风险,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规范医疗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减少锐器使用。

(4)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2. 针刺伤处理程序(1)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2)根据伤口情况,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

(3)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由科室负责人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受伤医护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了解其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

(5)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等。

3. 报告流程(1)受伤医护人员在24小时内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在1小时内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科在2小时内向医务部或护理部报告。

(4)医务部或护理部在3小时内向分管院长报告。

4. 部门职责(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针刺伤的预防、报告、处理及随访工作。

(2)医务部或护理部:负责针刺伤的监督、检查及整改工作。

(3)器械科:负责提供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

(4)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针刺伤的预防、报告及处理工作。

(5)受伤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针刺伤的处理及随访工作。

三、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针刺伤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针刺伤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针刺伤处理程序、报告流程、部门职责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及时改进。

四、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保障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职业安全,降低针刺伤风险。

各级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同时,医护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是指人体皮肤或黏膜被针头或其他尖锐物体刺伤后可能引起的伤害,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在医疗工作中,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针刺伤应急预案对于减少医护人员的伤害和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针刺伤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
一、现场处理
1. 发现针刺伤后,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2. 将受伤者立刻带离现场,避免继续暴露于可能传染病的环境中。

3. 停止出血,用大面积的干净纱布或棉布紧紧按压伤口,并且清洗伤口,消毒后用胶布贴上。

4. 如果伤口严重,必须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二、医疗救助
1. 受伤者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受伤者的基本情况及伤口情况。

2. 对受伤者进行全面体检,包括抽血、化验等,以确定是否传染了疾病。

3. 根据不同的情况,医生会给予受伤者相应的处理,包括根据病原体可能性给予抗生素、抗病毒治疗等。

三、记录与报告
1. 对受伤者的情况及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受伤的时间、地点、情况以及所用的工具等。

2. 向所在医疗机构上报受伤情况,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工作。

四、设置应急预案
1. 医疗机构要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流程,加强对受伤者的监测和关怀。

2. 经常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针刺伤应急处置的培训,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以上就是针刺伤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地应对针刺伤事件,减少伤害的发生和传染病的传播。

医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医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降低职业针刺伤危险性,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在履行职业的过程中不慎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等刺破,有被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1. 伤口处理(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

(2)反复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3)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

2. 报告流程(1)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

(2)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应向医务部或护理部、感染管理部汇报。

(3)医务部或护理部应根据科室特点,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培训。

(4)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3. 预防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

(3)对使用过的锐器,如针头、刀片等,应放入锐器收集盒内,并定期清理。

(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四、应急处理1. 对针刺伤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清洗、消毒、包扎等。

2. 在24小时内,对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医护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用药。

3. 对暴露于HIV、HBV、HCV等病原体的医护人员,进行追踪回访,了解病情变化。

4. 对暴露于HIV、HBV、HCV等病原体的医护人员,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五、总结医院针刺伤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降低职业针刺伤危险性,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面临针刺伤的风险,这不仅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制定一份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处理针刺伤事件至关重要。

一旦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停止工作,戴上手套,并轻柔地在受伤处用肥皂和水清
洗至少5分钟。

2.将受伤的手指轻轻按压,使伤口流出一些血液,有助于冲洗
伤口。

3.用消毒酒精棉球对受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4.及时向医院感染控制科报告,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接种预防疫苗。

5.进行相关的卫生检查,包括检查受伤的部位以及抽血检查。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组织培训,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预防针刺伤的措施,如正确丢弃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安全注射器等。

总之,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需要做到及时、科学、有效,
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预防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
慎被乙肝、丙肝、
HIV 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
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 内抽血查HIV
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定(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类 别:护理风险预案
审 核 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
序 号:39
修订日期:2019-10
页 数:1/1
部 门:护理部 核 准 人:XXX 生效日期:2020-01 修订次数:2 适用对象:护理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